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離岸風電訂價離譜 如何解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953/web/

.聯合報社論/內閣改組切勿一心只想握緊鐵腕
.聯合報黑白集/不要管爺要管媽?
.經濟日報社論/離岸風電訂價離譜 如何解套?





經濟日報社論/離岸風電訂價離譜 如何解套?


2018-07-11 01: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離岸風電風場。圖/本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上月底公布離岸風電「競標制」結果,外商平均每度電的得標價低於2.5元,有一標案甚至低於2.23元,顯示這才是完全競爭下,外商仍有正常利潤合理的國際或市場價格。相對於4月的「遴選制」,政府訂定的躉購費率每度高達5.84元,不但是歐洲、東南亞離岸風電平均電價的兩倍以上,也就是外商投資風電的超額利潤每度高達3.3元之多,政府風電的訂價策略大錯特錯,也讓台灣人民當了冤大頭。
如果保守地以每度2.5元當作成本計算,外商投資離岸風電的利潤率高達120%,再依照遴選制的外商每年發電138億度計算,代表第一年台灣人就多花了455億元,未來20年共浪費了高達9,108億元,也難怪外商趨之若鶩。
經濟部辯稱,「先遴選,後競標」是參考歐美國家的作法,反而凸顯經濟部缺乏專業。眾所周知,歐美推動風電至少30年以上,一開始沒有經驗而遴選有其道理,但目前歐美或東南亞國家採用競標制,已經完全揭露當前的國際合理市場價格就是每度電2.5元。因此,台灣再走幾十年前遴選的老路,實在是愚不可及。
經濟部又說,遴選制的電費較高,是因為納入「產業關聯效益」項目,要求獲得遴選的業者須於規定期限內,提出具體產業關聯執行方案並經工業局審核,將帶動國內製造業及服務業轉型,促進本土能源供應鏈發展,創造投資額9,625億元與約2萬個就業機會,兼顧再生能源推動與國家財政負擔之平衡。此一說法反而又暴露出四個問題
一是經濟部對於經濟很外行,以為必須誘以重利,外商才會來台投資離岸風電。殊不知,幾年前外商面臨歐美政府逐年降低躉購費率,就對台灣市場躍躍欲試,已經揭露了合理價格和政府主導的訊息給台灣,而且外商除了每度2.5元的合理利潤之外,還有包括碳權抵換、專案低利融資優惠等其他獲利的機會,根本不需要我政府再加碼倒貼。
二是經濟部遴選出來的七家業者、十個風場中,竟然有兩家業者兩個風場只要在2020年以前完成併聯,免負國產化任務,即可獲得每度5.8元的優惠價。
第三是經濟部怕違反國際經貿和採購規範,並未把國產化要求寫入招標規定,而只「柔性要求」投標廠商在遴選委員會上「口頭表達」願意配合國產化、技術移轉等,對投標外商並無強制或約束力
最後是經濟部犯了有名的「贏者的詛咒」,就像德州外海的油田由業者競標,過度樂觀的業者認為開採成功的機率較高而出高價;但「合理」的機率才是其他參與競標者所猜測的機率的平均,最後最樂觀的業者雖然出最高價而得標,也注定因過度樂觀而付出慘痛的代價。經濟部顯然為了5+2的綠能產業做作業績,更為了紓解缺電的燃眉之急,無視於國際合理價格每度2.5元的事實,自然傾向嚴重高估效益,以離譜的超高電價來吸引外商。但最後極可能是兩頭落空,創造投資的效益不知何時實現,但9,000億元的納稅人血汗錢極可能被浪費掉。
因此,政府的離岸風電千錯萬錯,證明政府根本不是「市場」的對手,經濟部在專業上確實有待加強,問題癥結更在於政府的能源政策操之過急。去年的815停電之後,跳電頻頻,燃煤電廠火力全開導致空汙增加,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又因環評觸礁,核電機組被迫重啟,電費又調漲,怕「缺電」只好一切「搶快」,於是連情勢判斷和定價策略都一錯再錯。
唯今之計,就是經濟部明年起應當將高得離譜的5.8元的躉購費率,往國際合理價格2.5元大幅調降,才對得起納稅人;政府也應向國人明確保證,離岸風電能夠在穩定供電、不缺電、不漲價的前提下,確實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不要管爺要管媽?


2018-07-10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長已懸缺1個多月,傳出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將接任教育部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據傳,綠委管碧玲可能接任教育部。教育部長不必以德服人,吳茂昆有前例;教育部長也不必以學術資歷服人,如果管碧玲接任傳聞成真。事實上,教育部沒有部長也OK的,現況不正如此證明?
管碧玲在民進黨雖稱不上大老級,但戰功彪炳,站上「媽」字輩,可知是厲害角色。她在卡管案中也是首先表態的綠委之一,許多細節未明之前,她就宣稱「台大遴選有重大瑕疵」。說不定,正是這個發言紀錄,使她被視為有能力繼續「吳茂昆任務」。
但是,管碧玲也具有一般民進黨人「換了屁股就換腦袋」的通病。她在嚴責國民黨處理美牛案時,揚言「我們跟美國的貿易戰爭永無止境」,並厲聲指責國民黨對美國壓力「不但抵擋不住,而且高度配合」。看如今蔡英文對美國笑臉迎合的模樣,不知管媽的「高度配合」說是否當年為貶,而今日為褒?
當年民進黨打馬英九的特別費案,管碧玲也是頭號戰將。但接著爆出其夫許陽明在台南市副市長任內也有特別費核銷問題,連管碧玲的發票都拿去核銷,因此被起訴。此案最後雖判無罪,但法官認定,程序雖有瑕疵,因許公務繁忙,無法事必躬親仔細探究發票來源和用途云云,理由令人稱奇。
「程序有瑕疵」,可用以拔管中閔,但不可定罪於管碧玲家的發票案。學界能想像,以後大學校長人事案都須要她點頭嗎?蔡政府「不要管爺要管媽」,還有好戲可看!






聯合報社論/內閣改組切勿一心只想握緊鐵腕


2018-07-10 23: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傳將接掌內政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正在進行內閣改組。目前傳出的安排有: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將接內政部長,立委管碧玲是否接教育部長仍在長考,包括交通部、財政部都將異動此外,法務部長邱太三亟欲求去,傳調查局長蔡清祥是可能接任人選。行政團隊若能藉由改組提高行動能量,民眾自是樂觀其成;但怕就怕,改組沒改好,新人耀武揚威,老百姓反而更失望。
從既知訊息觀察,這次改組沿著三條軸線進行:第一,是趁著吳茂昆辭教育部長逾一個多月的遺缺需要補實,擴大調整內閣人事,將有異動需求的部會一併解決。第二,林全組閣時有多位部長被譏為「老藍男」,賴清德接任後並未積極處理,如今綠營容忍已達極限,多人恐將在這波撤換。第三,蔡政府初上任時偏好學者,因表現不如預期;這波改組將轉向民進黨內問政經驗豐富者尋覓,以立委為主要對象
這三條軸線思路堪稱務實,但當改組落至實際人選時,能否對應其職務功能並讓民眾有感,則又是另一回事。舉例而言,徐國勇扮演政院發言人的角色,以其能言善辯,對賴清德可謂助益良多。但要說他受到民眾的尊重或信任,則恐怕未必。原因是,徐國勇的發言有時過度虛詞狡辯,有時硬拗;這要應付一時的場面或者無礙,若論要擔任「第一大部」的諸多繁重工作,則未必足以因應。也難怪,民眾對於他將出任內政部長的訊息,正面反應並不太多。
再如,管碧玲接任教育部長與否,她個人固有強烈意願,在國會舌戰群雄也非難事;問題在,教育部基本上不是一個能光靠口才和演技領導的部會。如果不是對於國家的人才培育懷有熱情,如果不是對教育專業有深入的理解和尊重,只把教育當成政治角力的場域,不可能對陷於深谷的台灣教育競爭力有實質提升。更遑論,拔管案仍像一堵銅牆般地矗立在那裡,管碧玲能光憑脣舌就飛越這個障礙嗎?
不可諱言,近年台灣政治環境丕變,早年常見的「學者從政」,如今已越來越難以應付刁鑽的輿意;也因此,延攬政治經驗豐富的民意代表入閣,已成為不得不的選擇。然而,環境丕變並不是唯一的因素,執政者的價值選擇和施政手法,也同樣影響著社會大眾對政治的印象。以這次傳出異動的法務部長邱太三為例,他的從政資歷不可謂不豐富,社會評價也還不錯;但先前「同婚立法」的爭議讓他飽受攻擊,最近因凶殘犯罪頻傳喚起民眾要求執行死刑的聲浪高漲,更讓他夾在民意與理念之間備感為難,因而興起「不如歸去」之念。
事實上,邱太三在同婚立法及執行死刑上遇到的困境,不只是他個人的理念落差問題,蔡英文總統的競選承諾所造成的執政障礙也是主要因素。類似的問題,在蔡政府內部處處可見,若蔡總統本人不在決策思維上作出基本的調整,只企圖用內閣異動的方式來引導氛圍,其實無濟於事。蔡英文拒絕調整兩岸政策方針,卻不斷更換海、陸兩會人事,即證明無用
退一步說,內閣改組的結果也有可能越改越糟,這才是更值得擔心的事。目前傳出可能接替邱太三出任法務部長的,是調查局長蔡清祥,就是令人不安的異動。蔡清祥從檢察體系空降調查局,顯示他深受蔡英文信賴。但他在調查局兩年多卻留下兩件令人心寒的紀錄:一是他主導擬訂《保防工作法》草案,授權保防員可以進駐各單位,而引起「人二復辟」及「侵害人權」的批評;二是調查局陸續發動「抓共諜」,因而有陸生周泓旭及新黨王炳忠等人的逮捕,從而引發中共逮捕李明哲的報復。他若帶著這種鐵血手段入主法務部,豈能不讓人憂心法治及人權遭到侵蝕?
府院若是一心想著要加強掌控,那內閣改組就很難有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