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倡議一帶一路 遭遇逆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炮製出「我們最幸福」的假象之後
.聯合報黑白集/跳電抗議玩錢玩命政府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倡議一帶一路 遭遇逆風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倡議一帶一路 遭遇逆風


2018-06-03 01: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馬來西亞變天之後,新首相馬哈迪一上任提出的重大政策,就是宣布終止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名為新馬鐵路的高速鐵路計畫。另外,由中國大陸興建之中、連結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和該國東岸的東海岸鐵路,馬哈迪也計劃調整或終止。兩大基礎建設的終止,都是為了挽救馬來西亞已經陷入困境的國家財政,但對於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卻是個嚴重打擊,並可能影響整個倡議的持續推動,值得我們注意。
新馬高鐵原計劃以1.5小時的車程,連接吉隆坡和新加坡,距離為350公里,預計總投資金額超過200億新加坡元,折合約人民幣956億元或新台幣4,500億元。這項建設計畫是由馬來西亞剛下台的前首相納吉批准,可說是新馬地區歷來規模最大的交通建設,且極可能由中國大陸融資和承建。
檢視馬來西亞的經濟情況,馬國去年的經濟成長率為5.4%,還算可以。但不計地方政府和國營企業的中央政府累積債務,已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2.5%,去年預算赤字就達到GDP的3%;外匯存底有974億美元,但國家外債高達2,130億美元,償付外債的負擔極為沉重。同時,馬來西亞的通貨膨脹率不低,為3.8%;馬元兌換美元的匯率,四年來已由1美元兌換3.27馬元跌到4.34馬元,貶幅約三成
換言之,馬來西亞的經濟基本面並不算理想,若是再發生一次全球性的經濟蕭條,馬國再次陷入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般危機的可能性並不低。因此,馬哈迪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而且,他認為這些鐵道建設的經濟價值並不高,花費巨額經費建設,極可能是前朝政府的「弊案」。
其實,這也是整個「一帶一路」倡議所面臨的問題。這項倡議是個宏偉的發展策略,除了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大陸龐大外匯資金,也為之前基礎建設的「剩餘設備」找到出路,協助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建設,帶動經濟發展,這些國家可再回過頭來進口中國商品和服務。
但問題在於「一帶一路」沿線只有少數國家經濟相對富裕,可以支付這些大型建設資金,其他國家多半債務高築,管理能力薄弱。由於當政者好大喜功,加上北京策略性提供巨額優惠融資,多半國家會以「建了再說」來提高個人或政黨形象,但建完之後又往往因為缺乏「自償性」而陷入債務困境,成為國內反對派大力抨擊的標的。例如馬來西亞的新馬高鐵和東海岸鐵路,其實都是馬哈迪在大選時的抨擊政見,可見「一帶一路」倡議並非單純的「雙贏」方案。
更深刻的案例出現在斯里蘭卡,由中國大陸協助出資在該國南岸協助興建的漢班托塔港,因為無法支付中國大陸提供的融資,只好採取「債轉股」方式,出讓七成股權,中國大陸並租用港口和周邊土地達99年。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今年4月在北京的一項會議上,就提醒北京決策者要謹防這些債台高築的國家,不要輕易提供不需要和不可持續的項目融資。
根據華盛頓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的報告,「一帶一路」沿線可能已有八個向中國大量貸款的國家陷入償債困難,包括巴基斯坦、馬爾地夫、寮國等。全球發展中心甚至預測沿線借款的23個國家,會有陷入債務困難的風險。由於倡議中涵蓋國家太多、範圍太大,中國大陸目前可說凡事必稱「一帶一路」而行之;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就曾在聯合早報上提醒,可能會有中國國營企業藉機圖利的尋租狀況,提醒北京政府應該嚴審項目。
雖說沒錢難辦事,但錢多時花錢也要謹慎,中國大陸提供的這些資金除了可能打水漂之外,更可能反而讓沿線多國人民仇視中國,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確宏觀且前瞻,但執行上可得戰戰兢兢、臨淵履薄才是。






聯合報黑白集/跳電抗議玩錢玩命政府


2018-06-03 00: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全台今年供電饋線跳脫事故頻傳,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右)擔心是系統性問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大規模跳電停電不斷,就連台北市核心信義區都遭殃。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擔心是系統性問題,而賴清德繼續重彈非核家園不跳票,徐國勇則鐵齒保證政府供電百分百。
今年五月迄今,光是雙北都會區已起碼發生十起大規模跳電停電事件,早有學者質疑,最可能原因就是供電不足,偷偷降壓運轉,電壓不斷切換,設備當然容易故障。
台電解釋,降壓運轉是在備轉容量率偏低又遇突發情況下,採取非常態、小幅度降低電壓的短暫措施;但如今又加上楊偉甫最新「系統性問題」的說法,人民只想問:到底要用多少糊弄話術,來掩飾蔡政府備受質疑的能源政策
無法遮掩的事實是,備轉容量率偏低。其解方除了節電,就是提高供電量。可是蔡政府死抱非核神主牌,開發綠能也遠跟不上需求,又不許限電以免「不缺電」的鐵齒斷牙、支票跳票,但如此錯誤政策,正是系統性問題的根源。
更離譜的是,為彌補供電缺口,台灣三座核電廠內的輕柴油氣渦輪機組也全數投入發電。看著多部機組「淨發電量/裝置容量比」同時破百,怎不讓人心驚?畢竟它們可是在核電廠發生事故、外電中斷時的救命設備啊!
蔡政府「玩錢」棄核四又花鉅資大搞炎夏用電尖峰發電有限的風能,更幾近「玩命」般使用核電廠救命機組,就是不肯誠實面對錯誤能源政策。對於這種既玩錢又玩命的政府,跳電停電只算是一種無言的抗議。







聯合報社論/炮製出「我們最幸福」的假象之後


2018-06-03 00: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為改善少子化,行政院擴大發放育兒津貼,用政策鼓勵生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一則不太受到注意的國際新聞:德國生育率過去在全球敬陪末座,現已攀升到一九七○年代以來最高,人口增加利多也點亮了經濟前景。除移民和難民潮的因素外,主要是拜一系列家庭友善政策之賜,日托更是重點,讓德國人口專家都說,「現在的環境很適合養小孩」。
回頭看看我們生養小孩的環境呢?五二○前,行政院才搶著以三連發記者會,從攬才、搶救低薪到生育率,為蔡政府執政兩年衝業績。但別說催生政策迭遭質疑,怪罪移工、誇張的均薪數字魔術,激得青年團體串聯「對不起!是我拉低平均薪資」行動,向執政者「道歉」。看來,面對無賴政府,人民也只有練就高段自嘲能力,才能在谷底求生了
行政院近日各種文宣,就是炮製「我們最幸福」的假象。如果只是官員自我感覺良好也就罷了,未經思慮而無法落實甚至造假的政策,就是人民的悲劇了。以催生三招為例,一年三百八十餘億的預算,規模已與長照預算相當,但沒有政策評估,立馬就要上路,難怪被質疑是肉包子打狗。繳稅季節裡,要人民掏錢讓政府虛擲,豈能無怨?
行政院新催生三寶,包括擴大公共教保服務量、私幼私托「準公共化」、擴大發放育兒津貼。三招催生,讓人三聲無奈。
不論哪個政黨執政,對待少子化,似乎只會「育兒津貼加碼」這招,發錢、發錢、再發錢,選舉之前,發作尤烈。如果津貼有用,為何台灣每年新生兒數不增反減?此為第一聲無奈。
賴揆打算將津貼的幼兒年齡延長到四歲,不限制父母一方須就業;但拿津貼與「公托或準公托」只能二擇一,每月領二千五,第三胎就加一千。問題在於,目前零到二歲公共托育人數只占百分之零點九,「準公共化」前景難期,家長大半只能選擇拿二千五育兒津貼自己照顧或親戚接手,對「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困境只是杯水車薪。
第三胎加一千,更是口惠而實難至。台灣每年廿萬名新生兒中,第三胎只占百分之九,即使連生四寶五寶以上都算,也只百分之十一。要拿到這一千元,須先生得出第一、第二胎,但有多少人能夠?難怪民眾認為只是虛晃一招。此為無奈第二嘆。
歷來國內外研究及民調都指出,普設公共托育,減少工時,才是解救低生育率的有效解方,讓新手父母能兼顧職涯與育兒。但賴揆嫌建置公共托育服務曠日廢時,獨排眾議,力推補助私人托育業者,充抵公共托育,名之為獨步全球的「準」公共化托育,卻拿不出有效監督機制,這算哪門子「公共化」?難怪招來「圖利業者」之譏,此為第三聲無奈。
公共托育應是政府自營的公托公幼,或是政府出場地,如閒置校舍,委託民間團體經營的「非營利幼兒園」,員工薪資、照顧品質都能充分掌控,家長才能安心;但八月就要上路的「準」公共化托育,相關品質管理機制,舉凡人數超收、建物公安、巧立名目收費、侵害教保人員勞動權益等事項,都需大量地方稽查人力才能落實。但是,人力在哪裡?
再者,當私立業者違反「準」公共化的要求時,政府如何管控?如何要求違規業者退場?追回已補助款項容易,已入園的嬰幼兒又要交給誰照顧?難以落實的「準」公共化,就是假公共化。
未來歷史回顧蔡英文執政,到底對搶救出生率做了什麼,應該就是:掛了牌卻不知所為何事的「少子化辦公室」、被罵少根筋而夭折的「育兒百寶箱」前瞻計畫,現在再來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準」公共化托育。台灣超低生育率若再探底,也是意料中事。
蔡英文真要兌現「擴大幼托公共化」的承諾,就必須拋開以文字編織成的治國幻術。既然如今都挺過難堪的五二○兩周年檢驗,請當機立斷,讓不可行的政策及時懸崖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