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盛治仁/害怕做決定 就是最糟的決定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盛治仁/害怕做決定 就是最糟的決定

.王健壯/這樣的兩岸 這樣的政府
.洪蘭/捐WHO百萬美元 不如加強自殺防治
.方祖涵/關不住的網路大嘴







盛治仁/害怕做決定 就是最糟的決定


2018-06-04 00:07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板門店南韓一側的和平之家。 (歐新社資料照)


最近看到南北韓領導人文在寅金正恩兩次會晤的新聞,強烈感受到,雖然政治大環境受到詭譎局勢及各種歷史情仇與國際角力的限制,但領導人的遠見和布局,確實有可能造成巨大改變。這並不保證南北韓問題從此一帆風順,許多挑戰才剛開始,這個好的開始,全球樂見。我們也祝福盼望兩韓走向長遠和平繁榮之路。
同一時間,兩岸關係卻陷入了僵局。在外交戰場上,大陸挖我們的邦交國,我們也只能全力固樁,同時民間及官方交流都陷入衰退停滯。我不想在此討論責任歸屬,要怪共產黨、國民黨或是民進黨,論述已經汗牛充棟,讀者可以自行選擇,回答不限單選。但是指責對解決問題於事無補。重點是如何找出對策,關鍵在於瞭解我們最終希望達到什麼結果,以及在過程中需要做哪些準備。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但是我們卻陷入了既看不到未來願景,更遑論如何檢視過程準備是否充分的窘境。
我想到美國作家William A. Ward的一首短詩Before You。大致翻譯是「在你說話之前,先傾聽。在你寫作之前,先思考。在你花錢之前,先賺錢。在你投資之前,先調查。在你批評之前,先等待。在你禱告之前,先原諒。在你放棄之前,先嘗試。在你退休之前,先儲蓄。在你死亡之前,先給予。」後來有人加上兩句結論:在你計畫之前,先禱告。有準備的生命,是有效率的生命
個人、家庭、企業或是國家,都脫離不了這個道理。個人十年後想要達到什麼職場或生活目標,現在就要一步一步規劃執行。企業的布局,當然要看得更遠,並訂出可執行可檢驗的策略。可惜的是這些簡單的常識,在我們應該做更長遠規劃的政治體制下似乎失靈了。
以能源政策來說,在核電不要用、電價不要漲、火電不健康、綠電跟不上的情況下,沒有人知道面對未來幾年的穩定電力供給方案是什麼,只能等待下一次停電、限電或跳電,然後再來互相指責一番。而兩岸關係的政策,戰,要如何戰;和,要怎麼和,當然更需要有大智慧和能力來布局並做好內外溝通。在劇烈變動的國際政經局勢下,不作為的維持現狀已經變成沒有藥效的安慰劑
這種在重大政策上不戰不和不降不走的僵局狀況,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甚至包括了大學校長的遴選爭議也一樣。這種停滯其實對國家人民的民心士氣是有很大傷害的。民眾看多了這樣的僵局,逐漸對政治人物和政治體系喪失信任感,把希望寄託在政治素人身上。但政治素人的實際表現卻和原先預期落差太大,又更進一步傷害民眾信心。
帶領大家走出僵局,需要領導人願意大破大立印度前總統卡拉姆談過他對領導者的定義:「他必須有遠見和熱情,也不害怕面對任何問題。相反地,他要知道如何打敗問題。最重要的是,他做事必須正直。」
在多元的民主社會作任何重大決定,定會招致強烈的反對意見。如果出發點是正直的,方法是合理且可檢驗的,就應該盡力溝通並努力執行,接著為政策後果負責。解決了問題,反對聲音自然消失如果因為怕東怕西而不做決定,可能就是最糟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