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總統 你把台灣變小了
.聯合筆記/兩位學者的故事
.多陪陪父母 別連周日都丟給移工
.學校裝冷氣 讚!上課狂跳電 慘!
.航班延遲賠償 先釐清如何歸責
.動輒聚眾逞凶 社會為何暴躁?
.卡管摧殘文官良心 全民皆輸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兩位學者的故事
2018-06-04 00:16 聯合報 郭崇倫
馬凱碩分析中國大陸崛起的新情勢。 圖/長風文教基金會提供
上周末召開的《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國際研討會,中心議題是探討西方自由主義模式的崩解,以及中國模式的興起,但是更能夠說明這個主題的,是與會兩位學者的故事。
貝淡寧(Daniel A. Bell)是加拿大人,現在是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他寫的《中國模式:賢能政治與民主的模式》是國際上宣揚中國模式的最佳學術範本,去年他在報上投書「為何誰都可以成為中國人」,主張成為中國人的標準不是種族,而是文化認同,引發許多人側目。
其實貝淡寧所嚮往的是,中國儒家文化中國的理想「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現代意義來說,就是Pax Sinica中華治世,這與之前的Pax Americana大美治世,以及Pax Britannica大英治世,並沒有不同,只要服膺中華文化,遵守中國世界秩序,就算是中國人,不分種族與國籍,他自己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說明。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是新加坡人,曾擔任過新加坡外交部常務次長與駐聯合國大使,現任國立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廿年前他是李光耀的文膽,在亞洲價值的辯論中,擔任核心角色;最近他因為批評新加坡外交政策,得罪政府,即將自院長卸任,轉往大陸學術機構任職。
他主張美國要準備好成為世界老二,而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是遲早的事。在訪問中他強調,「不準備好退居世界第二,美國將會付出龐大的代價,會是重大戰略錯誤…我就是因為是美國的朋友,才提出這樣的忠告」。
美國模式的失敗,也是自由主義政治模式的失敗,幾個因素互為因果,先是全球化與科技的衝擊,造成選民與政治菁英疏離,這使得民粹主義式的政治人物興起,傳統政黨靠邊站。
與此相對的,則是中國模式(或稱中國賢能政治)的成功,領導人可以超脫對選民的承諾,專注在國家長遠方向、宏觀問題,效率不在話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稱「只要美國變成中國一天」的感嘆,由此而生。
雖然馬凱碩與貝淡寧等人,傾心於中國模式,但是中國模式也有許多內在缺陷,像是缺乏權力制衡的設計(既然是賢能之人,就要放手讓他做事,怎麼能夠限制他?),權力與貪汙是一體兩面(既然有權,貪汙的機會就大,甚至收賄成了效率潤滑劑)。
尤其是修憲將國家主席的連任限制取消之後,幾乎沒有西方學者再替中國辯護,大家都對中國政治的本質「恍然大悟」,畢竟沒有哪個模式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