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石油人民幣概念 大勢所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027/web/ 

◆  聯合報社論/政府不協助遊民孤老,卻撒錢補貼房貸
◆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台灣還是民主國家
◆  經濟日報社論/石油人民幣概念 大勢所趨






經濟日報社論/石油人民幣概念 大勢所趨


2023-02-18 00:28  經濟日報/ 社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烏地阿拉伯。美聯社


去年12月初習近平訪問沙烏地時提議,把中國向沙烏地購買的石油天然氣以人民幣結算,當時沙烏地阿拉伯官員直言,現在還不是時候,可是開始愈來愈多跡象顯示,正有一個大趨勢,從「石油美元」(Petro dollar)轉移至「石油人民幣」(Petro yuan)。

美元是全球貿易通用的貨幣,尤其石油以美元計價,更是近70年來的鐵律;這是因為主要的產油國,包括沙烏地與其他波灣國家的貨幣,鎖定與美元固定匯率,而美國在二次大戰之,一直是全世界的霸權,也是石油最大的進口國,波灣國家靠美國軍力保護,也對美國市場出口石油,而美元藉此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並為美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提供資金;石油以美元計價,彼此最為有利。

但是這個互利關係,最近十年有很大的改變,一是美國開始出產頁岩油,不僅國內能源的90%自給自足還成為全世界頭號石油出口國,這讓美國與波灣國家成了競爭關係,而在此同時,中國經濟快速崛起,開始大量買油,中國是沙國最大的原油買家,沙國27%的石油出口到中國。

去年習近平訪問沙烏地,同時與波灣其他國家舉行高峰會,簽訂超過300億美元協議,希望波灣國家將部分油品改由人民幣計價,並且將石油期貨移至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

中國背後的動機,當然是希望爭奪美元所主導的全球貿易霸權,這不僅是與美國的經濟爭霸,更重要的是防備美國對中國的金融制裁,就像現在對俄羅斯的制裁一般,而石油換成以人民幣計價,就是重要的第一步,將大大提升人民幣的地位,也會威脅到美元地位。

沙國每日出口約620萬桶原油,即使一部分的計價從美元換成其他貨幣,也將震撼全球,並對其他國家產生示範作用,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霸主地位也會被削弱。

據了解,中國和沙烏地之間,以人民幣計價的談判已斷斷續續地進行了六年,但利雅德方面顧忌與美國的關係,仍持謹慎的態度,尤其川普承諾的武器銷售,現在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單是民國一一O年(2021年),沙國花在向美軍購的金額就達400億美元,沙烏地當然擔心激怒美國。更何況,沙烏地每年對中國貿易順差高達267億美元,人民幣又不是可以隨意兌換的國際貨幣,沙國手中拿到這麼多人民幣,要如何處理,也是一大難題。

可是如今能源市場與金融市場,開始有了變化,現在金融界與能源業開始討論一個新概念「石油人民幣」。

首先是,沙國財政部長賈丹上個月受訪時,第一次露了口風,指出對於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進行貿易,沙國持開放態度;其實引入人民幣交易,本來就對於原油市場的多樣化具有積極的作用,也有利於原油價格的穩定,而雙邊貨幣的直接結算,實現去美元化」,也節省了大量金融交易成本。沙國態度的變化,意味著將開始邁出第一步。

其次,美國目前債務高達31兆美元,而且民主、共和兩黨對提高舉債上限爭執不下,這將有可能拖欠政府的還債義務,動搖投資者和各國央行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改以人民幣計價,可以避免美元波動帶來的匯兌風險

第三,中國不僅與波灣國家談,也和其他產油國在談;目前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占 OPEC+組織石油儲量的40%。它們都已經以極低的折扣,以及人民幣計價方式,向中國出售石油,這也是勢之所趨。

尤其大陸近日的外交重心,都圍繞著能源安全,以及一點一滴削減美國金融霸權為目標,習近平12月初去波灣國家,近日伊朗總統到大陸訪問,能源議題都是重點,「石油人民幣」取代「石油美元」,勢必將是國際政經檯面上的議題,這也許不是一兩年的事,但是大的趨勢如此,即使是美國都難以扭轉。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台灣還是民主國家


2023-02-18 05:43  聯合報/ 黑白集
星雲法師圓寂,但大陸國家宗教事務局前局長葉小文未獲准來台弔唁;圖為葉小文(右)早前與星雲大師出席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陸委會日前核准一批大陸人士來台參加星雲法師圓寂典禮,卻擋下前宗教事務局長葉小文,引發議論。近日,陸委會核准上海台辦副主任李驍東等一行來台,顯然大器得多。然而,陸委會卻要求訪問團只能參加批准的行程」,其餘活動一律禁止,連消夜都不可以,此舉立馬再掀爭議。

陸委會推說,行程是北市府安排的;言下之意,他們只是公事公辦。但是,哪個邀訪單位會把行程排到滴水不漏,不留一點縫隙?這次訪問團來台,是因為上海市參加了台北燈會花燈布展,他們若連消夜、茶敘都不能參加,難道真的只能禁足在旅館?

台灣是民主國家,蔡政府如此嚴格管制來客活動自由,到底在怕什麼?世界各國,除了北韓,再也沒有其他國家約束訪客到這種地步了。台灣向以民主自由自豪,理應盡量開放讓來客感受台北的美好;現在卻把自己搞得像北韓,難道台北街頭有什麼機密會被對方竊取?或者怕老百姓受到統戰?

蔡政府各部門的定位一直很離奇。外交部不斷丟失邦交國,在兩岸議題上,卻爭搶陸委會的角色。而陸委會多年來閒閒無事,好不容易有對岸來客,卻表現得比國安局還緊張,把來客當間諜。

短短三天,蔡政府與其嚴管訪問團活動,倒不如約束一下綠營民代及支持者,別再去鬧事把人推倒。













聯合報社論/政府不協助遊民孤老,卻撒錢補貼房貸


2023-02-18 05:44  聯合報/ 社論
攸關普發現金6000元的疫後特別條例,本月21日將在立院闖關。圖/本報資料照片


為消化數千億超徵稅款,蔡政府研擬的《疫後特別條例》果然大手筆撒幣,名目之繁多奇巧,令人目不暇給。除了補助年輕族群房貸、房租,代償就學貸款本息,甚至向十八至廿一歲青年發出每人一千兩百元的「成年禮金」。這些政策,被質疑是鎖定年輕族群為明年大選「買票綁樁」,並非無的放矢。蔡政府大手筆錦上添花去補貼房貸、發成年禮金,看不到全台日益增多的遊民和孤貧,更完全排除弱勢老者,是得了狹視症狹心症

提出上述各項補貼計畫的單位,包括內政部、文化部和教育部。其中,內政部長林右昌和文化部長史哲都是新官上任,卻沿襲蘇內閣發放三倍券的舊腦袋行事,依樣大畫補貼葫蘆,讓人失望。同樣可議的是新揆陳建仁,一上任就有數千億的「意外之財」可花,他把錢用在急要之處修補社會的破漏,卻任由閣員以短視近利手法把經費瓜分撒掉,完全看不出長期經營及服務人民的誠意,更看不出這如何有助於強化「社會韌性」。

以林右昌提出的房貸補貼為例,雖設有購屋戶數及貸款額度限制,表面上是要「排富」,實際上卻在「排貧」,把那些根本無力購屋的弱勢者排除在外。試想,對於那些有七、八百萬購屋貸款的人,政府一次性地補助三萬元,只不過多一筆額外的消費金,能減輕什麼購屋負擔?然而,政府要為此付出一六五億元經費,這樣花錢達到了什麼目的?

深一層看,蔡總統曾誇下「八年廿萬戶社會住宅」的海口正因為她的政策承諾嚴重跳票,才會讓年輕族群充滿相對剝奪感。不僅如此,蔡政府八年任令富人和台商炒作房地產,房產價格節節高漲,助長社會不平。內政部的打房政策無效,因而要拉攏年輕族群以減低愧疚;但房貸補貼只是「貼膏藥」,連止痛效果都沒有。

租金補貼政策亦復如此,蘇貞昌去年即曾推出「擴大租金補貼計畫」,額度就是三百億元。當時,即挨批只是「肥了房東」,因為房東會順勢調漲房租,把補貼金吸走。如今,林右昌把同一政策再抄一次,又要再花三百億元補貼房租。讓人納悶的是,蔡政府的人事無論如何更迭,官員似乎都毋須進化,只要東施效顰照抄前人即可。這樣兩年撒掉六百億元的房租補貼,若拿來重建社會安全網,乃至集中投入建設都能更有益於社會民生吧!

放眼全台,新冠疫情籠罩三年多來,許多經濟活動受到重創,不少民眾因失業而生活困頓,社會底層者甚至三餐無以為繼。最明顯的現象,全台從北到南各大城市火車站都出現了大量遊民,即使在嚴冬,他們都只能在車站內外席地而眠,每日三餐則是有一頓沒一頓地過著。此外,各地最近更頻頻傳出「貧窮死」的悲劇,有的是一家三口相繼身故才被鄰里發現,有的是夫妻被斷水斷電孤絕而亡,有的則是一家三餐不繼餓成皮包骨,有人則蝸居在高架橋下和堤防的夾縫處。這些情景,顯示台灣的社會安全網破漏重重,亟待修補。蔡政府不去設法補漏救苦,卻只想補貼收買人心,正因為撒幣既不必用心、也不必用腦,是最容易的事。

近幾年,蔡政府把補貼當成施政常備藥」,任何疑難雜症都以撒幣解決,用錢堵住悠悠眾口。且看,這次文化部能發想出「成年禮金」的創意,所有十八歲到廿一歲年輕人都發一千兩百元;未來,「蜜月禮」、「壯年禮」等名目必將層出不窮。主政者看不見遊民及孤苦者,因為他們都不是目標選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