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我入CPTPP又落空 下一步怎麼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9460/web/

.聯合報社論/「重啟遴選」絕不應成為台大的選項
.聯合報黑白集/是政績或不是政績……
.經濟日報社論/我入CPTPP又落空 下一步怎麼走






經濟日報社論/我入CPTPP又落空 下一步怎麼走


2018-07-25 00: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行政院長賴清德多次表示,為了拚經濟,政府已將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視為重要工作,希望第二輪談判就有機會加入。然而,7月18、19日在日本神奈川縣舉辦的CPTPP 11國首席談判官會議後,台灣第二輪加入的希望應該是落空了。台灣無法如願的在第二輪加入,我們的下一步該怎麼做?
此次的CPTPP首席談判官會議,主要議題是CPTPP發動後新加入國的參與問題。此議題日本國民不太有興趣,日本媒體關注少,自然台灣媒體更不會去注意。然而仔細觀察有在追蹤此議題的日經新聞與產經新聞,可以發現台灣已經出局
19日會議結束當晚,日經新聞網站就報導,會中所有國家贊成擴大參與國,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最有可能新加入的是泰國,泰國以外的國家有其個別問題,例如英國在脫歐後的貿易政策未定,而台灣的加入必須與中國協商。產經新聞旗下的經濟報SankeiBiz,20日的報導也指出,目前表達想參與CPTPP的六國(台灣、泰國、印尼、哥倫比亞、英國和南韓)中,泰國與哥倫比亞可能立即進入第二回合談判。
日經新聞20日早報報導「TPP明年擴大,泰國與哥倫比亞最有希望」的訊息更明確,報導中說,兩天的會議中,泰國與哥倫比亞「等國」先成為第二輪加入國已經被討論,並且受到歡迎。雖然報導中有用到「等國」兩字,但這應該是顧慮到政策尚未正式浮上檯面的保守用法,一如新聞的標題已經清楚說明,第二輪就是泰國與哥倫比亞兩國。
既然泰國與哥倫比亞的加入都已經在首席談判官會議中被討論過了,台灣要加入第二輪,顯然是來不及上車了。但是,行政院賴院長在15日接受電視專訪,還在說台灣要加入CPTPP第二輪,顯示我們政府並無法事先掌握首席談判官會議的進度,完全局外人狀態。
儘管產經與日經新聞提到台灣無法成為第二輪談判國,是因為中國因素,但這樣的說法,會讓人忽略了日本政府的貿易策略。我們比較相信,CPTPP 11國選擇泰國與哥倫比亞做為第二輪參加國,是「柿子挑軟的吃」策略。
首先,有意願加入第二輪談判的六國中,泰國與哥倫比亞的GDP規模較小,參與貿易談判的籌碼本來就比較少;加上CPTPP 11國的越南與馬來西亞,是泰國的貿易競爭對手;智利與秘魯也是哥倫比亞的貿易威脅,在此情況下,泰國與哥倫比亞的焦慮是六國之中最強。CPTPP 11國先挑了談判籌碼少、然後心情又焦慮的兩國來談,談判結果當然對TPP 11國較有利。
此外,六國之中先挑了兩國來談,自然可以讓剩下的四國焦慮,讓其未戰氣勢先衰。再者,CPTPP 11國先跟較無抵抗力的泰國與哥倫比亞談好,建立模式,日後可以要求剩下的四國比照辦理。
台灣無法成為CPTPP第二輪參與國,其實也不用氣餒,這意味著預計明年初就會啟動新一輪的CPTPP加入談判,已經進入深水區,各國謀略盡出。台灣眼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拋棄台日友好的幻想。台灣近年與日本在災難互助打氣上,是前所未有的友好;然而談到國際貿易,台灣對日本五縣食品在缺乏科學證據下,仍然禁止進口,日本對台灣實在難有好感。這次泰國能先進入第二輪談判主要是日本支持,而哥倫比亞是CPTPP協商秘書處的紐西蘭支持,這說明在國際貿易談判中,有份量朋友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日本福島縣盛產桃子,在福島核災之前,台灣是主要出口地。然而核災之後,台灣斷然拒絕福島所有產品進口,這時候泰國取代台灣成為福島桃子的最大出口地,讓福島桃子在2016年回到核災前的出口量。對日本的貿易界來說,泰國是朋友,台灣是冷漠的鄰人;所以今後台灣要談CPTPP,放棄台日友好的幻想,務實地尋找台灣參加之道吧!





聯合報黑白集/是政績或不是政績……


2018-07-25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前排左二)、行政院長賴清德(前排左一)日前出席「挺改革、拚未來」社團高峰會,強調民進黨做到了前朝做不到的改革。 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伶牙俐齒,但這位號稱「神」級的行政院長竟也有詞不達意、前言不對後語的時候。他最近傷透腦筋,不知什麼該列入政績,什麼又不算政績。
年金改革算不算政績?賴清德說政府沒有大肆慶祝,已夠謙卑了。而蔡英文民進黨內論及此事之趾高氣揚,為「前無古人」而洋洋自得,但訴諸公眾卻又稱本來就不值得慶祝,甚至還向「犧牲者」道歉。為此議題,民進黨更擔憂年底選情。所以,年金改革到底算不算是蔡賴政府的政績?可能內部還得喬出個共識吧。
起訴馬英九,算不算政績?政院發言人特別強調未列入政績,有此說法乃「嚴重扭曲」。但不僅賴揆曾親口附和檢方起訴的「天龍八步」說,此案本來已由北檢簽結不起訴,卻因徐國勇再度告發變為長篇起訴,能說沒有特定政黨人物介入的痕跡嗎?賴揆如今謂「非政績」,真是太「謙卑」啦!
類似的「政績或非政績」矛盾,不可勝數。台灣經濟情勢,小英稱二十年來最好,總可以算政績了吧?但民調卻顯示,國民經濟信心及股市樂觀度屢創新低。年底選舉,蔡賴輔選,敢打經濟牌誇耀嗎?
大法官英明,千方百計阻擋民眾聲請釋憲,算政績吧?監察委員英明,陳師孟以「為扁申冤」為己任,也是政績嗎?連續三任教育部長殫精竭慮處理拔管案,也是政績吧?
是政績或不是政績?對民進黨而言,是比「存在或不存在」更深奧的大哉問啊!






聯合報社論/「重啟遴選」絕不應成為台大的選項


2018-07-25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大校長遴選爭議其實不是管中閔的職位保衛戰,而是大學阻擋政治私心吞噬台灣民主的關鍵一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教育部長葉俊榮正就台大校長遴選案與台大展開他所謂「有溫度的溝通」,一則探詢可能的出路,二則也可能趁機分化遴選委員。目前看來,葉俊榮的態度仍在搖擺;與此同時,如李遠哲者流之反管人士則放話對台大落井下石,更有媒體公開「勸退」管中閔,要求他「犧牲小我」成全大局。在惑眾之言四起之際,台大必須要拿定意志,才不致在校史上留下可恥的一頁。
儘管現任總統、副總統、閣揆、教育部長和諸多閣員都是台大畢業的校友,但在這個議題上,他們更關心的只是個人的政治立場和權力展現,絲毫不以台大的聲譽和形象為念,更沒有關心台灣高等教育前途的心意可言可以說,這些為官者正是台灣民主走向威權墮落的表徵,眼中只有自己的權力,沒有自由、平等與法治。台大在這次事件中雖遭受打擊,但它其實並不孤單,因為多數民眾根據常理選擇支持台大,唾棄蔡政府的打壓。在此,台大務必記得自己擁有社會的支持。
不到最後攤牌,我們無法評價葉俊榮處理此事的功過。但他上任後短短時間幾次東搖西擺,看不出是因為他身段柔軟,或者是缺乏原則見風轉舵。不難想像,他更重要的任務在體察府院高層的心意與臉色,其次才是考量僵局解決的可能性,再其次才是衡酌台大的尊嚴與大學自主。換言之,就算葉俊榮想要做出有別於吳茂昆的決定,他必須先為蔡政府鋪好下台階,讓民進黨人覺得在此轉彎雖然「丟了裡子」但至少「贏得面子」。要鋪這個下台階,即可能要台大方面作出某種形式的讓步,這是葉俊榮正在布置的舞台。
但無論如何,我們認為台大絕不能接受「重啟遴選」作為讓步的一個選項。原因有三:第一,只要台大一同意重啟遴選,即無異承認先前的遴選程序正當性不足,那將使得情勢瞬間變成崩盤。第二,台大目前所爭取的,不只是要教育部還它一個校長,更要求政府停止插手大學自主,以及被威權之手遮蔽的正義及法理。台大沒有校長仍能照常運作,但若向掌權者屈膝,未來還能挺直面對師生及社會嗎?第三,以台大校內目前之分裂,尊重遴選程序是推舉校長的唯一共識;如果程序可以任意推倒重來,勢將陷入更深的惡性循環,下一個當選的校長難道不會有疑義?
近日有媒體呼籲管中閔「犧牲小我」,要求他主動放棄其校長當選資格,以便台大可以順利重啟遴選,認為這是「三全其美」之策。事實上,這樣的提議完全搞錯重點。回歸拔管事件的本質,這並不是一樁個人事件,而是一起政治打壓;其鬥爭對象也不只是針對管中閔一人,而是意在打擊不支持綠色意識形態的師生和遴委。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管中閔願意「自我了斷」,台大校方和遴委也絕對沒有接受的道理。試想,隨便把一人釘上十字架,聲稱這樣就能換取和平和寧靜,台灣不是退回獵巫時代了嗎?
葉俊榮當時如果放下內政部長的職務返回台大任教,他應該也不過希望自己能在台大當一名具有自由意志的教授,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然而,他選擇去當教育部長,我們不妨假設他確實有意願在其間穿梭,幫台大解開這個糾結。既然如此,葉俊榮就應一本初衷,切勿以為可以用「葉部長」的權威去對付台大,繼續隻手主導拔管大戲,或逼迫台大重啟遴選,乃至做出其他傷害大學及高教尊嚴的事。畢竟,官位只是一時的,教育才是長久之計
站高一點看,台大校長遴選爭議其實不是管中閔的職位保衛戰,而是大學對抗新威權政府的「大衛與歌利亞」之戰,也是阻擋政治私心吞噬台灣民主的關鍵一役台大必須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帶領社會一起對抗新政治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