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重磅快評】東奧正名已成台獨加速器,誰來收拾殘局?

.【即時短評】報告部長 問題不在見警率!
.【重磅快評】東奧正名已成台獨加速器,誰來收拾殘局?
.【即時短評】正名運動兩岸角力 台灣人民成最大受害者
.【即時短評】東亞青運被取消 年底選戰反助綠營加分
.【即時短評】不認同政治干預體育 紀政的認知和諧嗎?

.【重磅快評】吳釗燮放棄說謊特權 凸顯總統努力圓謊?
.【重磅快評】徐國勇莫非吃了「見警率」的姑婆竽?
.【即時短評】當「葉」底藏花遇九陽真經 下步棋怎麼走
.【重磅快評】葉俊榮的「溫暖」與李遠哲的「背後」







【重磅快評】東奧正名已成台獨加速器,誰來收拾殘局?


2018-07-25 14:27 聯合報  主筆室
由紀政(前排左二)發起的「二O二O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成為2019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停辦的引爆點。聯合報系資料照

東亞青運只是一個祭品,是原來不一定真能成形的東京奧運正名公投的祭品東奧公投是北京真正的放矢之的,但並不是這枝箭放了就完,它已扣下了另一個扳機。
現在的情境是:北京出手將東亞青運閹割了之後,東奧正名可能真的連署過關,成了年底最受矚目的公投;而其結果亦很可能就是通過「正名」,要求我國東奧參賽代表團必須以「台灣」為名。
這把火不燒便罷,燒起來就變成了「台獨」與「維持現狀」的第一次對決,亦即,將維持現狀意涵的「中華台北」與隱含獨立意涵的「台灣」,要求一次公意判決。
更簡單地說,它就是一次變形的「獨立」公投。如果「台灣」獲勝,則台獨聲浪自此壓過維持現狀,追求台獨成為最高亢的政治調門,壓過以往以隱忍、冷靜與理性為主要訴求的維持現狀論調。
如果形勢確然走上這條頗令人憂懼的路,「東奧正名」將被記誌為台獨的勝利事件簿、與光榮里程碑,而執政的民進黨也只能從善如流,派出「台灣」代表隊與賽,並遭到國際奧會的封殺。
然而,2020年的東京奧運就在2020的總統大選前夕,它必然又將在選舉的過程中,捲起千仞巨浪,碾碎一切理性的聲音。在這一場選舉中當選的總統,恐亦無法再執行維持現狀路線。
其後果是,下一場更接近於原始「台獨」意旨的公投將應運而生,整個新政府的施政,將一再受到這類浪潮的干擾與反制,台灣勢無寧日。
當然,年底這場東奧正名公投亦可能在公民皆意識到後果之危殆的情況下,以失敗告終,但這仍不會讓事情落幕,無論「台灣」獲得幾票,它都將成為獨派用來裹脅政府或政黨的符咒,如果它只以些微票數鎩羽,則未來其裹脅力量的巨大,無論哪一個政府執政都將無法消受。
「東奧正名」公投已經是一個「台獨」運動的加速器,而它的結果就是台獨與中共的提前對決;此後,台灣參與的任何國際組織與活動,「中華台北」的模式都可能面臨內部要求正名的窘境,例如WTO或APEC亦被要求以「台灣」名義與會,而面對此一形勢,北京更難以示弱,在國際上的任何組織與活動,它都將以最不具彈性的形式強壓台灣接受,甚至直接封殺台灣的會籍或出席的資格。
最值得問的問題是,無論台北還是北京,是否都已經準備好未來的這一次次激烈的對抗與廝殺?北京這次似乎是為了將潛在的大風消滅於秋萍之末,但顯然是勢得其反!而蔡英文的政府又要如何應對?喝下這帖狂暴的台獨興奮劑,只求年底選舉獲勝,還是攔下這場危險的公投
無論是誰,都該思索一下逞勇鬥狠的後果,它的殘局未必有人能夠收拾!






【即時短評】正名運動兩岸角力 台灣人民成最大受害者


2018-07-25 12:59 聯合報  記者張文馨╱即時報導
國策顧問紀政(前排左二)發起的「二O二O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成為2019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停辦的引爆點。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楊濡嘉攝影


中國大陸在國際上全面打壓,台灣內部獨派、民進黨立委義和團式的正名呼喊,夾在中間的台灣人民,反而成為最大受害者。
外交部前部長程建人曾說,「國際間看你,和你自己看自己不一樣」,這句話凸顯台灣在參與國際事務上的盲點。
對台灣人民來說,以「中華民國」或「台灣」參與國際活動,是再正常不過的邏輯,但是實際上面臨的挑戰很多,國際組織難參與,國際會議進不去,蔡英文總統上任時對兩岸關係以「維持現狀」定錨,然而陸方毫不領情,甚至視為敵意,兩岸難以對話,關係更陷入冰點。
在中國大陸無情打壓下,接踵而來的國際孤立、邦交國出走等問題,民進黨政府只能將正式的雙邊或多邊交流轉往發展民間組織,嘗試從新南向等其他方向打入國際社會,但從世衛大會被阻於門外、香蕉組國家隊也銷不出國門,到現在連東亞青年運動會都被迫停辦,我們面臨的是處處吃閉門羹的困局。
作為代表台灣人民與國際對話互動的民進黨政府,是否應該把「此路不通」的現實明白理性地訴諸民眾,而非動輒扣上「中國打壓」的字眼來卸責?義和團式的公投提案的確可滿足民族自尊心,然後呢?我們的運動選手還要在板凳上坐多久才能真正上場?
從民進黨政府上任至今,民進黨說了多少次的中國打壓、蔡英文又提了多少次的願和對岸對話釋出善意的建議。這些話語一鬆一緊、一快一慢,仍是無法打開兩岸關係的冰凍之門,兩岸關係停滯不前,台灣人民成為最大受害者,當然應該憤怒,然而在憤怒中國大陸打壓的同時,除了痛批大陸、信心喊話、要求國人團結一致,民進黨政府是否應該冷卻腦袋,檢視自己有多少實力?台灣有多少本錢反擊?想想我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經濟問題政治解決、體育問題政治解決,一切問題都似乎都和兩岸牽扯相生,民進黨政府已經說了不少,民間組織或個人也開始用公投拋建議,甚至不排除透過衝撞來正名,這是台灣社會自由意志的展現,但是當民族熱情焚燒殆盡,國際現實仍須回到兩岸議題上折衝。






【即時短評】東亞青運被取消 年底選戰反助綠營加分


2018-07-25 11:21 聯合報  記者張明慧╱即時報導
四年前的全運會,台中代表隊進場時,特別拉著紅布條宣傳台中2019主辦東亞青運。圖/中市教局提供


原本歡天喜地的國際運動賽事,衍生成政治事件戛然而止,選手與運動迷期盼落空,政府籌備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成幻影。籌辦多時的2019東亞青運動會變成「南柯一夢」,台中選民失望之餘,是怪罪蔡英文政府的兩岸政策失衡?還是痛惡中共箝制台灣民間「正名運動」的言論自由打壓?恐怕後者居多。
這是台灣首度爭取到奥運等級的運動賽事,當初由國民黨前市長胡志強打通關節、巡迴各國勸說才爭取到手,屬第一功臣。但接手的林佳龍市長對此事「胡規林隨」,並未惡意杯葛,繼續投入經費續辦,也趕進度蓋出符合國際賽事的運動場館。
因此東亞青運生變,選民怪罪台中市府或市長林佳龍執行不力的可能性並不高;即便反應不夠迅速,今年5月國際奧會執委會已告知不予核准更名,仍放任民間正名運動,但也不足以構成取消運動賽事主辦權的正當理由。
尤其發起「正名運動」,不管是民進黨台中市議會黨團、或擔任東亞青奥榮譽總顧問的紀政,都屬民間團體言論自由權;中共以蠻橫政治力,想藉取消賽事扼殺人民的言論自由,反易激發公憤,對綠營投以同情或聲援票。
在兩岸關係處理上,小英政府的激進作為,原本引發不少批評和不滿聲音,年底選戰大環境對藍軍有利;但中共此番「攪局」,反讓一向主張兩岸和平共存的國民黨角色尷尬;賽事取消雖對盧秀燕的選情未必有害,卻可能讓反對中共蠻橫的中間選民因憤慨團結,反而對綠營選情加分。








【即時短評】不認同政治干預體育 紀政的認知和諧嗎?


2018-07-25 07:06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國策顧問紀政(前排左二)發起的「二O二O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成為2019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停辦的引爆點。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楊濡嘉攝影


昨天才有媒體公布民調,爭取連任的台中市長林佳龍,以6個百分點差距落後給競爭對手盧秀燕,沒想到中共馬上就來幫林佳龍助選,在北京召開的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EAOC) 臨時理事會,以有政治勢力在島內發起2020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公然挑戰奧會模式,對2019東亞青年運動會產生了巨大的政治風險為由,主導決議停辦2019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
更令人意外的事,在國際體壇及國內政治都有經歷的「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連署發起人紀政,竟然回嗆「我無法認同用政治干預體育運動」,這話別人說可以,但從紀政口中說出來,讓人覺得紀政似乎是認知不和諧。
紀政在這次抗議中共打壓我舉辦東亞青運的聲明中說,她個人參加過3次奧運(1960、1964、1968),當時我國的奧運代表團在蔣中正總統的同意下,都是以Taiwan的名稱出賽。但紀政沒說的是,1960年羅馬奧運,奧會規定我國只能使用Formosa名稱,因此我國代表團在開幕典禮中,手持「抗議中」(UNDER PROTEST)標語進場表達抗議,紀政所言蔣中正的「同意」,不過是種「妥協」。
同樣的,現在的中華隊以Chinese Taipei參加奧運,當然也是為了能夠讓我國選手有參與國際體育最大盛會的機會,讓台灣在中共無理打壓下能讓世界看到的一種「妥協」,如果堅持要在2020東京奧運改回Taiwan,霸道無理的中共當然不會「妥協」。
紀政當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端看這次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行動聯盟共同發起人名單,從李登輝民主協會理事長張燦鍙等人一字排開,紀政會不知道有多少人具有獨派的政治色彩?且這種在選舉年要併大選的正名公投,又何嘗不是「政治干預體育運動」?
中共的無理霸道當然可惡到極點,但身為國際級名將的紀政一定比其他人更了解,運動員經過十幾年長時間的努力,就是希望在短暫的顛峰期能與世界一流好手有一較長短的機會。因此回到現實,如果因為紀政等人的政治算計,讓中共再用同樣理由阻擾我國選手參與2020東京奧運,中共無理要負責,無法接受政治干預體育的紀政,自己享有過輝煌記憶,卻因自己的政治動作影響後進不能一圓奧運夢,難道沒有責任嗎?






【即時短評】報告部長 問題不在見警率!


2018-07-25 20:11 聯合報  記者陳金松╱即時報導
內政部長徐國勇(右)上午針對外界用三、四十年前的例子來批評他所謂的「見警率」表示不滿,並提出反駁加以說明。聯合報系記者杜建重/攝影



內政部長徐國勇一番「見警率」的治安見的,在警界引發論戰,基層罵「草包」,高層則是忙著護駕;見警率只是諸多治安作為的其中一項,輕易評論有效或無效都是草率,警政署和專家學者探討幾十年了,誰都說不準,剛上任的內政部長,當然不宜隨便講講。
台灣治安良好,警察功不可沒,誠如警政署所言,過去各警察機關已針對轄內社區、學校周邊、車站及人潮聚集之處所,由員警加強巡邏並實施重點守望等方式進行,遏止犯罪發生。
近年更引進「智慧分析決策支援系統」,將跨轄區各項治安資料如「治安斑點」、「治安熱點」及「區域情資」等訊息以大數據科技理念進行分析與應用,據以規劃勤務、採取有效勤務作為。
端詳了半天,所有政策都是警政署早就在做的,實在聽不出新部長的這番話,是什麼了不起的治安新作為。
當然見警率在很多治安事件時都曾被提及,捷運隨機殺人事件發生時,警力撒出步巡站崗,能抓到第二個鄭捷嗎?目的當然是安定民心,減少恐慌作用。
但最近治安事件,稍久的如情殺分屍,近期則是黑道火拚、槍擊,前者引發死刑存廢爭論,後者則和掃黑、肅槍比較有關,扯見警率,真的有點勉強。
治安專業不是一天兩天可及,以徐部長的經歷,很難讓人期待一上任會有過人的治安見的;想拚好治安不難,愛護警察、尊重專業,讓警察在即有制度上按部就班即可,少說點話。
至於警力問題就更不必操心,拜年改之賜,警察退休大減,警政署的五年人力增補計畫,明年可望提前完成;部長該擔心的是,屆時警察人力超編,多餘的警力,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