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民之所欲目標與政策手段須一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354/web/ 

◆  聯合報社論/前瞻、錢沾:民進黨濫權墮落的源頭
◆  聯合報黑白集/你是袁崇煥,誰崇禎?
◆  經濟日報社論/民之所欲目標與政策手段須一致





經濟日報社論/民之所欲目標與政策手段須一致


2023-01-17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稅收超徵普發現金,恐掩蓋了許多更值得探討的經濟議題。本報資料照



稅收超徵普發現金的議題喧鬧,一方面掩蓋了許多更值得探討的經濟議題,另一方面也凸顯了許多人民對生活條件不滿的現象。理論上如果經濟成長的果實真能由全民分享,則近幾年亮眼的經濟成長數字不應導致這麼大的被剝奪感,甚至反映在大選的懸殊結果上。究其原因,若非經濟目標失誤,就是執行過程失當

多年來,經濟成長是最受關注的經濟良窳指標,相對地,所得分配問題向來受到輕忽。然而分配問題惡化正是此刻台灣經濟最明顯的表徵之一。三年疫情下來,產業表現的 M 型化也帶動了勞動薪資的 M 型化,有人可連年領數十個月的年終獎金多數人卻殷盼領到政府普發現金一年半來通貨膨脹更是對中低所得階層重擊實質薪資降低代表的是「實際被剝奪」而非僅「剝奪感」。

實質薪資相同,經濟成長率也是一個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經濟變數,因此經濟成長若真由全民共享,則實質薪資成長率應該接近經濟成長率才對。但實際情形不僅大相逕庭,還方向相反,也無怪乎民主選舉會真切反映多數人民心中怨懟

蔡總統在第一任之初即揭示政府的經濟目標是「創新就業分配」-希望透過產業的創新帶動優質就業,進而達到經濟成果全民共享的良好分配,這個目標很好,也具邏輯性,只是幾年下來,經濟成果不錯,全民共享則可能不獲認同。經濟目標既無疑義,需關心的就是執行過程

近年台灣經濟成長最大動能是受惠於台商回台投資潮投資潮的好處除了提升經濟成長率,便是希望能藉此提供更多高薪優質工作機會帶動整體薪資成長,甚至後者才是主要目的,畢竟投資或出口都只是手段好的就業與薪資才是有感的經濟目標。就結果來看,台灣的確增加許多高薪就業;然而薪資提升難免衝擊低薪產業,特別是低薪現象最為明顯的內需服務業,飯店業高喊缺工卻又無法(不願)支付較高薪資正是顯例。其實,當開始期待投資潮帶動高薪就業以解決普遍低薪的陳年困局時,政府就應考慮到這些可能的後續效應。如果遇到低薪產業,就只能妥協式地提供協助,無論是增加開放移工或雨露均霑式紓困引導產業轉型創利或安寧退場,當然可以想見產業 M 型化、薪資 M 型化的經濟表徵永難改變,低薪困局與民怨也難以根除。

稅收超徵普發現金招致的批評有兩點最值得關注。一是經濟成果由全民共享絕非透過普發現金方式來達成,而是應透過良好的產業創利與薪資提升來成就這是基本經濟原理。二是普發現金會使有限資源無法用在最高投資報酬率的用途上,這也是財政基本原理。綜合這兩點,雖然普發現金可得到一時快感,卻可能犧牲了未來更甜美的果實。

若參考國外經驗,日本為了普遍提升薪資,讓願意支付高薪的企業得以享受減稅等優惠,荷蘭促進企業界創新來創利政府資源只挹注給具有創新元素與相關努力企業。這告訴我們當資源有限時,若一視同仁地花掉,通常不會帶來任何刺激進步誘因,也就不會有未來更大更美的果實。

政府若真正重視「創新就業分配」的目標,就應認真檢視手邊有限資源與政策工具是否朝此目標邁進,但實情可能是與目標扞格成分居多。值此選後政府大力檢討之際,我們希望政府能看到根本性的問題,而非只提供人民暫時的「止痛劑」。「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是政治領袖胸懷,但民之所欲甚多也難辨,需有睿智與勇氣摒除那些見樹不見林、見短不見長的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你是袁崇煥,誰崇禎?


2023-01-17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以「袁崇煥不死,清兵何以入關?」回應外界對他「撒幣救官位」的質疑。記者陳正興/攝影



被問到去留,蘇貞昌以「袁崇煥不死,清兵怎麼入關」表白心境。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殺了袁崇煥,讓清軍輕騎入關。蘇貞昌自比袁崇煥,那麼,莫非暗指蔡總統是崇禎?觀察民進黨情勢,未必全如此。

賴清德接任民進黨主席,若無意外,將是下任總統候選人。作為黨的權力接班人,賴清德和代理主席陳其邁不同,始終未挺蘇貞昌留任。新閣揆表現如何,將影響賴清德角逐大位的機率;因此,「崇禎候選人」除了蔡總統,還包括賴清德。

蘇貞昌此言,還有深一層涵意:沒有我,民進黨就完了。袁崇煥死後,接替者死的死、降的降,再無強將可與清軍抗衡。蘇貞昌說此話時,去留應已了然於胸,他並非「示警」,更像「讖言」。亦即,民進黨誤中反間計,自毀長城,難逃「清兵入關」命運。

袁崇煥之死,還有「五年平遼」承諾破產,及擅權濫殺。耗資無數,平遼成效有限,甚至讓清軍兵臨北京城下;連邊防大將都殺,致使清軍南下再無後顧之憂。若通曉這段史實,蘇貞昌是否還會自比袁崇煥?

其實,明末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清軍入關,不久迎來康雍乾盛世,遠非明末可及。蘇貞昌下台,禍福仍未可知。但歷史證明王朝更迭政權輪替只是掌權者喪失權位和名利對人民來說卻未必是壞事











聯合報社論/前瞻、錢沾:民進黨濫權墮落的源頭


2023-01-17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內閣改組風暴中,高雄市長陳其邁(前左一)多次表態力挺蘇貞昌(前左二)。 中央社



內閣改組風暴中,高雄市長陳其邁多次表態挺蘇貞昌,顯示兩人關係非比尋常。其間,陳其邁兩度感謝」蘇揆,都與行政院對高雄建設的力挺和經費補助有關。其一,陳其邁感謝蘇揆在他當選市長次日,就把前鎮漁港改造經費由十億元提高為五十億元,後又因人工原物料成本上漲追加為八十億元。其二,陳其邁感謝蘇貞昌核定高鐵南延屏東案」,並修改路線,不再經過高雄石化區,改與高屏第二快速道路共構

作為高雄市長,陳其邁對於蘇貞昌「造福」高雄之恩充滿感激,是人情之常。但從社會民眾的角度,蘇貞昌身為行政院長,能大筆一揮就隨意增加特定建設的經費,隨意修改造價六、七百億元的高鐵路線,人們恐怕充滿困惑。蘇揆的「施恩式決策,究竟有沒有經過專業的工程及效益評估,符不符合國土使用及環保的規範?或者,他僅憑對綠色執政縣市的偏愛,以及對陳其邁個人的照顧與加持,就能把數十百億的公帑灌入特定項目?

前鎮漁港改建為例,最初地方僅申請三千萬元改建。蘇貞昌認為,「要改造就要一次完成」,先加碼到十億元;俟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陳其邁當選後,又加至五十億元當成大紅包,後又因各種成本上漲追加至八十億元,這樣翻了多少倍?蘇貞昌憑著自己手中大權任意揮灑公帑令人咋舌。光看前鎮漁港短短兩年即追加卅億元預算,即可知政府的預算控制嚴重失靈卻無人可管。蘇揆的大手筆或可照亮前鎮漁港,但若遠洋漁業不跟著發展,其光鮮又能維持多久?

就在蘇貞昌頻頻接受陳其邁送暖之際,蘇花公路發生嚴重坍方,花了四天才暫時搶通。在此年關將近時,東部居民返鄉的路變得更迢遙,也更險阻。對照台灣東西兩岸交通建設:在已有高鐵及多條高速公路的西部,政府錦上添花地增建,東部居民卻還用著日據時代開闢險峻山路;蔡政府應捫心自問,這符合比例原則嗎?

且看,馬政府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執政,兩年後「蘇花改」工程便動工,並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完工啟用,讓蘇貞昌享受剪綵的榮耀。成立已十二年的「蘇花改工程處」,就是馬政府時代設置,如今還在負責後續「蘇花安」的工程規畫。但蔡政府執政已六年多,「蘇花安卻遲無進展公路總局聲稱,預計今年可以完成環評提報環保署審查,若行政院同意,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可進行發包作業,民國一二年(二○三二年)可以完成。蘇貞昌不妨想想:區區廿五公里的路段改善要花上十幾年,一個兒童都成年了還看不到通車,他為何不能用照顧高雄魄力解決這個問題

撒錢是蔡政府的一大執政特色,其中前瞻建設八千多億元的龐大經費,更是中央政府施恩示威的一大來源。然而,在執政者濫權揮灑獨厚綠縣市結果,不僅是各縣市的發展及資源配置越來越不均衡,有些地方更因標案過多及發包氾濫產生官商勾結地方官員風紀敗壞。此外,因這類事涉中央補助計畫權責不明考核和審計往往草草了事,造成工程品質不良,而花大錢興建的工程卻淪為爛尾地標。

最明顯的例子,是因品質欠佳而備受爭議新竹棒球場。最初地方僅擬以三.五億元改建,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蔡總統前往視察,卻將它列為前瞻建設第一案使經費一路飆到十二億元。如今,卻是爛泥棄土充數遲遲無法啟用

前瞻淪為「錢沾」,其間灌滿了主政者的虛榮、霸道和私心向下腐蝕官員的專業與情操,這未來多年可能都收拾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