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去梯言/放棄九二共識無異丟盔卸甲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771/web/

◆  回應管中閔上任演說∕台大可少點知識 多點品德
◆  「實證中國」與「觀念中國」的全面對決
◆  連任之路選情告急 政策更不該亂
◆  去梯言/放棄九二共識無異丟盔卸甲
◆  要陸官改校歌?看看荷蘭國歌
◆  稅收超收 何不保留?別作買票式福利支出
◆  國民黨兩岸論述 何須隨民粹起舞







去梯言/放棄九二共識無異丟盔卸甲


2019-01-08 23:46 聯合報  公孫策
蔡英文總統強調,她期待台灣所有政黨,都應清楚說出「我們拒絕一國兩制」,也不要再講「九二共識」。 圖/總統府提供

習近平在談話中連講四十六次統一,是不是「司馬昭之心」?當然是。然而,不承認、不讓其他政黨再提,「司馬昭」的威脅就解決了嗎?
先看「司馬昭之心」典故三國魏國末年,司馬懿死後,兒子司馬師掌權,先廢了皇帝曹芳,立傀儡皇帝曹髦,之後司馬師死了,弟弟司馬昭掌權。曹髦作一首〈潛龍詩〉,說自己「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屈於井」,令司馬昭十分感冒,廢立傳聞不斷。
終於,曹髦沉不住氣了,他對近臣說:「司馬昭之心連路人都知道,我不能坐著等待被羞辱,今天跟大家一同討伐司馬昭。」說完拔劍登車,率領宮中衛士、奴僕鼓譟殺出,…曹髦就在大街上被殺死。
這是血淋淋的歷史教訓,司馬昭因此博得後世罵名,可是曹髦那樣卻是完全無謀,而那些追隨他殺出皇宮的衛士奴僕只是跟著他送死—對比同時期的東吳皇帝孫亮、孫休都能成功誅殺權臣,更顯示他的躁進與愚蠢
回頭來看今天,「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確稱得上是中華民國的金鐘罩,卻先被洪秀柱「一中同表」打亂國民黨的陣腳,蔡英文當選後更完全拋棄九二共識,於是習近平得以不受「一中各表」的約束,將包圍圈推回「一國兩制」—中共在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之後在民國70、71年(一九八一、八二年)定調「一國兩制」,兩岸好不容易在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換文建立「九二共識」,隔年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台灣並且一寸一寸的將防線推到「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卻在此時回到四十年前的防線。
防線退後有多糟糕?看看北宋的例子由於五代後晉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割給遼國,燕就是今天的北京,從北京到開封(北宋京城)是華北平原,根本無險可守北宋建國後,數度想要拿回燕雲十六州都沒成功,因此始終擺脫不了遼、金的威脅,動不動就兵臨城下,最終在靖康之變亡國
再看今天,蔡英文拋棄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無異於將國家暴露於敵人威脅之下,卻丟盔卸甲。
民國109年(二○二○年)選總統的實質意義於是確定:選擇由誰來帶領國家對付緊鄰且不可抗的敵人。希望避免戰爭的選民,要選擇一位能立定腳跟與北京打交道的人,朱立倫?吳敦義?還是王金平?不惜跟中共一戰的選民,要選擇一位能夠團結人心一致抗敵的人,蔡英文?還是賴清德?






國民黨兩岸論述 何須隨民粹起舞


2019-01-08 23:55 聯合報  張良平/服務業(基隆市)
蔡英文總統日前舉行記者會,表示反對一國兩制,沒有九二共識,並呼籲各政黨不要再講「九二共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與共產黨在這次「九二共識事件」中,根本是一搭一唱,網友批國民黨不愛台灣,媒體罵國民黨沒有對策,說實話,國民黨根本是躺著也中槍。
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與主張,就是早已加入黨綱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民進黨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又提不出具體的主張與配套,導致一上台,兩岸立刻從對等且和平穩定的關係瞬間走回對立冷戰的回頭路;至於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充其量只是一種態度,毫無論述可言
這次事件起因於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元旦提出的「習五點」,闡述九二共識時又掛羊頭賣狗肉行銷「一國兩制」;台灣不是香港,台灣人民不接受「一國兩制」,然而原本在九合一大選慘敗走不出來的蔡英文,卻像是抓到一根浮木般,緊抓「一國兩制」猛打九二共識、扭曲九二共識,更過度延伸要各政黨不要再提九二共識
蔡英文抓準時機看似打了一場好球,騙了不明就裡的部分網友,其實她所提的「四個必須」根本就是老調,把中華民國當成流亡政府借殼上市,實際用柔性台獨、文化台獨的李登輝「寧靜革命」方程式在炮製台灣共和國
國民黨才是中華民國的捍衛者,民進黨則是在利用中華民國,習近平的文告與倡議無疑是破壞九二共識的對等互惠精神蔡英文打蛇隨棍上的反擊亦完全是政治算計,兩者言論根本無益於台灣人民與兩岸交流。
馬英九時代因為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達到分治六十年來空前穩定,蔡英文上台後因意識形態徹底破壞,好不容易因韓國瑜帶動經濟第一的「韓流」,使得廣大台灣人民自覺,讓蔡英文遭到迎頭痛擊。沒想到才不到一個月,急著在任內完成統一大業的習近平,一夕之間成了病入膏肓的民進黨的「救命恩人」,捍衛九二共識兩岸穩定的國民黨及其政治人物則遭受池魚之殃。
民進黨與共產黨製造衝突對立的民粹,令兩邊的基本教義派像吸了毒一樣亢奮激動,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是中道安定,愛吸毒是你家的事,我不吸毒還怪我嗎






稅收超收 何不保留?別作買票式福利支出


2019-01-08 23:50 聯合報  徐仁輝/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kata(左起)、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與財政部長蘇建榮上午針對「經濟紅利」財政來源等舉行記者會說明,施俊吉表示政府386億盈餘,會從長計議。 記者蘇健忠/攝影

蔡英文總統新年談話宣示,將讓收入較少的民眾能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紅利。一周來這項照顧弱勢的政策指示,引起社會各界的猜測與批評聲浪,為平息爭議,八日早上行政院施副院長特地協同財政部長召開記者會,並改口宣稱今年政府擬利用稅收超收產生的歲計賸餘作為財源,支出目的除了照顧弱勢外,尚包括經濟發展與預防非洲豬瘟;同時特別強調絕對會遵守財政紀律。
查歲計賸餘依預算法的精神與歷年來的傳統作法大多留用於總預算,今日蔡政府以稅收超收為藉口擬作一次性所得分配支出,無論是以特別預算或追加預算方式處理,此項作法不僅罔顧財政穩健原則,也無濟於經濟成長。
政府稅收超收係指實際徵收數額超過預算數額,並非等同於年度歲計賸餘因預算皆以赤字編列,超收僅表示可以少借點錢,而非一定有歲計賸餘。多年來因政府財政採撙節作法,財稅機構在預估稅收預算時亦趨於保守;因此只要總體經濟不面臨停滯或衰退,年度稅收超收即成為常態;如以近十年為例僅三年有短收,其餘七個年度皆出現超收。
稅收超收對年度財政狀況雖有助益,但以中央政府民國九十八年度到一○七年度為例,十個年度中僅一○六與一○七年度有歲計賸餘,其餘八個年度出現歲計短絀;收入不敷支出結果,仍須舉債支應。十年來為支應總預算赤字,舉債高達近九千億元,尚不包括其他特別預算的債務;因此超收實在不代表政府有餘錢。況且今年將面臨稅改帶來的更多稅收減少與前瞻計畫更多的舉債,從財政穩健角度來看,政府沒有理由追加預算或編特別預算用於非資本性支出。
民國98年(二○○九年)馬政府為因應金融風暴的衝擊,舉債八五八億元發放消費券,事後經建會分析,GDP僅約增加三百餘億元,對GDP的貢獻度有限,卻惡化了政府財政。民國108年(二○一九年)世界經濟景氣出現疲軟現象,加上美中貿易戰爭與極端保守主義帶來的不確定性,國際經濟預測機構已紛紛下調各國經濟成長率值此時刻,政府應該將有限的財政資源用於能創造更多生產力的公共建設,而非用於消費性社會福利支出。蔡政府擬多支出的近四百億元,可預期其能產生刺激總體經濟的消費乘數效果相當微小,無助於總體經濟成長。
多年來我國政府一直採取精簡員額與節制支出成長策略,導致政府施政作為與效能不斷減弱在各項施政計畫與公共投資預算大幅縮水下,政府成了「小而無為」與「小而不美」,不僅遭致民怨,更不利經濟發展。建議蔡政府切勿因選舉失利,為保政權,不顧政府財政的健全與永續性,作「買票式」的福利支出。何不將稅收超收的歲計賸餘保留下來留供以後年度用,全力去督促刻在執行的前瞻計畫,提升其投資效益與績效,建立優質的經濟發展條件,經濟成長的果實自然可以讓弱勢群體分享。






要陸官改校歌?看看荷蘭國歌


2019-01-08 23:55 聯合報  王達政/退休老師(台中市)
陸軍官校回應立委:無意更改校歌。 記者程嘉文/攝影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
立委以凍結預算為手段連續三年要求陸軍官校修改校歌。
看到這樣的新聞,不禁讓我想起在荷蘭旅行時的見聞。行前大概了解荷蘭的歷史,知道德國奧蘭治.拿騷親王領導荷蘭人反抗西班牙,走向獨立的事蹟
但是當看到荷蘭國歌第一節時,還是嚇了一跳!
「我,拿騷的威廉;流著德意志血液。忠於祖國;堅守信念,直到死亡。…西班牙的國王,我一向尊重。」整首國歌比較像是親王的讚美詩
荷蘭是世界上最開放自由的民主國家,走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上,常常可以聞到大麻菸的味道,紅燈區可以和教堂比鄰而居。這麼先進的社會,為何不修改四、五百年前個人崇拜的國歌?
問了幾個荷蘭人,他們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為什們要改呢?這本來就是歷史的一部分,隨著政治制度的演進,沒有人會因歌詞還認為荷蘭是君主專制的國家
從荷蘭國歌的例子來看,立委應該是過慮了。軍隊國家化已經是全民的共識,絕不會因為一個黨字就有所改變,急切地要求修改,不但會引起反感,也低估了全民的判斷力。






回應管中閔上任演說/台大可少點知識 多點品德


2019-01-08 23:53 聯合報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管中閔(左)昨天正式接任台大校長,由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右)發給次長姚立德署名的聘書。 記者林澔一/攝影

台大校長管中閔終於上任了,他的就職演說,感性、真誠,具有動人的元素;我一點也不懷疑管校長要為台大「一生懸命」的決心,但是他經營台大的藍圖,似乎只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因為他忽視了台大彌足珍貴的精神
傅斯年先生只擔任一年多的台大校長,但是到現在為止,他的風骨和治校理念仍然令人尊崇,他曾說過一句名言:「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他希望台大,不只是台灣的一所大學,而是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台大人」如果會讓人尊敬,原因絕對不是很會讀書,而是心繫社會、人類的福祉
我在台大教書卅年,常常對學生說:「你們是一群聰明人,但是聰明人如果沒有品德,危害社會的能力更強社會關心台大、重視台大,並不是台大人智商比別人高,而是期待台大人能給社會帶來希望。」用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說法,如果一個年輕人進台大,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未來,只能說是「聰明的動物」,不能算是「人」因為只要是「人」,做任何事情一定會有同理心,會考慮別人、關心別人,這是一個令人感動、有溫度的社會必須具有的成分
難道管校長不關心造就出來的台大人只是聰明的動物?最近台大學生在各種抗爭場所展現的目中無人、缺乏對人的尊重,甚至以為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這樣的台大人,管校長難道不需要提個處方嗎?
管校長如果仔細思考台大的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就會發現台大精神主要強調的是「品格品格良好、關心社會和人類的人,才有生命的深度,對社會和人類也才有正面的價值。然而管校長的「國際化」、「大學轉型」,最多只能成就一個「令人羨慕」的大學,離「令人尊敬」不只千里遠,說不定是背道而馳。
陳樹菊女士之所以令人尊敬,不是因為她的學問,而是因為她的品德台大在學術上是不是躋身國際名校之列,並不是這所大學的主要目的能不能培養台大人關懷他人,能不能讓台大人對納稅人在他們身上的投資問心無愧,這才是台大值得驕傲的成就
當然,學術仍然是大學的重心,但是可不可以少一點知識、多一點品德







「實證中國」與「觀念中國」的全面對決


2019-01-08 23:58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台中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重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更明言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 (美聯社資料照)

政治非得打動人心不可,否則難以持久物理性的力,令人懼怕,例如地震、颱風,但是來得快去得也急,實證上沒有一直吹的颱風,也沒有一直震的地震。
中國共產黨最新版的「告台灣同胞書」猶如一場習近平總書記個人的「九二共識」獨奏會。對習近平而言,「九二共識」簡直已經如同信仰一般。宗教式地認為沒有「九二共識」,台海沒有和平。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無從發展。只是,不好意思,「九二共識」既無神力,也無魔力。特別是在信仰全面後退的「後現代」台灣,宗教式的福音傳送,斷無打動人心的可能。
戰後以來,就台灣史的社會構造而言,就是中華民國及隨之而來《中華民國憲法》的台灣支配。在這裏,不管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憲法》,都將中國共產黨排除在外。
而中華民國台灣支配的法理「權原」來自中華民國對清帝國在國際法上的全面繼承。也就是說,日本二戰敗戰的結果,就是帝國日本與清帝國間的甲午戰爭戰後處理條約(馬關條約)的廢棄,也就是台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的中國復歸。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馬英九政權之後,中國國民黨對「九二共識」一再複誦的定義。這裏所說的一個中國的中國,毫無疑問,當然是繼承了清帝國,但是「還沒有」或「未曾」全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的中華民國。
原本,對於台灣社會而言,全面繼承了清帝國台灣利權的中華民國是「自」還是「他」;是「內」還是「外」,說明不易。但是,在「觀念中國」與「實證中國」全面衝突的今天,唯一清楚的是「實證中國」的外部化,已然確立
在台灣史的發展路徑上,與台灣發生關係的「他者」的敗退,必然成為台灣史前進的動力。例如西班牙、荷蘭、鄭氏王朝、清帝國、日本殖民帝國,甚至到眼前的「中國」國民黨,盡皆如此。而且,所有外來勢力,只要來,都會走既然一定會來,也一定會走,所以既不需強力對抗,也不需用力驅逐
習近平先生一定知道筆者「正在」說什麼,因為這是馬克思的語法,和習先生剛剛在《告台灣同胞書》中講過的「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七十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在語法上一模一樣
政治,在中國可以不感人,不過,在台灣不行。所以,「實證中國」與「觀念中國」的全面對決,在台灣已經無可避免,而兩者的同時敗退也已注定。也就是說,處於「現代」最高潮,執著於「現代」手段的習主席及其智囊們,確實不可能理解「實證台灣」的「後現代」美學。
毫無疑問,台灣史的社會構造早已習慣了「現代」的敗退。









連任之路選情告急 政策更不該亂


2019-01-08 23:52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蔡英文總統研擬讓收入較少的民眾能夠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被抨擊為政策買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的民調雖然不好,但是看得出她有尋求連任的企圖心,而在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之後,這樣的企圖心似乎有增無減,彷彿有當年帶領民進黨谷底反彈的決心。
我們樂見這樣的企圖心,畢竟國民黨在沒有更好作為之前,如果民進黨就此一蹶不振,將不是大家所樂見;不過,眼看一年多之後就要選舉,蔡總統的民調數字始終不好看,黨內的雜音也都難以化解,這顯然使得蔡總統變得很焦急,導致許多原本是好的(或是討好性的)政策,最後都無法獲得好的社會評價,這一點,蔡總統恐怕必須認真地思考了。
民進黨是以選舉起家的,黨內有許多所謂的選舉專家,但是他們忽略了,選民的智慧遠大於他們的想像,當初選舉的勝利並不在於選戰策略的高明,而在於選民自主性對政黨表現優劣的選擇。而現在,民進黨的執政能力已經原形畢露,如果再期待用之前操作選戰的做法,勢必只會雪上加霜,對於蔡總統的選情也將是弊大於利。
所以,蔡總統應該摒除黨內所謂選舉專家的建議,反而應該外求社會上真正對特定政策有專業的人士來共謀國政,而且具體的授權給這些人有發揮的空間,如此才是賴清德院長當初所提的大破大立,否則一味在同溫層找人,最後的結果恐怕還是大同小異。
換個角度想,蔡總統既然在選舉操作這麼明顯的情況下,選情依然不振,那就應該在政策上真的下功夫,完全撇開選舉的考量,才能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結果,這樣才能反過來救選情。
進一步看,民進黨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多的選舉考量,導致民眾的信任感不足,現在如果可以從政策上著力,應該可以逐漸找回民眾對於民進黨的信心,這才是想要長遠執政的政黨所企求的
其實,民進黨的本質並不差,只是過度迷信黨內選舉菁英,才會造成自縛手腳的窘境。如今,在執政的優勢下,更應該掌握最後的行政資源,大膽起用有心要做事的社會菁英,這不僅可以結合更大的社會力量,更可以擺脫黨內派系的糾葛,對於政黨的長遠發展才是最有利的方向,更是蔡總統對民進黨,甚至是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大家都知道,選舉是一時的,政黨與國家的發展才是長遠的,但是擁有權力的人往往為了握緊手中的權力而忘了要有更遠大的眼光,如此,只會在逐漸消磨自己權力的過程中,走進政治的死胡同。
我們都知道蔡總統的決心,但是希望蔡總統要更有遠見,否則,只有決心卻缺乏遠見的結果,恐怕只是讓更多黨內的菁英一起陪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