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L型經濟翹尾...寄望新科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771/web/

◆  聯合報社論/賴揆的豪奢告別,或新揆的闊綽伴手?
◆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黑白集∕老百姓說「還我錢來
◆  經濟日報社論/L型經濟翹尾...寄望新科技





經濟日報社論/L型經濟翹尾...寄望新科技


2019-01-09 01:0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走完民國107年(2018),進入民國108年(2019),全球包括中、美兩大經濟體心情似乎都好不起來。過去的一整年,全球除了極少數國家,股市都出現相當程度的下挫,國際經濟機構對民國108年(2019年)的預期也多更遜於民國107年(2018年)。如何解讀這樣的形勢?如何前瞻未來的趨勢?
先作解讀。無論全球及美中,這些年來的經濟走勢,說到底,都還未完全擺脫十年前世紀金融海嘯的影響,也都仍處於「後金融海嘯」時代需求側的政策窘境之中。
倒帶到民國97年(2008年)9月15日五大投行之一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那一刻,以美、歐發達國家為主的西方首當其衝,面對洶湧而來的海嘯壓力,為了防範重演民國18年(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由美國帶頭,日、歐跟進,先後採取了QE量寬貨幣政策,以大印鈔票購買企業債的方式,在第一時間穩住了原本可能破產的大企業及大金融機構。但QE容易上癮,一旦開始就停不住,因深怕一停就前功盡棄,美國即一口氣搞了三輪,資產負債表愈搞愈大,流動性愈來愈高但這些原本期待能流入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卻因實體經濟疲弱而難以吸收,最終多流入了股、匯、債及房市等資產市場,導致資產價格飆升甚至形成泡沫
這樣的過程後來也在中國複製,為了「保住8%」的成長率,中國也採取了極為寬鬆的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而其結果也十分類似,大量流動性並未流入實體經濟而流入了資產市場,導致資產價格飆升甚至形成泡沫。這種後金融海嘯的現象,可以用「LV」作形象的比喻:實體經濟始終疲弱不振,是L型;資產市場價格反彈飆升則有如V型
這種實體經濟與資產市場背離的走勢,一段時間之後,終於因逐漸出現了隱患而不得不有所調整。在美、歐發達國家開始擔心未來通貨膨脹的巨大反撲在中國,則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庫存過多及金融槓桿過高的困擾
於是,美國率先開始「縮表」,中國則採行「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美國的「縮表」也好,中國的「三去」也好,都屬「緊縮性」政策,會減緩經濟成長的動力,這即是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經濟指標持續下行的解釋。而在這個過程中,各國或遲或早都面臨了政策選擇的窘境。在美國,川普對聯準會持續升息明顯不滿;在中國,「三去」導致經濟走緩,又對政策部門形成了不得不回頭重採寬鬆政策(如降準)的壓力。這樣的政策窘境將持續下去,一直要到實體經濟的L終於出現翹尾為止。實體經濟出現翹尾,意味著實體經濟終於出現了強大的需求,足以吸納大量的流動性,一旦如此,寬鬆的貨幣政策所釋出的流動性順勢流入實體經濟而不再流入資產市場,以至於無需在擴張政策與緊縮政策之間去勉強作出選擇。
那麼,什麼時候實體經濟的L會出現翹尾呢?最大的可能就是新科技帶來的新需求。新科技會帶來新需求,新需求會吸引新投資,創造新就業、新產出、新所得,最後帶動成長,表現在L的翹尾之上。
過去十年(也正是後金融海嘯時代),除了智慧手機此一創新科技帶來了相當的新需求之外,其餘乏善可陳,以致L始終難以翹尾。但這十年期間,許多創新科技,如5G、AI、大數據、超算、量子科技也都在快速發展成熟之中,並多已接近可以商用大量消費與投資的臨界時刻,有理由可以樂觀預期,長久以來全球沉悶滯緩的L型經濟正在面臨即將出現翹尾的前一刻,這應是近年來「反全球化」浪潮興起、貿易保護主義蔓延及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之際,令人欣慰的形勢發展。
還有一點,在這個關鍵時刻,能掌握這個契機的,除了美國,還有美國最防範的中國。








聯合報黑白集/老百姓說「還我錢來」


2019-01-09 00: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左)日前打算發「弱勢紅包」,賴揆隨即釋出二大紅利政策,不但財政部為難,也遭民進黨新主席卓榮泰(右)開砲。 記者葉信菉/攝影

蔡總統打算發「弱勢紅包」,賴清德隨即釋出二大紅利政策。結果,不但財政部為難,連民進黨新主席卓榮泰也開砲,民眾更抗議連連。至此,行政院才緊急喊卡。
府院要拿民眾超繳的稅金發紅包,與其說為了經濟的目的刺激內需,不如說為了政治目的,一來政策買票,二來彰顯蔡總統向來標榜的「內心最柔軟的一塊」,但看來算盤打錯了。
全球都遭逢嚴峻的貧富差距,很多人為弱勢百姓處境不忍,國際間近年興起「全民基本收入」的討論,建議政府發錢讓老百姓維持基本生活條件。此說接近烏托邦的理想,可惜施行起來諸多障礙,財源難以為繼,很多民眾也無法同意不勞而獲,所以福利大國如芬蘭實驗性地進行了兩年便喊停
蔡政府也許打算東施效顰,但做法完全無正當性。一來國家財政仍在舉債,二來「一次性發放」只有給紅包的效用,三來民進黨其他政策其實暗暗傾向資方,從一例一休轉向開始被稱為「資進黨」,即可見一斑
蔡政府此時廣發紅包,到底為了什麼?政策上「買票」的用心不言可喻,反正花的是老百姓的錢而以小英向來的作風,個人的沽名釣譽或許更是重點蔡英文輸了選舉,揮霍國家財政,留下兩岸關係緊繃的局面,無論如何要維持住自己「與人民站在一起」的門面。這麼多民眾打電話去財政部要求「還我錢來」,政府若還能硬稱「照顧弱勢」,豈非太矯情?







聯合報社論/賴揆的豪奢告別,或新揆的闊綽伴手?


2019-01-09 00: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即將率內閣總辭,行政院長賴清德卻傳出宣布利多政策,引發外界議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賴清德近日即將率內閣總辭,傳出他可能宣布利多政策,一是促進擴大內需,二是向弱勢民眾發放「紅利」。由於金額高達四百億,引發外界強烈質疑。賴揆為敗選而堅辭,表現了責任政治的精神;但若一舉發放數百億元紅包作為自己的臨別贈禮,未免太過豪奢。昨天行政院團隊緊急說明,會把錢用來拚經濟、助弱勢、防豬瘟,並強調不會「發現金」,才稍釋外界的疑慮。
將超徵的稅收當成「紅利」發放給弱勢民眾分享,是蔡總統在新年談話時首先倡議。但外界對此提出諸多質疑,認為政府仍舉債三兆多元,不宜為了目標模糊的決策胡亂撒錢。誰料僅短短幾天,行政院已快馬加鞭羅列兩項紅利方案,真是令人刮目的效率。數百億元稅收超徵是全民努力了三年才積累而得的果實,但府院幾個巨頭交頭接耳一番,就要把它一舉花光。這麼草率的決定,那些勤勞工作、誠實納稅的民眾嚥得下去嗎?
一個處於「看守」最後階段的內閣,短短幾天就擬訂狂撒四百億元公帑的方案,卻連基本的政策定位都說不清楚,對於外界的諸多質疑也未進行應有的溝通;這樣的作法,從任何角度看都缺乏正當性,也不符合「看守」的精神。就預算編列及審理所需的程序估計,這樣的紅利政策顯不可能在賴揆下台前實施;按理說,他應該留給下一任閣揆處理,才符合責任政治的精神。但其閣員卻急著爭功,想要搶在總辭之前完成,看在民眾眼裡,除了覺得草率,也太急功近利,對國家財政缺乏審慎之心。
政府要照顧弱勢,全民舉雙手贊成但如果政府照顧方式只是一次性的撒錢,而不是制度性的長期關注,其效果可能如同打水漂,水花一現即逝。再者,四百億元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透過有計畫、有步驟的運用,可以為國家積累成一項好制度,或者幫特定產業打磨出新光澤,或者為年輕世代創造出新願景。但稍早外界看到的相關所謂「紅利政策」,卻只是補貼再補貼、撒錢再撒錢,完全看不到正向及長期的積累目標。試問,政府撒出四百億元公帑,讓某些人「快樂一下」;但泡泡結束後,分到紅利的弱勢者處境能有多少改善嗎?
原本行政院團隊要將兩大紅利方案當成賴清德的畢業獻禮,未必是賴揆授意,而可能是其親信下屬所為,卻為內閣惹來一身腥。包括剛離開內閣團隊轉任民進黨主席的卓榮泰,也對這項政策開砲,質問這筆錢:「難道沒有更好的用途?」由此可見,蔡英文這次神來一筆的倡議,表面上「照顧弱勢」的理由冠冕堂皇,實際作法卻難以自圓其說。政府去年以「財政困窘」為由對退休軍公教發動大追殺,如今卻又以「財政結餘」為藉口要對弱勢紅利大放送,兩相對照,除自相矛盾,也缺乏說服力。昨天行政團隊的說明,其實仍未能撥開雲霧,尤其宣稱「預防非洲豬瘟」也將納入,可見這些方案根本是一面走、一面拼湊,缺乏具體目標。而去年民進黨大敗,不正是因為太多決策充斥私心所致
諷刺的是,日前高雄副市長洪東煒代表韓國瑜出席行政院會,曾問及中央能否撥出若干紅利補助地方。不料,他當場遭賴揆打槍,說「中央的歲計剩餘是中央的」,地方要自己開源節流解決債務。話說得義正辭嚴,但觀察行政院目前的規劃方向,看起來更像是掌權者把「國庫」剩餘當成「私庫」來運用
對蔡政府而言,這四百多億元無論最後如何運用,至少有「一魚三吃」的政治功用:一是當成賴揆臨去秋波宣示的告別賀禮,二是留供新揆當成上任的闊綽伴手禮,三是當成蔡英文總統宣傳政績拚連任的子彈。大筆公帑若被執政者當成個人「恩賜」散發,怎不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