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設立主權基金可以更周延

.聯合報社論..誰在掣肘:罵聲中誕生的內閣
.聯合報黑白集.馬扁之「歷史機遇」
.經濟日報社論.設立主權基金可以更周延



經濟/設立主權基金可以更周延


2016-04-13 02: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新政府團隊正規劃成立主權基金或類主權基金,也考慮成立國家級的投資公司,來推動相關產業,進而帶動國家的整體投資。由於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在國內已經討論一段時間,現在即將執政的團隊再度提出來,但強調的重點發展產業與先前擬議的有些差異,因此有必要就主權基金在台灣推動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較詳細的分析。
首先,一般而言政府設立主權基金的目的主要是針對某些個別產業,由政府帶頭進行投資,再引進國內外的相對投資,來推動產業發展,「獲利」並非主權基金的主要目的。而單就協助產業發展的目的來看,目前由國發會主管的國家發展基金就是如此。
最近幾年,為了擴大幫助各種產業發展,國發基金之下也增加設立了一些不同目的基金,比方說,為了協助年輕人在一開始投資時所需要的第一筆資金,國發基金兩年前推出天使基金,用補貼(並非投資)的方式,協助創業的年輕人得到第一筆最高可達到1,000萬元的投資資金,兩年多來已經有1,000多個申請案,而實際得到補助的案子也有200多個,幫助很多年輕人敢於創新創業。另外,國發基金也推出併購基金,針對即將上市或上櫃的企業進行入股或併購,增加各種協助企業成長的管道。
也就是說,未來推出的主權基金,如果單純只是想要協助國內產業發展,其實國發基金已經有相當的經驗,或許可以直接把國發基金規模擴大成為主權基金,增加投資範圍。
第二是關於主權基金的規模與資金來源,因為目前國發基金的資產市值約3,000多億新台幣,看起來似乎規模還不小,但是以最近鴻海併購日本夏普花了約1,300億新台幣來看,如果國發基金進場的話,大約只能買三家夏普就花完了。另外,再以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鍚控股公司來看,他們去年底的資產規模達到1,970億美元,遠遠超過國發基金的規模;相較之下,如果台灣的主權基金想要到國際上進行大規模的投資,號稱國家級投資公司,目前國發基金的規模是不夠的,因此,主權基金的規模到底要多大才夠?如果要再擴大,資金要從何而來?央行已經多次表示反對把外匯存底拿出來當作主權基金使用,如果不動用外匯存底的話,還有退輔基金等基金可供使用。所以,主權基金的規模到底要多大,如何籌資,這將是新政府推動主權基金的主要課題。
第三,再從實務面考量,主權基金會面臨管理和監督的相關問題。比方說,主權基金管理人員的薪資該如何訂定?目前國發基金的管理人員完全是以公務人員的薪資在處理,他們的薪資只是民間同樣職務人員薪水的十分之一。試想一個擁有3,000多億投資基金的管理人員,一個月的薪資不到10萬元,如何去要求他們能有最好的表現?而未來如果主權基金的規模又要擴大許多倍,如果沒有更具彈性的薪資制度,又如何去請到最有能力的執行長?
為了讓主權基金的管理更有彈性,因此有人建議成立類主權基金,也就是由政府和民間共同出資,然後由民間部門去管理,如此就可以避開政府部門僵硬的薪資制度,而讓類主權基金可以充分發揮其功能。我們認為這可能只是一個理想的說法,試想,這麼大的一個基金,若是要交給一個民間基金去管理,請問要交給誰?不論是交給那一個公司,其他人一定會有不平之鳴,在台灣現在的政治氛圍之下,類主權基金的可行性可能很難說服國人。
總而言之,成立主權基金的想法應可以得到大多數國人支持,但是其目的、規模、及資金來源可能都要仔細考量,更重要的是,基金的管理以及如何建立一個更具有彈性的管理和監督機制,需要主事者更周全的規劃。

聯合/馬扁之「歷史機遇」


2016-04-13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即將執政,前總統陳水扁是否應特赦,再度成為討論話題。
圖為 2008年陳水扁(中)到特偵組應訊後,被銬手銬收押。 聯合報資料照片

要求特赦陳水扁的聲音又起,在民進黨內茶壺裡滾火沸騰。台南、高雄和台北市議會的民進黨團接連提案,柯文哲煞有介事插上一腳,陳菊更是高分貝暢言「歷史機遇」。正當民進黨以《總統交接條例》對馬英九處處綁手綁腳之際,怎麼忽然替馬珍惜起「人民會記住他」的機會了?難道真是佛心來著?
馬扁之間,確實存在著「歷史機遇」的糾葛。眾人皆知,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表現不惡,競選連任卻受阻於馬,反而刺激出阿扁毅然邁向總統之路的動力,遂有了「算我好運,嘸你袂安怎?」的名言。
但反過來看,馬英九其後登上總統大位,難道沒有深層的與扁交錯的痕跡?從一開始就受扁譏諷「香港腳走香港路」的馬英九,沒有一天能免於民進黨貼紅標籤,就因出生身分而無時無刻不被綠營冠以「賣台」之嫌。這麼一個「外省人」,何以能被七百多萬老百姓的選票送進總統府?難道不正是因為阿扁貪腐的對照,才讓馬英九乘上了「歷史機遇」的勢頭?
要談消除藍綠嫌隙,當年倒扁的百萬紅衫軍,可謂不分藍綠的首次見證。攤開扁家貪腐的鐵證如山,不是連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也曾啞口無言?如今喊赦扁,如此大義凜然,籲藍綠和解儼然歷史使命。綠營若回頭看看在野時扯執政黨後腿的斑斑事蹟,何嘗一日手軟過?還是留待小英總統赦扁,且看這歷史公案能得出什麼新解吧!

聯合/誰在掣肘:罵聲中誕生的內閣


2016-04-13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準行政院長林全(左四)昨天舉行記者會,公布第二波內閣人事,包括包括行政院秘書長由台南市政府秘書長陳美伶(右四)出任、國發會主委由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右三)出任、法務部長由桃園市前副市長邱太三(右二)出任。 記者胡經周/攝影


林全內閣日前公布五大政務委員名單,立刻遭到藍營批評,譏為「扁朝人馬班師回朝」;另一方面,近日傳出前藍營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可能獲延攬入閣,馬上引起綠營智庫大老怒批阻擋,親綠媒體並放話配合。陳添枝對此一度說,政務官還沒上任就挨罵,他不會入閣;但昨天公布的名單,他仍在列。
這些景象,看起來司空見慣,卻也是台灣政治對峙中最深沉而無奈的病態。每次選舉,朝野都宣稱要超越藍綠,民眾也無不期盼如此;但選舉一結束,一切又回到原點,你鬥我,我批你,互不相容,繼續把國家拖下水。在台灣,出任政務官已逐漸變成不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折磨;而如果有專業、有尊嚴的人均不願再進入政府,政治如何不變成野心家及權術家的樂園?
以這次新政府籌組而言,民進黨特地修改黨章讓政務官「免兼黨職」,其目的是在使政務官向人民負責,而不必服從黨意。可見,蔡英文和林全都有延攬非黨籍人士的計畫,以充裕蔡政府的人才庫。這樣的構想若能付諸實施,不僅可以彰顯新政府用人之氣度,更有助於化解社會及政治上藍綠「水火不容」的僵局,有助於台灣突破困境破繭而出。
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這樣的想法在推動上仍備顯困難。其中原因有三:第一,民進黨內部迄今仍未能體會或理解蔡英文的想法,「排外」的情緒依舊高漲;也因此,對於新政府用人仍以傳統的「敵我意識」眼光看待,對於「異己」則毫不容忍。第二,尚未從戰敗的挫折中復元的國民黨,對於新政府人事多抱著「看好戲」及「唱衰」的心情看待,因此存有許多負面情緒。第三,蔡英文在選後未及時提出勝利者的大和解行動,卻任由黨內假藉「轉型正義」之名追殺清算國民黨;包括立委最近提案擴增「調查權」,更是表現出國會獨大的心理。這些,都將使得原本傾斜的「立法權壓倒行政權」天平更顯失衡,社會上才智人士入閣的意願必然更低。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目前新政府的布局已出現幾個特殊現象:其一,首波公布的五大政務委員,除了是扁時代有過實戰經驗的官員,主要是蔡英文大選中的決策核心,他們將扮演林全內閣的中樞神經,其角色可能壓過個別部會首長;其二,不少僅具事務官經驗或地方經驗的副首長紛紛出頭,打破了政務官和事務官的用人界線;這究竟是「用人唯才」,或暴露了覓才不易的窘境,仍有待觀察。其三,用人擢才標準以穩健為原則,但相對的,至今名單平平,缺乏令人驚艷之亮點。包括外傳的企業界人士,或能夠彰顯新政府器識的淺藍或中間社會人士,僅陳添枝在爭議中出線,殊可惋惜。
林全內閣在藍綠的罵聲中誕生,其實未必是名單不夠理想所致,而是台灣根深柢固的藍綠對峙氣氛罩頂使然。藍營譏諷「扁朝人馬班師回朝」,雖有局部真實,但更深層的癥結卻是意識形態之爭。對照之下,綠營人馬千方百計阻止馬政府時代官員入閣,一副「我打的天下,不容你插手」之狀;這樣的雞腸鳥肚居然振振有詞,只說明「超越藍綠」只是風聲吹過。
兩相比較,對新政府掣肘作用更大的,是後者而不是前者。國民黨畢竟已淪為在野黨,它如何冷嘲熱諷,其實對民進黨傷害不大。問題在,民進黨內各路人馬對於贏得政權到底有什麼想像或願景:是一味沉溺在自己的勝利喜悅中,一心一意為過去八年的失落報一箭之仇?或者感受到伴隨權力而來的責任之沉重,而興起要幫台灣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願望?
蔡英文一再呼籲黨要「謙卑,謙卑,再謙卑」。但今天看起來,民進黨光口說謙卑是不夠的,要有足以壓倒惡意的善意,才能帶來新政。原因是,謙卑只是假裝低調,善意才有包容和反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