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改革開放面臨長短期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168/web/

◆  聯合報社論/即將離去的閣揆,如何為兩兆總預算負責?
◆  聯合報黑白集/聽說蘇貞昌接閣揆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改革開放面臨長短期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改革開放面臨長短期挑戰


2018-12-24 01: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12月18日是中國推動改革開放40周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改革開放路線再次定調。緊接著19至21日召開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講話定調民國108年(2019年)大陸經濟工作總基調將堅持「穩中求進」。在近年大陸經濟遭遇強勁逆風、又面對美中貿易戰的強大壓力下,習近平講話被視為中國未來經濟路線及政策的指引,受到各方關注。
中國自民國67年(1978年)12月開始推動改革開放政策,在市場力量催化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到民國99年(2010年)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歷經30多年快速成長後,大陸經濟深層問題逐漸浮現,民國102年(2013年)習近平掌權後,為突破經濟困境,在中共18屆三中全會確立「全面深化改革」政策路線;去年19大更以「新時代」的歷史使命自我期許,在深化改革基礎上,確立二階段、全方位的國家發展布局,以期在本世紀中葉前達成中國全面現代化的目標。
儘管習近平企圖心旺盛,為中國未來願景開展全新布局,但近年大陸經濟面臨的長短期挑戰有增無減,首先,大陸經濟下行風險愈來愈高。自民國101年(2012年)開始,大陸經濟從長期高速增長急轉直下,面對經濟持續減速,中共內部在「穩增長」或「促改革」何者為優先,曾經出現對立意見,最後改革派占上風;但隨著大陸經濟情勢日趨嚴峻,政策基調又開始向「穩增長」傾斜。今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對大陸衝擊影響愈來愈大,從近來官方統計數據及國際機構各種預測來看,大陸可能陷入自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習近平在改革開放40周年講話中,也說到未來或有「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要求,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民國108年(2019年)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並決定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以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貨幣政策等刺激經濟措施。在可預見的未來,「穩定經濟」將是北京最優先任務,也是最嚴苛的挑戰,若無法穩住大陸經濟持續下滑趨勢,改革開放勢將淪為空談
在長期經濟結構改革方面,大陸面對的挑戰更為嚴峻。改革開放的精神,是在釋放市場經濟力量,促進私有部門發展,但近年大陸改革開放似已變調,尤其在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後,北京當局介入市場的規模及力道愈來愈大,「國進民退」現象已成一股強大逆流,北京當局卻強調所謂「中國模式」及「國家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同時更以市場規模優勢,來換取先進技術,重新定義市場
因為「國進民退」造成國有經濟的過度膨脹,不僅成為貪腐的淵藪,而且造成數量龐大、靠國家資源挹注的低效益產業,甚至是殭屍企業,成為大陸經濟的沈重包袱。
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對大陸重新定義市場愈來愈不肯埋單;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以中國採取不公平貿易措施為理由,啟動大規模貿易戰,川普政府更要求北京進行「結構性改革」,包括放寬市場准入、解決智財權問題、終止對國有企業及「中國製造民國114年(2025)」等尖端領域產業補貼等
面對內外局勢遽變,中國改革開放路徑的再次調整,更大程度和西方工業國家定義的市場經濟接軌,勢所必然。12月初G20「川習會」後,國際社會多期待北京在改革開放40周年時能釋出更多深化改革開放新政的訊息,但習近平演講並未觸及此等核心問題;眾所矚目的中共19屆四中全會,迄今仍未確定召開時間,專家研判可能是受到美中貿易談判不確定性及中國內部意見尚有重大分歧的影響。我們相信,改革開放路線調整及再出發,已如箭在弦上,未來會以何種面貌呈現,各方皆拭目以待。







聯合報黑白集/聽說蘇貞昌接閣揆


2018-12-24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左)與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貞昌將接閣揆已經傳了一陣子。儘管其幕僚否認此說,但多位綠營立委都大讚他是「好人選」。蘇貞昌則藉著冬至煮湯圓,發表「熟了才會浮上來」的講話,曖昧回應。一般民眾聽到這個安排,恐怕很難苟同這是「大破大立」的布局吧!
蘇貞昌十二年前就當過閣揆,任期僅十六個月。當時,因陳水扁貪腐敗象已露,蘇貞昌在閣揆任內並無太多建樹,即倉促下台。一晃十二年,他又被請出來當閣揆,會更能解決當前蔡政府的困局嗎?外界質疑的,其實不是蘇貞昌的年齡或能力,而是蔡總統的口袋裡就只掏得出這樣的「王牌」嗎?
蔡英文口口聲聲「改革」與「進步價值」,但到頭來,她卻只能從歷史的長廊裡挑選她的「舊長官」來出任自己的新執行長。十二年的時光過去,蔡英文治國的眼界仍舊停留在昔日,她識人及用人的寬度依舊只在故人,這能令百姓感到振奮或慶幸嗎?
不知是民進黨內沒人了,或是蔡英文的視野只有這麼高,所以賴清德一請辭,接下來的最強棒就只剩蘇貞昌。這真是令人唏噓。不僅如此,其他傳聞可能入閣的人馬,陳其邁、林佳龍的名字一直甚囂塵上,這就更加深了人們的困惑。這些地方選舉的敗將,如果一一晉爵加官中央,那是要教導百姓「寧敗勿勝」的道理嗎?
當初蘇貞昌辭閣揆,主要是當時黨內總統大選民調他輸給謝長廷。他若再任閣揆,兩人也許有機會再一較長短。






聯合報社論/即將離去的閣揆,如何為兩兆總預算負責?


2018-12-24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賴清德預告在下月總預算審查過後即將總辭,由於時間緊迫,民進黨擬將總預算案逕付二讀,國民黨則誓言阻擋問題在,賴揆所提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超過兩兆,創歷年最高紀錄但他即將去職,已無法對這筆兩兆的超級預算負責民進黨此刻若強力護航,是和稀泥的戰略,國家總預算將變成一筆糊塗帳
事實上,林全下台時,類似情況已發生過一次。林全大手筆編列的八年八千八百億前瞻建設預算,賴清德被迫照單全收;即使賴揆對個別項目有意見,也已覆水難收。最近立院審查前瞻二期預算,行政院提報的金額是二,二七五億元;若再加上蔡英文選前在綠營執政縣市開出的七千億建設支票,合計超過一兆這些草率承諾的建設,民進黨立委真的要全部打包背書,統統讓它過關嗎
賴揆八月間提出兩兆多的破天荒總預算時,稱此舉是為了確保經濟成長動能,發揮「反景氣循環」的作用。事實上,當時蔡英文正宣稱台灣經濟正處於「廿年來最好」的狀態,其理由未免牽強。再說,蔡英文以政府財政拮据為由大砍軍公教年金,左手減少了政府應支付的開支,右手又拿公帑隨便揮霍,增加不必要的建設。所言與所行,顯然自相矛盾
蔡政府力推的「一期前瞻計畫」,迄今預算執行率僅五十二%,進度極差。負責執行控管的國發會則宣稱,進入年底預算高峰期後,執行率將超過九成。此話未必讓人信服。試想,在一個月內要趕工花掉四成、一千六百億的前瞻預算,除了撒錢,還有何解?
兩年前開始推動的前瞻計畫,幾乎推翻了國家基本建設的常態評估,只要綠營縣市長開口索討,執政團隊全都照單全收。過去原需部會審核評估的計畫,如今全都亂了套,一切都從選票出發,毫無國家整體利益考量。更糟的是,蔡政府為挽救不利的選情,又在各地開出各色選舉支票。這些輕率的、短視的、自私的、浮濫的建設支票,真的要全部用公帑來埋單嗎
在一期前瞻項目中,可議的項目不勝枚舉。以台中山手線計畫為例,林佳龍欲仿效東京山手線興建九十公里的環形路軌,市長當選人盧秀燕則質疑其必要性,但蔡英文仍堅持主張興建。事實上,稍有路軌知識的人都知道,台中沒有興建山手線的條件。原因是,東京山手線是在近五十年的時間內逐步成形,主要是由都心輻射串接地鐵、私鐵及在來線鐵路,形成通往郊區的路網。山手線廿九個車站,有廿四站擔任轉運任務;為方便轉運,站距通常較短。而台中山手線幾乎沒有轉運的路軌,無法形成路網;尤其山區到海邊運行距離很長,很難縮短站距,因為沒有客源支撐
再看,所謂高鐵南延屏東,甚至加碼拉到花東,根本就是選舉語言。交通部對屏東縣「高鐵南延」的要求態度原本相當保留;十月初賴揆南下屏東開出補助五百億元交通建設的「大補帖」後,交長吳宏謀更加碼宣稱高鐵要東延台東。其間,只見政客競價,不見專業評估。說穿了,高鐵南延屏東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客源目前台鐵屏東站每天進出不到一萬人,且多為短程赴高雄就學、就業者,乘車距離僅十餘公里,完全不符高鐵城際運輸規格。蔡英文選前在宜蘭開出鐵路高架化的支票,更是異想天開。北迴鐵路在宜蘭市內僅有少數幾處平交道,何需花一五○億元做高架化?
前瞻計畫是台灣歷來最浮濫的計畫,不但細項沒做可行性評估,對經濟發展、人口消長、流量分析全都草草跳過。立法院目前該做的,是好好把關,站不住腳的建設該刪就刪。否則,這筆可觀的預算,即將離職的閣揆負不了責,新來的閣揆也能推脫,甘當表決部隊的民進黨立委就得承擔揮霍的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