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趙春山/兩岸一家人,凡事好商量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兩岸一家人,凡事好商量
◆  蘇蘅/超越新科技以外的新聞價值

◆  方祖涵/職棒名人堂的偷渡客?
◆  嚴震生/請有志爭取大位者 先寫本書
◆  盛治仁/九合一選舉的真正意義
◆  黃介正/「親台」是檢驗美中的唯一標準
◆  薛承泰/大學的寒流
◆  林中斌/老布希的平反
◆  劉兆玄/王道永續指標—全球永續發展另類座標

◆  王健壯/不一樣的蔡英文不如維持原樣
◆  陳亮恭/一線之隔的理念與偏執
◆  洪蘭/成功的關鍵:必備熱情與毅力
◆  葉銀華/如何解決企業傳承困擾?
◆  方祖涵/明星游擊手的家暴治療
◆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  楊志良/一個問了三十年的問題

◆  盛治仁/勝利站後面 危險站前面
◆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  謝哲青/一心多用 反降低工作效率
◆  楊渡/務實的台灣人,才是選舉的贏家
◆  馬凱/當白馬王子親吻睡美人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趙春山/兩岸一家人,凡事好商量


2018-12-24 23:39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準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回到政大母校,他在受訪時直言「九二共識」與「兩岸一家親」不能只是在嘴巴上滑過去而已,稱兩岸只有從心裡真正認知的交往才能共同開創未來。 記者鄭清元/攝影

最近在中國大陸參加了幾場由對岸重要智庫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主題是中共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兩岸關係和台灣前途,但場裡場外話題都繞著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打轉。大陸智庫人士對韓的感覺是「似曾相識卻又陌生」。熟悉是因他在媒體的曝光率,但搞不清楚的是這個政治素人,居然會在台灣政壇掀起一股「韓流」。
韓國瑜日前表示,如果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兩岸一家親或九二共識已被標籤化,那只是在嘴巴滑過去而已,不會有效果。韓國瑜強調,如果是從心裡面認知,不光是坐而言,甚至起而行,自然有不同的效果。韓國瑜果然是政大東亞研究所出身,他的一句「從心裡面認知」,說明他已「活學活用」在學生時代接受的「匪情教育」。
最近九二共識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版本,最荒誕的是居然有人把它等同於「一邊一國」。但見怪不怪,這些人或許認為,九二共識是打通兩岸任督二脈的萬靈丹,吃了就能百毒不侵,而不必管它葫蘆裡裝的是什麼膏藥。
對岸把九二共識視為兩岸協商對話的政治基礎,是因為過去兩岸以求同存異的精神,對「一個中國」的認知已建立了政治互信;經過雙方長期的交流互動,也累積了若干具體的成果。民國82年(一九九三年)四月新加坡的「辜汪會晤」,以及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十一月新加坡的「馬習會」,就是雙方在九二共識的認知下具體操作的成果。
兩岸一家親的關鍵是認知「兩岸一家」,要達到「親」的地步,必須如習近平所說,要雙方能「心靈契合」,並形成「命運共同體」。所以兩岸一家親絕對不是標籤,它的重要性在於認知的問題,也就是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的問題。有一家人的認知,就不會出現「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疑慮。如把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兩岸就不會做親痛仇快的事,就會互助合作
柯文哲初提兩岸一家親,確實讓對岸受寵若驚,認為他既不是敵人那就是朋友,故雙城論壇能順利推動。但柯市長對自己的說法反反覆覆,也讓對岸頓時產生「敵友難分」的錯覺。不錯,對柯市長而言,兩岸一家親或許已被標籤化;但柯忘了對中共而言,接受他的說法也只是一個政治考量
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當然更不會接受兩岸一家親,民共之間因此既沒有共同的政治基礎,也沒有民族和文化的相互認同基礎,兩岸關係自然走上山窮水盡的絕路。所謂「窮則變,變則通」,民進黨政府只有改弦更張,民共關係才會有可能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國民黨在九合一選後正忙著「打掃乾淨屋子」,角逐大位者對於兩岸關係的定位有必要說清楚講明白,這是未來總統大選時必須接受選民檢驗的一個課題,也是推動選後兩岸關係無法逃避的一個議題。
兩岸長期分治,雙方存在制度和價值觀的差異是很自然的事,只要認知「兩岸一家」,親或不親都沒有關係一家人離開久了當然就不親了,多多走動、常常交往,自然就會親了。如果大家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既是一家人,凡事好商量,不必搞成吹鬍子瞪眼睛,甚至最後淪為骨肉相殘的局面。中國人常說「以和為貴」,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用在兩岸關係時,竟會如此地「知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