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經濟/向全球招才引智 產業才有勝算

.聯合報社論..黨產會把嚴肅議題變成了荒謬劇
.聯合報黑白集.達賴的善意
.經濟日報社論.向全球招才引智 產業才有勝算







經濟/向全球招才引智 產業才有勝算


2016-09-16 02: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年來台灣人才流失日益嚴重,又很難吸引海外人才來台工作,而過去喜歡向台灣借將的中國大陸,如今已將攬才目標轉向美國矽谷,讓台灣在吸引高階人才更顯吃力。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若不趕緊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恐怕政府推動任何產業政策都將困難重重。
根據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全球人才2021」報告,2021年台灣人才外流將達世界第一,每十人外流就有六名是專業人才。此外,國內也曾多次針對上班族赴海外工作的意願做過調查,發現台灣上班族出走意願高達八成,最關鍵原因是薪資太低,其次是想拓展國際視野,第三則是看好海外市場與產業機會。
這類的調查,已不只一次曝露台灣人才外流的嚴重性,加上人口老化與出生率偏低等問題難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已是必然,因此,在政府推動五加二產業,以及亞洲矽谷政策即將上路之際,正視人才短缺問題,積極招攬人才回流,已成為政府應優先解決的課題。
近來,更傳出大陸已跳過台灣,直接至矽谷挖角IC設計工程師,而且提供的年薪達人民幣百萬元,這種薪資已接近矽谷一般水平,也對海外人才形成磁吸力量。大陸更已從「招商引資」逐步轉向「招才引智」,放寬外國優秀留學生等境外人士在中國大陸的工作限制,同時也積極鼓吹台灣年輕人赴大陸工作或創業,這些都是有系統、有組織地在進行,對於已經人才亟缺的台灣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對於政府來說,在推出各種產業政策時,最優先的工作,應該將吸引海外人才列為第一重點,如果把台灣當成一家企業來看,國發會主委其實應該扮演台灣這家企業的「人資長」,除了去除人才來台工作的阻礙,也要積極進行全球優秀人才的招攬行動,至於各部會首長,也都應以此做為工作績效的KPI。
此外,在全球商業模式已轉至跨國境與跨行業的型態時,政府已投入不少資源至創新創業領域,但可以更強化在混合人才的組合上,從創業之初就鼓勵不同國籍背景的團隊組成,如此公司在發展時就比較能突破地域限制。過去台灣眾多創業成功的案例中,就有不少是這種組合,其中又有許多是海外僑生來台讀書並創業成功的例子,因此,從教育出發,讓不同背景的同學一起創業,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方法。
在長期人才的培育上,儘管台灣目前有大量的本地碩博士教育,但對於高端及創新領域,或是國內較少投入的科技學門,政府則應增加公費留學名額,拔擢優秀人才赴海外學習,為未來產業升級儲備人才庫,或許十年、二十年後,可以像當年培植半導體產業的情況,讓人才回台貢獻。
至於從台灣產業發展角度來看,台灣要發展像星、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模式,目前看來困難重重,比較可行的還是採取日、韓的「產業升級」模式,強化專利、技術、高科技創新等,吸引擁有這種競爭優勢的人才加入,勢必是轉型升級的努力重點。即使台灣無法成為金融中心,但台灣金融業要打亞洲盃或世界盃,積極擁抱金融科技(Fintech),才是對症下藥。
對於需才恐急的個別企業來說,解決人才不足的方法也很多,以開放式創新為例,企業運用外部人才與資源來幫助本身進行研究開發,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如今人力資源的發展模式也很類似,企業也應積極運用外部人才,強化人才競爭力。
此外,在商業模式逐步進入數位匯流的跨界新生態中,業界對橫跨不同領域的人才需求也更為殷切,但這種人才不見得一定要從外部尋找,反而是要給年輕世代更多機會,因為天生就是數位原住民的年輕朋友,只要擁有更多歷練,必然對於企業面對數位網路時代的挑戰有更大的貢獻。

聯合/達賴的善意


2016-09-16 02: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右)先前在印度拜訪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左),他也邀請達賴來台,力促達賴蒞臨國會發表演說,達賴則樂意再訪台灣。 圖/林昶佐提供

包括林昶佐在內的兩名綠營立委日前前往達蘭薩拉,邀請達賴喇嘛訪台,並希望他在國會發表演說。據傳,達賴體諒蔡英文的處境,近期暫不來台。此舉也讓蔡政府鬆了一口氣。
達賴是國際社會尊重的宗教領袖,他當然可以無視中共的反對接受邀請來台,也必將受到此地民眾的歡迎。但此時此刻,他體諒蔡政府的處境而選擇不來,這個「不為」之舉,則更凸顯他的思慮圓熟,善意深邃。
在一般民眾眼中,達賴來台可以傳播慈悲,帶來睿智的祝福。但在達賴眼中,他認為自己此時不來,才是慈悲。達賴當然清楚,綠營獨派人物邀他訪台,主要在藉他向中共示威;但他也理解蔡政府與北京的關係已有些僵硬,他不願因自己訪台使兩岸關係愈發對立。
值得玩味的是,既是綠委主動邀訪,為何達賴喇嘛不來,蔡政府反而有如釋重負之感?原因就在,達賴雖是宗教領袖,但他訪台的政治意義更大,必將引起「藏獨」與「台獨」合流的聯想。對民進黨而言,如果是在野之身,打「達賴牌」當然穩賺不賠;但如今執政,因不願兩岸關係一夕跌到谷底,還是謹慎為上。
達賴對台灣的體貼和善意,我們至表敬佩。相形之下,台灣政治人物動輒把別人當成政治工具的作風,則讓人不齒。試問,綠營對西藏人民的處境,又有多少真心關切?八年前民進黨邀請達賴來台的熱絡,對照如今聞達賴不來時的鬆一口氣,真是一面照妖鏡。

聯合/黨產會把嚴肅議題變成了荒謬劇


2016-09-16 02: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假「轉型正義」之名,藉《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賦予「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簡稱「黨產會」)空前的權力,來論斷國民黨的生死。該條例中有諸多違反法治國家基本原則之處,受到嚴重質疑,在等待釋憲釐清之前,外界只能期待「黨產會」能秉持公平正義原則無私地行使職權。然而,「黨產會」掛牌以來的諸多作為,卻顯與外界的期待背道而馳。
《不當黨產條例》明訂,「本會委員應超出黨派之外,依據法律公正獨立行使職權」;但觀察「黨產會」的組成,儼然不知「超出黨派」為何物。黨產會主委顧立雄是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轉任,其黨派立場旗幟鮮明,毫不遮掩;此外,委員中曾任民進黨黨職、公職者甚多,明顯超出該條例規定同黨派委員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的比例。最離譜的是,唯一看似具「國民黨」背景的人物,竟是與國民黨鬧翻而被開除黨籍的前發言人楊偉中。這樣的陣容,要說能「超出黨派」,其誰能信?
黨產會的人事爭議,猶不僅如此。委員之一的羅承宗,被揭發曾因違反智慧財產權遭判刑,具有刑事前科,卻依然在列。另外,洪培根以檢察官身分出任副主委,也遭到司法界嚴重反彈,認為違反中立及獨立原則。至於委員會之幕僚人員,顧立雄則毫不避諱任用其助理和民進黨黨工進駐,並領取顯不相宜的高薪。在種種爭議下,黨產會如何保持客觀和中立,令人懷疑。
以如此爭議的陣容,卻握有超越正常法令的空白授權之權力,顧立雄面對輿論質疑,卻是傲慢以對。在記者問到其本人是否退黨、羅承宗的角色可能於法不合時,顧立雄竟對提問的記者大聲喝斥,拒絕答覆。試問,從總統到五院官員、民代,有誰敢以如此倨傲的態度回應媒體?更何況,媒體之質疑並非空穴來風。
「黨產會」之所以爭議層出不窮,原因就在該會自認是為追求「轉型正義」,所以有權超越法制規範。在正義的大旗下,委員行使職權幾乎可以不受任何制約,甚至不在乎任何制約,以為可以不擇手段,只要達到討黨產之目的。
在「黨產會」正式上路後,即逕自宣布「推定」國民黨哪些收入屬於「不當黨產」,並限制其用途;甚至連國民黨發放黨工薪水或基本黨務運作,均不得動用。這種「未審先判」的作法,何止是「準司法」,簡直「超越司法」了。更令人咋舌的是,黨產會還制訂檢舉辦法,提出「一億元」的懸賞,鼓勵民眾檢舉國民黨不當黨產。事實上,該委員會只編列了三百萬元的獎金預算,卻能誇大成「一億元獎金」。此舉,不過是為凸顯國民黨「黨產何其多」的宣傳手法罷了。
從政黨競爭及轉型正義的角度看,國民黨的黨產當然要徹底檢討解決。問題是,如果「討黨產」可以不擇手段濫用私人、前科犯、乃至政黨打手,這種違背程序正義的作法,本身就在傷害正義,又如何能達成轉型正義的目標?更有甚者,「討黨產」原是個嚴肅的議題,卻可能因作法濫權、踰法而受蹧蹋,而製造出更多政治及憲政爭議。如此一來,已經手忙腳亂的蔡政府,能吃得消嗎?
反觀國民黨,面對討黨產的爭議,其因應也未盡得當。例如,宣稱故宮國寶、國府遷台黃金都是黨產,包括兩階段釋憲、預發黨工薪水等,都增添外界的議論口實。簡言之,國民黨的應對,把討黨產變成了笑話;而黨產會的霸道,則把討黨產變成了一齣荒謬劇。
民進黨政府若真為追求公平正義,則必須好好重新檢視黨產會的人事,讓具有社會公信的人士而不是政治打手來主導其事,並嚴格要求根據程序正義按部就班執行。事實上,蔡政府要查光國民黨財產倒是不難,但要讓其後座力不反傷自己,可就不容易;光靠蠻幹,是不行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