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適用高爾丁性別薪資論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9067/web/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先答下一題:當正的,怎麼組政府?
◆  聯合報黑白集/卡中捷,Lie導最夠力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適用高爾丁性別薪資論嗎?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適用高爾丁性別薪資論嗎?


2023-10-18 03:17  經濟日報/ 社論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高爾丁(Claudia Goldin)。路透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高爾丁(Claudia Goldin),以美國的長期資料研究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以及男女薪資差異議題。雖然台灣婦女的勞參率及薪資差異的趨勢和美國類似,但高爾丁提出的解釋僅部分適用。

高爾丁發現,美國過去250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婦女的勞參率和時間呈現 U 型關係。她認為,19世紀下半葉及20世紀初,美國對已婚女性歧視的法令,導致婦女勞參率在1910年以前呈下降走勢。而從1910年起,美國的中學教育逐漸變成義務教育,促使勞參率轉折向上。

台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婦女勞參率也呈現 U 型走勢,但原因和美國不同。在民國四十二年至四十九年(1953至1960年)間,台灣實施進口替代政策扶植工業生產。因此,許多青壯年男性由務農轉至工商界服務,導致部分女性在國小畢業後,要留在家中幫忙。所以,婦女勞參率由民國四十年(1951年)的42.1%下降至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的28.7%。而在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後,許多從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起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女性在國中畢業後到出口產業工作。因此,到了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婦女勞參率又回升到42.1%。而從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起,隨著教育部廣設大學,又將婦女勞參率提升至去年51.6%

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蓋瑞.貝克(Gary S. Becker),在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左右提出了歧視理論及人力資本理論成為日後分析男女薪資差異問題基礎。他認為,教育及在職訓練人力資本投資耗費成本,但可提升職場生產力,因而雇主願意高薪回饋。所以,若雇主不歧視女性,則男女對人力資本投資差異,可解釋其薪資差異

高爾丁觀察到美國男女薪資差距在民國十九年至六十九年(1930至1980年)間幾乎沒變動,但下列兩項因素造成此差距逐漸縮小至去年的17%。首先,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口服避孕藥在美國的廣泛推廣,使得女性可以延後結婚生子,從而取得企管或法律碩士等市場前景較佳的學位。其次,從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起,女兒觀察母親的職涯發展經驗,因而預期接受高等教育報酬豐碩,故傾向先上大學之後再工作

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男女時薪差距趨勢和美國類似,但口服避孕藥並未扮演重要角色。在民國七十年至八十二年(1981至1993年)間,男女時薪差距介於33%至36%間。而從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起,由於政府廣設大學的政策獲得家長熱烈回響,造成高中畢業女學生傾向以升學為首選,使得到了去年,男女時薪差距只剩15.8%

雖然目前美國男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幾乎相同,但由於女性擔負母親的角色,因而男女薪資差異仍存在;也就是貝克教授定義的歧視現象仍存在高爾丁以美國勞動市場的個案分析顯示,這種歧視三分之一比重來自不同行業間薪資差異,而另外三分之二來自同行業裡,雇主認為在職場上男性較女性更能達成臨時交代的任務,故樂意提供男性更多升遷機會。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並未有學者進行台灣勞動市場的類似個案分析。

台灣女性在職場仍受到一些歧視,故政府宜制訂矯正政策。例如,對於能提供女性彈性工時的公司,政府可以給予金錢獎勵或在公司治理評鑑上加分。然而,政府宜避免以定固定比例去保障女性擔任高階職務。目前台灣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中,女性的比重占29%,而在上市櫃公司中,女性董事的比重只占七分之一。關於兩性平權議題,金管會目前有兩項合理的措施:要求目前28%無任何女性董事的上市櫃公司,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至少需要有一名女性董事;以及要求上市櫃公司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時,若女性董事未達三分之一,須於年報揭露原因及改善措施不過,目前一些製造業公司,因行業特性男性員工比例極高。因此,若金管會將第二項措施的比例變成強制,則會干擾這類公司的營運。













聯合報黑白集/卡中捷,Lie導最夠力


2023-10-18 04:55  聯合報/ 黑白集
外界好奇賴清德口中的中捷「有力人力」是誰?行政院長陳建仁(中)、交通部長王國材(左)與法務部長蔡清祥(右)在立法院回應相關話題。記者杜建重/攝影


賴清德抹黑對手,不惜把自己人拖進髒水裡。他說,擔任閣揆時核定中捷藍線規劃案,可惜盧秀燕市府更改路線影響進度,「改到有力人士住家附近」。副總統扯謊神色自若,殊不知規劃案今年初才由交通部核定,呈報行政院後無下文。網民大酸,「Lie導,完全執政這麼久,還不知誰最會卡嗎?」

去年中二立委補選,綠營炒作中捷藍線經過顏清標家,擊敗顏寬恒。司法未查出圖利弊案,賴清德卻故技重施,難怪被批「沒本事只會含沙射影」。荒謬的是,賴導暗箭射盧媽,卻傷到交長王國材及閣揆陳建仁,陳內閣立馬自清審查基於專業,狠狠打臉賴清德。

事實上,改路線的是林佳龍市府,盧秀燕為收爛攤才把路線還原。林佳龍「截直取彎繞進荒涼重劃區設站,當時的賴院長核准可行性報告中央地方一條心,尚未經過顏家,就已引人質疑有力人士介入

完全執政「卡神」多,行政院拍板國道七號,半年後核定路線說改就改。高雄地主大罵政府包庇工廠,拿有機良田開刀,計畫拖十年一改再改。此案,賴清德何不關心幕後也有外力作怪?

中捷藍線案卡在政院百餘天,要不是 Lie 導亂放暗箭,民眾怎知中捷又淪為選戰工具。算起來,賴清德為難中捷藍線兩回先繞路後卡路,他才是最大隻的「有力人士」。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先答下一題:當正的,怎麼組政府?


2023-10-18 04:52  聯合報/ 社論
藍白合尚未成局,後續是否真能結盟形成一組候選人,有人樂觀,有人悲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藍白合開談一回,雙方就卡在「全民調」和「民主初選」兩案,相持不下。柯文哲顯未料到國民黨有此一招,氣憤之餘,脫口說出有些失態的話。兩黨既然談合作,就應有合作的基本態度,不能只想拿對方墊腳。事實上,藍白兩黨目前把焦點鎖定「誰正誰副」,並非良好的切入點;比較合理的談法,是雙方分別提出對未來「聯合政府」的構想,再不斷商榷磨合。如此,較有可能促成實際合作。

一開始先談「誰正誰副」,立刻陷入主客之爭,使兩黨變成競爭關係,即很難朝合作的方向前進。包括雙方要舉辦兩三場辯論會,若演成藍白彼此攻訐,同樣會破壞合作大局。至於採「全民調」或「民主初選」,兩者實質上和技術上各有優劣,一直爭辯下去就沒完沒了,而目前時間已極緊迫。比較好的方式是,國民黨和民眾黨採取包裹式的方案協商,把相關的主要議題、次要議題歸類思考,並由主帥上場談判。如此不僅更有效率,彼此也能看見合作效益,更有助召喚雙方的支持者。

柯文哲自恃民調較高,又擔心藍白合會使民眾黨「被吃掉」,因此堅持要「當正的」;這樣的心理,外界不難理解。但從國民黨的角度,如果柯文哲在藍白合中「當正的」,並可能因此當選總統;那麼未來「聯合政府」要如何組建,國民黨要扮演什麼角色,當然也必須現在就先行談定。否則,柯文哲嘴上雖喊著要推動「內閣制」,但他一當上具有實權的總統,誰知道他會不會緊抓著大權不放,變得比皇帝還專制。一旦演成那種情況,國民黨豈非變成平白幫他打天下的傭兵?

因此,在談「誰正誰副」時,兩黨都不應只問要採「全民調」或「民主初選」,或者兩者合併計算;藍白兩黨都應同時就未來「聯合政府」的建構提出一個架構藍圖,讓雙方覺得這場合作確有意義且有可能,更讓選民看到藍白合值得支持的理由。如此,藍白合才可能順利開展,反映在明年的政黨輪替上,也才具有政治創新價值。

柯文哲堅持「全民調」及「當正的」,外界可以了解;但人們更期待聽到的,是他對「聯合政府」組建的構想。原因很簡單:民眾黨全黨,僅他一人具首都執政八年的經驗,高虹安在新竹市長的評價和地位仍岌岌可危,有問政經驗的立委則屈指可數;一旦柯文哲「當正的」當選總統,這個國家要如何運作及治理,只靠其一人、一黨顯然不夠。他若不能展現治國和識人的高度,運用藍營相對豐沛的治國及施政經驗,自己每天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也是無用。因此,柯文哲要如何「當正的」,除了要用民調說服國民黨,更要把全套問題回答完整,才足以說服選民。同樣的,國民黨也必須提出完整對案,才能爭取民眾黨的誠意合作。包括選舉中的「政黨票」要怎麼投,才符合兩黨的共同利益,也必須仔細思考。

這次藍白跨黨談合作,受到民眾莫大的期待,兩黨切不可虎頭蛇尾草草了事。由於民眾黨的主導權在柯文哲手上,因此其表現更顯主動;至於國民黨,則因黨中央和侯競辦各有事權,所以顯得相對被動與遲緩。但無論最後藍白合與不合,民眾都希望雙方拿出誠懇的態度進行,萬不可虛與委蛇,或假藉談判來堆高自己的籌碼,卻無成事之意願。如果政治人物懷有這樣的投機心理,只是存心玩弄對手與選民,其政治誠信便大打折扣,應受到選民唾棄。藍白合能否成功,事關台灣的未來,切勿將它視為擲骰子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