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133/web/◆ 聯合報社論/政府拿不出疫苗,竟還不許民間自救
◆ 聯合報黑白集/百條人命,如此冷漠
◆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預算來源應先校正回歸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預算來源應先校正回歸
2021-05-31 00:2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急遽升溫帶來的經濟衝擊,行政院推動紓困4.0方案。台北市東區的餐飲業一片蕭條。記者林澔一/攝影
此波疫情不斷延燒,確診、死亡數令人心驚膽跳,三級警戒措施衝擊百業,已經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行政院5月13日提出紓困特別條例修法案,追加2,100億元而使紓困預算上限提高至6,300億,並延長期限至明年6月底,可望獲立法院三讀通過。
行政院隨即也將送審紓困特別預算案,但因所需經費來源方面,特別條例准許舉債支應,又不受公共債務法及財政紀律法之限制;而中央政府正在籌編下年度概算,執行中的還有110年度的總預算2.14兆,及龐大的前瞻建設特別預算 8,400 億,基於責任政治以及兼顧財政健全、財政紀律,紓困4.0特別預算仍應先調整上述概算、執行中的總預算及特別預算,優先以「移緩濟急」方式籌措財源,儘量避免舉債為宜。
在概算方面,各主管機關本應就歲出排列優先順序,且籌編概算前,國發會和經濟部應供給以前年度重大經建計畫之檢討;審計部及財政部應提供審核以前年度預算執行之財務增進效能與減少不經濟支出之建議。因此,下年度的概算,首應反映原未預期的疫情衝擊,優先從以前年度預算執行發現之浪費、無緊迫性等不經濟支出中以及優先順序低的支出中調減,以明年度支出成長率低於今年為底線,相信疫情對於財政的衝擊可以在概算中預先吸納。
在執行中的總預算方面,預算法規定遇國家發生特殊事故,並非只有追加一途,有裁減經費之必要時,也得裁減之。因國際情勢變動或第二波疫情使得許多政府原本的交流、交通等活動減少,現在正是校正回歸的好時機,例如政事別、機關別的支出項目,近年斷交國增加,外交支出早就應同步調降。
用途別支出中,例如因疫情而減少人員車輛之移動,業務費和交通及運輸設備應刪減,國會交流事務等都應刪除;公教年金都改革了,司法官退休退養給付也應即時改革,減少國庫負擔。在業務費占110年總預算21%的結構下,透過此種「移緩濟急」,至少可籌措出10%也就是約450億財源。
最該校正回歸的就是前瞻建設8,400億元的特別預算。從最近發生一周兩次停電,以及有些地區的民眾必須忍受自來水供五停二的不便,高科技產業還隨時處於因斷電、斷水而可能斷鏈的憂慮中,就可看出前瞻建設無助於解決五缺問題,更不要說究竟發揮了什麼具體的效益。
因此,國發會和經濟部應重新檢討當初所提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尤其前瞻建設期間長達八年,計畫和經費都是過去五年所編列,絕對有很多不合時宜、屬於非急迫性,甚至是規劃錯誤,並沒有花在刀口上的建設。各機關重大工程之投資計畫,若超過一年未動用,即應暫停並移用到紓困4.0。審計部尤其應嚴格檢視前瞻建設的成本效益分析,並審核以前年度的前瞻預算執行情形,揪出財務效能低及不經濟支出,從而刪減或將經費移用於比較緊迫、救急的紓困4.0。
預算案之審議,本來就應注重歲出規模、預算餘絀、計畫績效、優先順序,而紓困4.0又是重大的追加預算,預算法規定追加歲出預算之經費,應由中央財政主管機關籌劃財源平衡之,該財源應為租稅、規費或特別捐等實質收入,而非舉債。何況,此次疫情失控起因於政府防疫上發生破口所致,讓無辜的人民受到生命財產經濟上的重大損失。政府失能造成人民受困,如果還要以舉債支應紓困,最後還是人民(尤其是年輕人)負擔,很難被人民接受。因此,行政院的紓困4.0特別預算案,舉債不應超過一半,才是負責任、有擔當的作為。
聯合報黑白集/百條人命,如此冷漠
2021-05-31 02:4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面對死亡數不斷攀升,陳時中每天仍以「疫情平緩」輕鬆帶過。圖/取自指揮中心直播
這波疫情,從五月十一日迄今已六千多人確診,近百人死亡。面對死亡數不斷攀升,陳時中每天仍以「疫情平緩」輕鬆帶過。他麻木了嗎,為何對人命如此冷漠?
二月間陳時中還在立法院自吹自擂,誇稱「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誰料一轉眼,世界就豬羊變色了。即使如此,陳時中仍不改其大言不慚,繼續以其歐吉桑的「脫口秀」風格主持記者會,繼續信口開河。至於多少人確診,多少人送不進醫院,多少人不治,對他而言都只是個數字罷了。
作為民進黨的政務官,要練的基本功,大概就是這種死不認錯、睜眼說瞎話的本事吧!對蔡政府而言,誠實是不智的,欺瞞才是上策;道歉是軟弱的表現,硬拗才是維繫政權的最高祕技。無論執政上犯了什麼錯,都可以撒公帑來補洞;凡良心發現或露出愧色的官員,均屬無可救藥。也因此,詹順貴走了,陳吉仲留下;謝長廷轟不走,蘇貞昌下不來。
百姓忘了戴口罩,立刻開罰;網民轉發了什麼訊息,馬上移送。但短短三周近百人死於新冠,主事者每天照舊在那裡大發厥詞,把專家建言當成耳邊風。為華航擅開後門的高官和民代,依然面不紅、耳不赤,若無其事。
四十九死的太魯閣號事件,好歹有林佳龍負起責任。近百死的疫情,卻只能繼續擺爛嗎?
聯合報社論/政府拿不出疫苗,竟還不許民間自救
2021-05-31 02:5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波波漫畫
國內疫情急劇升高,人民才發現政府說的防疫部署都是空話;包括疫苗,也只聞蔡總統和陳時中不斷游移出包的保證。近日,地方政府和企業界皆表達有管道取得疫苗,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更率先行文申請專案購捐疫苗。誰料,一度鬆口授權地方採購的指揮中心立刻髮夾彎,堅持必須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並統籌分配。疫情嚴峻,政府拿不出疫苗,卻不准人民自行進口疫苗自救,這種腦筋何止是「孔固力」。
稍早面對地方自購疫苗的呼聲,陳時中曾說,只要「合乎規定」即可採購;但眼見果真有人提出,立刻改口稱須由中央統籌。目前,除了國際佛光會申請購捐美國嬌生疫苗,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已洽德國原廠購捐BNT/輝瑞疫苗,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也聲稱獲贈上海復星代理的 BNT 疫苗和中國國藥疫苗。指揮中心原已公布專案輸入流程和八項申請文件,但次日隨即再加上「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由中央政府統籌分配執行」兩項原則,總統府也跟進背書。如此一來,不啻形同封殺地方自購疫苗的管道,也對民間購捐疫苗築起了路障。
國際佛光會秘書長釋覺培法師為此投書本報,呼籲政府「但念蒼生之苦!」針對陳時中要求一切疫苗輸入須由中央政府統籌,釋覺培道出心中疑惑:「既然中央希望自己簽約,為何遲遲不去簽約呢?」「如果原廠不賣政府,是基於各種客觀政治因素,此時政府更應該感到『非政府組織』出面可得到解套的機會,更應該樂觀其成,不是嗎?」這些疑問,其實也是許多國人百思不解的事。
郭台銘近日親上臉書報告疫苗洽購進度,除澄清申請的是德國BNT原廠生產,直接空運抵台,該疫苗絕非大陸代工或分裝。然而,他顯然未料到政府會使出殺手鐧阻擋;事實上,蔡政府曾採購 BNT 疫苗向隅,現在卻仍堅稱要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郭台銘直言,這將增加他捐贈疫苗的難度。
陳時中就疫苗安全、法律責任與接種部署三大層面,講了一堆須由中央政府簽約及統籌分配的理由,有些合理,有些則是瞎扯。疫苗安全當然是很重要的原則,但指揮中心用的是雙重標準:它手上僅有多國拒打的 AZ 疫苗,卻對美國嬌生疫苗和德國 BNT 疫苗設下拒馬,又對二期臨床尚無結果的國產疫苗大力肯定。疫苗的法律責任當然必須明確,但蔡總統對尚未解盲的國產高端疫苗逕自宣布七月開打,不僅凌駕實證醫學原則,也踐踏專家審查的法定流程,不是嗎?
至於接種部署,當然也是必要的防疫規畫。但從華航諾富特事件,大家看到指揮中心規定的機組人員防疫及接種順位,根本就是錯誤戰術鑄下的防疫破口;指揮中心所訂標準一點都不專業,已經被戳破了。何況,中央可以統籌疫苗施打,但簽約又何必由它代勞?堅持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只是蔡政府的心魔罷了,卻構成民間購捐的極大障礙。
大家記憶猶新,蔡政府曾繞過上海復星與德國原廠洽購,結果是破局。不論是什麼因素所致,蔡政府一則膨脹了政府的交涉能力,二則藐視國際經貿的代理法規;如今它想要再硬幹一回,就能得逞嗎?這是莫名的反中情結作祟,或是無謂的面子至上主義?
疫情蔓延,死亡陡升,在在有賴更快、更有效的疫苗紓解。政府無能救溺也就罷了,它還要阻止人民自救。這個政府真的只顧反中、只要面子、只要集權,就可以不管疫情、不顧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