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范疇/「校正回歸」? 防疫科學與雙語國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范疇/「校正回歸」? 防疫科學與雙語國策
◆  黃介正/拜登對中戰略的間接路線







范疇/「校正回歸」? 防疫科學與雙語國策


2021-06-01 04:19  聯合報 /   范疇(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新冠疫情校正回歸情形。圖/指揮中心提供


這不是在考讀者英文,而是為了把問題講清楚。請您用以下字串輸入 Google 查詢:backlog public health crisis,彈出來的頁面包括WHO、OECD、HBS、Mckinsey,以及無數的全球衛生醫療機構。

backlog」這個字,乃全球公衛界的通用術語,指的是在疫情中,一個地區的採檢、確診速度趕不上病株的傳染力及變異速度,而產生的回報數字出現時差的現象。但只要症狀首見日採檢日確診日等等數據都在,就可科學回溯,以判斷疫情的真相

好,現在再把「backlog」這個英文字上網查翻譯,出現的是:「積壓」、「補缺待辦」、「積壓訂單」、「待完成量」、「記帳倒沖法」…等等;各行各業都用得上這個字,且多有嚴格的流程定義。但是,就是查不到在公衛領域,「backlog」的標準漢譯是什麼。

好,現在再上網查「校正回歸」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沒有意思,因為以前沒有出現過,維基百科說:《校正回歸是由中華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五月廿二日時首先提出的名詞》。

為什麼要新創一個名詞?因為醫界之間本來就習慣用英文或拉丁文術語溝通,術語的漢字翻譯難以周全,恰巧「backlog」就落在其中。不知是哪個層級將「backlog」翻譯成「校正回歸」的?是文青小編,還是資深助理,還是陳時中本人,或更高層級?

坦白說,把「backlog」翻譯為「校正回歸」,並沒有離開公衛領域的原意太遠。但嚴格說,在社會疫情恐慌之際,出現「校正」這兩個字,難免令人浮想聯翩,而同時加上「回歸」這個正經八百的統計學概念,更加令人生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聯想。

在英文報導上,則完全沒有這個困擾。中央社的英文網站五月廿二日的標題是「Taiwan reports 723 new COVID-19 cases, including backlog」,清楚明白,毫無語意遐思的空間。

其實,台灣不正在宣導雙語國策嗎?衛福部為什麼不乾脆就講「backlog」,然後用大白話將其公衛意義說飽說滿?要知道,在一個還未完全現代化的社會中,翻譯是可以誤國的這就是為何清末民初的翻譯家嚴復,堅持把「Democracy」翻譯成「德謨克拉西」,因為翻譯成「民主」,究竟意思是「為人民做主」還是「人民當家作主」呢?這個翻譯,一直到今天都還在危害漢字使用圈

當然,「校正回歸」這四字新詞,引起如許社會攻訐,絕不是單純的語言問題。該問的是backlog 發生的原因?防疫策略疏漏之處在哪?太輕忽篩檢?母親節長假、媽祖遶境太輕率?採檢分流技巧太差?入境把關螺絲鬆了?篩劑、設備不足?通報流程關卡太多?

個人感覺,最關鍵的還是大家的心態。超前部署的意識,途中休息了,病毒的變異有如急水,逆水中行舟,不進則退。前十八個月的防疫佳績、台積電的「護國神山」效應,讓大家疏忽了當貨機由世界各國雲集桃園機場搶載半導體的同時,世界各國的變異病毒也會隨著機組人員來到桃園機場這事實。

再來,此次破口的諾富特機場飯店的防疫負責單位,究竟是華航?機場公司?民航局?桃園市?此次疫情爆雷,連帶凸顯了台灣的政府/國營企業之間的權責矛盾,中央/地方的「左右來回推、上下交相賊的萬年問題。至於已經幾十年的執政黨防禦過度、在野黨見縫插針的惡狀,疫情威脅之下都顯得次要了。等疫情得到解方後,我們再來校正回歸本質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