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不同角度看當沖證交稅減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指揮失靈,陳時中還要當人形立牌多久?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如此示範
◆  經濟日報社論/不同角度看當沖證交稅減半







經濟日報社論/不同角度看當沖證交稅減半


2021-05-29 01:5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前行政院長陳冲最近質疑當沖證交稅率減半不具維持證券交易中立原則,認為不僅扭曲市場功能而且誤導投資人心態。陳前院長財金專業背景的評論,立刻引發社會熱議,也為年底是否繼續延長減稅措施增添思考空間。

支持陳前院長者認為,股市當沖戶數在短短三年增加1.45倍,當沖交易動輒占整體成交量四成以上,個別股票當沖比重甚至衝破八成。這讓資深投資人憶起台股當年「搶帽子」的盛況,不免擔憂市場博弈心態過於嚴重。不過,也有人認為,與國際股市交易相比,台股周轉率雖有上揚,仍遠低於那斯達克、韓國與大陸市場。當沖交易尚未離譜到令股市成為「賭場」的局面;當沖交易者承擔風險反而能提高股市流動性、券商收入及政府稅收三贏局面。

雖然當沖證交稅減半優惠,股票交易仍須收手續費,因此交易者若猜錯價格變動方向,或是價差幅度過小,都有可能虧損。為了避免當沖損失,交易者容易追逐股性活潑的熱門股,造成交易集中與價格波動擴大的現象,使得過去習慣傳統「股性」的投資人難免感覺突兀。其實,當沖者逐利過程是加速探究股票應有價格,也加速了市場反應資訊價值的效率性。

一般認為,金管會自然希望能持續當沖減半政策以維持股市交易熱絡。不過,金管會黃天牧主委最近在立法院提到股市已面對「新形態」的觀點更值得我們關注。當沖交易在國外行之有年,我們過去由於有高證交稅,造成當沖交易不符成本效益。台股若要與國際市場接軌,即便是當沖證交稅減半,對於高頻交易市場仍設著難以跨越的門檻。因此,金管會主張繼續當沖減半,充其量只能算是「無魚蝦嘛好」的半套政策罷了。

財政部站在稅收機關立場,維持充盈稅源是可以理解的。過去推動當沖證交稅減半,財政部便擔心稅收而相對保守。觀諸這兩年股市交易熱絡,單單去年證交稅收就超過1,500億元,為國家帶來豐厚收入。財政部若貿然停止當沖減半,反而可能扭轉投資人心理而將市場推入空頭,相信沒有官員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因此,除非社會反對減半聲浪高漲,財政部廢止當沖減半的可能性並不大。

儘管當沖減半政策延續的機率頗高,然而這並非是最好的稅制設計。陳冲前院長擔心證券交易稅大小眼的確是個疑慮。當沖減半課稅極為方便,但政府無論盈虧的課徵方式易被批評是在股市扮演抽頭莊家的角色。要避免這類批評的最好做法,就是提供當沖者繳稅的替代模式。建議政府不妨考慮讓當沖者可以選擇不同課稅管道,為「新形態」證券交易體制導入新稅制。

當沖交易盈虧確定,政府可以輕易掌握當沖者在任何時間的交易狀況。當沖風險極高,交易者因此傾向會同意以損益結果繳納稅負;亦即除維持既有當沖減半措施外,政府可以建立新的課稅規則,為當沖者計算一段交易時間的所得或虧損,提供當沖者做為分離課稅或扣抵的額外選項。

在資訊發達時代,財政部為納稅義務人計算應納稅額已是常態。我們建議的當沖分離課稅新制並不會增加太多稽徵成本,卻能邁向稅制中立的目標,金管會有理由同意,財政部又何樂不為。

民國 106 年(2017年)4月試辦證交稅當沖減半後,我國就已經進入新的證券交易體制。然而當沖減半措施本身卻被批評是追求課稅效率的不公平稅制。政府與學界都清楚改革的必要,只是過去兩度鎩羽的證所稅改革記憶猶新,成為政治禁忌。

面對新的證券交易環境,我們誠摯期盼政府勇敢提出能讓當沖者選擇公平又方便的課稅新選項。如果這項新措施能獲得投資人青睞,或許將會是改造我國證券交易稅制的契機。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如此示範


2021-05-29 01:5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北市自動進入封城狀態,街上人車稀落。聯合報系資料照


許多人可能忘了昨天是什麼日子。指揮中心本月十五日宣布,雙北防疫提升為三級警戒,期限正是到昨天廿八日為止。當時陳時中還說,若連續十四天平均新增百例以上本土感染,就要提升為「四級警戒」。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昨天未進入四級警戒,仍維持三級。

是台灣疫情控制太好,因此無需提升為四級嗎?倒也不是。從十五日至今,我們每天新增確診加上「校正回歸」平均達四百多例,遠超過陳時中的「一百例」標準。既然如此,為什麼台灣還能逃過四級警戒的緊箍咒?說穿了,這都得歸功於陳時中的「深謀遠慮」。

稍早,疫情最嚴重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喊出「做好四級警戒準備」;陳時中立刻增加了升級的新條件不明傳播鏈須超過半數以上。至於「傳播鏈」明或不明,因完全操在指揮中心手裡,隨手可把確診者劃入萬華活動史茶藝館或某社團相關。如此一來,大家就安啦,確保不會進入四級的封城狀態。

政府宣布三級警戒時,網路上傳出一個自信滿滿的金句:「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三級警戒」。兩周過去了,台灣雖未如願解除三級警戒,卻巧妙逃過四級警戒。以阿 Q 的精神勝利法看,這當然也是一種示範多虧陳時中,我們如此示範不封城













聯合報社論/指揮失靈,陳時中還要當人形立牌多久?


2021-05-29 01:4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指揮中心主任陳時中。圖/取自指揮中心直播


本土疫情病例猛爆,雙北醫療負載已搖搖欲墜,北市聯醫呼喊醫療已在崩潰邊緣,全台醫療龍頭台大醫院也發出Hospitals Need Help!」求救訊號。第一線醫療幾近崩潰,充分顯示指揮中心的失靈和失職,陳時中顯已失去能力和能量率領這場遠比 SARS 嚴峻的抗疫作戰。蔡政府必須提高抗疫層級,盡速更換指揮官,由公衛專才或是更高層級人士出任,否則台灣將付出巨大代價。

疫情爆發初期,陳時中以衛福部長身分掛帥,台灣靠圍堵防疫奏效,加上陳時中歐吉桑式的說話方式,使他人氣攀升,蔡政府也順勢利用其光環掩蓋諸多施政漏洞。陳時中不勝枚舉的防疫雙標作為,以及諸多的錯誤決策與怠忽,都在「順時鐘」的社會氛圍下被輕輕放過。此外,綠營網軍在側翼不斷出征「逆時鐘」者,使得防疫演成「一言堂」的獨斷局面

直到五月本土疫情大爆發,外界才看清指揮中心過去一年多的「超前部署」竟是「超前不署」,除大內宣外,缺乏周全的抗疫對策與準備。也因此,當疫情急遽惡化,指揮中心的應對荒腔走板,一邊忙著跟地方爭權,還一邊忙著推卸責任,民眾的安危、疑懼、醫護,似乎都未受到關注。

這次雙北淪為重災區,醫院被病患塞滿,連醫療資源最豐沛的台北市都難以承受,病患只能往中南部送還有不少確診者等不到醫療支援,猝死於家中。面對這些殘酷的事實,陳時中竟仍稱醫療資源夠用,宛如處在平行時空。台北市那天只剩兩瓶疫苗可打,柯文哲質問中央「疫苗在哪裡」;陳時中竟冷回還有七百瓶,還要市府對自己轄下物資好好掌控。這樣直白的對駁,讓北市基層醫師憤而上網回擊,稱已一周無疫苗可打。陳時中的冷漠與失能,人民都看在眼裡,他每天的記者會已變成空洞無物的宣傳

因苦等不到疫苗 ,南投等縣要求自行向輝瑞/BNT疫苗的代理商上海復星購買,陳時中竟說「他們(中國)沒在打的我們有點興趣,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並以「中央統籌分配封殺地方自購疫苗的可能性。問題是,中央統籌疫苗採購一年多,結果呢?染疫死亡人數不斷創新高,陳時中還是繼續政治對抗,近日每天有十多人死亡,陳時中卻稱死亡率僅一%。對死亡如此無感的衛福部長,怎會在乎生命?

指揮中心的每日一秀,雖曾捧紅陳時中,但近日已徹底暴露他的專業不足缺乏同理心。那天他被問到疫苗能否混打,他回應目前不允許,隨即語塞。足見,指揮中心對疫苗毫無準備,也顯示陳時中專業的不足。

隨著疫情升溫及警戒升級,政府需要處理及調度的事務範疇擴大,若由具公衛專業的副總統賴清德出任指揮官,或由閣揆蘇貞昌統籌調度相關資源,其實會更適合。然而,蔡總統卻叫窘態已露的陳時中繼續撐場面,卻反讓更高層躲在幕後納涼避凶。如此消極苟且的安排,豈有「責任政治」的精神?

陳時中是一流公關人才,但看他一年多來的表現,確乎如此。但防疫若只想靠公關,那得老天發給一副順手牌;否則,背後沒有專業支撐,又聽不進任何外界建言,最後勢必走入死巷。台灣的疫情在升級,民眾的防範意識在升級,唯一沒升級的就是指揮官的專業和判斷當指揮中心的功能只剩下報數字,也難怪昔日被捧高的防疫五月天」,如今被譏為五漢廢言」。與柯文哲的記者會一比,高下立判

蔡總統可以繼續為陳時中背書,但要人民再相信一個人形立牌」,已經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