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智能奇點治理策略 準備好了嗎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029/web/ 

◆  智能奇點治理策略 準備好了嗎
◆  不合傷誰 離婚研究告訴你
◆  若真團結 藍還會被掐脖子?
◆  藍白不合 自己下架自己
◆  來場國家教育政策辯論
◆  超高齡社會 正視4支長照穿雲箭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智能奇點治理策略 準備好了嗎


2023-11-24 04:51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退休教授(新竹市)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十七日遭突襲式解職,卻又以回鍋老東家塵埃落定,讓 OpenAI 再受世人矚目。事實上,OpenAI 於日前才剛舉行首次開發者大會,除了進階級的 Turbo GPT 外,更推出了其開源語音辨識模型的下一個版本,名為 Whisper large v3。該公司在新 API 上推出了改進的模型,洋洋灑灑令人驚艷,台灣業者無不全力關注這個趨勢的發展。

AIGC(生成式AI)迅速發展,提供了另類的人工智能系統。OpenAI 在今年五月曾宣示,年底將推出 GPT-5 版本,其功能已接近通用人工智能的功能,也就是超越人類智能的先進技術,稱為「奇點」。

騰訊公司首席經濟顧問朱嘉明稱,全球科技革命正逼近「奇點」,影響未來人類社會的走向;世界正在開始從經濟主導科技,向科技主導經濟轉型,因為技術發展是成指數模型,而且現在的統計資料表明人類已經進入了基數足夠高爆發階段,所以這個模型的計算結果表明在廿一世紀中期,人類的科技能力將達到無限大,亦即「技術奇點」。

智能奇點」的爭議由來已久,粗略分類主要有生物/物理學派的「湧現演化論」和「優質生態環境論」。前者主要是市場經濟訴求,認為奇點是物理個體轉化成有機生命體轉折過程。在優質生態環境智能體系中,系統「治理」是最大關鍵,因為通用人工智能技術超越人類,而其衍生出的社會混亂才是「智能奇點」的根源,包括隱私權、企業倫理、資料真偽認證、ESG、對科技創新的影響等。因其性質特殊,個人甚至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治理手段。

關於「AI滅絕論」引發一系列爭論,對「智能奇點」的形成和發展仍然爭議不休,深度學習三巨頭 Geoffrey Hinton、Yoshua Bengio、Yann LeCun 的辯論已經開始,前兩位支持優質生態環境論,但也必須加強社會亂象的規範;後者則傾向「湧現演化論」,但不認為 AI 的發展可能構成對人類的威脅。

另外,著名人工智能學者、史丹福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吳恩達則表示,在「多之化能量決定勝負創新導向網路世界中,AIGC 滅絕論顯得格格不入;AI 滅絕論不但不利於科技創新,還利用大眾恐慌,然後立法禁止全方位的創新,把 AI 技術霸權都掌握在自己的公司裡面,明顯違反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

許多創投業者也支持吳思達的看法,認為 AIGC 就是透過數學和程式碼,教機器用近似人類的方式去理解、統合以及產生知識。儘管現在 AI 模仿人類語言的能力高超,騙到許多人相信 AI 有知覺,但這些也只是比較高級的模式分析,AI 確實沒有知覺

矽谷巨頭宣稱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以前,AIGC 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台灣絕不能缺席。台灣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多年,主要是聚焦在技術面,但企業在未來發展策略的選項上也必須謹慎從事。政府在 AIGC 產業訴求也應明確,在經濟掛帥的「湧現演化論」和社會公平優質生態環境論」中取得適度的平衡,如此才是王道。數位部準備好了嗎?











不合傷誰 離婚研究告訴你


2023-11-24 04:51  聯合報/ 陳志偉/家庭教育博士(桃園市)


從離婚研究,可以一窺藍白合不合的結果。

根據美國婚姻大師 Amato 的研究,離婚過程進行時,傷害的不是當事人,而是身旁的人。有些離婚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被離婚制約了,當他們知道另一半不想離婚,或認為離婚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時,夫妻之間的婚姻權力會傾斜到那位想離婚者的身上。動不動拿「離婚」來要脅對方者,則會在不由自主間,享受因為自己不在乎婚姻而來的權力。

此時,面臨離婚的夫妻就會陷入「膽小鬼遊戲」,意即高速行駛、迎面而來的兩輛車就要對撞,誰膽小讓開就輸了。但是若兩個都不讓,最後就是兩敗俱傷。更何況,如果車上還有兒女、家人,甚至期待他們夫妻復合的全國六十%民眾。讓了,自己可能成為在婚姻中權力較小、位階較低的那位;但不讓,一旦對撞,家人可能跟著一起陷入困境。有些人離婚之後只能靠著低收救助生活,有的還因為無力租賃原來住處,必須另外找尋租金更低的社區,而失去原生家庭、教會等原來的支持團體,使得孩子生活環境更差。

如果選擇原生家庭可以民主,大概沒有兒女會投票選擇只看自己的好處、寧願讓兒女失去好的生活也不願合的父母。難道,不能有更好的選擇,這是民主嗎?讓自己的家更好,這事,還需要民調

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以蒼生為念,不要把離婚當成兒戲,把看著你們戲耍婚姻的人當成猴子。父母們,是你們快樂的結果,才是責任兒女不是笨蛋,你們怎麼對待兒女,兒女就會怎麼對待你們













若真團結 藍還會被掐脖子?


2023-11-24 04:51  聯合報/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


昨天傍晚在君悅飯店五人會議,最後不歡而散,看來藍白合需要奇蹟,藍軍也要開始準備藍白分裂的作戰模式。相對的,還沒有回歸的藍軍,也需要做一個決定,要繼續討厭唱衰侯友宜?整天喊著侯不會贏,但你們若肯團結,不就有機會贏了嗎?討厭侯、朱或金,最後讓民進黨繼續執政,就是你們要的嗎?

藍白合歹戲拖棚,讓泛藍支持者心情起伏不定,從期望到失望,從天堂到地獄。國民黨為什麼非需要柯文哲不可?其實,若追根究柢,問題就在泛藍軍自己!有人討厭朱立倫,說他太親美;有人討厭侯友宜,說他過去沒有積極幫韓國瑜,但這些看法和恩怨,有比拉下民進黨更重要?

柯文哲會是選戰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因為他身上帶有不少泛藍票,他們可能是不喜歡朱侯,或是郭台銘支持者寄生的,如果這些泛藍票逐漸回流侯友宜,加上中間選民和觀風向的西瓜派,就算藍白沒有合,國民黨總統大選還是有機會;相對的,柯文哲如果少了暫時寄生的泛藍票,只剩死忠柯粉,將來潮水退了,就是那個沒穿褲子的。

泛藍選民應該要看得更清楚!柯文哲說要破除藍綠惡鬥,酸「下架民進黨」只是政治口號,好像他最具理想,但如果不拉下民進黨,弊端要怎麼見光?現在藍白整合過程,民眾黨又搞很多小動作、不守承諾、羞辱國民黨及侯友宜,讓藍白合瀕臨破局,寄生在柯身上的泛藍支持者還看不清楚嗎?

部分分裂藍軍就像是一群「坐在黃金堆上的乞丐」,覺得需要藍白合才能打敗民進黨,卻不自覺自己就是問題的關鍵!如果藍軍真正團結還會被人掐住脖子嗎?

答案很清楚了!如果寄生在柯文哲身上的藍軍回歸國民黨,就算藍綠對決,國民黨在總統大選還是有勝算的,民進黨的執政包袱,加上台灣人民對未來和平的渴望,民進黨的盤已經在萎縮,只要藍軍團結,就算沒有柯粉的票,侯友宜還是有機會贏過賴清德。

柯文哲單幹不會贏,柯粉鷹派不面對現實;支持柯的泛藍朋友們如果能夠看清楚,拉下民進黨比個人喜好、恩怨更重要,那麼最後坐在黃金堆上的泛藍軍就不再是乞丐。














藍白不合 自己下架自己


2023-11-24 04:51  聯合報/ 呂健吉/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宜縣礁溪)


歹戲拖棚的藍白合,最終可能還是「無言的結局」,在互不相讓的各自立場中、下架民進黨的最高全民共識下,很可能轉為被民進黨下架的分裂在野黨。

這場戲從一開始,民進黨就老神在在看笑話,任由侯柯、藍白互鬥。各種民調都顯示只要藍白合,就可能下架民進黨;反過來說,只要藍白不合,就變為「自己被自己下架」,恐永遠成為在野黨。

藍白幾次的整合都功虧一簣,就在於利益算盡。雖然嘴巴說著下架民進黨是最大共識,但這個共識都是建立在「我正他副」的立場來談;無論是政黨協商或是民調計算,只要有利於自己為正,則極其所能提出各種數據來勸說對方「要在團結的前提之下藍白合」;若是不利於自己時,則一概翻臉說「這個不算」。

民進黨早看出藍白各自盤算,所以只要藍白有一方稍微占有優勢時,就藉機拉高另一方聲勢,讓藍白兩方恐怖平衡,使誰也不讓誰的情勢發生。

基本上,只要有一方很勇敢的說「我來做副的」,則自然就藍白合;一念之間,不是誰正誰副的民調競賽或政黨優勢,而是真正為了台灣前途,而自願以副手自居。國民黨依其「政黨優勢」不願居副,柯文哲依其占有年輕選票而不願居副,所以到頭來,自然談不去。

藍白不合似乎已成定局,各自拚鬥一場不會勝利的選戰,也是難以理解。這些口中為著台灣前途的政黨,何以要用「自己下架自己」的方式來參選呢?可以預期,原本有意藍白合而未口出惡言,在選戰開始後,就會藍白惡鬥、想盡辦法去搶對方選票,製造棄保來博取最後勝選;但民進黨一定依舊會操作恐怖平衡,讓藍白覺得各自有希望,卻各個沒把握,讓民進黨在鞏固基本盤之下,再從營造西瓜靠大邊的效應中贏得最後選戰。

藍白合必勝之局一旦變必輸之局,能怪誰?只能說當局者迷,依舊是以自我權力至上的政治立場來看待這場選戰。原本民眾期待看藍白能否超越政黨來尋求全民最大利益,但若真的沒有人願犧牲小我,民眾到頭來也只能自求多福,希望民進黨繼續執政後,不要把台灣帶向更糟困境中。

侯柯若不合,誰負誰?只能說他們都有負於對藍白合有期待的選民。這些民眾只能無奈地看完這次藍白歹戲拖棚,在藍白政治人物不歡而散、高唱無言的結局中,或許就放棄此次投票權。誰下架誰?終究還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就讓一切隨風而逝,過自己的生活比較實在。或許最糟的情況還沒來,但是民眾也只能唱唱「但是又何奈」!














來場國家教育政策辯論


2023-11-24 04:49  聯合報/ 羅德水/全國教師會文宣部主任(台北市)


近來政府不斷釋出教育利多,主要集中在高教育與私校領域,諸如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補貼私立大專學生學雜費、調高公立大學教師學術研究費,並承諾補助私校比照公校教師調薪等,行政院會昨天又通過大專校院學生校內住宿補貼方案,在在需要龐大經費。

政府擴大教育投資是好事,提高公共挹注也有助於改善台灣教育日益固化的「反重分配現象。必須提醒的是,若未能同步提升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規定的教育經費下限,卻不斷增加教育支出,恐有排擠現有教育施政之虞。

國家總體預算有限,要真正擴大教育經費,仍須嚴肅面對台灣經濟成長分配傾向資本家與富人階級,以及「租稅負擔率」明顯落後先進國家的事實。朝野政黨與總統候選人除了不斷加碼利多,更應釜底抽薪思考提高賦稅負擔率可行性與期程,或有機會讓教育重回促進階級流動積極作用

誠如所見,國家對私人興學多所獎勵,近來還不斷增加經費挹注,足見私校絕非私人產業,而是具有高度社會公益公共事業教育部對私校擴大補助固然體現了私校公共性,但也應正視層出不窮的私校亂象與弊案,檢討部分私校家族化缺乏公共監督結構性困境。私校辦學應兼顧其公共性與自主性,建議落實「高補助、高監督」之基本原則,增強私校公共監理,改善辦學體質,以確保私校辦學品質與師生權益。

此次政府擴大挹注高教與私校,各界多樂觀其成,惟就時間點與動機來說,合理推測難以排除選舉因素。令人詫異的是,相較於對高教與私校的不次加碼挹注,國教與幼教卻無著墨,厚此薄彼施政模式,讓廣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明顯感受到冷落。

優質國教是台灣深化教育力基礎,以中小學的待遇為例,國中小導師費的調整已是十一年前,特教加給更是長達卅一年未曾調整,要說政府積極重視國教,其誰能信?事實上,各級學校教師之待遇同受《教師待遇條例規範,並已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完成法制化;改善幼教、特教老師之待遇與勞動條件,更多次成為立院朝野委員關注焦點,行政院與教育部應以更積極的態度回應各界期待。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已進入倒數計時,但迄今為止仍是一場乏善可陳競選。雖說教育施政離不開有限資源分配,但仍應盡量維持教育的主體性。選舉應促成國家與教育進步,競選活動應回到比拚政見與政策論辯主軸。朝野總統候選人應以更為全面的格局與高度,摒棄「大撒幣」的政策,提出具有進步性與可行性、真正能從結構面翻轉台灣教育政策與主張,以實現教育進步

總統候選人的登記即將截止,請候選人端出牛肉,來場國家教育政策辯論吧!
















超高齡社會 正視4支長照穿雲箭


2023-11-24 04:49  聯合報/ 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新北市)


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將屆年尾,也讓台灣邁入六十五歲長者占比率超過廿%超高齡社會,又往前挺進一步。加速而來的老化步伐,更使得亟待射出長照及其憂鬱烏雲四隻穿雲箭,有加以嚴肅看待之必要。

首先,第一支穿雲箭是「長照保險。近年來不斷擴編長照費用,除了有其用以滿足老障等特定對象、特殊需求及其特別項目外,採行公務預算的財源籌措方法,也讓整體預算編列出現必然的排擠效應,更讓權利行使與責任義務對應關係,出現類似「吃健保」之於「撈長照」的道德危險行徑。就此而言,相應於生不如死人口老化趨向,回歸社會保險體制建構出的長照服務,勢必是一項必要之惡變革作為,如此一來,從長照保險貫通商業保險、從社會保險接軌長照服務輸送,以至於從國家的法定責任串聯民眾生命社會連帶關係。所謂的長照悲歌或長照殺人,就不僅止限縮於你我他的單一生命故事,而是要有「個人境遇-長照保險制度-超高齡社會大環境」的總體視野

其次,第二支穿雲箭是「照顧素養。扣緊不同階段,像是從預備照顧者、新手照顧者、夜間照顧者、全職照顧者、資深照顧者到畢業照顧者的角色扮演和功能運作,由於親人家屬端欠缺對於失能、失智受照者的照顧素養,也使得照顧憂鬱及照顧殺人,成為早晚會出現的預期性後果,如此一來,除了試行評估、照顧協議、補充協力或負擔補助外,更要進一步檢視究竟係屬於照顧意願問題之「不為」、照顧能力問題之「不能」以及結構性限制問題之「不甘」的環節出現的運作失靈情形,連帶地,包裹於認知態度、照顧技巧及其專業知能的照顧素養,更要包括啟蒙教育、通識教育、大眾教育、專業教育、轉銜教育、繼續教育等長照教育宣導,就此而言,從你我做起的減法照顧與自立生活,實屬必要,否則,貼身照顧而來的身心負荷、毒性壓力、創傷及照顧憂鬱,只會積累成為長照悲歌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照服員、居服員之類的家外照顧者,限縮於訓用合一、職前準備、在職培力、勞動權益保障等待解的制度設計,也讓第三支穿雲箭:從業人員的專業職能,成為當前社會難以提升照顧服務質感的破口之一,連帶的是欠缺包括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及其機構養護之於多軌並行的第四支穿雲箭,更讓已疲憊不堪且脆弱不已的長照家庭或主照家屬,一肩挑起人子之道文化性包袱。如此一來,潛藏於長照議題冰山下的,就不單只是照顧憂鬱,而是環環相扣、層層堆疊、彼此糾結和難以切割之人、事、物以及文化認知多方拉扯

總之,長照保險、照顧素養、專業職能以及多軌並行等四支穿雲箭,穿透天際的不僅止於照顧憂鬱烏雲,而是如何提出一套長治久安長照藍圖願景,讓長照家庭極高齡社會得以安住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