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三星業績崩盤對台積電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若侯柯皆自認民調領先,那就全民調吧!
◆  聯合報黑白集/于北辰告訴我們的事
◆  經濟日報社論/三星業績崩盤對台積電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三星業績崩盤對台積電的啟示


2023-11-11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上半年,受半導體行業低迷影響,三星電子業績崩盤。(路透)


今年上半年,受半導體行業低迷影響,尤其是記憶體市場價格暴跌,使得三星電子業績崩盤淨利潤相比一年前暴跌95%創14年來最低水準第3季雖仍跌了77%,但似乎已觸底;南韓向來是台灣的競爭對手,三星更是台積電的勁敵知己知彼,才能有所借鏡

三星的營收主要依賴半導體和智慧手機兩大支柱波動幅度較大半導體業務低迷時,由智慧手機部門彌補虧損,至於顯示器和家電部門,由於陸企激烈競爭收益已大幅縮減

智慧手機方面,近來盈利能力已明顯下降,三星對今年8月推出最新機型「Galaxy Z Fold 5」和「Galaxy Z Flip 3」寄予厚望,不過現在智慧手機技術革新餘地逐年減小,無法刺激消費者的需求,三星追不上領先的蘋果 iPhone,連在南韓年輕人擁有 iPhone 的人數都是擁有三星手機的兩倍,另一方面,中國的智慧手機又以價廉優勢迅速追趕上來

過去手機銷售排在第一位的三星,市占率逐漸下降,到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全球市場占比由民國一○二年(2013年)時的 31%降到了21%,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智慧手機的營業利潤由民國一二年(2013年)的25兆韓元,減半至11.6兆韓元

三星近年來依賴半導體業務,為其營收最大來源,但去年以來,全球半導體產業供過於求,尤其記憶體晶片淪為重災區出現大量庫存,DRAM 記憶晶片因人工智慧(AI)的特殊需求,似有恢復態勢,而 NAND 型記憶體卻一直處於低谷,專家估三星半導體部門的虧損將持續到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第1季

本應彌補記憶體低迷的代工業務,也不如預期;原本會長李在鎔民國一○八年(2019年)4月宣稱「到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要達到世界第一」,但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2季台積電全球代工比率占59.6%,三星(12.3%)不僅沒有超越台積電,反而被拉大了差距,未來隨著英特爾等企業重新進入代工領域預計競爭將更為激烈

面對這個危機,去年10月李在鎔正式就任三星會長,形勢已經預告了「就任會長的第一年」將不會一帆風順。而李在鎔也曾經為了繼承經營權,向朴槿惠、崔順實行賄去年8月才獲得尹錫悅總統特赦,並全面恢復權力,但「財閥政經勾結」形象至今仍未消失

在策略上,三星也陷於自己打自己的困境,對於日美歐的製造設備企業來說,三星「既是有吸引力客戶,同時也是爭奪技術對手」,但是台積電則是完全保守顧客經營機密,並重視與設備和材料廠商共存共榮,較能夠獲得客戶的尊重

三星占南韓 GDP 的四成,三星的危機,也就是南韓的危機,自然引起南韓朝野重視,不過三星每每可以從危機中重新站起來,上一次危機發生在民國一○五年(2016年),當時三星的 Galaxy Note 7 的電池發生自燃、甚至爆炸的情況三星在危機中不掩飾過失不急於歸咎責任,而是勇於承擔錯誤,並試圖快速解決問題,終於贏回消費者的信心

面對這次外部危機,李在鎔的回應是「不管怎麼思考,第一是技術,第二是技術,第三也是技術,這非常重要」,三星資金充裕,積累的現金資產截至9月底達到129兆韓元,半導體投資更增長24%。因為要靠尖端技術,才能與對手一搏,其中包括跟台積電搶客戶

台積電原定的2奈米生產計畫延後,可能要到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第2季。這意味著,三星可能會先發制人,成為首家擁有製造2奈米晶片能力的製造商,就像先前率先推出3奈米 GAA製程,意圖超越台積電一樣。

未來三星是否能夠持續度過危機,值得我們注意,但是現在的高科技競爭,不容有絲毫鬆懈,尤其在地緣政治風險,現在台海遠超過朝鮮半島,這使得輝達人工智慧特斯拉自動駕駛等晶片考慮委託給三星代工生產這將是台積電競爭上,無法操之在己之處












聯合報黑白集/于北辰告訴我們的事


2023-11-11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少將退伍從政的桃園議員于北辰。 圖片來源:于北辰臉書


少將退伍從政的桃園議員于北辰,呼應綠營攻擊陸配徐春鶯:「她心怎會在台灣?」退輔會主委馮世寬被記者問起,提高嗓門「哈哈哈」三聲,說:「這種人物還要我來批評?」

世代交替,軍人不再一味深藍,榮民出現親綠「台派」意見領袖,是民主社會的正常現象。于北辰的問題是,離開黃復興黨部後,言行迅速髮夾彎。依他所言,若在對岸成長受教育者必心向對岸,不可能真愛台灣;那麼,活躍於親綠政論節目標榜反中的那些大陸流亡人士,豈非都是第五縱隊?

尤有甚者,他在電視上幾次離譜「高論」,諸如稱東西晉與南北宋都是分裂對峙國家;愛國者飛彈攔截率七十%,發射三枚就是二一○%等。這些已與政治立場無關,而是可怕的常識謬誤

選擇哪條從政道路是當事人自由,旁人無從置喙。但從國防角度出發,于北辰的例子卻顯示,曾被軍方當成明日之星力捧,標榜在洪仲丘事件後「救回五四二旅」的少壯將領,一朝從政面對社會大眾,立場卻可以一百八十度搖擺,基本學能更匱乏到鬧出殘酷笑話。然而,若他未提前退伍,如今可能已高升中將,擔任更關鍵職務。如此軍中「菁英」,豈不令人悚然

國防體系幹部素質軍中人才培育與選拔是否存在嚴重缺陷,才是真正值得關心與憂心的事
















聯合報社論/若侯柯皆自認民調領先,那就全民調吧!


2023-11-11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大選「藍白合」協商關鍵時刻,前總統馬英九提出「全民調」共推藍白正副總統參選人的主張。本報資料照片


藍白合斷線多日,看似已難成局,又難公開宣告破局。柯文哲近日拋出三份自做的民調,宣稱他在三個民調都勝過賴清德,侯友宜僅一份贏賴清德;平均起來,他贏侯友宜八個百分點。侯友宜則批評,該民調的加權有很大的誤差,此外,有多份民調顯示他的支持度領先。如果兩人都認為自己民調更勝一籌,那何不就交給全民調決定正副,勿再僵持於配對產生方式。

先前各機構所做的傳統民調,幾從未出現柯文哲「完勝」賴清德的情況;柯文哲在自己託做的民調,卻呈現他「一馬當先」的結果,似美好到難以置信。可見,民調的題目、取樣、進行方式、加權乃至委託單位的公正性,在在都可能影響調查的信度。試想,如果柯文哲認為這三個民調可信,那麼他何必苦苦等待「藍白合」,甚至跑去和郭台銘結盟;他一人單槍匹馬出征就能拿下江山,不是嗎?

對這三份奇異的民調,政壇多未太認真看待,人們更著重的是柯文哲拋出這些數字的「動機」。多數看法認為,其主要目的是要逼藍營在正副人選產生方式上讓步,放棄加計日本模式或德國模式的作法,以他為尊。在最後談判階段,柯文哲採取這種突襲手段,確實讓藍營感到不受尊重,也加重死忠的不滿。在柯的三份民調中皆居「落後」的賴清德,也說柯文哲顯然是想藉民調先發制人,驅動棄保。

正在談合作的兩黨,如此耍小心機突襲,確實會增加彼此合作的心結與難度,柯文哲也要小心其迴力鏢效應。但無論如何,如果藍白合的目標沒變,呼應多數民眾民主心聲的初衷猶存,共同締造政黨輪替的意志未改,兩黨仍應利用有限的時間加緊協商,促成合作。以目前的情勢看,既然侯友宜和柯文哲皆自稱「民調領先」,那何不就交給民調一決高下?重要的是,藍白兩黨必須攜手合作,才能下架民進黨,至於技術性問題則不應當成最大障礙。

前總統馬英九昨天由其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代表,公開呼籲藍白雙方採「全民調」,也正是著眼於此。第一,距大選登記僅剩十天,時間十分緊迫,眼下看不到其他替代辦法;第二,藍白一定要合,才有足夠的勝算;第三,要號召雙方支持者合作,必須有一個公開的機制說服他們。

馬英九的憂心,人們可以理解,他呼籲也是必要的。最近藍白合協商不順,藍營不少人對於柯文哲意圖「以小搏大」、又處處耍弄心機,感到極為不滿。也因此,黨內「走自己的路」的聲音高漲,覺得不如自己奮力一搏,選情也未必太差。然而,放棄藍白合即形同放棄再度參與執政的機會,其後續效應不僅影響立委選情,甚至影響未來整個黨和國家的發展。因此,輕言放棄合作,不僅是不智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如果侯柯兩人民調互有領先,那何不交由全民調來決定?就算綠營可能從中意圖影響民調,但不論他們刻意選擇支持柯或支持侯,都一樣能促成侯柯配,不是嗎?

比較重要的是,在協商民調運作方式時,藍白兩黨必須就未來「聯合政府」及「組閣權」的運作談出基本框架和原則。如此,才能確保無論哪方為正,另一方都能有相稱於其政黨實力的執政權。否則,若依目前的政治運作模式,若淪為「贏者全拿」;這樣的風險,對國民黨而言,就是絕對無法接受的事。

藍白能否合作,關鍵在於雙方主事者對自己的政黨和政治使命有多少承擔的氣魄。要搞砸藍白合很容易,但要促成此事,則要有絕大的擔當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