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薛承泰/蔡總統會留給台灣什麼樣的教育?(解讀大選系列 5)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蔡總統會留給台灣什麼樣的教育?(解讀大選系列 5)
◆  盛治仁/2020後的台灣路線(解讀大選系列 4)
◆  黃介正/國家安全危機總評估(解讀大選系列 3)
◆  趙春山/因應兩岸形勢,發球權在誰手中?(解讀大選系列 2)

◆  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解讀大選系列 1)
◆  陳亮恭/東京大飯店
◆  王正方/下一代的事怎可以不管?
◆  洪蘭/邊改考卷邊煮飯的鬱卒
◆  周行一/投資人應很關心地緣政治風險
◆  嚴震生/新的一年 新的論文
◆  馬凱/滄海桑田卅年兩岸驚夢

◆  盛治仁/了解自己、理解別人的最好方式
◆  楊志良/寧可骯髒勝選 不可乾淨敗選
◆  方祖涵/棒球名人堂的全票通過危機
◆  趙春山/盼兩岸關係回頭是岸
◆  薛承泰/成見、偏見、歧視








薛承泰/蔡總統會留給台灣什麼樣的教育?(解讀大選系列 5)


2020-01-15 23:34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少子化已是台灣教育迫切的危機。台南市長榮中學就因少子化等因素爆發財務危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國瑜最後幾場造勢,聲勢雖大卻無法挽回頹勢,蔡英文成功地護了主權。這是一場不需要政績、也不需要政策的大選,誠如勝選記者會中言,「是對自由民主制度的選擇」;但這句話能把國內的危機變不見嗎?蔡總統,您知道嗎?大學就要崩盤啦!
台灣少子化已有一段時間,儘管政府已加碼催生,仍是每況愈下;於是大選時各陣營紛紛提出生育與育兒相關政策。幸好去年十二月生育爆量達一萬七千,才沒有讓人口負成長發生;不過,全年出生數如預期跌破了十八萬人!從育齡婦女人數以及去年結婚對數又減少約四千對觀之,今年應該是人口自然負成長元年,若沒有適當的政策,出生數仍會繼續下滑,進入十七萬的保衛戰
很明顯地,少子化議題不能只關注政府能給新手父母多少經濟誘因,還必須注意幼兒園、小學、中學以及大學的教育品質與招生狀況;畢竟去年生的嬰兒,將在二年、五年、十一年、十七年之後要進入那些學校。以大學來說,今年入學者不就是民國90-91年(二○○一至二○○二年)的出生者嗎?以當年約廿五萬四千出生數來計算,今年大學新生人數頂多十八萬人(以七十%淨在學率來估),且往後每年將減少五千位以上新生,未來八年大學生總數會比當前少卅%,有多少大學會倒閉呢?即使要轉變為托幼托老機構或公宅區,該怎麼做才恰當?
當然,幼兒園、小學、中學又會比大學更早受到少子化的波及,基於此,即使要增加公托公幼也必須因地制宜。大家還記得嗎?老松國小在民國55年(一九六六年)曾創下一萬一千人學生的世界紀錄,才經過半個世紀,目前只剩下不到五百位學童。都市如此,鄉村學校受到少子化衝擊更是嚴重,因為當都市學校因少子化釋放出招生名額時,又會將鄉村學生吸走,迫使年輕人自小就開始「外漂」。鄉村不僅學校難以經營,更是整體的凋零,要注意目前台灣已出現不少「極限村落」了!
當然,各級學生也因少子化都可以「完全升學」,可是升學競爭至今未減,原因已不是機會多寡,而是在學校間與科系間的競爭,這要歸諸於升學方式的不斷改良」。結果是,高中三年只需念兩年半,升學過程變得更複雜,迫使父母也來參與子女的升學競爭試想一個升學制度會浪費學生半年的光陰且滲入更多的家庭成分,這樣的制度不要說已背離教育基本宗旨,也會催促社會階級化
照理說,教育部應針對少子化來調整各級學校的規模,並利用此機會來提升教學品質;更不用說,還得因應5G與人工智慧對學校教育的衝擊,影響所及包括師資、上課方式、評量標準與升學過程。很不幸,這些年來教育部見樹不見林,在大學中玩一些大學前學生該培養的社區關懷」,而在中學階段把注意力放在一些升學的枝節,甚至關心「誰當校長」還勝過於培育「未來的主人翁」!
回想廿六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教改運動,提出了「廣設高中大學」的訴求,遊行當天報紙刊出筆者的投書,警告大學擴張必須謹慎,主張增設學校需有特色。一個世代過去了,許多問題仍在,還出現了新的問題。韓國瑜在大選中主張雙語教學,是為了提升年輕人國際競爭力四年後,蔡總統會留給台灣什麼樣的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