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薛承泰/18萬嬰兒的危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18萬嬰兒的危機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兩岸篇)
◆  方祖涵/被秤斤賣的隱私權
◆  趙春山/國民黨何必為九二共識畫蛇添足
◆  蘇蘅/老狗瘋學新把戲 網紅劇熱映

◆  黃介正/朝野都要正視對美工作
◆  王正方/台灣會自動解體嗎?
◆  洪蘭/失禮不能當作率真
◆  盛治仁/發揮正能量 讓選舉變良性競爭
◆  葉銀華/分析上市櫃公司 不可忽視的重點
◆  林中斌/川普逆勢頓增 剋星華倫入場
◆  嚴震生/See you later translator

◆  王健壯/辣台妹在路上撿到一把槍
◆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熱情
◆  沈呂巡/美國慢半拍,口譯哥作啥?
◆  馬凱/何不試一下完美的消費券?
◆  趙春山/當那道紙門被戳穿的時候
◆  薛承泰/管爺策馬入椰林或叢林?

◆  謝哲青/失去的信任,要怎麼找回來?
◆  梁啟源/離岸風電躉購價格可以這麼訂
◆  方祖涵/球場開創的城市新局
◆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  劉維公/年度設計公司得獎者:谷歌










薛承泰/18萬嬰兒的危機


2019-01-24 23:30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行政院去年八月推出托育新制,但新生兒人數依舊慘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年半前,筆者呼籲「前瞻計畫」納入鼓勵生育措施,雖然政府最後挹注了廿億,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嬰兒總數仍只有十九點四萬。去年中,賴前院長感受到少子化危機,推出「準公共化」托育政策;筆者觀察到結婚對數持續下降,即預測一八年最多十八點四萬嬰兒。果然,近日內政部公布去年只有十八點二萬。
總之,這幾年政府在人口政策上交了白卷!不僅如此,家暴兒虐現象還層出不窮,台灣怎麼了?
政府偏好以日本為師,不妨看一下這個人口最高齡國的情況。日本目前近三成人是六十五歲以上,長壽當然是主因,長期處於低生育率,年輕人口減少了,更是促使人口結構失衡的推手。早在民國60年(一九七○年)代,生育率就已低於二.一人的人口替代水準,由於情況並不比歐洲國家差,當時政府沒特別注意生育政策。直到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跌至一.五七人的歷史新低,才引發震撼,開始推出一系列政策,例如民國83年(一九九四)的天使計畫、民國88年(一九九九)的新天使計畫,以及近年來安倍的「總一億人口計畫」。
台灣自民國40年(一九五○年)代以來生育率均高過日本,到民國90年(二○○○年)仍有一.六八人,日本才一.三六人。可是從那時開始,下降特別快,近五年日本維持在一.四人以上,台灣只能力守一.一人。日本於民國94年(二○○五年)人口開始負成長,民國105年(一六年)以來生育量均低於百萬,再度引發全國恐慌,照顧家庭挽救生育成為安倍政策重中之重
日本人口目前約為台灣的五倍,即使老人人口占比是台灣的兩倍,生育量仍超過台灣五倍,可見台灣少子化有多嚴重!然而,仍有許多人囿於台灣人口密度高,認為應讓人口減少以舒緩土地與能源壓力;忽略台灣人口即將進入負成長,當前要搶救的是,人口結構的失衡
西方國家定義「超低生育率」為一.三人,台灣在民國92年(二○○三年)即落入此門檻,民國99年(一○)虎年還曾跌到○.九人及十六點七萬生育量的新低。當時馬政府處於金融海嘯中,仍推出一些鼓勵婚育措施,在民國100年至105年(二○一一至一六年)間讓生育率回升到平均一.二人,生育量平均達廿一萬人。
近三年政府說經濟轉好了,生育率卻只有一.一人,如再無作為,今年新生兒會掉到十八萬以下!幸好近年都有超收稅金,這五千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金融海嘯後景氣回溫全民努力的結果。政府只需拿出一部分紅利,說不定就可以挽救危機!
然而,政府須對症下藥,除了減輕養育子女負擔,鼓勵適時婚育乃不可或缺;此外,在現行制度下,針對第二胎加碼發放兒童津貼,應最具短期效果!若每年每位加碼六萬元,持續到五歲,幾年下來,說不定可以扭轉危機。有過去馬政府經驗,具有魄力與執行力的蘇內閣,應能做到每年廿萬嬰兒的水準吧!
其實這些年來大家都感受到少子化對各級學校的衝擊了,另一方面,台灣每年將增加廿萬以上老人以及四萬以上長照對象…政策不論是托育或教育,社福或保險,不就是以人口為依憑嗎
生育量已經夠低了,家暴兒虐事件還暴增台灣沒有公共空間的「恐攻」,危機卻藏在私密的家庭中政府不要以為光是增加社工人力,並加強宣導即可防治奏效,應該先去了解年輕父母的經濟負擔是否因通膨而加重?居住空間是否逐步惡化?家庭觀念是否持續瓦解?親職責任是否須積極重建?而政策是否是推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