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打破出口驅動經濟的僵化觀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912/web/ 

◆  聯合報社論/前瞻變錢坑,鄭文燦還在睜眼說瞎話
◆  聯合報黑白集/不缺電,只是不時跳電
◆  經濟日報社論/打破出口驅動經濟的僵化觀念







經濟日報社論/打破出口驅動經濟的僵化觀念


2023-07-26 00: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出口連十個月衰退,經濟成長「保2」幾乎不可能。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胡經周攝影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民國一一○年(2021年),我國經濟有著於全球趨勢的高成長,反而在疫情趨緩的今年遭逢逆風,全球需求疲弱、庫存去化緩慢導致出口已連十個月衰退,使得經濟成長「保2」幾乎不可能。我國貿易依存度位居全球前茅,出口衰退冠於亞洲各國自不足為奇,只是出口衰退經濟成長影響不小,各界都關心究竟衰退會持續蔓延多長時間。答案恐怕不容過度樂觀。

觀察從主計總處到各智庫機構的預估,多是預測今年第4季出口好轉,對於經濟成長會有明顯的挹注,其原因之一係立基於去年第4季出口即已開始衰退基期效果。從 GDP 的定義與公式來看,這並無可厚非;只是這樣的預估也暗示出口不至於到連16黑。我們抱以希望之餘,還是須對出口可能出現的惡況抱持審慎態度。

目前對出口樂觀的另一理由來自於全球庫存去化,認為一旦開始補庫存,動能就會恢復。然而,庫存本來就會隨時間去化,真正重要的是去化速度去化速度快代表市場需求強,貿易動能就會加大;反之,去化速度慢代表需求疲弱,儘管庫存去化了,貿易動能還是很微弱,難以寄望出口短時間內會明顯復甦。今年初,一般的預期是隨著中國大陸解封的經濟復甦,傳統產業的出口可望在第2季率先回春,電子科技業的則會在下半年因庫存去化而好轉。只是中國經濟遠遜預期第2季較第1季尤糟傳產出口不僅未回春,外銷訂單持續陷於深幅衰退;電子科技業也在台積電法說會「庫存去化不如預期」的宣告,證實了出口仍處困境。

庫存去化不是重點,全球需求疲弱才是。需求疲弱主因全球通膨;通膨嚴重影響了各國中低收入民眾購買力,造成所得分配惡化,致使全球消費動能衰退進一步影響貿易動能。這由全球各機構幾乎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成長率低於經濟成長率可證源於分配惡化消費動能低落影響全球貿易現象殷鑑未遠,民國一四年到一五年(2015到2016年)正是如此,當時我國歷經出口連17個月衰退。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全球並未有嚴重通膨,對比當時,更有理由擔憂現今國際貿易面臨惡境。想要國際貿易恢復動能,關鍵在於通貨膨脹率能否回覆低位水準,以及各國消費者購買力是否能夠很快回復。

雖然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已下跌至3%,但主要是油價下跌,其核心通膨率仍高。近來的趨勢更令人憂心,俄羅斯推翻黑海協議及聖嬰現象已開始推升全球糧價,國際能源論壇 (IEF) 也預計油價恐在今年下半年持續上漲,金融市場的表現顯示資金依舊充沛,這些都助長通膨僵固性反撲性。此外,為因應氣候變遷,歐洲、美國碳邊境調整機制各國碳稅正在上路,這些合理必要成本當然有長期推升物價力道全球供應鏈重組使得全球生產不再以低成本主要考量,也勢將推升物價。因此,很難說通膨現已受到控制接近結束,因此其對貿易等實體經濟的影響仍會持續。

我國出口衰退冠亞洲還有一要因,就是我國出口幾乎集中於中上游的中間財。中間財不同於最終財,幾乎沒有促銷空間只能等待下游需求恢復重新下訂單。這凸顯了貿易依存度過高以及集中於中間財生產結構劣勢,這種劣勢恐怕不是分散出口地區就可輕易解決的。產業多元化、發展軟體產業、軟硬整合既是政府既定的產業政策方向,就應加緊努力達成,藉以長期優化出口結構。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內需消費極佳表現已成為挹注經濟成長重要動能,這除了顯示國人得以實質享受經濟成長果實外,更重要的是改變非得追求出口來驅動經濟成長僵化觀念,一方面降低承受國際景氣波動風險,另一方面也展現邁向先進國家應有高內需占比,誰曰不宜。












聯合報黑白集/不缺電,只是不時跳電


2023-07-26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南市部分行政區24日下午突然跳電,台電獲報調查,發現為龍崎超高壓變電所開關設備故障導致電壓降低;隔離故障檢修工作直到晚間7時許仍進行中。(台電提供) 中央社


上周五剛經歷「二接」供氣異常的三小時危機,台南市旋即又發生全區跳電,從電影院、辦公室到南科無一倖免。原因是龍崎超高壓變電所設備故障,雖只是一秒閃跳,卻讓民眾驚憶去年三○三全台大停電噩夢,同樣也是龍崎變電所肇事

龍崎所南電北送樞紐開關故障引起電壓驟降一秒降壓近十五%,全台南及高雄局部受到影響。跳電已是台灣生活日常,但這回,連政府保證供電無虞科學園區也遭殃。南科面板、光電等多家業者受害。

南科六月初曾發生降壓跳電,因豐華變電所開關故障所致。副閣揆鄭文燦辯稱是「設備問題」,並非缺電;還說台電提出強化電網韌性計畫加強檢修已大幅下降故障率。豈料事隔月餘,事故升級到超高壓變電所故障,這還是去年事故後優先改進設備,政府繼續粉飾太平

蔡政府鐵齒不缺電,但台電長期降壓供電以因應電力吃緊造成系統設備堆疊傷害。前年,萬隆變電所爆炸即是實例。官方對跳電問題一律採標準答案,不是小動物入侵,就是開關故障。再多藉口,也無法遮掩跳電頻仍真相

台南種電居全台之冠跳電卻成日常。台灣因外銷衰退今年前五月工業用電年減六趴,南科竟還驚傳跳電,令人想不透。有電可跳,證明「不缺電」,這就像國王新衣。











聯合報社論/前瞻變錢坑,鄭文燦還在睜眼說瞎話


2023-07-26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說,如果不是有前瞻建設,台灣面對極端氣候,經過兩次的百年大旱,一定沒有辦法度過。記者黃寅/攝影


蔡政府推動八年八千八百億元的前瞻建設計畫,如今六年過去,卻未見明顯成效;但多個地方政府抱怨必須背負五千多億元的自籌款,未來營運維修費用更是無底洞。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被問及此事竟答稱,蔡總統執政使國家財政和經濟變好,所以有能力做許多大建設:若不是有前瞻建設,台灣面對極端氣候及兩次百年大旱,一定無法度過。如此大言不慚,彷彿和人民活在平行時空,沒有一點真實感。

先談蔡政府「使台灣經濟變好」一事,在鄭文燦眼裡,似乎看不到當下的經濟真相。至今年六月為止,台灣出口已連續十個月衰退跌幅多在兩成以上創十四年來最慘工業生產指數則是「連十三黑」,為十三年來最慘;外銷接單連十黑」,是十三年來最慘。看到這些數字,鄭文燦還能大剌剌說「經濟變好」,真是睜眼說瞎話。

再檢視政府撒大錢的前瞻建設,六年過去,人民究竟享受到什麼建設「成果」?前瞻建設計畫最初規畫五大領域,包括綠能、數位、水環境、軌道及城鄉建設等;其後,又增加了食安、少子化及人才培育三項,一共是「八大建設」。光看這些建設名稱,民眾是否覺得自己的生活受到了什麼前瞻眷顧,而變得更好?

以綠能建設為例,主要內容在配合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加強風電及光電基礎設施和儲能設備,從而提高我綠能發電比重至廿%,總經費計四百億元。但六年執行下來,綠能建設成果遠不如預期,今年前四月再生能源占比不到九%其中太陽光電占四.一六%,風電占二.二五%,其餘為水力發電。蔡政府去年因而下修綠能占廿%的目標,減為十五%。但即使降低目標,要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達成目標仍無可能。

再看數位建設的成績。其主要內容在加強資安基礎建設產業數位轉型、人工智慧及5G建設等,蔡總統並在其第二任將數位建設經費占比由五%提高至十六%,由四五○億元增加至九五○億元。但六年來人們看到的,卻是政府及民間部門的個資不斷遭到入侵或整批竊取,國家「資安」形同不設防。尤其詐騙集團伎倆日新月異,蔡政府雖成立了數位部,連同金管會、NCC都束手無策。至於經費投入最多的5G建設電信業者迅速搶蓋基地台,但消費者滲透率僅兩成多,未激起民眾使用的意願。

地方政府怨言最多的,則是軌道建設各種城鄉建設後遺症。當初,中央以「見者有份」的姿態要求地方自提建設,導致各地一窩蜂爭搶,唯恐落於人後。尤其輕軌已是過時的交通方式,鐵道立體化改建也非資源最佳投入方式,但前瞻的補貼卻引發地方不合時宜的開發參與,地方政府需自籌的經費高達五千多億元,如今成為財務不可負荷之重。

此外,台灣食安問題累累,而前瞻的食安建設連要建個「食品藥物國家級實驗大樓」都流標六次,去年方才動工:新北幼兒園餵藥事件都喧騰逾月方見分曉,食安前瞻了什麼?再如政府將水利會收歸國有,農民卻因連年乾旱一再被迫休耕離農前瞻水環境建設發揮什麼效用?而台灣新生兒人數創下歷史新低,難道也是「少子化建設」的目的

最知名的「錢沾」建設,莫過於粗製濫造迄今無法啟用新竹棒球場,它代表了蔡政府的浮華和民進黨的不老實耗費八千多億前瞻建設不僅淪為錢坑,它也透支下任政府用度提前揮霍了下一代願景。鄭文燦還在那裡夸夸其談,難道吹牛都不必打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