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281/web/ 

◆  開戰有存糧 強過二戰吃番薯籤?
◆  光復節 賴總統未完的答卷
◆  從南韓諾貝爾獎紛擾回看台灣
◆  在陸長存 北京能圓教宗願望?
◆  看見生命故事 鼓勵設老齡創新寫作獎
◆  遠離萬聖節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2024-10-24 00:00 文/  聶建中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圖/shutterstock 提供


民國九十年(2001年)金控法頒布之初,銀行、證券、保險…及各金融相關機構,進行了熱鬧一時的新世紀金融整併,多樁同業不同質的金融整併過程,讓金融行業間成功達到交叉銷售(cross selling)、成本節約(cost saving)、資本效率(capital efficiency)的 3C 綜效(synergy)。金控法促使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大型化,也加持了金融業國際化、多元化、創新化…等多項優勢。由於金控設立門檻僅需200億元資本額,在資本高度聚集的台灣快速形成了激烈競爭,進一步推動金融整併的需求。近期,新光金與台新金的合併案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被媒體譽為「雙龍搶親」大戲。此次合併不僅是台灣首例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合意併購,也將成為未來金融教科書中的經典案例。歷經多時,即將落幕,就待金管會及公平會的臨門一腳。

此戲碼利害關係人腳色多元,精采絕倫,堪列為未來金融教科書併購案例的重要個案研究(case study)。甲家族女主角A(新光)及男主角B(台新)青梅竹馬,相戀多年,議及婚嫁;隔鄰乙家族第二男主角C(中信)執意搶親;村長D(金管會)權責一身,有責穩定村中和諧;村辦理監事E(學者專家)各自發揮所長,文書論戰,理性分析最佳情境。

終於,10月9日新新兩大金臨時股東會通過合併案,新光金及台新金分別以出席股東權數72.29%及92.76%高比例贊成通過,合併後的台新新光金控,資產規模上達8.3兆元,市值將突破4,450億元,一躍成為台灣第四大金控,多項利多將隨新新倂繼踵發酵。

首先,此樁「新新倂」案屬文化底蘊相近的合意併購,在金控旗下銀行與保險同業異質同源式合併Congeneric Merger)下,容易進行未來合併後的良性互補,達成內部文化及經營理念的效率磨合。再者,整併後,資產規模的擴大、規模經濟的創造,能夠強化經營體質,有助催化金融產業綜效。另外,合併後的成本節約、資本效率、業務擴張等優勢增加,能有效實踐「股東財富最大化」本質,對實體與金融投資者而言,皆能有機會創造長期穩健報酬。尤其重要者,金融機構的整併,有助提升國家國際金融競爭力及維穩國內金融市場之運行。

曾經企圖打造亞太金融中心的台灣,金融服務、籌資市場、資產管理…都亟需金融機構大型化、國際化及金融商品多元化、創新化、建設綠色金融與永續發展的走向,強化與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的金融合作,包括跨境結算、支付系統整合等,提升金融市場的國際連通性,國內金控間的合併能有效朝向提升國家金融競爭力的諸多目標前行。而穩定的金融體系是提供穩健金融服務的基石,合意併購屬能夠穩定金融市場的併購過程。

因此,針對此次台灣首次金控公司間的合意併購,除了樂見其成,為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帶來正面影響。大型金融機構的誕生,不僅能強化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還可提升國際競爭力。在政府審慎監管下,此次整併案將成為金融市場創新與成長的典範。未來,若能積極朝向亞太金融中心的方向發展,台灣金融業將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實現永續成長。也肯定金管會優化監管環境政策支持,恪遵「產金分離」與「金金分離」的原則下,為維穩金融市場,以審慎態度進行睿智行事。金管會審慎審核的最後一哩路,對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及意義。















開戰有存糧 強過二戰吃番薯籤?


2024-10-24 02:34  聯合報/ 王瑞興/公退(南投市)
因應中共「蟒蛇戰略」可能的圍島封鎖,農業部表示,國內存糧可供應7個月以上。記者陳苡葳/攝影


賴政府上任未幾,時時強調新兩國論,成為大陸兩度圍台軍演口實,雖然股市照漲、房價續飆,但有識之士已感受到暴風雨前夕的寧靜。

賴政府說要建構防衛韌性,日昨農業部表示「戰爭存糧逾七個月」,問題是過去就連口罩雞蛋都要搶,遑論糧食。至於擴大埤塘養殖,全台曾處處埤塘湧泉,隨著人口增加,絕大部分早已變更使用。

面對兩岸危機,國防部長顧立雄直言,大陸演習規模愈來愈大,愈不容易掌握「由訓轉演、由演轉戰」的可能性。與其戰時或被封鎖時採「糧食配給」,不如鼓勵人民平時備妥安全存糧,避免搶糧暴亂。

「寓糧於民」的想法,來自於幾十年前閱讀一篇報導,記憶中早年南韓政府鼓勵人民備足安全存糧,以免戰時成為政府負擔,甚至造成動盪。

筆者父母生長於日治時期,任糖廠工人,童年時常聽父母說,米多被日本殖民者搜刮軍用,如能僥倖買到,必須藏好,防止日警搜查,多數時候只能吃番薯籤。

二戰末期美軍轟炸糖廠,父母躲在長滿長草的深溝;那時人口才幾百萬,埤塘水溝有魚蝦,處處湧泉、溪流清澈,飲水不餘匱乏,但缺糧,求生艱難。如今,一旦戰爭,二千三百萬人何處去?不論勝敗,戰後必淪為廢墟,值得主政者慎思!

政府存在的目的,在於維護人民的生命及財產,避免戰爭是政府的責任。然賴總統就職雖依中華民國憲法宣誓「必遵守憲法」,卻視憲法為災難,更不依憲法處理兩岸問題。

如果持續「任性地不尊重中華民國憲法」,任性絕無法轉化成韌性。如果政要權貴早將兒女安置國外,卻計畫培訓四十萬民力,又如何團結國人?

至於賴總統說要「洗滌人心」,正如名製作人王偉忠日前於媒體撰文之結語,「想洗滌人心可真不容易,畢竟,連大腸頭都很難洗欸!」













光復節 賴總統未完的答卷


2024-10-24 02:35  聯合報/ 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台北市)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賴清德總統發表國慶演說後,中共發動「聯合利劍-二○二四B」圍台軍演,接著又在平潭牛山島沿海區域及羅源灣港區進行實彈射擊訓練,然後是遼寧號航艦編隊經台灣海峽向北航行。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不排除解放軍再次進行軍演,昨天更稱若中共對台海進行國際法定義的封鎖,影響會非常嚴重,國際不可能坐視不管。

平心而論,賴清德總統的國慶演說全文,確實經過一番精心設計;尤其在十月五日國慶晚會的「祖國論」相關談話後,整個國安團隊、包括賴總統本人,都顯得小心翼翼。不僅事前透過管道向美國等友好國家簡報,在演講前一刻可能還經過修改,以致向來博聞強記、喜歡背稿的賴總統,相對罕見地在演講過程中,明顯多次低頭看讀稿機念稿。

這篇演說的精心之處,在於國安團隊於「祖國論」風波後,設法讓各方、各陣營的聽眾,都能在演講全文中,找到一些「聽得進去的話」,包括中國大陸在內;讓各方人士如果想要緩和,都可找到一些台階,最起碼在乍看之下,並無升高對立的充分理由;但賴總統卻也沒有接受其他陣營的主張。因此,賴總統在這篇演說中所呈現的低調與相對緩和,比較像是「目前條件對己方較不利」時的「戰術轉進」,並非戰略上的大調整。

以對中國大陸為例,賴總統提到「一一三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兩岸人民」,和孫中山先生所主張的「民有、民治、民享」及「自由、平等、博愛」等北京不可能反對的話;卻迴避最關鍵的《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不提陸委會邱垂正主委在七月四日記者會中,所強調的「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從國台辦兩位發言人對賴總統國慶晚會談話國慶演說分別所做的回應,顯示北京在經歷數次與賴總統打筆仗的經驗後,似乎已找到應對方法,甚至提出賴總統版之「未完成歷史答卷」。

首先,既然賴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提到「民有、民治、民享」等孫中山思想,國台辦發言人陳華斌在回應中,就直指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呼籲,等於是要求賴總統說明是否接受習近平在四月十日馬習二會中,「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的說法。

另外,既然賴總統慣於在公開演說中,透過羅列歷史來回應北京所關切的議題,則北京就要求賴總統說明,是否承認「中華民國在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光復台灣」這段歷史陳述。像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與陳華斌,都先後提出「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中國政府宣告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隨之光復」;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也指出,「不論如何,台灣在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光復這一點是賴清德不可忽視的歷史」。

明天就是光復節,但中共對賴清德總統是否會對這份「未完成的歷史答卷」做出符合北京想法的表述,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期待。















從南韓諾貝爾獎紛擾回看台灣


2024-10-24 02:30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獲頒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作家韓江,獲獎後6天內至少已經賣出103萬本實體書,電子書也有約7萬銷量;圖為首爾一間書店日前舉辦特別銷售活動。(美聯社)


南韓從詩人轉行小說家的韓江女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時間不僅在地下鐵看到人人手上一本韓江小說,各書局銷售排行第一,甚至出現黑市書價沖天,讓不景氣的出版社日夜趕工,真如南韓人民所說的「歡樂中的悲鳴」。

韓江獲得諾貝爾獎,南韓期待已久因為兩千年金大中創下南韓總統首次踏上平壤與當時的北韓頭目金正日簽下「六一五宣言」,諾貝爾獎評審委員認為是為促進兩韓和平有貢獻,當時南韓最大書局「教保」進口大門牆上貼著「第二個諾貝爾獎得主會是誰」?鼓勵韓人都能效法跟進。

金大中很光榮地得獎,其後調查發現現代汽車公司為安排此事,事先匯款北韓四億五千萬美元的醜聞,導致當時現代汽車董事長鄭夢憲跳樓自殺。光榮的事卻以悲劇收場。因此,金大中也上不了民調公司所做「偉大的總統名單」。

韓江今年成為南韓第二位諾貝爾獎得主。奇怪的是,總統尹錫悅至今不僅沒有一句慶賀的話,也未對此事表示任何意見。韓江父親本想在家鄉好好慶祝一番,卻被女兒阻止而臨時喊停,韓江只在家與獨子一起吃晚飯靜悄悄度過。

其主因是韓江出身全羅南道,尹錫悅競選總統時努力爭取該地區選票,仍然只有百分之十一得票。另外韓江受到不少批評,其中批評最嚴厲的人是小說家金圭娜。金圭娜認為,韓江得獎小說中對光州事件和濟州島四三事件內容扭曲事實,並指責瑞典學院評審委員不懂南韓史實。她甚至覺得該得獎的人是中國作家閻連科,其作品《為人民服務》因批評毛澤東思想,遭到中共「書禁」

讓韓人意外的收穫是,三位美英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接受南韓媒體專訪時表示,南韓比北韓經濟富庶,是國家制度的優勢。並且,南韓經過韓戰的摧殘,經濟突飛猛進,成為開發中國家的典範,如果沒有李承晚總統建立堅持民主制度的大韓民國,以及獨裁朴正熙軍人總統走過貧窮,怎會有今天的南韓呢?

目前,尹錫悅四周都是政敵。廿一日,尹錫悅與執政黨代表韓東勳晤談卻不歡而散,由於近來韓東勳頻透過媒體喊話,要求尹錫悅調整總統辦公室人事及停止總統夫人的公開活動等,身為檢察官前輩的尹錫悅實在氣不過,因此,媒體都說兩人不如不見面,見了反而讓兩人距離愈遠。

民主黨代表李在明則發動下月初舉行全國示威,配合下月十五日和廿五日出爐的第一審審判時間,在國會利用多數席次要彈劾尹錫悅,進一步將其從總統位子提前拉下。

賴清德總統與尹錫悅的共同點朝小野大政局。然而尹錫悅不僅靠外交實力走訪全世界,近日向捷克輸出核電外,日前又宣布援助烏克蘭具有殺傷力的武器

不過韓人民主選出的總統,為何總是悲劇下台一直盤旋在韓人腦海裡,其主因是總統選前向人民承諾的事,選後就拋諸九霄雲外

韓江與金大中獲得諾貝爾獎原是光榮的事,然而在南韓卻雙雙變成了紛擾對立事件還好此次有美英諾獎得主出面對李承晚和朴正熙二位總統正面評價,韓人總算才鬆了一口氣。從南韓回看台灣此刻,國人對蔣中正、蔣經國二位中華民國總統,是否也應重新評價















在陸長存 北京能圓教宗願望?


2024-10-24 02:33  聯合報/ 張孟仁/輔大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十多天前,在梵、陸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將於本月底前續簽之際,我們見到了雙方更進一步的友好舉動:杭州教區主教楊永強再次前來、曾被教廷「絕罰」而後赦免的閩東教區主教詹思祿出席世界主教代表大會,並與教宗方濟各見面親切問候,這好兆頭馬上令人聯想到該協議理當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果不其然,延長為四年續約一次。

梵陸關係在今年彼此忍讓的情況下,取得長足的進展。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在過去六年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約有十位主教被任命和祝聖,同時一些此前未被北京承認的主教,其公共角色也正式化。梵陸雙方合作也體現在來自中國大陸的主教出席了梵蒂岡主教會議以及歐洲和美國的其他活動;堅持不加入大陸官方愛國教會石鴻禎蒙席,被正式認可為天津的主教;年輕人出席了去年在里斯本舉行的世界青年節,以及中國教友普遍參與了教宗方濟各過去幾年的東方使徒之旅

去年夏天,樞機主教祖皮(Matteo Zuppi)訪問北京,這是樞機主教首次不是前往中國處理教會事務,而是作為教宗人道主義事務特使受到外交部的接待。十天多前,楊永強世界主教會議上以中文發表簡短演講,積極評價中梵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簽署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這是首次中國大陸主教上台發言,得到天主教通訊社報導

原本北京憂慮若天主教在中國大陸的「地下教會」正式獲得承認,對於社會穩定可能帶來的衝擊;但試行了六年,意外獲得教宗對「宗教中國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北京透過強調天主教「中國化」的重要性,反而掌握了中國教會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換言之,中國官方願意放寬中國天主教會與全球「普世教會」共融,無非是「不安全感」的減少,同時爭取多一個西方友人,特別是教宗稱美國總統選舉僅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這番話。

面對北京的示好,梵蒂岡可趁勢發展雙邊關係,造福中國天主教會。此外,亞洲是少數天主教會受洗信徒和投身神職人員仍在成長的地區之一,對教會的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從方濟各的十二天亞洲行看出端倪,遑論選擇與亞洲最強大的獨裁政權對話別具意義,把中國大陸納入天主教世界,是件歷史大事。後續觀察雙方關係提升的指標,自然是教宗是否會任命一位來自中國愛國教會的主教為樞機?不過,忠於北京政府的樞機可以參與教宗的選舉,必然是個隱憂。或北京拋出善意,以類似宗座代表的形式,一圓教宗期盼在中國擁有穩定存在的願望。八十七歲的教宗時間有限,肯定會營造良性互動,呵護四年後可收成的果,同時靜待中共這端的反應;畢竟教宗一直以來的立場都以人道、和平、牧靈出發,不太在乎歐美強權的施壓














看見生命故事 鼓勵設老齡創新寫作獎


2024-10-24 02:31  聯合報/ 臧國仁/退休人士(台北市)


頃閱新聞得知,有位大學新鮮人囊括今年「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的「短篇小說」與「散文」兩個首獎,另也同時獲得「新詩組」優勝。新聞報導稱其「怪物新人」、「是歷年最大贏家」,誠然後生可畏,令人欽羨。

主辦單位的負責人在頒獎典禮致詞時稱,為了完成詩壇前輩瘂弦傳遞火種的心願,今年另增「旭日書獎」,旨在鼓勵台灣文學新秀創作與出版,增加其「被看到的機會」。得獎者兩名,各獲贈新台幣二十萬元及獎座。

瘂弦是台灣著名詩人,常被人尊稱「台灣現代詩啟發者」,稍早以九十二歲享耆壽在加拿大辭世。根據坊間眾多名家的追憶,瘂弦在四十歲猶是壯年時期就停筆不再創作,即便仍有作品但無意示人,以致晚年常以一生詩作寫得太少而耿耿於懷,自嘆「是一個沒有完成的人」。

兩相對照,當「台積電文學獎」以高額獎金鼓舞年輕人持續創作時,卻有一些頗具才華且有一肚子故事可寫的中老年人停筆,殊為可惜。有鑑於台灣老齡族群人數日增,為了激發老人們加入文學創作的行列,並增加其「被看到的機會」,未來有否可能增設「老齡創新寫作獎」,以「獎」誘人,或能促使長者在人生後半也能努力不懈地創作、分享其生命故事,以饗廣大讀者。

何況許多老人閱歷豐富,可以述說的生命故事遠較年輕人為多。在「老人學」的學術領域早有「敘事老人學」」的知識分支,其意就在強調老人所述故事最能增進人生的「詩性美」。尤以透過老人創作的故事,不但可以讓讀者瞭解其所述時代背景與個人興趣所在,更可藉此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型態,從而體驗並豐富人生。

因而若能讓高齡長者樂於持續創作其生命故事並與他人分享,即便所寫可能看似「老生常談」,但其反映的人生意境,當也更具「凡走過必值得回味」的積極寓意,乃因「活得愈久,其生命故事當愈為豐富」。

至於「老齡創新寫作獎」如何訂定年齡下限,初期或可以目前多數人(包括官方)所訂的六十五歲為準,久之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而略為增加。君不見如今台灣各大醫院的高齡友善就醫服務」都已提升至八十五歲若能鼓勵這些(超)高齡長者持續創新寫作,當也有助於減緩認知退化甚至失智症侵擾

當然「老齡創新寫作獎」這個名稱只是初擬,有識者未來或可仿照「旭日書獎」找到更好的名稱。我自己年逾古稀未臻耄耋,並不介意取其名為「夕陽餘暉獎」,乃以其仍有積極和美好的意境與韻味。

總之,當大家多將鼓勵年輕人創作視為理所當然之時刻,年長者也應同樣受到關注,乃因「智慧」深藏於每個人的語言與思想,而非任何特殊年齡族群單獨持有。誠盼大家重視老人創新述說生命故事的重要性,因其多深藏智慧與經驗傳承的人生價值而應珍愛。














遠離萬聖節


2024-10-24 02:29  聯合報/ 楊志良/前衛生署長忻底波拉/牧師
南韓首爾梨泰院商圈2022年萬聖節發生推擠踩踏事故,造成近160人喪命。圖為受害者家屬在事發地點相擁痛哭。(路透資料照片)


十一月一日的萬聖節其實就是萬鬼節,屬魔鬼的節日。

南韓不過萬聖節了!

猶記得南韓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在黎泰院慶祝萬聖節的活動嗎?當時發生嚴重踐踏意外,造成一五九人喪命、一九六人受傷,慘烈的事故現場引發全球震驚。如今,日本政府為了防萬聖節踩踏意外,去年罕見封鎖澀谷八公像周邊。

人們理當趨吉避凶,萬聖節其實是萬鬼節,舉辦和參加此鬼節/購買鬼節商品的,乃是自招穢氣;有參觀鬼節活動的人身心靈出了意外,得知好些幼兒園小朋友過此節,驚嚇哭泣或太過興奮夜裡哭鬧。如此萬鬼節歪風,實在要不得。

呼籲人們千萬要遠離萬鬼節趨吉避凶平安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