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963/web/◆ 聯合報社論/台南議會歧視事件,踢爆民進黨之價值虛假
◆ 聯合報黑白集/視邦交國如雞蛋
◆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戰爭下 台灣產業何去何從?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戰爭下 台灣產業何去何從?
2023-03-28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左)出席「半導體世紀對談」座談會,從歷史的縱深與地緣政治的視角,了解矽時代的半導體競合新賽局與台灣的挑戰。記者潘俊宏/攝影
近期國內再次掀起在地緣政治下台灣半導體發展的討論熱潮,繼前經濟部長尹啟銘發表新書「晶片對決」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參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的座談,除了抱怨過去政府投資台積電心不甘情不願之外,也發言支持美國壓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作法,引起各界廣泛討論。
無論是晶片戰爭還是對決,雖然各界的觀點與切入角度不同,但都同樣彰顯了一個事實,就是台灣的核心產業半導體,早已捲入美中兩強的對抗中。換言之,台灣半導體產業淪為大國對奕的棋子或籌碼,作為牽制對手的利器,也可能在特定時刻淪為棄子。
在張忠謀口中,那少數堅定支持台積電的政府官員-李國鼎,當時的政策思維邏輯並不複雜,就是集中台灣有限的政策資源,選定特定產業投入發展,藉此追求國家的經濟與產業成長。但放眼目前的國際媒體、輿論,甚至學術研究,對半導體的討論熱潮已從經濟與產業的思維,衍伸至地緣政治等國際關係與政治邏輯。這樣的思維邏輯對台灣產業是好事嗎?
當美國透過各種方式壓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時,我國產業的市場與客戶選擇受限,生產地點也受限,甚至零組件、原料來源、合作對象亦將受牽制。當美國要求半導體甚至其他高科技供應鏈遷往美國設廠時,台灣的供應鏈業者「自願」配合前往設廠,接受成本高昂的生產條件。其他友好盟邦也起而效尤,皆以外交友好的名義,以類似「情勒」的方式,希望我國政府鼓勵業者前往設廠。這些恐怕都不是小事;更嚴重的是,當我國業者前往設廠後,當地政府卻可能如美國般祭出更多配套條件,進一步影響業者在該地生產的營運效率。
而這些都還沒有考量中國可能對美國採取報復舉措下,對我國業者可能的衝擊。在過去三年,中國受到疫情管制影響,經濟發展遲緩,對美國的相關措施,基本上可說是無反制作為,例如發展自主技術等替代方案,到目前為止未見明顯成效。但中國在疫情解封後,未來兩、三年內若經濟活動有效恢復,仍可能會進一步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我國產業是否受牽連,仍屬未知。
在這樣的大國對抗氛圍下,我國政府已努力地對外宣傳、溝通,強調台灣是全球民主世界的夥伴,在台灣研發並生產半導體,是最有效率的運作模式,各國也無法複製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因此應共同努力維護台灣的安全,避免中國大陸的威脅甚至侵略。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當初原本有意投入自主半導體生產的國家,至今仍無一放棄,相反地,卻更積極地遊說我國政府、業者前往投資設廠。
對我國產業來說,若能按產業運作邏輯,在考量生產成本、市場吸引力、科技支持程度等因素下,自主決定至國外某地設廠,本來就是跨國企業發展必經之路。許多國際大廠如 Intel、英飛凌等,早已全球布局,台積電、聯電等科技業者,也在多年前即進行跨國據點的設立。這樣的決策邏輯,是企業為提升其競爭力所作的決策。
但如果是在國際關係、政治的干擾、限制下所作的決策,則形成被扭曲的全球化布局,可能使相關業者的競爭力大幅受損。對各界辛勤投入發展超過50年的台灣半導體產業來說,仍應思考減少干擾,以維持全球競爭力。目前的最佳解方,應為低調地面對大國對抗,即使仍不得不配合相關管制措施,但仍應將關注焦點與資源聚焦於先進技術與關鍵應用的布局。惟有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從上游的材料、設備,到 IC 設計、記憶體、代工製造與封測等,積極進行完整布局,才是維持我國產業地位於不墜的關鍵。
聯合報黑白集/視邦交國如雞蛋
2023-03-28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宏都拉斯與我斷交,蔡政府上任以來斷交九國,其中七國是在外長吳釗燮手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宏都拉斯與我斷交,蔡政府上任以來已斷交九國,其中七國是在外長吳釗燮手上。早在上周,吳釗燮就說「政務官負起政治責任,天經地義」;斷交當天,又說「任何政治責任不會迴避」。這話聽起來很耳熟,不久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才因缺蛋危機說了幾乎一模一樣的話。
吳釗燮與陳吉仲,一位是「斷交部長」,一位是「缺蛋主委」。兩人屢屢宣示要負責,但迄今仍然安坐其位,不動如山;「責任」於他們如浮雲,不會掉在身上。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經濟部長王美花身上。兩次大跳電,王美花都自請處分,最後下台的卻是台電董事長。在蔡政府,「責任」已變成裝飾詞。
面對斷交與缺蛋,蔡政府的話術也很類似。缺蛋時,說國際都缺蛋,說是禽流感害的,就是不檢討決策。斷交時,怪中共打壓,怪友邦要錢,就是不怪自己的政策導致斷交。
在一片蛋荒中,綠營民代和側翼持續撒謊說「不缺蛋」,甚至說「吃太多蛋不健康」、「可用鴨蛋代替」。斷交亦然,邦交國所剩無幾,綠營便稱「實質交往最重要」,「斷交反而省錢」。看來,民進黨真的把邦交國當雞蛋,要鬧到荒才行。
邦交國當然不是雞蛋,但蔡政府從外交到民生一路硬拗,不免令人看破手腳。所謂解決問題、政治責任都是假,拗到底、保權位才是真。
聯合報社論/台南議會歧視事件,踢爆民進黨之價值虛假
2023-03-28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議員李中岑23日帶女兒進議場,遭民進黨議員揶揄。圖/翻攝議員李中岑臉書
台南市議會近日上演一起嚴重的歧視事件,由兩名綠營男性議員擔綱主演。當天,國民黨女議員李中岑帶三歲女兒進入議場,坐在席上。表決議案時,民進黨男議員李宗翰提出清點人數,要求「非議員的人士離開」,顯是衝著李中岑而來。另一民進黨男議員周嘉韋連諷帶刺說:「李中岑要算兩票嗎?」李宗翰再責問:「助理不能進議會,小孩可以嗎?」
如此歧視女性同僚的行為,立刻引發輿論譁然。李中岑帶女兒進議會,理由是:一是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二則是讓小孩了解媽媽在忙什麼。當時,這名幼童在議場並未哭鬧,也顯未妨礙任何議事進行。誰料,議會中如此難得的軟性親子畫面,竟引來民進黨男性議員的白眼及不滿,煞有介事地端出議事規則冷嘲熱諷,要把孩子趕出場。至此,民進黨「男性沙文主義」的真面目,也就暴露無遺。
民進黨平時口口聲聲男女平權、尊重社會多元,但落到現實,連看到母親抱孩子都無法容忍。莫非,所有的「進步價值」,都只是用來論述及裝飾之用?此事在網路平台引發熱議,民進黨中央眼見情勢嚴重,立即要求李宗翰等兩人向李中岑道歉,並要黨團後續要推動性平規範修法。果然,李宗翰和周嘉韋次日便道歉並宣布退出黨團運作,更提案「友善親子議會」,開放六歲以下幼兒進場照顧,並獲通過。
一次歧視事件能換來「友善親子議會」的提案,表面上看似乎促成了進步;但就本質而言,卻非如此。其一,李宗翰等二人的提案,是迫於黨中央的壓力,而非出於自發反省。其二,民進黨中央要求兩人道歉,只是為了平息風波所做的「危機處理」,純粹是技術性操作,並無理念可言。其三,李宗翰等人所表現的不友善,不只是歧視女性,更是根源於對藍營議員的仇恨。這樣的偏歧心態,要用「開放六歲以下幼兒進場」作為和解,完全不對稱。
多年來,人們見識了民進黨說一套、做一套的兩面手法。諸如:早年要求言論自由,一掌權卻又恣意打壓言論自由;當年要求黨政軍退出校園及媒體,如今卻大剌剌把手伸進校園和媒體;長期呼籲反黑金,自己卻禁不住黑金的誘惑;高呼兩性平權、尊重多元,卻又按捺不住「男性沙文主義」及「福佬沙文主義」。台南市議會的歧視事件,恰恰反映了其深層的心理矛盾:嘴巴上唱著高調,自己的手腳卻跟不上節奏。
最近監察院人權委員會要求法務部刪除《民法》父母對子女的「懲戒權」,卻引發社會大眾「如何管教」的疑慮,又是一個類似的例子。透過修法刪除懲戒權以符合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當然很簡便,其實也極廉價;問題是,這能讓台灣變成一個尊重兒童的社會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兩天,台中一所高中因管教不當導致學生輕生的事件引發熱議,高雄一所小學舉辦露營活動竟遭活動教官集體連坐罰跪,足見在教育體系中教師霸凌及處罰行為仍無處不在。如果教育體系都視懲罰為常態工具,那麼,修法剝奪父母的懲戒權會有用嗎?
事實上,在不少西方民主國家都容許議員攜帶幼兒進入議會,美國加州男議員葛梅茲還背著四個月大的兒子在議會等待漫長的投票,展現「最佳奶爸」風範,紐西蘭前總理阿爾登更曾抱著三個月大的女兒參加聯合國大會。這些作法,目的都在為「友善家庭」政策樹立典範。蔡政府把育兒補貼發了又發,卻毫無對婦女及家庭的尊重,這樣能提高生育率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