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經濟/大陸房市低迷 拖累經濟成長

.聯合報社論..看韓國如何度過交接空窗期
.聯合報黑白集.不投票、投廢票、分裂投票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房市低迷 拖累經濟成長




經濟/大陸房市低迷 拖累經濟成長


2016-01-14 02: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化解房地產庫存」是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入未來一年主要任務之一。中央將透過幫助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置業、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等方式,以去化庫存,其中,促進農民購房是政策的重點。這些新的工作安排,能否引導大陸房地產業擺脫近年來的陰霾,再創榮景,挑戰很大。
近年來,大陸房地產業已經不再是經濟成長的引擎,最主要的原因是前期過度投資導致大量庫存,需要長時間消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指出,目前大陸商品住房總庫存面積高達21億平方米,換算後約當2,300萬套房,若將已批地未建,以及正在興建尚未公開銷售的房產併入計算,則房地產的庫存量更龐大,尤其在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供過於求問題更為嚴重。
大量的房地產庫存造成企業龐大財務負擔,獲利銳減,因而新的投資大幅縮減。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前十個月累計,房屋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土地成交價款等四項指標,同時呈現負成長,這是過去從未發生過的現象。影響所及不只房地產業,60多個上下游關聯產業同受池魚之殃,進一步拖累經濟成長動能,近期大陸經濟持續下滑,其來有自。
房地產與上下游關聯產業對整體經濟的貢獻率至少在30%以上,在當前大陸經濟欲振乏力下,房地產業被寄望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柱,尤其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落實房地產業轉型升級,滿足百姓的住房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事項,因此,化解庫存促使房地產復甦實已刻不容緩,將「化解房地產庫存」列入今年重要的經濟工作任務,可見大陸高層的政策決心。
其實,大陸自2014年中開始即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定房市,不過刺激效果不如預期。大陸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平均房價,10月出現14個月來首次年度成長,11月房價上漲城市數繼續增加,且漲幅也有所擴大;問題是,復甦的力道微弱,且集中在一級城市,三、四線城市仍然低迷。
房地產去庫存要有成效,必須從控制供給量和增加需求量雙管齊下。就供給面而言,必須從減少或控制土地供給著手。不過,由於土地買賣攸關地方財源,限制地方政府買賣土地,違背地方利益動機,甚至可能因而導致地方財政陷入困境,難獲認同。近年來,房地產業嚴重衰退,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大幅減少,已對不少地方的財政造成沉重打擊,因此,進一步限縮地方土地供應的空間很有限。
其次,目前大陸房地產市場出現結構性失衡,過剩與短缺並存的現象。低迷不振的大陸房市,近期在部分城市雖有反彈跡象,但專家指出,一線城市的房市復甦只是透支了市場的需求,續航力動能仍不足;三、四線城市庫存量則非常龐大,去化需要一段時間,短則兩三年,部分城市或需要十年。
寄望透過農民市民化化解房地產庫存,其實也很難心想事成,問題在於農民購買力低,難以支撐偏高的房價,除非有其他配套政策支援。三、四線城市的地方財政大都捉襟見肘,要做到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以及推動農民購置房產,談何容易,因為其背後不僅涉及對購房者提供補貼,還涉及就業和公共服務的提供,沒有強有力的財政作後盾,恐難收到顯著效果。
總之,大陸房市累積龐大的庫存量已冰凍三尺,去庫存的任務勢必是一個長期過程,任重而道遠。今年大陸房地產市場景氣,目前一、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迥然不同的表現或將持續,但整體而言房地產市場將維持低迷的局勢,房市不景氣還有可能進一步拖累經濟成長。

聯合/不投票、投廢票、分裂投票


2016-01-14 02: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後天投票。不投票、投廢票及分裂投票之說甚為流行。
不投票將影響投票率,其結果對藍營的影響可能較綠營大。例如,前年底九合一選舉投票率僅六十七%,藍營投票率低,導致了一面倒的局勢。因為,有些勝負僅幾百票、幾千票或萬餘票,只要增添幾個百分點的投票率,即可能天地翻轉。
各項觀察顯示,這次大選的投票率可能偏低(二○一二年大選為七十四%),且藍營不投票的情況較甚,台商僑民返鄉投票的人數亦降低。倘係如此,投票率低可能利於綠營;其結果不但攸關勝負,且將拉高綠營的得票百分比。這將影響對於選情及民意的解讀。
再談投廢票。二○○四年發生兩顆子彈事件,當年陳呂配勝連宋配僅二萬八千餘票(後來驗票又縮小差距),而當年的廢票為三十三萬餘張。因此可以解讀為,當年真正決定大選勝負者其實是三十三萬餘廢票,足見廢票之影響。
但投廢票至少能反映在投票率上,不會因投票率降低,而扭曲了勝負得票的比率。在今年的情況,藍營若不投票,將拉高蔡英文的得票率。
小黨紛起,使分裂投票受到關注。綠營的焦點在時代力量。蔡英文原宣稱「不會全碗捧去」,歡迎「進步的力量」;但這幾天又急喊「集中政黨票/支持民進黨/勿投給小黨」,可謂自我矛盾。藍營的焦點則在新黨及親民黨。朱立倫公開說「橘子綠了」,指親民黨在過去四年在立院三百多次都成了「親民進黨」,擺明了要切割。另王金平因素使新黨拉票的效應能放大至何種程度,可待觀察。
後天投票。你不投票,別人會投;你不決定自己的政治前途,就會被別人決定。民主即使是「自作自受」,也勝過「人作我受」。投票去吧!

聯合/看韓國如何度過交接空窗期


2016-01-14 02: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政治如同一面哈哈鏡,由於意識形態的嚴重對立,各項制度或政策的推行往往被扭曲為政治操作,任何善意的發想也常被解讀為政治陰謀。這種現象,無論哪個政黨執政皆然。最近藍營提議,選後若政黨輪替,應由國會多數黨組閣,以減少政權交接過程近四個月的空轉;綠營卻出人意表地拒絕接受,認為這是對手的政治操作。如果不願見國家空轉虛耗,朝野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交接空窗期的問題,並不是無病呻吟。開年以來,國際經濟情勢一片驚濤駭浪,中國大陸股市暴跌,拖累全球復甦希望;加上中東形勢惡化,在在增添了外在客觀環境的動盪因素。在內部主觀環境上,台灣產業和投資受政治影響已出現停滯現象,去年經濟成長連「保一」的目標都無法達成,而出口更創下連「十一黑」的慘澹紀錄。在內外不利因素的夾擊下,選後長達四個月的政權空窗期,台灣恐怕沒有本錢在那裡空等虛度,而絲毫不作任何準備。
觀察鄰近國家的作法,韓國模式或許可供參考。韓國和台灣一樣是總統制的國家,在總統選舉後到正式就職期間,也有將近三個月的政治空窗期(十二月中旬選舉,隔年二月下旬就職)。對此空窗期,韓國政府卻立下不少慣例和規範以資遵循,台灣不妨參考。
首先,是任期即屆的總統會依例邀請新任總統會晤,就重大政策或彼此關切事項進行溝通,以求國家政策能有效延續。韓國政治人物固然性格強悍,但不論選舉期間如何彼此攻訐,及至選舉過後,朝野必定放下成見,一致對外。也因此,形成在任總統邀新任總統到青瓦台聚餐會面的慣例,得以就當前重大議題進行研商。
例如,二○○七年大選後不到一個星期,前總統盧武鉉便邀請總統當選人李明博到總統府晚餐,就「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等議題進行溝通。在選舉期間,儘管李明博對盧武鉉政府急於和美方簽署FTA,卻忽視國內弱勢團體的作法相當不滿,但兩人會晤時,李明博卻不吝於讚許盧武鉉政府在談判過程中的作法,同意要求自己黨內議員積極說服農民,以合作促成在就職前通過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會晤中,盧武鉉也對於自己任內所造成的高房價及高學費問題表示抱歉,並希望李明博上任後能夠對這兩項議題多盡點心力。韓國的朝野和解,於此可見一斑。
其次,是成立「總統職務移交委員會」,由八到十名委員組成,秉持低調精簡原則,同時,嚴格禁止這些委員利用職務所知的工作機密,做其他與交接無關的事。移交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要確保新政府在就任前能正確掌握及判斷各部門的接管業務,以便新總統就任後能迅速進入執政軌道。
比方說,朴槿惠當選總統後,便由中立人士金容俊(韓國大法官)擔任「總統職務移交委員會」委員長,依照相關法律,了解政府組織、功能及預算現狀,並為制定新政府政策基調等做準備,以期順利推進總統職務交接工作。如此,才能維持國政運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由韓國模式可以看出,韓國在近三個月的政治空窗期中,一方面以法制化的機構「總統職務移交委員會」來處理政治職務的交接,另一方面則是朝野拋棄政黨歧見,致力謀求共識,以追求國民和國家的利益。
反觀台灣,雖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卻迄未制訂一套政權移交的法令。儘管國、民兩黨均曾提出過制訂《總統職務交接條例》之議,卻不斷遭到彼此杯葛。癥結就在,沒有一個政黨將此事當成國家制度化問題認真對待,也因此一直延宕至今。事實上,當政黨輪替逐漸成為常態,如何避免國家在交接過程淪於空轉或陷入混亂,台灣能不認真思考建立可行的機制與理性的政治文化嗎?
人們常問: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從如何度過選後四個月的政治空窗期來看,我們也要問:韓國能拋棄政黨成見一致對外,台灣為何不能?四個月不算短,面對劇變的世界,台灣有多少時間可以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