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經濟/財務平衡.自給自足 年金改革第一步

.聯合報社論..國會爭霸,勿忘「議長中立」承諾
.聯合報黑白集.滿朝多少「彼得」們
.經濟日報社論.財務平衡.自給自足 年金改革第一步



經濟/財務平衡.自給自足 年金改革第一步


2016-01-20 01: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年金改革將是重頭大戲,因為她曾在政見會上說,「就職第一天就籌備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在團結社會的基礎上,凝聚不同年齡、職業的共識,確保台灣財政在穩定中改革,也會確保每一國民老年時,都能得到國家應有的照顧」。
首先,必須澄清的是,自2008年國民年金開辦後,我國的社會安全網已經全面完整建構,早已邁入全民保險的時代,每一個老人確保受到國家應有的照顧了,所以現在不是有無照顧的問題,而是如何健全財務狀況,讓照顧更持續更周全。
另外,也許是因為不願在選前得罪被改革對象,蔡英文個人從未透露有關年金改革的具體主張。但這也是令人擔憂的地方,因為自2012年傳出勞保基金即將破產的消息後,精算報告證實軍公教退撫基金將於2019年、勞保和教育人員帳戶於2027年、公務員帳戶於2031年都將破產。如此當前急務,新任總統不能沒有自己的主張。
馬政府曾以2013年當作年金改革元年,指出「經費不足,行業不平,世代不均」三大問題,也提出了年金改革法案,但最後因黨派意見分歧而卡在立法院無法通過。對這個急迫的議題,如果要到5月就職才開始籌備國是會議,已是緩不濟急;要凝聚共識更是曠日廢時,溝通困難,分歧仍然存在。
因此,我們建議蔡總統就省下召開國是會議的時間,趕快在馬政府時代研擬的報告基礎上,找出當初缺乏共識之所在,採取阻力最小,成果最具體的策略,及早著手年金改革,突破財政困境。
首先,應先撇開「行業不平」的問題暫不處理,因為那是當初民進黨自己政治炒作出來,而不善於辯護的馬政府對號入座的「假議題」。眾所周知,軍、公、教、勞各種行業的就業條件、能力資格、勞僱和薪資結構都有不同,年金制度之間本來就無從比較;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除非有甲行業的保費供乙行業給付之用才有不平的問題;若硬是要扯平,一定是增加給付或降低給付,只會造成災難。解鈴還須繫鈴人,為免治絲益棼,新政府就不要再鑽這個牛角尖了。
其次,「世代不均」的問題在我國不比歐美日諸國的「隨收隨付制」嚴重,也暫時不必急著處理。因為我國的公共年金保險大多是「部分提存」制度中的「確定給付制」,兼有「下一代養上一代」和「未來的自己由現在的自己養」性質。而事實上目前的勞工年金制度是年輕的(相對於已退休、將退休)勞工有利,也減輕世代不均的問題。更何況,世代不均是人口因素(少子化和老化)造成,必須以提高生育率以及養、托、教育等中長期的配套措施才能見效。
因此,最須優先解決的是各年金制度內部「經費不足」的問題,以紓解破產的危機。具體的說,就是要使所有的年金制度都回到「財務平衡,自給自足」的社會保險原則。
年金財務自給自足的第一步,就是要堵住目前「年金制度虧損由國庫補貼」的漏洞,因為國庫弭平虧損等於由納稅人來補貼各行業的年金,完全破壞社會保險的財務責任,才是行業不平、財政失衡的元兇,而且造成各個社會保險的保險人(政府)不願負起開源節流的基本責任。
最後,針對所有公共年金(包括勞保和勞退)共同的「繳得少,領得多,退休得早」的問題「對症下藥」。在給付方面,應降低退休金的計算基準或給付率;在保費方面則是擴大費基(例如將非薪資所得納入)、提高費率,或減少優惠;在資格方面,就是反映人口因素,包括提高退休年齡、提供延後(提前)退休者以增(減)額的誘因機制等等。這些改革一定會觸到部分民眾的痛處,就看新總統的協調說服能力了。

聯合/滿朝多少「彼得」們


2016-01-20 01: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雪崩式敗選,接下來四個月的執政已夠令人擔心,現在毛治國院長卻雪上加霜,率內閣總辭後即請假走人,還讓親自登門的馬總統站在門口空等五分鐘。
此時此刻,馬英九被眾人丟石頭也只能黯然無語,但最沒資格參一腳的就是毛治國。馬政府成績再差,毛治國畢竟是當初接受總統任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一人;馬英九挨罵,毛揆理應分擔其中一半的責難。一年前臨危受命,一年後臨危走人?國家有難,閣揆休假,這不但不負責任,更是不講義氣了。
管理學有所謂「彼得定律」:一人在A職位表現傑出,受拔擢高升到B職;但原先在A職表現傑出的能力未必勝任B職,反而成了組織裡的「魯蛇」。毛治國看來穩重寡言,從政資歷完整,操守評價和社會形象向來不差。但接任閣揆這一年,幾乎毫無表現,在人民印象裡稱得上「政績」的數不出一件來,頂多是留下了「交通幫」的威名。如今敗選,形同吃飽了抹抹嘴就走,這於政務官應有的「擔當」二字算是何種表現?
昨日本報財經版有則關於統一超商的新聞,海外轉投資在菲律賓展店大爆發,市占率搶下近七成;可見,台灣民間企業的執行力和企圖心。相形之下,自認「袖手無罪,請假有理」的官方能不慚愧?再看繽紛版的「爵士樂教我的事」一文,美國一歌手向前來訪問的台灣作者說,每次上台前都誠心感恩台下聽眾來聽歌,「我只願自己不要糟蹋了他們的寶貴時間」。歌手對歌唱工作都有這等敬業精神,而此刻仍在食人民俸祿的政務官,怎說得出口「現在想陪陪家人」?
下台在即,馬政府應惶恐,老百姓花了八年寶貴時間等待,卻是否滿朝盡是「彼得」們?

聯合/國會爭霸,勿忘「議長中立」承諾


2016-01-20 01: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經過這次大選,預定二月成立的新國會將出現三大變化:第一,民進黨首度取得過半席次,台聯敗選,由「時代力量」取而代之,綠色聯盟至少七十三席。第二,國會新人輩出,不少首度踏入政壇的素人,新國會問政品質勢將參差不齊,若干專業委員會的運作堪虞。第三,王金平時代結束,國會龍頭未來由誰主導,將決定新國會的氣質與效率,這取決於蔡英文的智慧和手腕。
這樣的新形勢,有喜有憂。喜的是,王金平隻手主導「密室協商」的時代畫下句點,新議長或有機會大力改革議事文化,將立法院從「怠速」狀態中解放出來。許多新科立委,也有機會將新的立法思維帶入國會,為台灣打造更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制。憂的是,立委素質良莠不齊,新國會可能不時出現民粹壓倒專業的演出,誤導政府施政方向。而如果議長由和王金平「喬功」不相上下的柯建銘接手,新國會的政治文化將難望有太大的提升。
這次國民黨立委席次慘跌至不及三分之一,王金平落得只剩一介「陽春立委」,不僅六連霸夢碎,更可能成為黨內追究敗選原因的「戰犯」之一。他究竟是要繼續留戀立院,或選擇不如歸去,這是攸關他下台身影的抉擇。選前,他用盡手段擠迫朱立倫使其名列「不分區第一名」,但從南部本土票的慘輸看,已看不出王院長的影響力。這個「不分區首席」坐起來,未免心虛。
然而,在王金平揮別其盤踞十七年的主席台後,換成過去動輒「霸占主席台」的民進黨當家,又將是什麼局面?目前檯面上,是柯建銘、陳明文及蘇嘉全三強爭霸的局面。柯建銘號稱「永遠的總召」,對議事及法案最為嫻熟,擔任立法院長應最容易上手。問題在,他和王金平曾涉司法關說案,雖判決無罪,吃相難看的印象未滅;此外,「王柯體制」又被視為國會亂象之源。蔡英文若想營造「國會改革」氣象,柯建銘恐非她的最佳選擇。
陳明文曾任第四屆立委,後來選上兩屆嘉義縣長,然後才又補選重回立院。綜合評估,他的地方資歷多於中央歷練,對立法議事運作及上層政治的經驗不足,未必勝任議長一職。此外,陳明文與蔡英文互動頗佳,但他非「正綠」出身,而是在首度政黨輪替後才棄藍投綠;這點,或可視為「跨藍綠」的優勢,但在黨內也可能被視為包袱。
蘇嘉全曾任屏東縣長、內政部長、農委會主委,加上兩屆立委,中央與地方閱歷俱足。他曾是蔡英文上次參選總統的搭檔,又是這次蔡英文的競選總幹事,加上列名不分區立委,一直被視為蔡英文布局立法的一步活棋。論形象及資歷,蘇嘉全似乎略勝柯、陳一籌,但當年的豪華農舍風波至今仍是一大汙點。
蔡英文漂亮贏得大選,「英派」當道,人事布局本應她說了算。但國會情況特殊,柯建銘已喊出「黨團自主」,如果放手任由黨籍立委投票,最後出線者倘非蔡英文屬意人選,亦不意外。
我們要提醒民進黨:在爭搶國會龍頭之際,別忘了去年立院休會前自己的「國會改革」承諾;當時蔡英文主張「議長中立化」,要讓立法院長處理議事不受制於政黨。這點,切勿選完就忘!朝野在選舉期間曾分別提出「協商透明化、議事效率化、議長中立化」,以及「人民的國會、開放的國會、專業的國會」等訴求,這些都有待進一步落實。
所謂「議長中立化」,是指立法院長應該是超然主持議事的主席,必須超脫黨派,召集黨團協商也不能屈從黨意或徇私苟且,才能彰顯公正立場。也因此,一心想協助蔡英文推動政策的立委,根本不該競逐國會議長,而應出任黨團總召或政策會執行長。
除了議事公正,立法院長應專心致志於國會運作與效能的改革,營造民主、尊嚴、有效的議事空間。王金平擔任議長期間,國會殿堂多次變成朝野立委逞凶鬥狠的競技場,關起門來的密室協商則是各種利益交換的叫賣場。有意問鼎院長的人,必須思考打破黑箱協商,對議事亂象提出解決之道,否則,國會龍頭之爭變成個人名位之戰或執政護航工具,即毫無意義。
新國會,新政治。揮別王金平,民進黨由誰接棒,不僅左右蔡英文執政的成敗,也關乎台灣政治的新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