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創三項新高 透露嚴重警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棋子變棄子,台灣能擋川普交易?
◆  聯合報黑白集/禿頭豈怕帽子壓
◆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創三項新高 透露嚴重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創三項新高 透露嚴重警訊


2025-02-16 02:29  經濟日報/ 社論
財政部。 聯合報系資料照


財政部公布去(113)年全國稅收實徵淨額創下三項新高全國賦稅收入上修至3兆7,619億元,是歷史最高。實徵數超出預算數,也就是「超徵」高達5,283億元,更刷新歷年最大超徵金額。此外,租稅負擔率上升到14.8%,為近26年新高

上述創下新高紀錄的數據背後,透露一些重要的財政訊息,包括稅收預估能力、稅收與經濟脫勾甚至背離現象、稅制的合理性、超徵稅收是否應優先還債或還稅於民

稅收超徵率高達16.3%,是113年度概估經濟成長率4.3%四倍,顯示財政部的稅收預估模型,雖然近十年來屢屢預估失準,而不斷地研究改進,但失誤率仍然偏高,幾乎失去參考價值。由於持續性且為數頗鉅的稅收預測誤差,涉及歲出預算的水準以及財政收支平衡,影響政府施政的延續性、資源分配在不同年度乃至於世代之間的運用等問題,影響層面既深且廣,而且滋生政治紛擾。

尤其,國稅占全部稅收的比重高達九成,國稅預測又比地方稅更為不準。財政部實有必要,找出國稅(尤其是所得稅、營業稅)預估失準的關鍵原因,改進預估模型,希望能在未來年度明顯降低誤差,才不會滋生政治紛擾。

其次,113年稅收比前年增加3,057億元,年增率高達8.8%,是預估經濟成長率4.3%的兩倍多,是近11年來第九次發生兩者「脫勾」,甚至相互背離的「非常態」現象,代表人民所得成長僅貼近經濟成長率,但徵稅的政府分到的稅收成長率遠高於經濟成長率,顯示政府「超拿了經濟成長的果實」,不但透露稅制不合理的問題,更增加納稅人的負擔。因為稅收增幅高於名目GDP增幅,以全國稅收數除以GDP計算而得的租稅負擔率(不含社會安全捐),113年已經升至近26年新高,達14.8%

和113年度的名目經濟成長率6.2%(經濟成長率加上物價上漲率1.99%)相比,稅收成長率約為名目經濟成長率的1.5倍,也顯示當前稅制的確存有「通貨膨脹稅」的現象。

因此,財政部對於此種近於長期、持續的稅收超拿經濟成長果實,乃至於藉通膨而課稅,增加納稅人負擔等不合理現象,不但不能等閒視之,更有必要深入檢討,特別是占全國稅收七成多的所得稅及營業稅,應當找出核心原因,並提出具體的改革之道。否則,就不能怪有人再次提出「還稅於民」的訴求。

至於史上最高的超徵稅收,應當如何使用,更值得深入探討。OECD和聯合國對於少子化和超高齡社會來臨所造成的人口危機,早就建議各國應當將人口因素列入中長程財政規劃。務求在年度預算中力求開源節流,在財政狀況良好時預為儲蓄,提早因應少子化造成長期的稅收和社會保險收入減少,社會保險和福利支出增加。

立法院審議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針對成長高達9.8%的歲出,刪減6.6%,仍使歲出成長2.6%,可謂為「幫後代子孫儲蓄」的一種穩健作為。

因此,我們期盼賴政府應當珍惜鉅額超徵的稅收,應將增加的歲計剩餘用於還債,也就是為後代子孫儲蓄;而非今朝有錢今朝花,進而巧立名目編列追加預算或特別預算,更應回頭檢討政府的稅收是否「取之有道」,何以過去八年連年超徵高達2.3兆稅收是經濟成長率的數倍,顯然稅制本身有諸多不合理之處,應當立即深入檢討稅制並提出改革之道。

總之,稅收超徵比經濟成長還快,不只是政府超拿經濟成長的果實,背後代表的是人民的租稅負擔率增加,賴政府若不在稅制改革上做出具體回應,又急著將超徵稅收花掉,就不要怪「還稅於民」的訴求必然甚囂塵上,遲早成為沛然莫之能禦的民意了!















聯合報黑白集/禿頭豈怕帽子壓


2025-02-16 03:08  聯合報/ 黑白集
中央總預算陷入僵局,立法院長韓國瑜昨發出開會通知,周二下午召開朝野協商,但藍白對此有雜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預算案陷入僵局,立法院長韓國瑜周二將召集朝野協商,引起藍白錯愕;藍委強調總預算三讀後不可能再更改,民眾黨團更致函立院要求說明,似乎擔心韓國瑜被賴清德總統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誆了。韓國瑜究竟葫蘆裡賣著什麼藥?

先要問,總預算僵局是真僵局嗎?從立法監督行政的憲法職責、歷來立院本就不會照單全收預算案,以及刪後預算仍比去年多來看,明顯就是賴政府製造的偽僵局;再檢視綠營強推的大罷免,其拙劣政治操作不言而喻。

何況,總預算三讀之後還要求協商調整,不但法無規定,也從無先例,可說視立法程序如無物。賴清德以一場鴻門宴,就破壞憲政慣例及法治國精神,還算是民主憲政嗎?雖然川普不談民主,但賴清德好意思拿著民主招牌,大談台美共同價值和全球民主供應鏈嗎?

韓國瑜經歷數十年政壇起伏,如今掌立院龍頭,又有號稱「立法院活字典」的秘書長周萬來襄助,豈會看不清賴清德召集院際協調、甩鍋協商責任的陰招?若說韓國瑜受賴清德的因果論迷惑,不惜違憲亂政、干犯眾怒,未免多慮。

韓國瑜曾發自嘲金句:禿頭不怕帽子壓、禿頭不怕人拔毛。面對綠營扣帽子、搞離間、設陷阱,韓國瑜和藍白須練就「金剛不壞身」,才能應對空打佛號不願解鈴政客誑語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棋子變棄子,台灣能擋川普交易?


2025-02-16 03:14  聯合報/ 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左)跟俄國總統普亭(右)通話90分鐘後,宣布立即啟動俄烏停戰談判進程。圖為兩人2018年在芬蘭會晤。 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亭通話,雙方同意結束俄烏戰爭;川普接著致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澤倫斯基也渴望和平。隨後美國團隊將分別與俄烏協商停戰事宜。但歐盟擔心川普和普亭達成「骯髒交易」,澤倫斯也強調不接受美俄在沒有烏克蘭參與下達成的和平協議。然而,川普和普亭的通話,幾乎已經確定了歐盟被邊緣化,而澤倫斯基和烏克蘭成為棄子的命運。

如果不算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的併吞克里米亞,從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開始,俄烏戰爭已經打了整整三年,深刻地改變了國際關係體系和全球政治經濟的面貌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武裝衝突,造成了數十萬人傷亡、數百萬難民危機,全球經濟、糧食及能源均受到嚴重打擊;而烏克蘭則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家毀人亡難計數,還可能永久失去約二成的國土。

澤倫斯基提議烏俄交換失土,要以烏克蘭所占的四百多平方公里俄國領土,交換俄國占領的十一萬多平方公里烏克蘭土地,當然遭到俄羅斯一口回絕。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更表示,烏克蘭要奪回失土、恢復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前版圖是不切實際的目標。川普也說,烏克蘭想收復失土和加入北約都不切實際。川普幾乎接受了普亭的所有條件,徹底打破澤倫斯基和烏克蘭的最後幻想

更難堪的是,川普並未承諾烏克蘭作為談判中的平等夥伴地位,澤倫斯基上了一張完全傾斜的談判桌。而美國不僅迫和,還強索軍援、調停及戰後安全的代價。川普明碼開價,要求烏克蘭以五千億美元的稀土礦物,作為美國大量軍援的回報;川普派到烏克蘭洽談「經濟合作協議」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則說,基輔若與華府達成礦產協議,等於烏克蘭能在戰後擁有「安全盾牌」。但赫塞斯卻已表明,美軍不會部署烏克蘭。

川普競選時曾經責備澤倫斯基「根本不應該讓戰爭開打」,並指拜登「唆使」這場俄烏戰爭。雖然川普刻意開脫普亭侵略的責任,但從顏色革命到代理人戰爭,烏克蘭渴求脫俄入歐、加入北約,寧為美國抗俄先鋒,被政客一步步推向戰爭陷阱;而一旦美國想結束這場代理人戰爭,烏克蘭馬上從棋子變成棄子

民進黨政府極力駁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比喻,但沒上餐桌而上了菜單的烏克蘭,能給台灣的啟示,如今看得更清楚了。如果澤倫斯基根本不應該讓戰爭開打,那麼,是誰讓台灣變成世界最危險的地方?

民進黨兩位總統,蔡英文與賴清德都強調,台灣是棋手,不是棋子;蔡英文日前接受外媒專訪,更以任內能與川普政府打交道自豪,並對賴清德下指導棋。但蔡英文自絕於兩岸關係,台灣只能淪為美國抗中棋子;賴清德意識形態僵硬尤甚,美國抗中大船轉彎,台灣卻似難回頭。然而國際媒體紛紛警告,川普恐拿台灣當籌碼與北京交易。

因應川普變局,賴清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表示將提高國防預算,打造全球民主供應鏈;但那點國防預算還搆不上保護費要求,而民主聯盟廢弛,供應鏈更脆弱,川普再骯髒的交易,都會強迫台灣吞下。尤其川普指責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在川普眼裡,台積電成為美積電只算晶片回歸,台灣憑恃的矽盾,交易地位恐不如烏克蘭稀土的安全盾牌。可悲的是,蔡英文把台積電當伴手禮,賴清德會把台積電當貢禮嗎?

賴清德強調,台灣人的防衛意志,是世界決定是否支持台灣的關鍵。賴清德在嘲笑澤倫斯基苦撐三年的抗俄意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