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說實話的藝術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503/web/ 

◆  退訓率高 大學軍官訓練團有何問題
◆  俄會不會再吞烏領土?
◆  驅除府院干預 NCC應改革新聞頻道
◆  讓選票來解編指揮中心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說實話的藝術
◆  民進黨要典當「教育布」了
◆  金魚腦與速食文化 助長選舉抹黑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說實話的藝術


2022-10-03 04:14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傑羅姆 (Jerome Klapka Jerome;1859 – 1927)林一平/繪



我在科技部擔任政務次長時兼任發言人。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處理某位 C 教授學術倫理案,成為媒體焦點,一直被記者追問。我很坦誠地說,依照目前的證據顯示,C教授已經無法在學術界生存下去,但還是要尊重學術倫理審議委員會決議,請媒體等待最後結果再報導,不需追著我問。

或許我表達不清楚,新聞記者的報導變成「依照目前的證據顯示,林一平次長認為 C 教授已經無法在學術界生存下去,希望外界可以放過他們,不要再追殺兄弟兩人。」新聞報導之後,引起譁然,我更被緊追不捨,壓力頗大,很感慨的說,我的敘述不精確,應該請辭發言人一職。第二天,新聞又報,林一平引咎請辭次長職務。事情又鬧大條了。部長趕忙詢問發生啥事,我據實告知。生米煮成熟飯,部長緊急進行危機處理,對外宣布,林一平請辭獲慰留。

此時我深深懊悔,當年在美國工作時,沒學好說話藝術。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我在貝爾通訊研究公司Bellcore擔任研究科學家,需要向客戶兜售技術。主管下令,給兩個鐘頭的簡報,須保護公司的智財權,只能在不洩漏技術細節下,包裝出產品的優異性。這種實問虛答的本事,我的印度同僚最擅長。當時我很不以為然,認為科學家應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和人真誠交流,科技才會進步。

擔任政務官後,深深體驗到,「在不恰當時機時不可說真話」的必要性。對國內發言,有時雖不能說真話,卻也不能說假話,否則未來將無法取信於民。也難怪我們聽政客講話,往往不知所云,因為不能說真話,又不能說假話,只好說冠冕堂皇的廢話。

我在科技部時也督導國際合作。國際外交猶如戰爭,往往兵不厭詐,你破解對方的密碼,要假裝沒破解。你知道對方破解你的密碼,要假裝你不知道被破解。我不禁感慨,這時「誠實是最好的策略」這句話可派不上用場。浮上腦中的是英國著名幽默小說家傑羅姆說的話:「說實話是最好的政策當然,除非你是一個非常好的騙子。」換言之,你必須是一個說謊高手,才有資格欺敵,否則畫虎不成反類犬,比不說謊還糟糕。

講話一向直來直往的人,藏不住心中的想法,無法成為一個非常好的騙子,也無法成為長袖善舞做事圓滑行政主管












退訓率高 大學軍官訓練團有何問題


2022-10-03 04:15  聯合報/   劉國隆/校安教官(高雄市)



報載,一○七至一一一年度大學軍官訓練團ROTC)學生退訓人數達一,一七二人。為何高錄取率狀況下,同時也存在高退訓率?筆者曾負責大學儲備軍官團招募業務,提出幾點看法。

一、招募秩序紊亂,部隊招募人員只顧爭功:國軍人才招募工作表面上雖由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負責,但國防部仍賦予各級部隊招募「業績」人數,因此,許多部隊招募人員都偏向招募志願役士兵,並且運用話術極盡貶低 ROTC 制度。這種為了爭業績而忽略國軍招募人才及培育長遠目的,是戕害國軍人才招募的第一兇手。

二、大學儲備軍官團教育中心開設毫無章法:目前大學儲備軍官教育中心,並非每所大學都有,但國防部卻怠惰不去檢討有些教育中心招募狀況低下,應依規定予以裁撤,卻駁回認真有心培育國軍人才的大學,易造成大學端不願再投入經費協助國軍人才招募工作。教育中心應回歸各大學自行設立,而國防部依照各大學儲備軍官各年級學生人數,訂出應給予之教育經費,以利完成國防部所規定相關靜態軍事教育課程。另外,回歸各大學教育中心,還可以讓這些學生免舟車勞頓,趕赴外地大學的教育中心上課,亦避免交通事故發生。

三、大學儲備軍官學生輔導不足,導致容易意志不堅:由於並非各大學都有教育中心,因此大學儲備軍官學生在學期間,心裡對爾後部隊生活有相關疑慮時,找不到可以諮詢的教官,長此以往自然會造成學生心生退意。而國防部退訓申請表,更沒有學生原屬學校教官簽證,故原學校往往都是收到國防部學生退訓核定公文,才會知道學生已經完成退訓程序,無法在學生萌生退意時輔導慰留,人才怎會不流失呢?

四、部分體檢項目過於嚴苛,以致有志同學無法從軍:有些學生年幼時,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口齒不清語音校正、曾國小六年成績平均在後三分之一,或家長曾帶學生至相關精神門診就診等。而上述症狀在年幼治癒後,於體檢後卻因病歷勾稽發現,軍醫局負責審核單位,不審酌這些學生已痊癒數年,而是要求學生必須再次完成軍醫院相關精神鑑定,而這些鑑定作業往往曠日廢時,因此造成學生寧願放棄或被迫放棄從軍。

五、招募以功利主義掛帥,欠缺軍人榮譽及後續發展導向:目前招募作業都是以優渥薪餉,忽略宣導軍人榮譽及後續發展導向。要知道軍人榮譽是軍人第二生命,就像是為何美國國防部在湯姆克魯斯拍攝捍衛戰士時,會給予鼎力協助,而在劇情中就會看到身為軍人的榮譽及優越感,而這個就是目前我們國軍人才招募最欠缺的主要因素。

希望大學軍官團制度能走向正確方向,更希望國防部能改進上述問題,尤其是大學教育中心設立徹底檢討。另建議國防部可考慮成立 RSTC 制度,針對專科學生進行士官幹部招募,讓這些有志從軍的學生有不同選擇,以廣拓幹部來源。










俄會不會再吞烏領土?


2022-10-03 04:15  聯合報/   汪哲仁/研究人員(新北市)
俄羅斯總統普亭(右三)和烏東、烏南四區首長30日宣布該四區併入俄國。(美聯社)



九月卅日俄羅斯如預期般和四個烏克蘭分離州簽訂併入俄羅斯聯邦的條約,後續再經憲法法院、杜馬與聯邦議會等通過後,預計憲法程序最快十月四日走完。

西方也如預測般一致譴責俄國以假公投併吞烏克蘭土地,並揚言進行更嚴厲制裁;美國與阿爾巴尼亞在安理會的決議案則遭俄羅斯否決,中國也循往例棄權。除了衝突規模更大、牽涉地理範圍更廣外,這一切過程與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克里米亞事件場景幾乎一模一樣。

烏克蘭則以加快申請加入北約反擊,雖然波海三國歡迎,但卻遭美國、德國與北約冷淡以對,表示目前不是討論加入北約的時候,甚至連烏克蘭重提安全保障承諾,也沒有國家願意承擔,目前僅承諾會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與經濟支援。

俄羅斯與西方長期對北約東擴的矛盾,並沒有因這八年來在烏克蘭衝突獲得解決,反而更劇烈。西方對烏克蘭軍援,從開始的小心翼翼,到現在各式先進長程火砲武器。就這些經驗看,再多譴責、再多制裁、再多軍事支援,都沒有辦法打退俄羅斯當權者維護其勢力範圍決心。從二月廿四日俄羅斯發動攻擊後,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已經超過九千三百項,西方能用的制裁手段幾乎耗盡,連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都揶揄歐盟開始制裁俄羅斯的肥皂。

自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初至今,美國軍援烏克蘭金額高達一六九億美元,有研究指出,美國目前庫存雖然還有,但已達戰爭準備與訓練最低庫存水準,後續援烏力道大小就看美國願意承擔多少風險。其他北約國家武器庫存不足的報導也時有所聞。而且在俄羅斯核威懾下,美國還是不同意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對俄羅斯領土進行打擊。

在烏克蘭喪失十一點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情況下,澤倫斯基已拒絕普亭九月卅日提出和平談判提議;而俄羅斯北溪天然氣管線被破壞,斷了與歐洲重要的能源連結之一,頓內次克與扎波羅熱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土地控制在烏克蘭手上待解放,因此戰事會持續擴大。根據頓內次克領導人普希林說法,目前在前線,越來越多外國教官成為烏克蘭部隊負責人並領導部隊進攻。因此預期戰事在冬天會加劇,北約與美國加大軍援,甚至人員投入下,西方國家直接捲入與俄羅斯直接衝突機率也更大,而核衝突的威脅也來到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年)古巴危機後最高水準。

雖然目前看來,這場衝突應該會在俄羅斯完整占領四州後暫時停止,在接觸線上衝突應該會持續不斷,但俄羅斯短期不會再往西擴張。但若俄羅斯與西方的安全矛盾沒有得到解決,美俄雙方持續加倍下注對抗的情況下,未來情勢如何發展難有定論。但唯一確定的是,整個矛盾拖得越長,對於烏克蘭越不利。雖然俄羅斯在多輪制裁下,經濟與軍事上受到極大打擊,但若其在歐洲方面的安全保障不足,美國執意要在俄羅斯西境部署飛彈防禦武器等挑釁作為的話,難保俄羅斯不會發動第三次瓜分烏克蘭領土的戰爭。












驅除府院干預 NCC應改革新聞頻道


2022-10-03 04:14  聯合報/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受訪時說,外界將「不必去查」的說法連結鏡電視案是「亂剪接一通」。記者劉懿萱/攝影



三年多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批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處理假訊息不力」,前主委詹婷怡沒有因為四年任期的保障而據理申述乃至說服院長,反而屈服請辭。現在,立委依據吹哨人提供的錄音帶,陸續質詢鏡電視取得新聞台執照的過程,府院是否不當介入,蘇院長說「不必查」。這是變種的前倨後恭,並不妥當。

十七年前,新聞局依據《衛星廣播電視法》首次審查換照的衛星電視台。當時,新聞台在內,共有七家頻道未獲通過,尚未從政的現任 NCC 主委陳耀祥在報端撰述,呼籲〈政治黑手 別碰 NCC〉。然而,NCC 近年來的表現,可能讓外界可以合理地懷疑,NCC 並未有效站穩腳跟,沒有充分發揮法律授予的「獨立機關」地位,未能有效行使專業職能。

只說電視新聞,府院對於 NCC 是否已有不專業,並且不利民主的干擾,已經必須嚴正以待。同樣或更值得正視而輿論較少鋪陳的問題是,NCC 並沒有依據自己所掌握的電視新聞實況材料,去蕪存菁,指認乃至導引新聞頻道的改革路徑。

我國廿四小時電視新聞頻道的數量世界第一,人口兩、三倍至十多倍於我國的南韓與英美,在本世紀才有一至四、五家。我們是上世紀中後期起,就已超過這個數字,現在更多。這就意味用於電視新聞的資源更分散,記者的工作條件惡化。因此,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中視董事長鄭淑敏已經不忍,她購買報紙版面,以廣告的方式,表示激烈的競爭使電視人變成「蛋白質」(笨蛋、白癡、神經質)。廿年後,依據電視記者出版的書籍,顯示一則新聞投入的資源平均僅一千多元,三器(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路邊監視器)…等相對容易取得及編採的新聞,時常超過可接受的比例。

近日 NCC 因〈節目未查證就評論,開罰四十萬〉的新聞,沒有說的是,就算查證,我們對查證的要求不高,形式平衡或加個問號,經常就能過關,並且談話與評論節目同樣因為量多,致使品質不精,題材受限且重複而很少深入。這對民主的提升,若不是有反面作用,至少經常讓人無法滿意。

由於電視新聞太容易取得,並且已經存在將近卅年,也許對於國人對新聞質量的認知與想像及要求,早就產生了規馴作用。輕則難以想像在不少國家,僅看電視,對世界的認識可能寬廣深入於僅看報紙;重是還在網路年代之前,太多內容相同或接近的電視新聞,連帶也開始挫傷國人接觸紙媒新聞的習慣與頻率。

鏡電視申請成立時,已有兩位 NCC 委員提出不同意見書,應該也是看到了相同或類似的問題。現在,吹哨人提出新事證,輿論已在關注,NCC 應該轉危險為機會,真正一本專業認知,明確指認問題,爭取社會瞭解與響應,呼籲府院支持 NCC 就此提出改善的短中長程方案。













讓選票來解編指揮中心


2022-10-03 04:14  聯合報/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台中市)
指揮官王必勝說,疫苗、藥品、快篩物資等,這些緊急使用授權(EUA),若指揮中心解散「就會失效,必須銷毀」,若要申請正式藥證,「要有三期臨床試驗」。圖/指揮中心提供



權力是春藥,從行政院到衛福部只要中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魔,無一不出現中毒現象。中毒的症狀就是官員歪理一堆,目標就是落實行政院要求拖到選舉過後,才來考慮指揮中心解編。

指揮中心的成立與解編不是行政裁量,是有公共衛生學理依據傳染病防治法中有規定,衛福部疾管署界定為第一或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時,「」簽核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其他傳染病是不能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但可以成立地方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地方指揮中心只能依中央指示執行防疫作戰工作,沒有防疫物資徵用及海關違憲檢疫的權力。由於沒有權力,只有作戰協調力,地方指揮中心往往會在戰事緩和後,能依公衛學理啟動或中止。

中央的指揮中心啟動可以完全依據學理,終止就像一對怨偶,扯東扯西就是不願驟然分手。尤其是在指揮中心一級開設的時候,從疾管署到行政院一連串的人都自指揮中心的庇蔭下,享受了不用受監督豐厚紅利及完成斷絕兩岸民間往來抗中保台」的不可能歷史任務沾沾自喜。學理的說服力肯定沒法撼動這批利慾薰心者,這就是為什麼解編政策出爾反爾總是越變越緊,時間越拉越長的原因,因為如何利用到極致才是關鍵,公衛人員的犧牲以後就當「烈士」處理即可。

現在的指揮中心跟國民黨以前搞的戒嚴是一樣的。戒嚴是為了「反攻大陸」而必須限制老百姓的言論與政治自由,指揮中心的目標則是隱晦的,說出來天理不容,但是卻躲在暗地裡指點江山。檯面上衛福部以歪理為隱晦政治目的護航,讓人聽了分外刺耳。要用防疫來「抗中保台」,何不大方的說出來。

所以指揮中心解編不是個學理問題,已經被玩成政治問題。什麼指揮中心解編前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指揮中心本身就是這些麻煩事的法源,指揮中心一解編,這些因指揮中心而產生的行政命令全部解編,再回到新冠之前,請問那時台灣的運行有任何不順嗎?指揮中心任內以 EUA 進用的防疫物資,EUA 是國家任務,不是指揮中心存在才有 EUA,更不是指揮中心不存在 EUA 就必須取消。政府擔心高端疫苗到這樣溺愛程度,才會讓高端長不大。

EUA 有國家規範,指揮中心成立期間核准EUA 只是不受採購法規範,屬於徵用。一旦核准,要不要撤銷或中止國家規定辦理,與指揮中心無關,也不是指揮中心不解編的公衛學理依據。既然這些當權者一直將防疫政治化,老百姓就該用選票來決定指揮中心是否解編,不必再多費唇舌。











民進黨要典當「教育布」了


2022-10-03 04:14  聯合報/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因論文抄襲風波,黯然退出桃園市長選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日聯合報社論「挺抄襲打學歷,民進黨正在摧毀國家教育」,點出接二連三的抹黑影響的可能只是一屆選舉,但民進黨踐踏學術倫理與大學自主,會讓國家高教育才與樹人大計崩毀。民進黨摧毀的是教育。

明眼人應該可以看出,民進黨為了執政,不斷將國家資產拿去典當換取選票。我們姑且回顧洪仲丘案,在野的民進黨為凸顯馬政府的執政無能,不惜將國防部典當成「國防布」,上萬群眾不查,以「國防布」的訴求上街抗議,有如盲目在典當契約上集體蓋章同意。國防部是全民資產,卻被民進黨典當換取到該黨想要的政治利益。導致現在不僅兵力及訓練(國防資產)不足,更產生官多兵少,令美國憂心的畸型兵力結構。

民進黨要如何贖回則沒有人在意,因為所有的人都有「殘缺的認識論」,也就是說,人們對於不知道的事都會仰賴所信任的人,綠營人士也知道當下兩岸關係可說是兵凶戰危,相信綠營的人士被民進黨透過「認知的滲透」強化了「殘缺的認識論」,所以沒有人在意何時「國防布」可以贖回成「國防部」?

另一個典當則是外交部將海峽中線典當換取裴洛西的快閃到訪,海峽中線將如何贖回?患有嚴重「殘缺的認識論」的選民則全然無知。

為了年底選舉的政治利益,民進黨這次要典當同樣屬於全民資產的「教育資產」。林佳龍追打侯友宜的學歷,警大不直接證實或澄清相關質疑,反將議處向媒體回應說明的承辦人員,看來是以「誠」為校訓的警察大學也急著要在民進黨典當「教育資產」的契約書上蓋章,以後要如何贖回警大的「誠」?警大現任的長官們是否深思熟慮過?

綠營持續在論文、學歷議題上打泥巴戰,要將教育部典當成「教育布」,踐踏學術倫理、大學自主將如何受到打擊,都已非民進黨當前選舉思維的選項。民進黨為求勝選,典當屬於全民的教育資產,國家高教育才大計亦將如海峽中線一般,一去不回。















金魚腦與速食文化 助長選舉抹黑


2022-10-03 04:14  聯合報/   張家羽/文字工作者(雲縣斗六)
年底九合一大選將至,台灣民眾已習慣每兩年就有選舉輪流上演,一張張候選人臉孔後面,都靠龐大銀彈支撐。圖為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大選日子逼近,許多政治攻防也越趨白熱化,泥巴戰屢見不鮮,舉凡身世、頒獎、研究計畫、學位論文等,任何議題都可以作為政客「黑化」的目標。即便如今社會氛圍已充斥滿滿的厭倦與反感,但政客們抹黑的手段依舊層出不窮,難道政治人物只剩潑髒水的能耐嗎?還是政客們另有算計呢?為何泥巴戰,能在台灣政壇大行其道?

第一項原因就是「速食文化」的盛行。當今科技與通訊技術發達,伴隨而來的是讀者速食主義,對於網路評論或新聞訊息的認知,皆採快速消化至上,因此許多讀者往往在看到新聞標題時,便馬上決定自身立場並參與評論(或唾罵),所以許多政治立場鮮明的媒體,均會運用此手法,在第一時間蠱惑讀者,這也就是眾人熟知的「標題殺人法」。

此外,部分人士也會製作議題「懶人包」,也是常見的抹黑手法,透過斷章取義的擷取資訊,將事件簡化並製作聳動又具張力的訊息,不僅大肆宣傳,更據以作為攻訐對手的利器。

另一項原因,則是部分國人有「金魚腦」的特性。不可否認,部分國人對於公眾事務及新聞事件,總是健忘的。隨著新聞報導的趨勢,有些民眾總是被動性的參與評論,判斷思維被媒體播報節奏牽制;因此只要當紅的議題一出現,即象徵著之前引發熱議的公眾事件就此被取代。所以許多政治人物都在自家人於輿論平台戰敗後,隨即找尋抹黑新標的,開闢新戰場,將社會矛盾與輿論壓力轉嫁對手。

當政治氛圍越是詭譎,國人思維應當要更清晰,保有足夠的自主思考,避免淪為政治人物的「廉價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