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後LIBOR時代的新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踐踏藻礁前,蔡總統先答覆天然氣汙染問題
◆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說的死忠,慈禧最懂
◆  經濟日報社論/後LIBOR時代的新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後LIBOR時代的新挑戰


2021-12-08 01:43  經濟日報 /   社論
英鎊。(路透)



全球金融界使用30多年且為國際金融商品契約主要訂價參考利率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將於今年底走入歷史。即使因 LIBOR 退場的影響太大,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FCA)應各界所請,將3個月、6個月和1年期的美元 LIBOR 退場期限延後至民國 112 年(2023年)6月底,但多數幣別及期限的 LIBOR 仍將終止,使各國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不得不儘快選定替代利率訂定轉換計畫。然而,這些新的利率指標是否能完全替代 LIBOR 的功能、轉換計畫能否順利橋接,有待觀察。

具體地說,由於 LIBOR 使用五種幣別,並分別搭配隔夜、7天、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期等七種不同的期限,使目前主要的替代利率指標亦有五種,如美元 LIBOR 將以美國公債附買回協議市場基礎隔夜有擔保融資利率SOFR)取代;英鎊 LIBOR 以英鎊隔夜銀行同業拆款平均利率SONIA)取代;歐元、日圓和瑞士法郎的 LIBOR 則分別以歐元短期利率ESTR)、東京隔夜平均利率TONA)和瑞士平均隔夜利率SARON)等替代。

這些替代利率指標均以實際交易為主,意在避免如 LIBOR 般發生人為操控的弊端,且逐漸被頻繁運用。國際交換暨衍生性商品協會公布的民國 110 年(2021年)第3季無風險利率交易報告顯示,與 SOFR 連結的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明顯增長,交易金額從第2季的0.9兆美元增至2.1兆美元,增幅達127%,交易口數更較去年同季增加13倍多;與 SONIA 連結者,第3季交易口數亦較第2季增加37%,超過去年同季的四倍。

只是,這些替代利率指標並非全無缺點,橋接過程中難免造成摩擦成本,單以 SOFR 為例,即可發現將產生利差問題、期限結構不同及難以規劃未來利率風險等三項問題。首先,SOFR 為美國公債擔保的有擔保利率,較貼近無風險利率,而 LIBOR 交易純屬信用的無擔保利率,含信用風險溢價,較具信用風險敏感性,使 LIBOR 利率數值均高於 SOFR,當美元 LIBOR 轉換為 SOFR 時將存有利差問題。

其次,LIBOR 提供七種期限結構,SOFR 僅有隔夜、30日移動平均、90日移動平均、180日移動平均等四種,當美元 LIBOR 轉換為 SOFR 時將會有期限結構差異第三,LIBOR 屬前瞻式指標利率,意味著在訂定各類金融合約(如衍生性商品及授信)的當下即可得知利率,SOFR 則為回顧式指標利率,屬於有交易結果後才知的利率,故當美元 LIBOR 轉換為 SOFR 後將較難以規劃未來利率風險

針對 SOFR 不足之處,美銀行業者考慮以彭博短期銀行收益率指數BSBY)和美國銀行同業拆借利率Ameribor)做為替代方案,前者以商業本票、大額存款、銀行存款和短期債券等交易利率編製成指數,可反映銀行邊際融資成本後者美國金融交易所將美國各地銀行無擔保貸款市場資料連結,並將其借貸利率加權平均而得,亦反映銀行實際借貸成本基準。這兩項指標含信用風險溢價,較 SOFR 更具信用風險敏感性,可更準確地反映銀行的融資成本。但一些企業財務主管和投資者較偏愛 BSBY 一味,因其期限結構類似 LIBOR,有隔夜、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期,從系統面和作業面來看,更易橋接與移轉

無論如何,隨著 LIBOR 停用在即,新的指標利率縱有不足,也都得披掛上陣,使金融市場旋即面臨多重指標利率時代,短期內不同資產間存在更高的摩擦而產生內生的不穩定性,也是必然之事。金融體系及所有參與者更不可或忘的是有些替代指標利率信用風險反映較不敏感,使其或將產生如何反映信用風險溢價等一系列複雜風險因子。一旦衍生性商品及授信等金融合約發生弊案而引發大型金融擾動,新的指標利率能否維持其做為加碼前基準利率的角色,亦將是個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說的死忠,慈禧最懂


2021-12-08 03:10  聯合報 /   黑白集
蔡英文詢問台下支持者誰有打高端,然後稱讚接種高端疫苗的人「很不錯,你們畢竟是死忠的」。圖/中央社



蔡總統宣傳反公投,萌問群眾「誰和我一樣打高端」,並笑讚舉手群眾「是死忠的」。辣台派歸隊,復刻大選激情,總統還要用高端篩檢同溫層,打造表忠典範,催動更多愛國手臂為她守政權。

高端對群體免疫的貢獻不到五趴,總統不關心土製疫苗缺乏保護力,卻當成「忠誠篩劑」,坐實疫苗政策不問科學只講政治,黨私高於公益。反公投一脈相承,吃萊豬、棄藻礁與廢核四,全都是高端孿生兄弟。民生對上政經公共辯論,執政者用「抗中保台踐踏科學公投支持方被抹紅國家敵人

蔡總統擅藉表忠輾壓異議,趙少康酸她「總統不是邪教教主」,柯文哲嗆她「別把政府搞得像義和團」,網民也譏諷高端隊是白蓮教。「死忠」之說既出,令人油生今昔之嘆。慈禧利用義和團對付反對勢力,向八國聯軍宣戰前,稱許「拳民忠貞可用」。太后與親信討論刀槍不入神術,明說把戲是假,幾十萬漢子是真,一旦開戰,可用來填洋人槍眼」。

政府官員打高端者幾稀,也敢叫人民挺臂表忠?對比「填槍眼」,還好綠官愚民只是當韭菜割來炒股騙票。但對身殉高端的支持者遺族們,總統疏於關懷,「死忠」之讚真的太沉重。

帝王需要臣民以死表忠,民選元首要「死忠」作什麼?史冊裡有答案。













聯合報社論/踐踏藻礁前,蔡總統先答覆天然氣汙染問題


2021-12-08 03:14  聯合報 /   社論
蔡英文總統(左二)日前到桃園視察藻礁及大潭電廠,強調中油第三天然氣接受站沒有蓋在藻礁上。本報資料照片



在四大公投中,「珍愛藻礁」是個比較特殊的案例,涉及的面向更廣。表面上,「護藻礁」是出於環保理念,反對「三接」破壞當地生態。實質上,這項議題也包含著對蔡政府能源政策質疑;尤其上月各國在 COP26 氣候峰會簽署民國 119 年(二○三○年)前降低甲烷排放量三成的承諾,天然氣正是甲烷逸散導致地球升溫的禍首。換言之,蔡總統把我國天然氣發電提高至五十%,不僅惡化地球溫室效應,也把台灣能源政策推向歧途

全球之所以急於推動減甲烷」,主要是甲烷增溫能力很強,但在大氣中壽命二氧化碳;因此若能有效降低甲烷排放,會比減碳更抑制溫室效應,這已是全球共識。天然氣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尤其在頁岩氣開採過程會大量逸散;美國目前已規劃開徵每噸九百美元甲烷稅,未來天然氣價格勢必節節上揚。中研院學者盧倩儀日前即在立法院批評,蔡政府過度倚賴天然氣的錯誤能源政策,「會把台灣帶向死路」。

從這個脈絡看,「護藻礁」公投的重要性,已不只是在保護藻礁生態;它更大的意義,是要督促政府導正偏差能源政策,以免對台灣和地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蔡政府近期的宣傳,都強調「三接」工程已經外推,不會對藻礁造成傷害。事實上,經濟部日前才坦承,中油進行管線棧橋工程時,因在藻礁打樁造成藻礁局部破壞。除此之外,施工過程中外界看不見的傷害,中油恐更諱莫如深

然而,對於國際社會減甲烷」的承諾,蔡政府始終避而不談,只一味重申政府的「淨零排放目標。直到外界追問政府的淨零路徑圖何在,蔡英文才要求國發會「要拿出一個草案」來。問題是,如果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目標不調整,在目前「燃氣五十%、燃煤卅%」的歪斜架構下,完全跟「淨零」的目標背道而馳。如果這個上層架構不改,國發會本事再大,又有什麼辦法畫出讓台灣通往淨零護地球的路徑?

蔡政府能源政策的偏斜,源頭在於為了追求「非核」,因此要用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理由是天然氣是更「乾淨」的能源。如果與燃煤比較,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確實較少,也更「乾淨」。但是,如果從地球減溫」的角度看,天然氣開採及燃燒產生大量的甲烷催化溫室效應,它就顯得沒那麼乾淨了。換言之,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建立在十年前思維架構,而今國際潮流在變,台灣若不隨之調整,我們就會被拋在時代後頭,永遠追趕不上。

既然知道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建立在過時的思維上,這個政策就必須務實調整;否則,台灣的能源及電力供應將永遠難以兼顧環保的理想與經濟發展的現實。試想,這一次就算台灣民眾願意為「三接犧牲大潭藻礁,下一次又要為「四接再犧牲北海岸數萬株珍貴珊瑚;然而,大家一再的犧牲又將換來什麼?更美好的台灣嗎?還是更積重難返缺電困境及汙染悲劇?乃至國際社會壓力與譴責

經合組織OECD)三十多個經濟體中,天然氣發電比重超過五十%國家僅有四個,分別是以色列、墨西哥、荷蘭、愛爾蘭。這些國家都自產天然氣,其中自產率最低墨西哥也有四十%。反觀台灣,九十九%的天然氣都要靠進口,且產地都距離台灣非常遙遠,我們卻訂出天然氣發電五十%的超高目標,這是天真還是愚昧?現在,面對「減甲烷」的難題,請蔡英文誠懇作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