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撞警案撞出社安破網真相
◆ 經濟「繁花」 犧牲多少無辜綠葉
◆ 相互尊重 讓不幸翻頁
◆ 遊陸禁團令 禁的其實是自由民主
◆ 星期透視/賴清德如何化干戈為玉帛?
◆ 名家縱論/兩岸冷對抗、民進黨有恃無恐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兩岸冷對抗、民進黨有恃無恐
2024-03-03 04:27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總統大選結束後,經過農曆年才一個半月,兩岸關係已經如同斷崖式下墜,連串刻意與荒謬事件,使得兩岸關係出現冷對抗。先是諾魯與我斷交、然後中共宣布取消M503民航路線偏置、隨後民進黨政府喊停六月台灣團客赴陸的「禁團令」,最近則是不思議的金門漁船事件,事實真相不明,卻有衝突升高趨勢!
金廈海域原本被視為兩岸合作的前沿,但是二月十四日的一場取締、碰撞、翻覆、兩位大陸漁民死亡的事件,海巡署在沒有密錄器,一開始堅稱對方蛇行才導致船翻覆,在檢方說明與媒體追問下,承認有多次碰撞,但迄今仍未完整呈現真相。
事件發生後,國台辦十七日表示,「廈金水域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中國海警局隔天宣布,在金廈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從八艘到十一艘,部分並進入我禁限制水域中,大陸海警船正在接收金廈水域執法權!
民進黨政府不僅態度冷漠無同理心,且對事件說法一變再變,行政院會二月廿九日定調為海上執法個案,「沒有同仁疏失責任,沒有書面道歉。」管碧玲曾稱檢方會「朝過失致死偵辦」,也改口堅稱「沒有疏失」。這是非常強硬的轉變,錄影證據呢?之前說等候司法調查呢?
事件發展很明顯,民進黨改以政治事件看待和操作,不僅隱瞞事實真相,陸委會與民進黨立委發言,強調是主權執法,兩岸互不隸屬,並訴求兩國論認知戰;而西方媒體已將海警船在金門周邊巡航,解讀為北京施壓賴清德、壓縮台灣應變空間的強制作為。
如果事件持續無法降溫,大陸海警船會繼續加大在禁限制水域的巡邏與執法,最壞的情況,甚至可能出現海警船伴隨大陸漁船進入禁限制水域內捕魚作業,或甚至開始常態性在台海執法;屆時,民進黨會加強取締與驅離,可能回應暫停小三通報復,兩岸關係走向全面對峙,抗中保台民粹再高漲。
為何民進黨對此冷漠以對且有恃無恐?首先,這次大選民進黨失去國會最大黨地位,尤其失去年輕人支持,同時未來賴清德政府在推動政策上將面臨激烈政治角力,政府若對大陸施壓採取強勢反制措施,應能提升民眾的支持度;因此兩岸關係走向冷對抗,升高兩岸敵意螺旋,有助強化民進黨的支持基礎。
民進黨對兩岸關係惡化有恃無恐的第二個理由是美國支持,他們認為在中美對抗架構下,美國不會放任中共軍事侵台,特別在中美關係趨緩大背景下,就算兩岸關係惡化,美國有牽制嚇阻能力,應不至於爆發嚴重衝突。民進黨高層認為美國或許不會為金門事件出面,但應不會允許擴大到台海衝突。
第三個民進黨有恃無恐的理由來自中國大陸,民進黨認為大陸內部經濟與維穩問題嚴重,處理台灣問題不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去年底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曾表示,中共目前優先於維穩、專注經濟內政,短期內看不到武力奪台意圖存在。
目前此事件已從漁船取締翻覆,轉變為水域執法爭議,然後又變成兩岸政治冷對抗;民進黨將此定調為中共對台灣進行灰色地帶壓迫,最終將取決於中共對台戰略定力,即將舉行的中共全國兩會,會是關鍵時間點。
星期透視/賴清德如何化干戈為玉帛?
2024-03-03 04:27 聯合報/ 周陽山(作者為政治學者、中流基金會董事長)
賴清德即將在五二○上任,原本以為可以順利接手,無縫接軌;但擺在眼前的卻是艱困的考驗。不管是否有人故意從中作梗,但如果未能妥善處理,日後的執政困境將是無遠弗屆!
首先,海巡人員在金門出了大事,兩位晉江圍頭漁民被海巡船艦撞翻不幸犧牲,海委會和海巡署無力解決這個本身並不複雜的問題。但甚至連道歉、賠償、釐清真相、負起政治責任這些基本任務都掌握不好,導致善後工作拖延未決。這凸顯的不僅是政治領導能力的不足,連行政管理、人員管控及內部紀律也都出了紕漏,反映出整體治理能力的失靈,也就是政治無能!如果賴清德不能掌控全局,並及時調整人事,力挽狂瀾,進行必要的風險管控,日後他將面臨紛至沓來的內外壓力,並承受戰爭的威脅。
其次,目前的執政團隊對於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以來台海形勢的沿革丶中美台關係的發展歷程,以及相關法制的認識嚴重不足,亦缺乏對員工的基本教育和認知訓練。甚至連金馬與大陸之間長期以來密切交流的親緣關係與互動默契,也都一知半解,問道於盲!因此,對於金馬兩地民眾與大陸「兩岸一家親」丶「一日生活共同圈」、「互利共贏」、「以誠相待」的客觀現實,也缺乏真實的體會和同情的理解。這正是迄今為止海委會丶陸委會等機關始終不能也不願化解成見,及時解決撞船危機,讓「大事化小」的關鍵所在。
由於缺乏同理心丶同胞愛與基本的法治素養和認知訓練,才會讓這樣的事件惡化而為台海新危機。其結果是,不但使台海安全情勢迅速緊繃惡化,將台海變為內海,同時也將嚴重影響中美台關係的平衡穩定,也讓美方對賴本人的「務實台獨」決不敢掉以輕心,隨時都要緊盯掌控!這也凸顯了民進黨政府確實缺乏優秀的政治領袖與幹練的治理人才。這對於僅僅獲得四成選民支持的賴清德而言,無疑是嚴峻而深刻的考驗。
我曾多次親訪泉州、晉江和圍頭等地,並參觀當地的「八二三紀念館」,去了之後才知道,當年曾有逾五萬多發炮彈是從金門射往圍頭,造成嚴重的的損害。但在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遠離戰爭之後,兩岸恢復了交流,大家充分認識到泉廈漳同胞和金門人同語、同文丶同宗、同源,直可說是血濃於水,不分彼此!我看到國泰蔡家的宗祠矗立在大馬路邊,光耀門楣,訴說著兩地同胞密切的親緣情緣和共同的宗族血脈。
多年前,「海峽第一村」圍頭的漁民犧牲小我,甘心承受漁產和生計的損失,毅然決然提供接引水管將乾淨的水源銜接至金門田埔水庫,目前日供逾兩萬噸,已成為金門日常用水的主要來源。這真是無私的同胞之愛!執政有司如果真能體會兄弟之情,同胞之誼,就應該飲水思源、懷德感恩;並以謝罪的心情到圍頭表達歉意和悼懷,向不幸的死難同胞致哀。這才是大愛無疆的政治智慧,也就是止戈為武,化干戈為玉帛!
撞警案撞出社安破網真相
2024-03-03 05:56 聯合報/ 游毓蘭/前立法委員
春節歡樂氣氛還沒有完全散去,各地的燈會仍在繼續,沒想到二二九晚上在半小時內發生驚悚事件,三個家庭失去了兒子。廿四歲的年輕警察在值班台前被突如其來的貨車撞斃;卅五歲的巡路員在巡守時被撞翻跌落邊坡不治;而那個闖禍的簡姓男子,只穿著內褲打赤膊從家中衝出,搶了澳底漁港的貨車後開上快速道路,撞翻了巡路員劉冠群,再高速衝進八堵分駐所撞死了警員蘇昱鴻,畏罪棄車逃逸時被火車撞得身首異處,這個受到個資保護的簡姓男子,也才卅四歲。
慘案發生後,大家都在找原因,也希望能夠亡羊補牢。全國各地的警察都在討論如何強化駐地保安,交通部公路局也開始關心起巡路員的執勤安全,但,這起惡夜奪命狂飆的原因,究竟是如警政署長案發之初研判,簡男生前與警方有過齟齬而生報復之心?還是純屬思覺失調急性惡化的意外,根本無所謂的犯罪動機?
媒體報導,簡家三個子女精神狀態都有問題。數周前簡母向醫院求助前,簡男已數次因幻覺報警說簡母被殺害,足見已有相當佐證,但醫院仍主張精神評估必須觀察三個月,沒有立即收容治療,因而錯失良機,但這也與就診時已是大年夜,精神病患仍須分輕中重症,不可能全都列管相關。
當然,為了不汙名化精神病患,社區精神病患的評估必須慎重,根據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社區精神病人照護優化計畫,需要追蹤三個月,但如果有自傷傷人之虞,醫師可以給予強制治療。專業醫師的鑑定至關重要,也與我們挹注在精神醫療上的資源不夠有關。
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台北市文化國小八歲女童遭隨機行凶身亡,次年的小燈泡在內湖被當街殺害,兩凶嫌都以有幻聽幻覺逃死;而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台南湯姆熊的殺童案、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的鐵路警察李承翰遇刺案,凶手都因精障而免死;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九月屏東高樹鄉超商女店員被罹患思覺失調的楊男挖眼重傷,更是嚇壞了社會大眾。原來,在我們周遭有太多不定時炸彈,隨時可以引爆。
當時立法院就要求對於這些明顯有傷人自傷與再犯之虞的精障病患,不應該只是讓他們回到社區,甚至對於有最嚴重的再犯之虞者應該要強制收容。沒想到因為鄰避效應,蔡政府原定的司法精神病院一直受到各地居民反對,只好化整為零設置司法精神病房,但原定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於全台設置四八○床的目標,目前只完成高雄凱旋醫院的卅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警政署要強化機關的硬體,很好,但是更應該加強員警對於精神疾病的認識與正確的因應。過去在立法院,我多次建議衛福部和警政署,一定要引進美國的危機處理團隊(CIT)的訓練機制,以跨專業的訓練,減少員警在面對精神病患危機事件的傷亡與失誤;但是說者諄諄、聽者藐藐,CIT 和司法精神病房一樣,仍然是遠在天邊的夢想!
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要病房沒病房,要 CIT 沒有 CIT,這就是我們社安網的真相!
經濟「繁花」 犧牲多少無辜綠葉
2024-03-03 05:56 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前幾天搭長途客運,一路上發現司機持續和別人講電話,很不專心!趨近細看,卻發現他在自言自語。
這是壓力過大的前兆。
之前,我在缺人嚴重的職場工作時,有同事說:看見我屢次對著空氣說話,這畫面讓我想起電影「魔戒」裡的咕嚕,為了健康,我離職轉做臨時工,身體才漸漸好轉。
但是,很多人無法像我如此幸運!
他們每天被現實追著跑,房貸車貸房租各種帳單…通膨讓人民生活壓力暴增,即使知道身體出狀況也只能咬牙苦撐,直到倒下為止。很多不幸的人,如同被關上窗戶的室內盆栽,只能扭曲自己活下去,時間一久,若無人提醒或幫助,便不知不覺突變成自己都不認識的陌生人。
我和他們沒有不同,只是在同事提醒時,適時讓生命轉了彎。
這幾年,台灣發生很多隨機殺人事件,政府一直說要修補社會安全網,恐怕力不從心!甚至連治標都談不上,很多公務人員成為民眾暗黑情緒的出口,例如我常去的圖書館,常出現一些不理性的民眾來鬧場;區公所社會科,也常有民眾因為申請補助未果而和職員起爭執;警察更是情緒生態鏈最倒楣的終點站,很多人把對社會的不滿,全發洩在人民的守護神上,警察也常得替政府收拾爛攤子。
而決定政策的人,總在雲深不知處,難以靠近,也不食人間煙火。
例如食物,這一年來漲了幾次?還有房租和房價,愈打愈凶;還有行人地獄,現在無論行人或駕駛,只要出門就有壓力。行人怕被撞、駕駛怕撞人,整個社會瀰漫著無色無味的壓力,大家都知道出問題了,卻不知道哪裡在漏瓦斯,只能等某個人情緒爆炸,有人送命,才開始檢討,卻無計可施。
台灣社會的現況,就如同現在的馬路。
你不知底下盤根錯節的線路有幾條,反正挖破後,看是漏水?還是漏瓦斯?還是發生天坑?還是房屋傾斜?災難會告訴你哪裡出錯,再來縫補,科技業進步的台灣,一直在用魯莽的土法煉鋼手法治國。
根據專家研究:台灣憂鬱症有兩百萬人,重度憂鬱症超過百萬。
這些人心理痛苦、無助感、社交隔離、容易思覺失調造成幻覺和妄想,政府應深入研究調查,是什麼讓高達百分之八點九的人憂鬱?可惜政府不敢揭開潘朵拉的盒子,那可能讓漂亮的經濟數字失去光芒。
所以,民眾只能靠慈善團體和醫生治療,奉獻自己的健康,去成全社會正常運作和家人日常生活所需,其實股市裡紅色的數字,或許也是人民健康的隱喻。
看到這些令人感傷的新聞,只能提醒自己哀矜勿喜,身在看似富裕的時代,大家只看到經濟繁花似錦,卻故意忽視了底下盡是枯黃落葉,很多老實守法盡責的人,只能無辜成為犧牲品。
相互尊重 讓不幸翻頁
2024-03-03 04:27 聯合報/ 謝立功/移民署前署長、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副理事長
我海巡人員因驅離越界的大陸籍快艇導致船員死亡,引發兩岸、國際間關注,基於人道主義,我方除妥為死者善後多次協商,也將生還者盡速遣返,然是否執法過當已成為雙方爭執之焦點。現立法院排定「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專案報告,但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認為必也正名乎為「取締大陸籍快艇事故案」,於是又激起高金素梅委員批判管主委,將書面報告自行更改名稱的做法前所未見,傲慢無比。
回顧過往,我方執行登檢驅離,從未發生人員死亡案例,然此刻正面臨號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總統即將上任之際,故兩岸各界可謂是以放大鏡甚至顯微鏡來檢驗本案。依法論法,若只是單純的取締三無船舶(無船名、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登記)的海上執法意外事件,請問海巡艇與陸方船究竟有無或如何碰撞?取締過程若無任何蒐證,我方海巡如何說服對方?船舶碰撞責任歸屬的刑事證據,考驗金門地檢署的專業與智慧。而其民事責任也必須參酌船舶航行相關安全規範,以及過去的海事裁判。
依海岸巡防法第四條,海巡機關人員執行職務時,得行使下列職權,但不得逾越必要程度:其中第一項第四款對航行海域內之船舶,根據船舶外觀、國籍旗幟、航行態樣、乘載人員及其他異常舉動,有正當理由,認有違法之虞時,得命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停止航行、回航,其抗不遵照者,得以武力令其配合。但武力之行使,以阻止繼續行駛為目的。第一項第五款對航行海域內之船舶,如有損害我海域利益及危害海域秩序行為或影響安全之虞者,得進行緊追、登臨、檢查、驅離;必要時得予逮捕、扣押或留置。
又《海岸巡防機關海域執法作業規範》第九條海巡人員執行職務,隨時以照相、錄音、錄影或其他蒐證方式,保全相關事證,以為移送主管機關查處之依據。第十條也提及遇反抗,必要時,應與被檢船舶保持距離以雷達監控,同時全程錄影照相存證,並依規定通報反應。由於本案為進入我禁止水域,依第卅九條規定,可強制驅離;可疑者,命令停船檢查。驅離無效、涉及走私或從事非法漁業行為者,或有塗抹或隱蔽船名、無船名、拒絕停船受檢、從事漁撈或其他違法行為者,得扣留其船舶、物品及留置其人員。
換言之,本案海巡人員對三無船舶採驅離、登船檢查甚至扣船皆於法有據,只是未落實保全相關事證之作為,以至於難以昭信大眾。
兩岸高層若能藉此案,落實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相互尊重對方治權,讓此一不幸個案迅速翻頁,共同維護兩岸交流秩序方為正辦。
遊陸禁團令 禁的其實是自由民主
2024-03-03 04:27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三月一日是政府在新冠疫情後首次「開放」團客遊大陸,據旅行業統計「首發團」約五十團及上千人,但因六月一日起禁止出團,業者仍強烈不滿。同一天,國民黨籍立委翁曉玲就此禁團令政策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但因「質詢是上對下」的爭議而被轉移了焦點。事實上,之前觀光署硬扯出《發展觀光條例》中不相干的法律條文為禁團令的依據,卻少有立委了解自己的政策決定權其實被奪走。亦即,即使認為禁團令合宜與正當,這也應是立委的權限。
團客遊陸不是「出國」旅遊,法制上屬於「兩岸人民交流」事務,主管機關基本上應是陸委會,觀光署無權做出禁團令。不僅如此,即使要做出禁團令,法律依據應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第九項「有重大突發事件、影響台灣地區重大利益或於兩岸互動有重大危害情形者,得經立法院議決由行政院公告於一定期間內,對台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採行禁止、限制或其他必要之處置,立法院如於會期內一個月未為決議,視為同意;但情況急迫者,得於事後追認之」之規定。基此,禁團令除是立院的權限外,還須經行政院公告禁令期限的程序。
事實上,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時提案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增定因應兩岸情勢的變化,授權行政院得對兩岸人民交流有所禁止或限制。但該條草案在立法院審議時係依黨團協商結果,而將決定權保留在立法院自身,也就是上開於民國九十二年修正後之現行規定。
廿年前參與這條法律通過者,有當前立法院兩大黨的黨團總召和好幾位資深立委、有應對觀光署調查後糾彈的幾位監察委員、有在政黨智庫擔任主管者和政論節目常見的名嘴。更讓人驚嘆者是,現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和即將上任正副總統的賴清德和蕭美琴,都是當時參與審議的立委,而蔡英文總統更是當時的陸委會主委。難道,自己參與制定的法律可以僅供參考?
自從去年五月解除防疫管制起,團客赴陸旅遊即應回復暫中斷的自由與權利,而無須等待政府「開放」。而去年八月時,陸委會以「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為條件,做出開放大陸團客與台灣團客每日各兩千人次旅遊的規畫後,依法即應由行政院送請立法院議決,本無觀光署發布禁團令之理和法。
兩岸間訂有宗旨為「增進海峽兩岸人民交往,促進海峽兩岸之間的旅遊」的《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可說明赴陸旅遊屬兩岸人民交流。同時,我方因容納來台旅遊的體量小,所以協議僅涉及來台的管制。但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我方未經兩岸磋商即令在台陸團客限期離境,理虧在先。而現在民進黨政府為政治對抗陸方,禁團令禁的其實是自由民主與法治,因他們也看準了依法有權決定者及監督者或許無能為力,更可能也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