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源於中東與歐洲的外交地殼變動

.日俄和解…陸「長城魔咒」再臨?
.川普打破一中模糊仗? 別輕率誤判
.聯合筆記/源於中東與歐洲的外交地殼變動
.滑手機「慢遊」馬路 害人害己
.房屋稅不應「刨掉樹根」
.學界龍頭出包 自清何需等指示
.心寒…撤告太陽花 員警仍被告








聯合筆記/源於中東與歐洲的外交地殼變動


2016-12-19 00:21 聯合報  郭崇倫

川普的外交震撼,將是地殼變動式的,我們不能只局限於川普對台灣的言行,源於歐洲與中東的板塊傾軋,將會導致亞洲地震連連。
對川普來說,解決伊斯蘭國的恐怖威脅,是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國安顧問、國防部長與國土安全部長,全部由經歷過反恐戰爭的資深將領出任,可見一斑
目前剿滅IS,有很好的機會,阿勒坡重回敘利亞政府控制,而伊拉克政府軍正收攏對摩蘇爾的包圍圈,但是介入戰事的國家,如果各管各的,IS勢必四竄逃逸,等待再起的時機,所以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甚至伊朗,都必須堅壁清野,尤其是幕後兩大強權,美國與俄羅斯必須全面合作,才能剷除心腹大患。
之前國務卿凱瑞一度試圖與俄羅斯在中東合作,但是內部反對意見太多,有些人關切敘利亞的反抗軍,有些人認為會讓俄羅斯戰略獲益,歐巴馬最後放棄,但川普會去做,成立美俄聯合情報中心,協調轟炸目標,他更明確說「我們不會再推翻政權與政府」,阿塞德不用下台,放棄敘利亞民主化。
川普願意與任何政府合作,打擊伊斯蘭國,俄羅斯合作的條件,則是全面性的,在烏克蘭方面,既然烏東叛軍剿滅不了,中央政府就該修憲承認分裂,歐美也應該承認克里米亞已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從而替解除對俄羅斯經濟制裁,找到理由。
解除制裁,歐洲各國並不反對,因為這也有利於目前低迷的經濟,但是歐洲擔心發生「第二個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屬於北約,其中都有相當俄羅斯族人口群聚,如果哪一天,他們舉旗高呼被歧視、要獨立,俄羅斯為了解救同胞,再度派出便衣特種部隊的「小綠人」參戰,北約要怎麼反應?
北約七成軍力來自美國,指管通勤都是美國主導,即使大多數歐洲國家贊成軍事介入,沒有美國首肯,北約動彈不得,如果川普與普亭的合作,由中東擴展到歐洲,甚至達成「第二雅爾達密約」,美國承認俄羅斯在東歐勢力範圍,這將是歐洲的噩夢。
美俄和解還可能擴展到亞洲,俄羅斯這幾年在歐洲這邊受挫,加意往亞洲發展,與中國結盟,在東海與南海聯合軍事演習,但是彼此並不是密切無間的,俄羅斯擔心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入侵」中亞腹地,在軍售與油氣佔俄國便宜。
日本已經察覺川普政府的新風向,近日普亭訪問日本,簽訂三千億日圓經濟協議,實際上已經打破G7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默契,川普上台後,美日將聯手把俄羅斯從中國身邊拉開來,過去中俄對抗美日的戰略均勢不再,大陸的戰略環境,恐怕會更加艱鉅,不僅僅是台灣問題而已。

日俄和解…陸「長城魔咒」再臨?


2016-12-19 00:21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台中市

安倍(中)和普亭(左)。美聯社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十七、十八日兩天所實施的的電話民調,安倍內閣在「日俄高峰會」後,支持率驟降五點九%(雖然依舊維持在高水準的五十四點八%);對於安倍—普亭會談的滿意度更低於內閣支持率甚多,僅有卅八點七%。此一結果顯現日本國民對於俄羅斯的敵國認識依然強烈,安倍晉三本人也在記者會中公開坦言「沒有兩國國民的互信,和平條約難以締結」。
雖然,只活在英語和中文空間的觀察家容易認為日俄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北方四島將為雙方帶來經濟利益。但是,像筆者這種日常性接觸日語空間的人而言,日俄之間的經濟互利一點都不重要,如果可能的話,日本跨國企業早就自發性的進行,不用等到政府來推動。這和蔡英文政權的「新南向政策」必然淪為空談是一模一樣的邏輯。同時,俄羅斯和台灣一樣,早已不是先進國家ODA政府開發援助)的適用對象,在權力高度分散的日本,政府的政策手段極其有限,民間企業也不可能冒著高風險-低回報的風險進行自主投資。
因此,安倍和普亭目的都在政治。安倍追求的是自主外交;普亭要的是破除日美同盟+美韓同盟國在東亞海洋安保結構中的絕對優勢。只是這帶來的當然是中國的緊張。在日俄達成北方四島經濟開發合作協議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馬上回應「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近年來在兩國的共同努力下,中俄關係一直在高水準運行。中國願同俄國一道,繼續不斷深化雙方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對中國而言,緊張的根源不在於「日俄和解」或川普之後「美俄接近」的可能性,其更深層的意涵其實是「長城魔咒」的再來。
作為軍事設施的萬里長城,在滿洲人入關之後,成為無用的長物。但是,作為象徵意義的「長城魔咒」依舊存在。事實上,俄羅斯/蘇聯對近現代中國的威脅也從未解消。一直到一九九一年蘇聯瓦解,中國經濟崛起之後,壓力才稍微輕減。
中國只有從「長城魔咒」當中解放,軍事配置才有可能從「陸」轉向「海」。例如,忽必烈的日本遠征;康熙帝的台灣征服;以及今天中國海(空)軍的東海/南海進出。但是,從歷史來看,中國出海的持續力從來都難以持久。只要,「陸」的威脅復活,海軍力的擴張就難以持續。
基於此一歷史原理,眼前的共產中國,建國至今非常小心謹慎,細微周到地處理和蘇聯/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其用心程度遠遠超過對美對歐對日的總和,其理在此。毫無疑問,此一歷史構造,在可見的未來,不會改變。

川普打破一中模糊仗? 別輕率誤判


2016-12-19 00:21 聯合報  劉國興/退休大使(台北市)


本月二日川普接聽了蔡總統祝賀其當選的電話,一時在國際間激起陣陣漣漪。十一日川普在接受福斯電視台相關專訪時表示,「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必須要受到一個中國政策的約束…」云云。但川普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為何?是否與北京的政策一致?卻始終沒有被論及。歐巴馬總統十六日在年終記者會為美國歷來中國政策立場的辯護,也未觸及此重點。是以對美國根本立場的瞭解,實有相當的必要性。
目前對所謂「一中政策」的論述可歸納為二:北京之反國家分裂、反台獨的「一中原則」,及美國的相應政策。事實上自上世紀六○年代末美中開始和解以還,美國的中國政策與北京的「一中原則」有所不同。此為是雙方和解始作俑者季辛吉「建設性模稜兩可」的精心設計。旨在保留美國有後續出牌的空間,並因兩岸摸不清美國底牌而不敢有冒然進一步的挑釁行動。
始自一九七二年季辛吉與周恩來簽署的上海聯合公報,其內容形式非常特別,文字上未有一致論調而是特別標出中方認為如何如何,美方認為如何如何,也就是各說各話。對中方強調的反台獨、反一中一台、反一中二府、反二中、反台灣地位未定等說法,美國的回應是認知到兩岸均主張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顯然並未介定中國屬兩岸那一邊,就是如此設計。一九七九年美中建交,美國會隨即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也是如此。該法指出台灣問題須和平解決,除此政治原則宣示外,未提及將採何種行動以因應兩岸衝突之發生。
一九八二年的美中八一七公報,美國立場有所鬆動。文字上除述及在質及量上將逐漸降低及減少對台軍售外,亦述及不尋求所謂二中或一中一台的政策。不過此文字上的表述,由日後事實發展來看,並未嚴格執行。直到一九九五年李前總統獲得美國國會支持得到簽證而訪美,引起北京強烈抗議並發生台海飛彈危機,遂使柯林頓總統於一九九八年六月訪中時提出了對台的三不政策紅線,但基本上美國的「模稜兩可」策略從未改變。
這種「模稜兩可」的「一中原則」,固然是為美國本身利益所設計的並行之有年,如今客觀環境丕變,川普是否會將之更張,尚待觀察。我們自宜對之加以釐清,以免誤判情勢。在此山雨欲來,美中台三角關係可能重新洗牌的敏感時刻,我們除沉穩低調因應外,恐怕也是思索如何互利甚至三贏的適當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