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審議 別加劇勞資對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式團結:鬥完敵人、鬥同志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能讓中國消失…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審議 別加劇勞資對立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審議 別加劇勞資對立


2018-08-11 01: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預計下周四召開會議,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政府今年要推動月薪與時薪雙漲;資方對此已表達不滿,一度放話要以拒絕出席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來杯葛。然而,即便資方不出席,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仍可通過基本工資上調案;勞動部長許銘春也說,若勞資雙方無法在下周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議對工資調整達成共識,她會「視情況處理」。外界解讀為政府已有定見,今年基本工資一定會上調。
今年政府堅持推動基本工資調整,受到國、內外的因素影響。在國內方面,今年是選舉年,亦是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第一次全國性選舉,此次雖是地方縣市長選舉,但外界多將選舉結果視為檢驗蔡總統政績的一次信任投票。蔡總統的重要競選政見是改善我國的低薪問題,她曾說心目中的理想最低工資是3萬元,目前我國的基本工資2.2萬元,兩者間的差距仍大,蔡總統任期內如何將現實與理想拉近,是她的一大挑戰
從外在情勢來看,鄰近台灣的南韓與日本,今年不約而同宣布調高基本工資南韓今年基本工資上調16.4%,是近20年來最大調幅日本今年調高平均時薪3%,是近16年來的最大調幅我國近十年基本工資平均調幅不到2%,低於美、日、韓等國,且基本工資僅平均工資的四成,也低於其他國家的平均水準,這是近年國內勞工不滿薪資水準的主要原因
在上述背景下,政府定調今年要調漲基本工資,但不論資方與勞方均有異議。資方認為工資調整應尊重市場機制,要用調漲基本工資來解決當前的低薪問題,可能導致企業倒閉,反而造成青年失業;勞方則認為考量物價與經濟成長率,政府應加速調整基本工資,甚至要一次到位。
近年我國勞資雙方對基本工資調整的預期差距愈來愈大,原本應做為勞資對話平台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反而成為加劇勞資關係對立的導火線。勞方對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不滿,來自於勞方期待蔡政府加速兌現提高勞工薪資的承諾,資方不滿則來自於審議委員會都還沒開,政府就已經表達一定要調高基本工資的立場,讓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只能形式上追認薪資調整案,如此又怎能讓出席審議委員會的各方代表服氣?
從日本與南韓近年調整基本工資的過程來看,前者重視與企業、勞方的溝通,在已有一定共識下推動調漲工資,受到的阻力與衝擊較小。
相較於日本平穩地推動基本工資調整,南韓連續兩年調高基本工資,已對中小型企業造成衝擊,不少餐廳或連鎖業者倒閉今年南韓新增職位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顯示薪資調升對就業市場的負面影響目前看來,蔡政府推動的基本工資調漲路徑,恐怕將與南韓類似,即勞資關係緊張加劇,中小型企業將承受更大的經營壓力
我們呼籲政府不能讓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淪為橡皮圖章,而是審議應更明確地納入各種經濟指標,找出資方可承受、勞方可接受的薪資調整方向,且提前告知產業界,政府中長期調整基本工資的實施目標方向,讓資方可以預做準備。另一方面,保障勞工權益不光只有調整基本工資,勞動部可以落實勞動檢查,在現行的勞基法中,以最大力量保障勞方的權益,亦是另一種可立即提升勞工權益的實質作法
要解決台灣的低薪問題,調整基本工資只是短期與階段性的解決方案,想徹底翻轉低薪問題,仍須仰賴我國產業是否能順利轉型
今年台灣經濟表現平穩,蔡總統不只一次對外表示,目前的經濟情況是近20年來最佳狀況,藉此強化調高基本工資的合理性。但我們必須提醒政府,今年經濟表現較前幾年好,主要是國際經濟回溫,我國出口跟著受惠,但國內投資仍低迷不振,加上下半年有美中貿易戰干擾經濟的隱憂,政府推動基本工資調整時必須謹慎以對。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能讓中國消失…


2018-08-11 00:3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審議,其中高中歷史將由朝代編年史改為主題式,並將中國史改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課綱審議登場,以「強調區域」為名擬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再次引發「去中國化」的爭議。此事完全可用執政當局的思維脈絡來解讀,不管教育、文化、外交、貿易等一切政策,不都是圍繞著「讓中國消失」的主軸在運行?這一點,蔡英文和賴神都無法否認吧?
這樣的執政核心思想既已確立,只剩下一個問題,讓眾人疑惑,也讓主政者頭痛不已:怎麼才能讓中國徹底變不見呢?
借用英文成語的形容,「房裡有隻大象」,龐然大物處理不了,眾人只好假裝看不見。現在,民進黨正集全黨之力,對付這個「如果能讓中國消失」的議題。例如,推動各種「正名」運動(結果受害的是誰?),跑到各種國際組織去抗議(收穫如何?),努力從事金援外交(成本效益比提高了嗎?),以及進行中的對教育課綱動手腳。結果,蔡政府真把中國「變不見」了嗎?
台灣置身大象旁邊,生存之道要靠智慧,而不是幻想能把大象變不見當年國共對峙,國民黨採愚民政策,凡事「漢賊不兩立」,國外雜誌出現毛澤東照片就挖空才送到國內讀者手中…,那些策略成功了嗎?
民進黨現在做的事,從反服貿,到刁難簡體字出版品進口,不是在重複「漢賊不兩立」之路嗎?在網路時代可能行得通嗎?「房裡有大象」的現實世界裡,領導者該想想如何造福百姓身家平安,而不是自我催眠「如果能讓中國消失」的夢囈吧!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式團結:鬥完敵人、鬥同志


2018-08-11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內最近「鍘聲四起」。第一槍,是台北市西新里里長邱碧珠因為挺柯率先被鍘,民進黨台北市黨部決定不提名她。第二槍,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的發言人開砲,要求挺柯的北市府顧問周榆修和市議員高嘉瑜都應「退黨」,引發議論和反擊。但隨即有人反問,台中市長林佳龍為時代力量募款餐會造勢,新竹市長林智堅讚譽柯文哲是「新竹的驕傲」,是否也應以同一標準動用黨紀處分這次選舉,民進黨一向嚴明的黨紀,正遭到前所未見的挑戰
這些四面而來的「鍘音」,主要來自兩個源頭:其一,民進黨決定和舊盟友柯文哲分手,在台北市改提姚文智;但民進黨內許多人對於黨中央的決策仍一時難以理解,而中央也未畫下新的界線,說明雙方關係是否已完全「化友為敵」,因而出現了灰色地帶的臆測和游移。其二,民進黨中央執政成績欠佳,帶衰民進黨地方選情;加上姚文智參選後的表現欠佳,在「西瓜偎大邊」效應下,黨內不少人選擇與後勢看好的柯文哲繼續站在一起,因而引發忠誠和紀律之議。
事實上,撇開西瓜效應與政黨忠誠的因素看,民進黨內這麼多人選擇繼續挺柯,還有一個更高的因素,那就是民進黨一直迴避碰觸的「價值」問題。從挺柯的台北市綠營議員、官員或里長的角度看,柯文哲願意解決地方民眾的問題,這是真實的台灣價值;民進黨如果要抵制這樣的價值,並動用黨紀而懲處眾人,那是黨中央違背了民主價值。也正因如此,挺柯的民進黨籍北市民政局長藍世聰雖遭多次點名警告,卻絲毫不為所動,拒絕辭職亦不退黨,並明言不可能挺姚文智;而黨中央對他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覺得難以痛下殺手。
邱碧珠挺柯被取消提名,而藍世聰挺柯卻獲得容忍,這當然是民進黨的雙重標準,表示黨紀可以因人而異,因遠近親疏或利害輕重而分別處理換一個角度看,對民進黨而言,鬥爭異己不僅是它的本性,也是它進行政治動員的重要力量,有多套標準其實不足為奇當權力不再尊重民主價值,當它鬥完了政治敵人,就開始鬥爭自己的黨內同志,也只是剛好而已
人們不妨回顧一下,蔡英文在二○一六年初當選總統後曾發表演說,聲稱「只要我當總統的一天,沒有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而道歉」,這是多麼動人的金句但她就任總統之後,卻沒有一天是以「全民總統」自居,許多施政根本是在分化社會。例如,她動用黨產會及促轉會打趴國民黨,利用年金改革來打擊軍公教,她搞壞兩岸關係讓許多台灣產業變得蕭條,她利用一例一休毀損勞資關係。此外,面對兩岸鬥爭,她不惜以台灣民眾的福祉為犧牲;面對選舉鬥爭,她斬斷與柯文哲的合作只為維護民進黨的顏面;她修改教科書,只為推銷自己扭曲的世界觀。這些做法,無一不在抹殺或塗銷與她不一樣的認同,不是嗎?
不能「以德服人」,就只能「以威服人」,這就是民進黨今天的寫照當完全執政逐漸失去民心,乃至連黨內基層都離心離德,民進黨就必須不斷提高內部的高壓手段,以防止同志叛逃連小里長邱碧珠都被推出來祭旗,我們便彷彿看到了當年國民黨首度失去政權前那種分崩離析的景象,看到了越來越講究權威和排場的民進黨
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為什麼今天會動輒得咎?又為什麼會被一個無黨無派的柯文哲弄得如此狼狽?原因就在,民進黨執政者從來不把台灣當成一個國家好好治理,卻用分化的手段讓人民彼此仇恨,讓社會撕裂不安,目的只為了一黨之私為了選舉,民進黨最近呼籲「團結」的聲音高漲但「鬥完敵人、鬥同志」這樣的手法,又能獲得多少民眾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