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延續族群生命的第一句話

◆  黃芳彥之死 誰才該悼念
◆  以「龍貓」同理心防疫
◆  別讓年節成為長照者的陰霾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延續族群生命的第一句話
◆  環境汙水與科學防疫
◆  別讓生命捲入政治漩渦
◆  新冠隱喻標籤化 比病菌更可怕
◆  畫中有話/疫情擴散 頭路茫茫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延續族群生命的第一句話


2021-01-30 05:01  聯合報 /   潘襎(作者為台南市美術館前館長)
言語是人類與動物間最大區別之一,但人類也可能因失去言語能力,無法表達情感與觀念,包括焦慮、緊張或某種外部受傷。示意圖/Ingimage


言語是人類與動物間最大區別之一,但人類也可能因失去言語能力,無法表達情感與觀念,包括焦慮、緊張或某種外部受傷。言語成人類傳遞文明重要工具至於文字,是比言語還要複雜的傳遞工具,自然發生比較晚

人類學家對於言語從何時開始,感到興趣英國學者迪姆.克勞認為言語產生於智人發生基因突變後,大概在紀元前十到十五萬年間,也有研究指出,言語是不斷變遷發展歷程,人類基因必然經歷不斷變化

圖像或文字起源,總是可因遺跡發現容易找到時間斷代現存最早繪畫,發現於法國西南部多爾多涅省韋澤爾峽谷拉斯科洞穴。這些繪畫,出現最多的是牛、馬、熊、狼、鹿、鳥及人的形象。民國 29年(一九四○年)因數位年輕人寵物狗追逐野兔掉入岩穴,意外揭開這個地底的人類文明起源秘密。

人類透過圖像表現自己曾看過的影像,或心中想法,這些動物用木材燒過的黑色木炭,及紅色的泥土或礦物質塗抹在石壁上。根據測試,大約完成於一萬五千年前

這些圖案與智人生活密切相關,岩穴是他們躲避動物的家,岩穴裡的圖像有人說是基於某種心中想望,有人說是基於某種宗教儀式,也有人說是出自審美需求。但無論如何,都是那時智人對於心中慾望呈現的影像

如果往前推想,到底什麼是人類第一次的言語呢?基於什麼需求呢?文明發展必然與言語起源有關,因為透過言語才能進行抽象思考。中文將人的自言自語稱為「言」,將兩人對話稱為「語」,成語「自言自語」意味著自己說給第二個自我聽,那個第二個自我意味某種非真實自我。瑞士言語學家菲德南.索緒爾將人類使用語言區分為言語」(Parole)與「語言」(langue)兩部分前者受個人意志影響,包括個人的發音及用字遣詞,還有屬於個人的表達習慣後者受社會制約,是一種社會心理學他的這種觀念成為現代語言學重要起點

記得數十年前閱讀到民約論作者盧梭言語起源論時,其中有趣地探討言語起源。盧梭出生於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日內瓦,高地苦寒,他認為言語最早出自於溫暖南方,充滿著音樂性,熱情有活力,子音與母音間隔發音,義大利語言可為代表。法語則為北方語言,聲音比較模糊,南方語言適合演講,宏亮而高亢。

人類最早說出的第一句話是什麼?他認為人類為了延續生命,必須要過集體生活,人類第一句話並非是「我愛你」這種拋向外部的訴求,而是基於族群生命延續的「幫助我」。那是由他者向著的一種力量,也就是一種向心力的訴求人類族群之延續,出自於最純粹的生命與生命之間彼此相互凝聚與互助的力量











黃芳彥之死 誰才該悼念


2021-01-30 04:45  聯合報 /   高源流/資深媒體人
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左一)與扁家關係密切,是陳水扁任總統時醫療團隊召集人。本報資料照片


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潛逃美國十多年,這兩天突然傳出他死亡。他的死,不論是出於什麼形式,對台灣檢調的辦案信譽、對整個扁案,都是極大的諷刺。

因為,黃芳彥不僅活得比當初追緝他的特偵組的「命」還長,而且他要保護的對象,陳水扁、吳淑珍夫婦,都活得自由自在,比他還好。

黃芳彥一生活得精采。他讀醫,當上了新光醫院副院長,還能和陳水扁一家成為密友。即使因涉扁案潛逃美國,但從他家人傳出訊息,他從不缺錢,在美活得自在,身邊不乏女伴,打小白球娛樂。台灣沒有幾個人能像他這樣生活。當然,陳水扁除外。

如果要為黃芳彥的死,寫的有笑語、有悲情,又有惋惜的追悼文。首先要笑談的,當然是最高檢察署特偵組。這個特偵組當年查扁家弊案查了老半天,偏偏讓涉及扁案極深,知道扁家鉅額錢財來龍去脈的黃芳彥潛逃美國,漏了網,令許多不知的弊案,迄今難以查清。這也難怪,特偵組命短,早黃芳彥多年而去,被裁撤了。

黃芳彥之死最悲情的是,他犧牲自己潛逃美國,台灣有家卻歸不得,極盡全力要保護的民進黨、陳水扁一家,這麼多年來,「活」得比他黃芳彥樂活。民進黨連續完全執政,掌控台灣命運,而陳水扁一家現在沒一個人因扁案坐牢,全都自由逍遙。扁家兒子還當上了民代,大有繼承乃父政治事業之勢。

最讓人為黃芳彥惋惜與抱不平的是,民進黨似乎只記得陳水扁,忘了黃芳彥。以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的敢,他們既然撤廢了特偵組,就應該想到為這個被特偵組追緝的黃芳彥「解套」,讓他能回到台灣的家,跟老朋友相聚。

說實在的,阿扁都能保外就醫趴趴走,民進黨政府卻沒有幫黃芳彥「解套」,動機啟人疑竇。如果從這角度切入分析,黃芳彥之死,就有得談了。

黃芳彥涉及的,是與扁家涉嫌洗錢案所謂洗錢,就是把不乾淨或不合法的大筆錢,洗成合法。黃芳彥既是扁家心腹好友,又涉及幫扁家洗錢,那麼他極可能或必然知道,當年民進黨大當家陳水扁總統,海角七億,甚至其他不明錢財的來龍去脈。

何況阿扁女兒、阿扁自己也曾公開說過,民進黨內有哪些人沒有拿過他陳水扁的錢。扁家這說法,都已讓民進黨內很多有頭有臉的人物,相當不安;萬一讓黃芳彥回台灣趴趴走,多說些「去脈」,很可能會讓某些人同樣不自在。

或許有人說,黃芳彥如果想讓台灣某些人不安,他照樣可以在美國隔洋放話;但這種說法外行。美國這個國家有個不好聽的別號,就是罪犯的天堂」。任何國家通緝犯只要逃進美國,只要做到不惹事、不開車違規、不搶當地人工作等三項,美國政府不會去管黃芳彥若敢隔海放話,那是自找麻煩

這時候,塵歸塵,土歸土,連通緝都撤銷了,再去追究黃芳彥涉什麼弊案,想讓某些人不安,已經沒有意義。唯一能讓人關心的,就是黃芳彥的槍傷,是飲彈自盡或遭到槍殺。萬一是他殺,黃芳彥之死,故事就綿綿長長,一時半難以了結。

不過,以美國刑事現場鑑識科技,美國法醫的自殺說法,是可信的。民進黨某些人可以放心了。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以「龍貓」同理心防疫


2021-01-30 04:40  聯合報 /   李奈美/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龍貓」。圖/甲上提供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經典作龍貓」,如今終於在台灣登上大銀幕;再度觀影發現:穿越時空打動人心的,原來是不分彼此的同理心

劇中,草壁小姊妹和爸爸一起搬到鄉間破落小屋,不但不畏懼鄰家男孩口中的「鬼屋」、「灰塵精靈」,就連妖怪圖誌中的「龍貓」,姊妹初遇時,妹妹興奮地撫摸龍貓;姊姊原本為爸爸預備的雨傘,善心地借給僅以樹葉遮頭的龍貓,龍貓與小姊妹雨夜等公車畫面,成為大眾腦海永恆印記,沒有分別心的友愛,創造一連串溫暖奇遇。

鄰家奶奶,更是讓母親住院的小姊妹,有了父母無暇照護時的依靠。一場全村動員找小妹妹的尋童戲,沒有人視初來乍到的小姊妹為外人,加上龍貓、龍貓公車的神奇魔法,讓「龍貓」成為跨世紀、不分世代都得到撫慰的經典動畫。

新冠肺炎病毒,也讓全球集體「移居」到前所未有的環境。台灣因為桃醫群聚感染,正處於不得不高度戒備時期;看到媒體報導,桃醫清潔員遭鄰里排斥,出現離職潮;雖然明白病毒的不確定性,讓大眾恐慌,但醫護、清潔員,甚至醫療用品配送員,全都是防疫年代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每個角色都是撐起時代的「英雄」。

臉書上,正確與不正確的防疫討論並列,令人體會即使防疫已過一年,大眾對於病毒、防疫依然認識有限;新冠肺炎病毒,其實一直在教導大眾:防疫不該有分別心,病毒不見得在遠方、他人;每一個人都應該保護自己、尊重別人

防疫時日的眾多不確定性,該想想「龍貓」世界的同理心,想想被隔離者暫時被隔絕的寂寞煎熬,想想萬一被傳染或不小心傳染他人的未知發展,在熱門景點、商場人擠人購物、打卡,其實是很落伍的舊日行為。

一如廿六日聯合報即時報導,桃園八德水果攤立紙牌呼籲:「不要鐵齒了,口罩一定要戴!」的照片一樣。

民國 110 年(二○二一)龍貓如果跳出來陪伴等公車,一定也是戴著口罩,送給小姊妹的見面禮:當然是龍貓口罩和酒精











別讓年節成為長照者的陰霾


2021-01-30 04:53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在長期照顧領域,年節團圓時期,長年留守家鄉照顧老父母的子女們,面對說三道四的壓力,情緒特別緊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節一步步靠近,傳統上這是家庭團聚時刻,但也引發我們面對許久不見親友,一見面就要探問隱私,或說三道四的壓力。在長期照顧領域,這種壓力常發生。長年留守家鄉照顧老父母的子女們,情緒特別緊繃。面對回鄉團圓親友,他們會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近來看診時,注意到幾位家屬會晚到,甚至是最後一組看診患者與家屬,只因如此他們就可多點時間吐露心中焦慮。

照顧媽媽的小陳說:「我姊姊久久回家一次,每次回來只會說我這裡沒照顧好、那裡沒做好。長期都是我這樣煮飯給媽媽吃,媽媽也好好的,可是我姊姊碎碎唸沒營養、只會增加體重等等。陳醫師,我好討厭這樣、卻只能忍著!更可怕的是要過年了,姊姊會回來待幾天,從早到晚都要聽她碎碎唸,想到這我就睡不著。」

看著小陳憂鬱神情,我默默嘆口氣,心裡想著這就是「照顧創傷」了。這個名詞描述的,是照顧者在歷經長期、貼身照顧後,身心上因承受照顧工作而來的耗損引起的傷害,身體受傷多少還可觀察到,難的是並非每個創傷都可被看見,於是許多照顧者心中的照顧創傷,多半都沒被注意到、更遑論好好紓解,導致親友相處時可能會因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引爆爭執,更加深照顧者心中傷痛。

大家多少能理解,長期照顧不易,但親人相聚時,我們容易關心長輩有沒有被照顧好,往往忽略長期承擔照顧者的眼神是否疲憊、情緒是否憂鬱、多久沒能好好吃飯和睡覺。諸如此類的耗損,長期累積下來也會造成照顧創傷,沈太太正是一例,七十幾歲的她照顧因車禍失智先生,夫妻倆感情深厚,來門診時臉上帶著笑容,因此我總以為她自我調適得不錯。

沒想到,有回沈先生住院,沈太太對我坦承,她忍不住冒出想用枕頭悶死先生的想法。她解釋,和先生結婚後就是兩個人小家庭,所以照顧上也沒有來自親友壓力與評論。但先生車禍後,靠沈太太帶著來回醫院,除了照顧工作外,還要維持家中日常,從買菜煮飯到修繕家電都要做。雖然沒有被「指教」,但是沈太太負荷大到想把先生悶死,也是一種個人照顧創傷啊。

照顧者,在長年累月壓力堆積下,也會盼望好不容易等到連假,是不是有機會能有親友來換手、讓自己可輕鬆一下,倘若親友沒有警覺,就可能因為批評或一句不留心玩笑話,引爆照顧者的情緒與壓力,讓年節變成家庭紛爭的好發時期。

其實,家人相處時光非常珍貴,面對還看不到盡頭的疫情,團聚機會更顯珍貴。期望多肯定照顧者付出,回家時多給稱讚、少批評,看到沒做好的,默默主動去做會比光出張嘴來得好。如此,團圓時光會是快樂的,照顧者也能得到繼續努力的力量。












環境汙水與科學防疫


2021-01-30 05:00  聯合報 /   莊凱全/醫、曾任衛生署防疫處科長(嘉義市)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醫護群聚,疑似造成桃園社區感染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以飛沫接觸傳染為主,受感染者有腸胃症狀大概只有十一%,因此大陸也用肛門篩檢新冠病人,但是這些排泄物不會傳播新冠病毒,目前也沒有隨著排泄病毒感染的證據。

環境檢體來做疾病監測,這已是標準流程,尤其是小兒麻痺病毒細菌抗生素抗藥性監視。台灣應該有進行醫院衛生汙水的小兒麻痺病毒監測,才能知道台灣是否已經根除小兒麻痺。

新冠病毒如果出現在環境汙水檢體,表示收集此汙水的區域有新冠病毒,因此可預測此區域流行的可能。西班牙監測都會區汙水樣本發現,檢驗出新冠病毒的存在與否,若病毒量持續增加,確診案例會愈來愈多,便可預測新冠病毒疫情的流行即將開始

此次部桃院內群聚感染,疑似造成桃園社區感染情形,疫情指揮中心應該要進行衛生下水道汙水的新冠病毒檢測,就可知社區感染範圍,訂出更合理的措施,提供國人參考。醫院的環境汙水的 COVID-19 也要監視,這才是科學防疫













別讓生命捲入政治漩渦


2021-01-30 04:46  聯合報 /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涉及扁家洗錢案的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中)在美傳出持槍自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看到頭條新聞「扁親信黃芳彥在美身亡」,簡直不敢相信;他在扁朝時,具呼風喚雨的影響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因捲入扁家洗錢案後,人生瞬間變成了黑白。

民間有一句耳語:「如果你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參政。」可見政治是很險惡的環境,陷阱多,人事紛紜,利益糾葛不清,能留下美名者幾希?黃芳彥若專心致力於醫療志業,將獲得「仁心仁術」美譽;可他一腳踩入政治圈,又結識貪得無厭的扁家,身敗名裂。

政治管理眾人的事,接觸到管理層,難過錢財與美色關,自古皆然因此,要有不受誘惑的堅定信仰,否則一旦涉入,整個生命便捲進去,往後人生豈有彩色?

回顧當年,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等政壇人物,創下舉世稱羨的「台灣奇蹟」。他們把從政當終身志業經營,對照黃芳彥的下場,是否能給政治人物若干啟示?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新冠隱喻標籤化 比病菌更可怕


2021-01-30 04:44  聯合報 /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美國總統拜登下令對新冠肺炎禁稱為「中國病毒」。我國外交部官網還是以武漢肺炎為名設立資訊專區。記者陳柏亨/攝影


美國思想家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書中分析,疾病衍生一些迷思及幻想,被一步步「隱喻」過程,如從誤解、偏見,到歧視,都讓得病者包袱更沈重。如果桑塔格看到新冠肺炎(COVID-19)造成隱喻現象,想必感觸會更深吧?

對剛下台的美國總統川普來說,「中國病毒」是他把此病簡化成中國強敵的隱喻方式,就是反中、仇華的最簡單操作。我們政府,或部分人愛以「武漢肺炎」代稱,某種程度也反射兩岸近年對立與缺乏互信,讓武漢肺炎成為「壞人」的隱喻。因疾病造成的恐懼,化為更深的偏見,只有更加迷思,沒有互信理解。近日部桃園爆發群聚感染事件擴大,致民眾擔心疫情擴散,桃園開始被隱喻標籤化。

疾病為何會產生隱喻,這主要源自於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對真相的不明,所以社會氛圍利用這集體意識的情感,賦予疾病「社會上」意義,中國病毒或武漢肺炎,何嘗不是一種醜化手段,也是道德行為偏差的後果。

民眾對於不明病源,都會產生死亡的陰影。但政府掌權者,除提供快速且透明的疾病資訊外,最應該做的是要把疾病隱喻「去魅、去妖魔化」,讓民眾以理性去排除恐懼和偏見,而不是選擇性的用汙名的刻板印象,讓死亡陰影更加沈重。

當我們不想部桃醫院陰影強加在整個桃園無關人口和地域時,是否該更加慈悲且中立的讓這次世紀病症更正常化。以語言的暴力,或文化的偏執,在疾病上打轉,那所造成人們身心撕裂與疾病迷思,會對病菌本身影響力還強大啊












畫中有話/疫情擴散 頭路茫茫


2021-01-30 04:39  聯合報 /   記者杜建重
記者杜建重/攝影


就業服務站外牆上,貼著勞工有頭路」,希望讓找工作勞工能寬心,並順利找到頭路養家

依勞動部調查,去年因疫情衝擊,約七十多萬勞工被裁員、減薪,或未調薪。如今又因部桃群聚擴散,市況更蕭條,疫苗又未有著落,就業春燕何時能來。指揮中心能否再次化解危機,不只關係政府威信,同時也影響民眾未來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