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祕密屏蔽 扭曲網路言論自由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  星期透視/賴清德政府的三大危機
◆  大歐洲 大中國 大和平
◆  兩岸關係失控 賴怎健康有序交流
◆  名家縱論/祕密屏蔽 扭曲網路言論自由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祕密屏蔽 扭曲網路言論自由


2024-01-21 04:42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法務部調查局舉行「認知戰研究中心」揭牌典禮。圖/法務部調查局提供


很多選前不敢做的事,都在選後摘下蒙面頭巾亮相。調查局聲稱為了對付境外敵對勢力破壞我民主制度,以及藉由網際網路、社群平台散布錯假訊息,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可溯源清查異常帳號、協請社群平台業者下架。但不靠社群平台幫忙調查局如何偵查?說穿了可能是另一種附和執政者意識形態影子禁令shadow banning)。

無論是名之為「有害言論」、「有毒言論」、或「傷人的內容」,都是社群媒體還不成氣候時做法,然而當下社群媒體的力量比國家還大,這種所謂的內容審查就有限制言論自由干涉資訊揭露之虞

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以色列對加薩戰爭後,阿拉伯社交媒體促進中心調查,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上半,臉書收到以色列九一三項要求限制或刪除平台內容的呼籲。臉書同意八成以上的請求。

比利時電影製片馬登斯最近在 TikTok 發布帶有「種族滅絕」一詞的巴勒斯坦影片突然消失不見。他指責臉書、IG、X、YouTube 和 TikTok 審查帳號積極減少親巴勒斯坦內容影響範圍,這種做法即是「影子禁令」。

影子禁令又稱祕密屏蔽。如果發現你在臉書上的活動沒有顯示,或瀏覽量突然下降,或出現技術錯誤,很可能意味你收到臉書等秘密封殺

前年底馬斯克收購推特前,誓言要解決社群媒體不透明不受信任問題尤其想挖出推特封殺言論深層結構。結果當了老闆,卻突然停止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 CNN 記者帳號,聲稱為了安全,實則都是平常嚴厲批評他的記者。真是雙標。

祕密屏蔽是隱形的內容介入,借著演算法,建立一種模式化和社會關係的控制。不但扭曲人和社會關係,更赤裸裸追求另一種政治正確強迫使用者討好演算法演算法也變成另一種網路行為規訓枷鎖,更是規則上的規則。

進入生成式 AI 時代,這更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表面上看,將強大的大型語言模型連接到圖像生成模型很有意義,用戶不費力就能按照提示產生詳細的圖像文字。然而 OpenAI 蒐集整理內容,也意味銜接內容審核系統,在使用者不知情下進行訊息過濾

其實 OpenAI 仍然逃脫不了社群媒體控制:我不同意的內容,你看不到。Scaleforce 執行長班紐夫就認為,社群媒體對民主國家帶來的風險比 AI 還大。如果篩選言論秘密進行,甚至壓制特定社群聲音,就對言論自由構成真正威脅

去年七月歐盟通過「數位服務法」,試圖馴服大科技公司。根據規定,社群平台必須遵守確保數位安全,並保障用戶言論自由。

歐盟發言人強調,平台需非常透明和明確說明其條款允許哪些內容,並始終如一執行政策。該法案要求影子禁令和其他類型的內容審核保持透明。尤其當 AI 深入融入媒體時,更不能在使用者不知情下,任意限制貼文或隨便封殺。

再回到主題。調查局不但要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而且要找各大社群媒體幫忙;我們更應擔心的是,調查局想審查和當權者觀點不符的貼文內容?是不是要強制下架或秘密隱藏當前瀰漫氛圍是連「科目三舞蹈都不能容忍執政團隊,讓人擔心很多政治不正確言論,會不會直接被扼殺在搖籃裡調查局愈來愈向秘密警察靠攏,既可怕又可悲,這不只是開民主倒車,而是直接甩尾踩油門向後衝










星期透視/賴清德政府的三大危機


2024-01-21 04:42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講座教授兼所長)
台灣總統大選落幕,美國派出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中)、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左)等人率領的高階代表團訪台,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處長孫曉雅(右)陪同。記者許正宏/攝影


總統大選由民進黨的賴蕭配勝出,翌日美國跨黨派資深代表團在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的陪同下抵台,速度之快令人側目。隔天,諾魯宣布斷交。賴蕭被北京定位為「獨上加獨」,未來新政府面臨三大危機,處境空前艱難。

首先,台灣的空間日益狹窄,已嚴重影響國計民生。蔡英文主政期間邦交國無年不損,賴清德任內歸零已非不可能,喪失國際人格,國際行為是否受到影響?經濟上,國台辦發言人透露,刻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 ECFA 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措施,一旦成真傷害非同小可;假如北京師法川普對台採取懲罰性貿易措施,新政府不接觸不談判,如何應對?國安方面,根據美國國防部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解放軍軍機擾台次數較前一年大幅增加近八成。現台海中線已失、解放軍將演習區劃在台灣領海內,若進一步武力進逼,場景令人不寒而慄

其次,中美圍繞在台灣議題的鬥爭日烈,台灣國安面臨被架空的危險。從前年底拜習峇里峰會舊金山再會,再到選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訪美,中共全力要求美方共管台海企圖明顯,經過一年來的折衝,共同反獨已成核心共識,美方既要安撫中方,又擔心台灣頂不住,政策已見矛盾

為了壓制中方情緒,拜登先在峇里會上堅決承諾不支持台獨接著在中方要求下,在舊金山峰會中,習近平首次提出希望美方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羅森柏格在台記者會上稱,美國不支持台獨、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而非反對改變現狀)以及兩岸對話,已成拜登政府對賴清德的三個緊箍咒。拜登在回應賴當選時,脫口而出不支持台獨,表示美方已將反獨納入一中政策,台灣在主權方面切香腸式位移,中方從美方加倍奪回

為防止台灣國際地位惡化,羅森柏格在記者會中稱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並未決定台灣的地位,打臉美方嚴厲反獨政策立場徒增管控難度

第三,台灣內部圍繞主權認同議題的對立加劇,難以化解。選戰中,賴清德將「一中各表」的政治設計,嫁接為「接受一個中國和一國兩制」,假如賴蕭衷心接受中華民國,以求同存異化解兩岸分歧有何困難?問題出在賴對中華民國的認同異於他人,在民進黨的競選/當選場子中沒有國旗,這是因為他們不認同國府遷台以前的歷史,也不認同遷台後民選總統以前國民黨執政的歷史,政治去中造成中華民國衣不蔽體將中華民國認同簡化為中國認同,是台灣朝野最大的失能,不但引爆難解的藍綠紛爭、也同時送走了兩岸和平

賴在大選辯論中,居然重新詮釋台獨稱「台灣主權獨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就是台獨的定義」。當選感言強調民主和威權對抗抵禦外部勢力介入不會轉向,似乎看不到危機、沒有藥方!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2024-01-21 04:42  聯合報/黃年
立法院正副院長之爭,民眾黨是少數關鍵,民眾主席柯文哲的態度更將是焦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前,有人問柯文哲:如果賴清德勝選,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了關鍵少數,將靠向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或與國民黨並肩為反對黨?

現在,柯文哲與民眾黨在立法院正面臨此一選擇。

十三日晚開票後,敗落為第三名的柯文哲卻以幾乎是勝利者的口吻向激情的支持者說:下一個四年,我們會贏得更多的認同,下一次我們一定可以執政。四年後,我相信我們會像今天一樣,自信地把票投給柯文哲,投給民眾黨。

這就是說,四年後,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柯文哲仍將競選總統。這一場「敗選演說」,居然成了柯文哲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的誓師檄文

因此,今天談民眾黨在立法院的戰略布局,必須從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來看。

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民眾黨有兩大戰略目標:一、柯文哲若要攻取總統大位,民眾黨要成為執政黨,其目標就還是要「下架民進黨」。這個頂層目標制約今後四年民眾黨與民進黨在立法院)的競合關係。二、就趨勢看,柯文哲若要在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勝選,他已不易再如今天去挖民進黨的票,而只能去爭取國民黨或泛藍的票。因此,「藍白合」或「藍白鬥」仍是柯文哲必須面對的問題,也將制約未來四年民眾黨與國民黨(在立法院)的競合關係

民眾黨的立院八人黨團在十五日記者會,對未來該黨在立院的布局出了「考題」,卻尚無答案。但就大結構而言,可能有四種方案:

一、民眾黨立委八票靠向民進黨,游錫堃為院長,黃珊珊是副院長,甚至黃珊珊為院長。民眾黨若採此途,當然不會只向民進黨要一個立法院正副院長而已,必會就行政部會首長等其他職位提出更多聲索。因此,民眾黨也就在實質上與民進黨組為某種形式的「聯合政府」。但此計必使柯文哲與民眾黨成為丑角,何況,既已與民進黨在立院聯手並組成聯合政府,則四年後「下架民進黨」的頂層目標從何談起?

二、在正副院長第一輪投票時,民眾黨推出我黨候選人,展示自主立場,並使選舉進入第二輪。二輪投票時,表面宣稱開放黨員自主,實則民眾黨可能在投票指令團進團出選出民進黨推舉的正副院長,也可能選出國民黨推舉的正副院長。這兩種投票指令後續政治效將截然不同,但共同的結果為黃珊珊不是副院長。此計對民眾黨的 CP 值最低。

三、民眾黨在第一輪自推候選人,第二輪投票全體缺席,由國民黨韓江配當選。其效應如第二案。

四、與國民黨達成協議,韓國瑜為院長,黃珊珊為副院長。此計使民眾黨不必靠向民進黨而成執政黨,也不僅只是一個光桿在野黨,而是與國民黨聯合成為「共同主導立法院的在野聯盟」,將「朝小野大」的效應發揮至極

大致而言,以第四方案對未來四年民眾黨的兩大戰略目標比較匹配。一、黃珊珊成為立院副院長,民眾黨深入立院建制操作,更能實現從「強力監督」到「下架民進黨」的戰略目標。二、柯文哲要競逐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仍須處理「藍白合」的難題,則與其屆時藍白又拚得你死我活,不如經由在立法院建立起平緩的藍白競合關係,雙方用四年時間共同找出在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下架民進黨」的最佳組合與方案。

回頭來看,十五日民眾黨立院八人黨團記者會是一場成功操作主張不定期邀請總統到立院作國情報告」,這是憲政權責結構改革關鍵性提議。至於「四項承諾」,聽證權與人事同意權,是提升立院憲政地位;立委利益迴避與立委經費公開,則是刀刃向內。一般認為,在今日政治時空下,這些主張皆是順天應人

民進黨對這些主張的回應是「正副院長應以是否適任為考量,而非以各種訴求為前提」,語多保留。國民黨方面則還看不到有什麼反對的理由。所以,只要實現了第四方案,這些主張皆有了兌現的條件。因此,十五日這場記者會,只是在炫示民眾黨的先聲奪人,但落實方法應當仍在第四方案

如果第四方案實現,一切法案的提案與審查,皆可在藍白建制內進行,各種法案經立院的藍白多數席位主導通過後,應皆已完成「對的就贊成/錯的就反對」的選汰程序

以上討論,是從柯文哲將角逐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總統為基本想定,並以民眾黨一黨的利害為視角。但柯文哲與民眾黨在台灣政治發展史上,均可能有超越柯文哲個人政治野心及民眾黨民粹演示意義

許多人認為,柯文哲是一個忽左忽右忽藍忽綠徹底機會主義者」,他一人操縱的民眾黨則被稱為以偽科學為名宗教組織」。但不論毀譽,柯文哲成為可能撬動台灣政治生態槓桿

柯文哲的特質就是「」,支持者之所以支持他,也因他的「」。

這個「變」的主體(不是全體)可說就是一股「綠色政治移民」的潮湧。柯文哲、黃國昌與陳昭姿即可謂是三種不同類型的「深綠出走者」。大選開票結果更顯示,相當數量的綠粉如今已轉為柯粉,柯帶著這些原綠粉出埃及並許諾他們走向應許之地。

因此,大體而言(不是全體),民眾黨是一個「綠色政治移民」的中途站。這些移民對台獨的基本教義已生批評意識,更對民進黨在清廉政治及民主操持上的腐敗產生憎惡。他們要走出民進黨,但不願走進國民黨,因此以民眾黨為中途之家

這種「中途性最微妙表徵顯現在大選中民眾黨群眾場合出現大量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這在民進黨的場合是不能想像的,但像陳昭姿這樣的台獨卻在國旗簇擁下跟著主張「台獨都是騙子」的柯文哲嗨翻了天,不能不說這是政治奇觀

這一股綠色政治移民潮,其實蘊蓄著台灣跳脫藍綠政治生機,值得珍惜,但如今卻只是走到中途,他們若想取代藍綠尚待努力畢竟今年得票率僅廿六點四六%。路漫漫其修遠兮,何去何從?

柯文哲可以用這個「關鍵少數」為「政治勒索」的工具呂秀蓮語),以實現他進入總統府為最高戰略目標。但是,柯文哲也可以使這個「關鍵少數」成為形塑「新政治」及「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槓桿,這就成了民眾黨可以追求第三個戰略目標

本文認為,柯文哲想贏得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總統大位不易,必須靠不斷的「政治勒索」,最後也可能落得面目全非。但他若善用現今贏得的關鍵少數地位,來推倡台灣新政治卻不無可能。當他完成了可能的,不可能的也就有可能了。












大歐洲 大中國 大和平


2024-01-21 04:50  聯合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北約今年上半年將舉行美蘇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英國將派出約2萬名官兵、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打擊群,以及F-35B戰機組成的特遣部隊參與。(美聯社)


蘇聯與東歐前共產集團在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初走到盡頭,但鳥盡沒有弓藏,為了對抗歐洲名義上是共產勢力而成立的北約不是同步解散,也不是苟延殘喘,是忘了美國在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創設該職位迄今,據說是「單一最佳」的國安顧問史考克羅Brent Scowcroft)的警語:「北約邊界愈向俄羅斯靠近,勢將致使西方過去多次侵略的俄羅斯,心懷苦楚怨懟」。

果然,俄羅斯的誤判與愚蠢回應北約步步進逼挑釁入侵烏克蘭,致使烏克蘭塗炭俄歐也兩敗俱傷得利是軍火商,近日的表現有二:先是美國已在作東,上個月於華府召開美烏國防產業基礎會議,來了美歐與烏克蘭的三五○位政府與產業代表,要在烏克蘭增產軍火支持對俄作戰。再是北約本周起至五月實施冷戰以來最大規模軍演」,九萬人參加

由美國領導的北約,忘了共和黨籍總統艾森豪在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的「和平機會演講,他說:「每製造一支槍械,每下海一艘戰艦,每發射一枚火箭,最終的意思就等於偷竊,挨餓的人未能進食,受凍的人無衣可穿。」相同的指向也由民主黨總統甘迺迪在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年)再次強調。他說「和平過程」「不是美國以戰爭與軍火強制世界進入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不是墳墓的和平,不是奴隸的安全…是能讓人們與各國成長並冀望為其子女建設更好生活的和平。」

假使美國未能重拾記憶,忘卻再求和平,歐盟理當獨立,記取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倡議,使其回春。他呼籲歐洲傲然挺身,代表自己而不是以美國為馬首是瞻,歐洲應該擴大至烏拉山,作為全球事務的第三力量。近日,英國教授薩克瓦R. Sakwa)奮進發言。他說,基輔廣場政變導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八年後再有俄烏戰爭,致使大歐洲之念更形遙遠,惟歐洲從傳媒到政治領導階層,果真能夠真誠自省,坦承這個局面的造成,並非僅是俄羅斯之過,也斷非普亭一人之失,而是歐美與北約及烏克蘭本身,都有相應的責任必須承擔,那麼,「大歐洲仍然是鼓動人心恆久理念。一個世代認定這是讓人哀傷的幻覺,另一個世代的人,會以之為符合現實的、也必須要有的宏圖」。

在台灣,聯合報報導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說,尋求解開兩岸關係的死結,「我方應主動尋對話」,並且,「由台灣開啟對話可更有尊嚴」,遠非一些人所說我方主動就是自投羅網。怎麼主動?積極回應並參與何謂「一中」的界定,總統蔡英文說而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跟進,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互不隸屬,未來呢?有沒有可能出現雙方都能接受的,「未來」彼此經過轉化之後,可以「相互隸屬的「一中」、大中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是最高境界,即便不容易浮現,但以此作為目標,是更能靈動世局與人生訴求











兩岸關係失控 賴怎健康有序交流


2024-01-21 04:47  聯合報/ 江紀明/醫師(台北市)


賴清德勝選後提出希望與中國恢復「健康有序」交流的願望,這可能為兩岸關係帶來新的機遇嗎?賴總統是醫師出身,應該能明白「健康」的定義;這個於民國四十七年(一九四八年)被納入 WTO 的定義,包含身體、心理與社會福祉。我的解讀是,台灣內部共識與政黨政治相對於身體與心理,兩岸關係相對於社會福祉;至於「有序」,我的解讀是賴醫師希望在兩岸關係中能獲得「掌控感」。然而,這到底是希望,還是單方面願望呢?

賴清德代表執政的民進黨勝出,凸顯了台灣社會對民進黨不滿與當前兩岸關係不滿的負面比較。台灣的民主是脆弱不堪的,面對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挑戰,代議制民主也在不斷調整和演進,以應對民意代表與選民之間的脫節、利益集團的影響力,以及國家主權與國際合作之間的平衡。

換句話說,這種「民主」很不健康交流」來自於在共識的基礎上,藉由利益交換與分工達到雙贏事實上,在民進黨的框架下,兩岸關係既不平等也無共識,這是一種「失控。因此,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賴總統希望與中國恢復「健康有序」交流,而是中國認為民進黨政府有資格與中國談「健康有序」的交流嗎?在全球化和地緣政治複雜的背景下,台灣如何平衡內部的民主價值與外部的戰略壓力?

讓我們嘗試做一個思想實驗,如果時代力量黨主席對民進黨說出希望與民進黨恢復「健康有序」的交流願望,這不啻是一個笑話!「時代」已無力量亦無立委,有這個資格嗎?同樣的,在中國眼中,得票四成的總統想代表台灣,那置六成的台灣選民於何地?台灣以什麼立場在堅守所謂民主價值的同時,又能與日益強硬的中國立場進行互動?而台灣經驗是否能為全球民主的演進提供寶貴的案例研究,特別是在面對大國政治和地緣安全挑戰時能適應和堅守民主價值

政治改善往往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大致來說,國家建設、經濟發展、官僚體制發育以及菁英階層再造,都是這個系統工程的一部分。我認為賴清德的希望只是一種願望,中國有自己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完全不包含賴清德的「希望」。至於台灣人民的希望,應是不希望賴清德走上從醫師到總統再到一個「喜劇演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