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成立外匯主權基金 進軍國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653/web/ 

◆  聯合報社論/環團被蔡政府當免洗筷,還在等皇恩浩蕩?
◆  聯合報黑白集/神山護國,國不護神山
◆  經濟日報社論/成立外匯主權基金 進軍國際






經濟日報社論/成立外匯主權基金 進軍國際


2023-04-27 03:10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元債券示意圖。路透


兩位立委吳欣盈及羅明才提出「中央銀行法修正草案」,已獲得過半數立委連署,近日並將於立法院審查。該草案規範中央銀行提撥外匯存底的10%,以成立追求財務績效為目標的外匯主權基金,並以具備策略性及關鍵技術的外國公司為投資標的。目前央行外匯存底操作不追求績效,且國內鮮有資金投入到國際各行業巨擘公司的情況下,成立外匯主權基金或許可出現轉機。

央行將絕大多數外匯存底購買各國公債,逾七成是美國公債,而其餘是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國家的公債。因此,外匯存底滋息成為央行盈餘的主要來源。根據央行公布2012至2021年利息收入的資料,再輔以各年度美元兌換新台幣的平均匯率,以及每年外匯存底的平均值資料,可以計算出這段期間外匯存底的報酬率。最高出現在2012年的3.54%,最低出現在2021年的1.89%,而這十年間的每年平均報酬率則為2.8%。此績效表現略低於香港外匯基金同一期間平均每年3.4%的報酬率,但遠落後於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從2002至2022年20年期間,平均每年7%的報酬率。

央行的外匯存底配置方式,如同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上,不但違反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可維茲所倡導的資產組合風險分散化的準則,且無法規避利率變動與通貨膨脹的風險。首先,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美國聯準會於2020年3月將聯邦資金利率調降至0至0.25%,並維持到2022年3月。之後則連續升息九次,到今年3月升息至4.75%至5%。因此,央行從2020年3月起,有二年的期間,買入到票面利率非常低的美債。這除了造成央行外匯存底的報酬率由2019年的2.74%下降到2021年的1.89%外,同時也導致其市值大幅減損。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統計,我國持有美國公債的金額,從2020年3月的2,050億美元,到2022年底,增加10.2%成為2,260億美元。然而,同一段時間,美國10年期公債的期貨價格下跌19.8%。換言之,這段期間央行所買的美國公債,其市值最高折損二成。因此,央行以其持有外國公債皆是到期,因而不影響收益的說法,像似魯迅筆下阿Q常用的精神勝利說詞。

其次,央行配置外匯存底的方式,也無法對抗通貨膨脹風險。根據馬可維茲的理論,若配置的資產,其預期報酬走勢互異,則能降低資產組合的風險。香港外匯基金即採此觀點,從2009年起,增加了一個涵蓋私募基金及能對抗通膨的房地產的「長期增長組合」。此組合截至2021年為止,創造出每年15.4%的報酬率,因而使香港外匯基金的近來表現,能略優於我國外匯存底的報酬率。

各國一般以能支付三個月進口需求的金額做為外匯存底的安全存量。以去年進口金額為基準,目前我國外匯存底可支付15.7個月的進口需求。因此,一旦成立外匯主權基金,我國外匯存底仍能支付14個月的進口金額。另外,央行最近又以目前外資擁有的我國股票、債券及現金約略等於外匯存底的價值,因而擔心國內資金流動性的問題。然而,這個看法有點杞人憂天。過去各國的經驗顯示,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外資並不會集體同時撤資。反而是永遠存在巴菲特這類投資人,會選擇在類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等灰天鵝事件出現時,採取危機入市的行動。

我國若成立外匯主權基金,其560億美元的規模在全世界主權基金將排第30名。至於投資標的,可參酌其他主權基金的做法。例如目前全世界主權基金規模排行第二的挪威主權基金以及第六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在去年時分別為台積電的第四及第三大股東。因此,日後我國的外匯主權基金也可投資於各國各產業的龍頭公司。如此既可增進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也可帶動國內產業及技術升級。













聯合報黑白集/神山護國,國不護神山


2023-04-27 05:18  聯合報/ 黑白集
台積電。路透


受全球景氣影響,台積電首季營收罕見地不如預期。尤其三月,月減十.九%,年減十五.四%,嚴重下滑。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並為美國對晶片法案設置諸多補貼限制表示無法接受,稱要與美國商務部溝通,才會提出申請。近日台積電股價摜破五百元大關,市值失守十三兆元,台股也連帶大跌。

台積電去年在地緣政治擠壓下赴美投資設廠,一則為分散風險,二則是美國提供優渥的補貼誘惑。誰料,在台積電不斷加碼投資金額後,美國政府卻不斷抬高補貼條件,包括廠商必須交出詳細營運資訊,若有超額盈餘須與美國政府分享等等。如此一來,美國擺明了「請君入甕」,台積電則是「騎虎難下」,覺得難以下嚥。

諷刺的是,蔡政府自詡「美台關係四十年來最好」,但它硬生生就把台積電推向美國,等於拿「護國神山」當籌碼。如今,到了需要政府出面向美國交涉的時候,蔡政府上下卻是一片默然,要台積電自己去面對難題,彷彿自己毫無責任。相形之下,三星對晶片法案沒有那麼一頭熱,南韓政府主動表示要就此與美國談判;這次尹錫悅訪美,三星和SK等集團負責人都隨行。兩相對照,蔡政府的表現就弱爆了。

至此,「護國神山論」的真相也就立馬現形。實情是:神山在護國,但國家卻沒好好護神山!














聯合報社論/環團被蔡政府當免洗筷,還在等皇恩浩蕩?


2023-04-27 05:18  聯合報/ 社論
總統蔡英文(左四)選擇在世界地球日為台灣最大單一光電案場主持開幕儀式。記者蔡維斌/攝影


二○○四年起,每年四月二十二日世界地球日,總統都會依慣例接見環團,當面溝通環保議題。去年蔡英文總統以「疫情」為由,暫停這項傳統,今年則以政務繁忙,「沒空」接見。環團不滿連續兩年見不到總統,發文給府方,要求在六月五日台灣環境日會面。從黨外一路到執政,民進黨與環團一向關係密切,但蔡政府上台後多次背棄環保承諾;說穿了,不過是把環團當成用過即棄的免洗筷。這點,環團還看不透嗎?

民進黨在野時高舉環境正義大旗,與環團共同站在執政黨對立面,成為盟友。但蔡總統上台後,在環境政策上多次背離原本的主張與價值;而環團過去強力監督執政的聲量,也逐漸消失。主要原因是,蔡政府挾龐大執政資源全力收編社運團體,包括農陣出身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立委蔡培慧,環保律師成為環保署副署長的詹順貴、不分區立委洪申翰等,一夕間全成了綠朝新貴,過去強大的社運能量也同時遭削弱。

蔡政府背棄昔日社運盟友,最受矚目的事例就是藻礁爭議。二○一三年,蔡英文受環團及在地保育人士潘忠政之邀參訪觀音藻礁,當場寫下「藻礁永存」承諾。未料,蔡英文執政後為推動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堅持在鄰近藻礁區域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因此激出退休教師潘忠政發起「珍愛藻礁」全國公投,蔡英文更多次被批評是「毀棄承諾」。

前年蔡英文再度走訪藻礁故地,聲稱當年留下「藻礁永存」,是指被畫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觀新藻礁」,當地藻礁已經永存。此一說法,不僅是玩文字遊戲,也非事實。事實是,觀新藻礁被畫為野生動保區,是在二○一四年吳志揚擔任桃園縣長任內,而非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之功,且中央也未進一步提升保護等級。

停滯的《礦業法》,是蔡政府環保食言又一事證。二○一七年六月,蔡英文出席墜機身亡的導演齊柏林紀念展,承諾推動礦業法修法;但六年過去,掌握國會過半的民進黨仍在推拖拉,無意完成修法。說白了,蔡政府不過把環團當免洗筷,用過即棄。即使蔡政府對社運團體「可割可棄」,社運界卻寧可劃地自限,也不改對民進黨的忠誠。最明顯的對照是,當年馬政府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牛進口,多少社運團體串連反對,俟蔡政府隻手開放萊豬,發聲反對的團體卻寥寥可數。執政者墮落,社運界也跟著墮落了。

再看近期的「四接」爭議,蔡政府蠻橫沒收基隆發起的地方「護海公投」,那些在馬政府時代全力反國光的環團不僅袖手作壁上觀,就連蔡政府先前計畫在蘊藏珍貴珊瑚礁生態的基隆外木山破壞生態填海造地建四接,環團同樣也未置一詞。唯一堅守環境正義的,似僅剩環團「蠻野心足」。

過去與民進黨並肩作戰的社運界,從無役不與到現在的每役不與,還關懷本土環境生態的恐已所剩無幾。那些仍一本初衷的人,若公開批評執政者破壞環境的作為,甚至還會遭昔日「同志」圍剿、出征。也難怪他們感嘆,若當年反國光石化發生在民進黨執政時期,也恐將以失敗收場。如果對於環境及土地正義的標準一致、關心不變,何以會有這麼大的落差?莫非過去環團反的不是環境不正義,只是反國民黨!

作為社會運動者,環團監督掌權者本是天職,若有異議自可公開向社會大眾訴求,何必苦求與蔡總統會面,難道還在期待關愛的眼神?試問,這些巴望著「皇恩浩蕩」的環團,又真的還在乎環境正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