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春山/中共廿大:看習近平如何走向「強國之路」
趙春山/中共廿大:看習近平如何走向「強國之路」
2022-10-17 02:35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中共廿大16日上午在北京開幕,中共政治局七常委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以及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右四)在主席台上。(新華社)
本月十六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廿大,是中共建政以來的一次重大歷史轉折。會議將決定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共,能否在「世界百年變局」的衝擊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最終完成「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
由於這次大會之前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七中全會,就已重申習近平「兩個確立」的「核心」地位,並認為它「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因此,習的「三連任」已穩如泰山,有望再續任一屆,甚至可能成為終身領袖。
這次大會備受外界關注的是,政治局的「入局」和「入常」人選,因為它會牽動新的黨政領導布局;但人選至今都還藏在習近平的口袋裏,外界只能大玩「猜謎遊戲」。中共黨內有「七上八下」的慣例,派系利益也曾做為權力分配的考量;但以習近平權力的高度集中化,他不見得會「按牌理出牌」。
我認為「忠誠」和「能力」是習用人的兩個重要指標。前者就如當年毛澤東的提拔華國鋒,即「你辦事,我放心」;後者要「敢於鬥爭」,即擁有習所說的「鬥爭精神」和「鬥爭本領」。
綜觀習近平的大會報告,他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配合「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鬥的進程,處理未來五年中共的內政、外交和對台工作。
經濟「維穩」是習內政的首要課題。面對全球新冠疫情流行、俄烏戰爭和中美地緣競賽的外部衝擊,加上內部受到人口快速老化,以及經濟劇烈轉型帶來的壓力,習近平必須「撥亂反正」,盡速處理通膨和經濟衰退下的復甦問題。如此才能為他的「共同富裕」提供資源,為中共完成「建軍百年」的軍事現代化目標備好糧草。
在外交方面,習近平仍會循「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的「四個布局」,進行戰略部署。由於拜登政府的新版國安戰略,點名中國為「最大地緣政治挑戰」;因此習針對美國,強調「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即根據自身實力,從「韜光養晦」逐步轉向「奮發有為」。中共不會挑戰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但會在建構國際新秩序的過程中,爭取更大的發言權。
對台政策在報告中占的比重,顯然排在內政和外交之後。這是配合中共內部發展所需,以及受到中美關係的制約。概括習近平的說法,對台政策可用《孫子兵法》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來形容。
習近平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戰略目標,但希望謀定而後動,即謀求「不戰而屈人之兵」;習強調兩岸心靈契合、加強兩岸交流和促進融合發展,是為「和統」創造有利的物資和精神基礎;習認為兩岸應依九二共識,針對「兩制台灣方案」,協商統一後的制度性安排。
習在報告中主張「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但目前台美中的三個雙邊關係,皆不存在兩岸「談判代替對抗」的可能,所以習近平在報告中「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因此,中共在二○二四年之前的對台工作,將聚焦於「反分裂、反干涉」的鬥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研判中共對台政策要看全局。台灣不能只知「備戰」,卻落入「認知作戰」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