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蘅/國家權力和網紅的政治操作
◆ 沈呂巡/成為拜登總統?務實外交的領導者
◆ 黃介正/華府 北京 誰比較孤立?
◆ 方祖涵/數字的真相與假象
◆ 楊志良/兩岸關係可以很簡單
◆ 羅智成/牛角尖上胡思亂想
◆ 薛琦/後疫時期的財金困境
◆ 林中斌/川普恐土崩式敗選
◆ 薛承泰/數你千遍也不厭倦(券)
◆ 王正方/轉型正義的那個「正義」是什麼?
◆ 王健壯/英系大法官會出現政治叛徒?
◆ 周行一/男女志在四方
◆ 洪蘭/找到志業 幸福人生
◆ 陳亮恭/海藍色眼眸下的堅毅老人
◆ 馬凱/新自由,多少惡假汝以行
◆ 葉銀華/如何看待經營權爭奪之亂?
◆ 黃介正/香港「恐懼的總和」
◆ 嚴震生/毛小孩應可申報撫養親屬抵稅
◆ 盛治仁/人生旅程 重要的是我們的言行
◆ 方祖涵/轉型正義還是取消文化?
◆ 李清志/池上歲月
◆ 陳立恆/當天空不是極限,What is the Next?
蘇蘅/國家權力和網紅的政治操作
2020-07-21 23:28 聯合報 / 蘇蘅(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蔡總統(左)在競選期間與網紅波特王合拍影片。圖/摘自波特王YouTube
蔡英文:「高雄人你不跟海在一起,那要跟什麼在一起?」
波特王:「跟妳在一起。」
蔡英文佯羞嬌嗔:「居然敢跟總統說這種話。」
波特王:「因為我想把妳寵壞」、「我是妳的人」、「我把妳當作結婚對象」;
蔡英文:「真是沒大沒小」、「你在網路上騙了多少人?」
還記得這段經典之作嗎?這是去年十二月選前最後一波,蔡英文和網紅「波特王」合體,他五度以情話開撩總統,蔡也極盡所能,配合「表演」性別慾望,撩撥互動;兩天就累積近四百萬觀看。
另外,最近媒體報導,親綠媒體四年來得到政府破百億的標案,而且民進黨執政的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標案就占近八成,民視、三立和公視是最大受益者。赤裸裸用納稅人的錢綁媒體,用瞠目結舌還難以形容。
為了選舉,蔡團隊收編網路各群人馬。去年十月七日起每周一、三、五在臉書專頁和 YouTube 頻道,以及17直播串聯,內容為立委候選人介紹各地早餐,穿插小單元「正確發英」,以即時回應當天熱門的社群話題。今年一月重開 Line@官方帳號,停用五年多的 YouTube 頻道三月十九日恢復使用。
蔡英文陣營選戰過程更大量運用 YouTube 直播與網紅合作,推出「英文英文」、「小英去哪裡」、「辣台派開講」、「台菜與它們的產地」等單元。大選前十五天,竟然動用了逾廿組 YouTuber 合體催票。看重的就是這些網紅的影響力。
於是,史上最愛演的總統大剌剌用納稅人的錢和國家資源,搬演表演政治學絕活,但此舉不但破壞體制,更全然無視政治置入行銷的紅線。
第一次選總統時,蔡英文曾批評,「有線新聞台被政府或企業收買製造假新聞,政論節目大肆放送政治偏見,缺乏對公共政策的專業分析與不同意見的對話。不真實、不公正、不專業的新聞時事節目,嚴重傷害公民知的權利」。沒想到這段話竟成為蔡英文現在的反寫照:「反對一切不公正的特權,只要不屬於我」。真的是動物農莊邏輯再現。
大家只看到政府限制性招標,把標案給了親信、外圍團體的惡形惡狀,其實更嚴重的是:網紅和社群媒體無孔不入,已經把數位宣傳堂而皇之帶進政治置入性行銷禁地,大搞利益為核心的「政治正確操作」。
法國一份針對民國106年(二○一七年)總統大選的研究,發現社群媒體接觸的選民和傳統媒體天差地別,但獲得的信任感節節上升,現在的社群媒體在新聞傳播和告知公眾資訊的責任已無可爭辯。因此實踐上,社媒應更加透明和開放,尤其選舉期間,公民、監管機構和社群媒體都應倡導和保護民主程序需要的多元聲音,讓民眾接觸更多透明訊息。
英國國會去年年初發表報告,指責臉書高層是「數位幫派分子」,委員會主席柯林斯警告:「無法辨識身分的來源,透過我們每日使用的主要社群媒體平台,不斷對民眾惡意發送謠言和個人化『隱藏貼文廣告』(dark adverts),危及民主。」
蔡政府帶頭對媒體極盡所能的掌控利用,讓我們看到過去高喊黨政軍退出媒體、但如今變成執政者的真實面目,竟是恣意在脆弱的開放網路遂行己意,這種利用網紅帶動虛假宣傳,尤其是不透明和不公平的收買利用社群媒體和網紅,只會讓台灣離真正的民主道路越來越遠。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