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經貿決策僵固 須引進新思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145/web/

◆  聯合報社論/國家計畫只是在追三小龍的車尾燈?
◆  聯合報黑白集/丁怡銘變身蘇家家臣
◆  經濟日報社論/經貿決策僵固 須引進新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經貿決策僵固 須引進新思維


2020-07-21 00:1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懸缺近一年後,駐WTO常任代表終於由前大法官羅昌發出任。在WTO改革的關鍵時刻,以羅大法官的背景,不但能做個稱職的台灣常任代表,更可能對改革做出貢獻。但如此重要的職位,又有如此合適的人選,竟要延宕一年才能確定,才是台灣經貿政策的重大隱憂。
WTO成立25年來世界巨變,美中從夥伴走到對抗,兩岸從熱絡走到疏離,貿易從實體走向數位,供應鏈從整合走到破碎,使得25年前的承諾、規則已經過時,改革勢在必行。各國都知道此一問題,但在各國立場有顯著落差、欠缺領導國家以及幾任秘書長都缺乏創新等限制下,導致WTO跟上時代的速度比牛步還慢。以當前受國際重視的電商貿易規則為例,WTO在民國87年(1998年)就成立了「電商工作小組啟動討論,然而這個曾經屬於「超前部署」的前瞻舉動,歷經22年後幾乎還在原地踏步,毫無進展,WTO的邊緣化並不意外。
川普上任後對所有「世界」(World)開頭的國際組織都充滿敵意,WTO也不例外。美國對 WTO 衝撞得最厲害的是認為,WTO的國際貿易法院過於積極,常常以司法造法方式侵害應該由各國透過談判決定的問題眾所周知,談判是川普認為維護美國及其個人利益很重要的機制剝奪了談判權利,改由三個法官決定美國對錯,當然不能忍受。於是美國從民國107年(2018年)開始以杯葛法官任命的方式讓上訴法院人數不足,目前已停止運作。
羅昌發大法官是個不折不扣的 WTO 人。從 WTO 尚未成立前的 GATT 時代就投入研究,著作等身且享有國際知名度,也參與我國入會過程,實務理論兼具,在這個關鍵時刻出使 WTO,絕對能做到以專業反映台灣實力的效果。羅大法官的到任,必可修補一年無代表對台灣的傷害,更可能協助 WTO 僵局找出解法。

WTO 是台灣唯一能正式派任大使銜常任代表的國際組織,重要性毫無疑問前常任代表朱敬一院士去年8月離開至今無繼任人選,多次受外界質疑。外交部說運作如常,相信的人應該不多。代表團的日常運作當然不受影響,但對於那些只有各國代表能出席的高階會議,副代表代理出席不僅身分不對,發言高度及決斷力更無法比擬。更何況接近一年都以代理者出席的國家,反映出對這個組織的不重視,更難獲得他國重視,說無影響是自欺欺人。

日內瓦的問題或可修補,台北的問題可能更加嚴重。經貿政策向來是政府布局的重點,但近來竟有隱形、降級甚至退居二線的趨勢。蔡總統前後二次就職演說,經貿政策從五段變一句話,或許是巧合,卻也反應出日漸不受重視的現象

不受重視有幾個可能,不易有成績也許是原因,但是無成績的責任及原因何在,就頗有爭議。以爭取加入 CPTPP 為例,日本多次公開歡迎、總統見外賓頻頻拜託、產業界殷殷期盼,法規盤點已在進行,但幾年下來完全沒有任何進展,恐怕並非都是國際或北京的錯。

再看台美關係,川普上任把台美關係拉到比天高,然而台美 TIFA 會議一次也沒開成,FTA 協定更是幻影。此外,從美中貿易戰到疫情衝擊,各單位都拚了命因應處理,只有經貿政策以不變應萬變,頗有自甘退居二線之感。

歸納而言,台灣的經貿政策體制跟 WTO 一樣,都因保守、過時而日趨邊緣化,面對光速改變的國際經貿結構,我們實在替以經貿立國的台灣擔心。導致這個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決策圈僵固守成,缺乏新思維、新動能是主因之一。例如民國96年(2007年)扁政府以任務編組方式設置了經貿談判辦公室,前後歷經13年三個總統,談判總代表、副代表竟然都沒改變過!經驗老道毫無疑問,成績如何各有評價,然而思維受限難以突破的風險也愈來愈高。經貿處境困難多變,保守可以自保卻不易救國。WTO要改革,台灣經貿環境更需改革。











聯合報黑白集/丁怡銘變身蘇家家臣


2020-07-20 23:5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揆女兒蘇巧純的設計公司,遭踢爆在蘇貞昌接任閣揆前夕拿下政院所屬機關的千萬標案,今年又標到新竹市政府的標案,壞了蘇揆形象,蘇貞昌只好宣示家人不再投標政府標案。此事原本到此為止,未料政院發言人丁怡銘跳出來幫腔,細數這家公司的豐功偉業,還大酸國民黨的美學標準,說唱比主角還要搶戲。
蘇巧純投標蘇內閣及綠執政縣市標案,若是發生在國民黨執政時期,蘇揆會用「疼惜」的態度感慨家人遭到抹黑嗎?若照此標準,當初周美青又何必在馬英九就任總統前提前從兆豐銀退休?馬以南任職之公司投標馬市府時期的北市聯醫標案,事後被法務部開罰兩千萬,民進黨可也沒放過。

蘇巧純取得蔡政府標案,除涉及利益衝突,更關鍵的是,就算得標在蘇揆就任前,但這些機關敢認真扮演業主的角色,客觀審查廠商標案嗎?搞不好,連要求修改都不敢,想必是十分「客氣」。不論蘇巧純是否「靠勢」,業主的氣勢就先矮半截。評斷這件事,用的不是美學標準,而是用最低的道德標準都過不了關

不適格的,不僅是蘇巧純堂堂政府發言人,公開為一家民間公司美言護航,已喪失分際丁怡銘過去幫蘇貞昌新北市長選戰操刀網路文宣,蘇任閣揆後,也隱身幕後當網路軍師。丁怡銘在蘇貞昌身邊久了,可能把自己當成蘇家家臣,把行政院當成競選總部,忘了自己的政府發言人公職。












聯合報社論/國家計畫只是在追三小龍的車尾燈?


2020-07-20 23:5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發展亞洲企業資金調度及高資產財富管理中心」,是蔡英文連任總統後多次強調的目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最近通過國發會所提四年國家發展計畫」,預計未來四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將達二・六%到三・四%,在蔡總統民國113年(二○二四年)任期結束前,人均GDP可望達到三萬美元。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說,這是步入先進國家的立場,將來台灣不要再覺得自己是開發中國家,而是已開發國家」。三萬美元的目標看似宏大,其實相當卑微;星、港、韓三小龍的人均所得早就超過三萬美元,只有我們在苦苦追趕,還拿來自炫。

即使如此,三萬美元的目標能否在四年後達成,仍是未知數。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經濟成長率能否保一仍未可知;加上兩岸關係惡化,未來四年要追上三萬美元的目標還很拚。目前新加坡的人均 GDP是六・四萬美元,香港是四・八萬,南韓在兩年前即破三萬。換言之,台灣只是在追著人家的車尾燈,而國發會卻不自慚地在那裡發豪語,真以為可以糊弄百姓嗎?

這次四年國家發展計畫內容洋洋灑灑,卻看不到願景與理念,只是將上一個四年計畫加上二・○的標題,應景地納入「雙語國家」、「防疫新生活」,並把閣揆蘇貞昌的「高中以下裝冷氣」政策承諾列為安適校園重大目標。國發會努力把總統談話、院長施政重點擠進計畫中,但八股的內容卻未見新意,最後只能把人均 GDP 拿來宣揚。蔡政府的治理視野中,有多少提升社會和人民的思維?

缺乏新意的四年國家發展計畫,處處可見陳腔濫調的口號,諸如:「解決青年低薪」、落實「居住正義」、「食安五環」、「勞動權益」、「社會安全」、「稅制改革」、「永續財政」、「地方創生」等。這些喊了幾十年的政策目標,其實也是從未解決的社會難題,依舊照本宣科出現在國家計畫中,卻未見實質的創新內容,只剩了無新意的標題政策」。這樣的國家計畫,要如何提升台灣、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新詞,是發展亞洲企業資金調度及高資產財富管理中心」,這是蔡英文連任後多次強調的目標。這個金融大夢,或許是蔡總統提拔金管會前主委顧立雄出任國安會秘書長的奇想之一;事實上,國民黨在李登輝時代早就提過建構「亞太營運中心」,但李登輝一邊卻搞戒急用忍,政策怎麼可能成功?即使香港今天的金融中心地位可能動搖,但台灣要秒殺接替香港的角色,要憑什麼?我們的金融環境、法規、政策都著重防弊而非開放,既不利數位發展的建構,也不利於跨境資本流通,將如何吸引外資來台?只看蔡政府喊了四年的「新南向」,如今自己都不提了,即可知這個亞洲企業調度及財富管理中心的大夢,不過是紙上文章

我國對抗新冠疫情有成,蔡政府官員因此自許台灣為「亂世中的福地」。但別忘了,一個「福地」的基礎,必須懂得和平互惠的原則,創造世代安居的對外關係。但在國發會的四年計畫中,卻標榜以台灣之名積極參與國際」、「捍衛主權,堅持民主,維持兩岸和平穩定」,說明政府的目標和手段自相逆反,無法認清自己要追求什麼試問,如果蔡政府各部會競相奉反中為首要標準,兩岸的良性互動要從何而來

國家四年發展計畫,若只是在追逐亞洲其他三小龍的車尾燈,社會安全找不到新做法,財富分配聽不到真改革,公共建設找不到大方向,整部國家發展計畫就只是一部大雜燴,沒有真正的精神與動力,當然也就沒有清晰的方向,又要如何激起人民努力奮鬥的熱情?不幸的是,在蘇內閣急就章的文化下,官員現在就只剩下「衝衝衝」的盲動,卻不知道自己要往何處去。檢視這樣的國家計畫,怎能不讓有識者捏把冷汗,為國家未來四年前途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