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美通膨危機 降關稅成解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059/web/

◆  聯合報社論/不浮誇、不官本位的振興券,很難嗎?
◆  聯合報黑白集/倖存變婞淳的美好傳奇
◆  經濟日報社論/美通膨危機 降關稅成解方





經濟日報社論/美通膨危機 降關稅成解方


2021-07-29 00:0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路透


隨著美國疫苗施打率高達六成,經濟解封、生產復元後,美國經濟迅速反彈首季成長率達6.4%,第2季預估可達9.8%,但是好消息的背後隱藏著令人憂心的壞消息:通貨膨脹正蠢蠢欲動

為刺激經濟,川普在任期最後一年已經開始大量撒錢,拜登上台後更變本加厲,過去16個月,國會通過高達5兆美元撥款法案,而聯準會除了壓低基本利率接近零,更以購買4兆公債的方式,支持政府花錢。這導致6月消費者物價上升5.4%,為民國 97 年(2008年)8月以來最高,拜登總統與聯準會主席鮑爾都強調這僅是經濟景氣恢復的自然現象,財政部長葉倫更不斷重申,通膨只是暫時的,今年底通膨率就會回落到2%左右。

但是柯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同是民主黨桑默斯卻偏偏做不聽話的烏鴉,一直警告大規模財政刺激貨幣寬鬆政策加上經濟邁入重啟階段,將帶來龐大的物價上漲壓力,美國將重複六零年代長達十年的通貨膨脹噩夢。

疫情當然對目前物價上漲有影響,譬如旅館房價、飛機票價、甚至二手車市場,都開始上揚,部分生產與運輸瓶頸,也造成物價飛漲,但是經濟體系中的熱錢太多,恐怕才是全面通貨膨脹主要原因

面對通膨的壓力,通常美國聯準會是提高利率把熱錢收回,但聯準會不敢做,有難言之隱,面對還有1,000萬人失業的經濟,聯準會擔心提高利率將澆熄目前投資的熱勁,把美國經濟再嚇回蕭條。

老實說,聯準會手中工具就只有調整利率購買公債,偏偏這些都對此刻的問題無效,許多人建議應該要降關稅,尤其是修改川普當時為保護國內產業,而對進口貨品所加上去的關稅,尤其是鋼鐵、鋁、以及木材,特別是因為貿易戰,而對中國施加的懲罰性關稅。

川普當時以此為施壓手段,雖然達成與中國的第一階段協議,但是懲罰性關稅並未去除,拜登政府上台後,與中國貿易談判遲遲未開始,至今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平均仍然超過19%。今年4月,有40名參議員聯名要求拜登對2,000項中國進口貨,予以關稅優惠,但是拜登政府要通盤考慮,至今還沒有同意。

在通膨的壓力之下,葉倫近日終於表示,對價值3,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可能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但是拜登政府不肯對川普所簽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認帳,言下之意,要與中方重新協商。

葉倫美國副國務卿薛曼訪問天津前,放出要重新檢討的風聲,是值得重視的訊息,中美經濟密不可分、相互依賴,價廉物美的中國製造貨品進口,維持了一般美國人的生活水準,也降低了通脹,雖然拜登宣揚買美國貨政策,但是許多勞力密集的產品,美國已經回不去生產了,必須從國外進口,目前分散生產來源,雖然可以減少從中國進口,但無法取代。

其實這也是有利於刺激中國經濟成長,大陸剛公布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7.9%,雖然符合預期,但已經明顯由高速放緩,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宣布15日起全面降準,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出人民幣1兆元的長期資金,如果與美達成新的貿易協定,當對刺激新一波經濟成長有幫助。

既然新一輪貿易談判,有利於中美兩國,卡在其中的就只有政治顧慮,除了防備敏感科技核心產業流往大陸之外,拜登政府還擔心選民將抗議低價中國產品再度氾濫美國市場,而中國政府認為雙方沒有互信,任何合作項目都徒勞無功。

薛曼自天津回美國之後,美國應該會重新評估重開談判的利弊得失,但是通膨壓力是不會等人的,拜登必須要當機立斷













聯合報黑白集/倖存變婞淳的美好傳奇


2021-07-29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奪金。(特派記者余承翰/東京攝影)


郭婞淳以優雅自如的姿態奪得舉重金牌,人們才知,她出生時歷經臍帶纏頸得以「倖存」,因此取名「婞淳」。在單親、貧窮、隔代教養的原民家庭成長,這個倖存者奪金的故事,為中華奧運代表隊寫下最佳勵志傳奇

有些運動健將是天生好手,有些人享有家庭親長的提攜栽培,有些人因志趣和機遇成長卓越。而像郭婞淳這樣,在貧瘠的土壤中孜孜追求,在挑戰中不斷自我超越,遇到挫折從不放棄,開出了絕美的花朵。

在分享她的金牌榮耀之際,有些政治狂熱者應該感到慚愧。三年前田徑老將紀政等人發起的「東奧正名」公投,要將「中華台北」改為「台灣」;當時郭婞淳擔心失去參賽資格,在公投未過後說了句「安心了」,竟遭到 PTT 網友圍剿。試想,台灣若因「正名」而被國際奧會取消參賽資格,不僅郭婞淳,包括戴資穎和楊勇緯等好手都將失去出賽機會,那今天我們還有歡慶摘星喜悅

選手在苦練,政治人物卻在噴口水運動員在奮戰中爭取榮耀,政治人物卻以改名為滿足,以為換個名字就是台灣的終極目標。郭婞淳的故事,恰恰說明運動員的榮耀是經由熱情、汗水與智慧打磨發光的,而不是在政治人物的虛假「名學」誕生。

恭喜郭婞淳,你為年輕世代立下了標竿。















聯合報社論/不浮誇、不官本位的振興券,很難嗎?


2021-07-29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搶救內需,行政院將發「振興券」,外傳今年會是「五倍券」,甚至有立委喊話「六倍券」。政院只說,會納入評估。(本報系資料庫)


行政院去年發放過「三倍券」,據稱今年擬擴大為「五倍券」,鎖定餐飲、零售、旅宿、藝文展演等四大行業優先補助。不少民進黨立委嫌五倍券還不夠看,加碼喊出六倍券、十倍券,彷彿如此即可為綠色執政增添光彩,渾然忘了政府編了大筆預算不積極購買疫苗藥物卻拿來亂撒。去年三倍券發放過程紛亂而效果不彰,今年的紓困方案備受爭議,政府無論發幾倍券,都不可再重蹈覆轍。

去年的三倍券,共耗費五一一億元。行政院自詡是它的「德政」,其實花的全是納稅人的錢,政府名副其實是往自己臉上「貼金」。這次所謂的「五倍券」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民眾以一千元換五千元振興券,另一種是以兩千元換五千元振興券。若是前者,總經費約需一千一百億元;如此一來,就會把八千四百億防治紓困特別預算僅剩的一千六百億元花到見底。反正,蔡政府樂得再編5.0版特別預算,因此花錢不手軟,債留子孫也沒在怕

上次三倍券是在沒有太嚴重疫情的情況下發放的,當時政府美其名為「振興經濟」,卻附帶設計了不少莫名所以的功能,包括限定行動支付鼓勵數位交易等,反而偏離了紓困的宗旨,讓不熟悉行動支付的弱勢及長者陷於無助經不斷修正,後來證實,領取紙本實體券的民眾高逾九成。簡言之,推動電子交易行動支付是政府平時該做的事,若平時不做,卻要利用紓困的時機來耍酷自炫,結果不僅擾民更徒增不公及自擾。這些政府自以為聰明的「小技」,今年都應避免再發生。

這次政府再度發行振興券,整個社會氛圍與去年已大相逕庭。現實上,許多人因為自己感染或家人亡故而陷於哀傷,許多店家或自營工作者因防疫警戒之限制而收入頓減,許多初出社會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這從近期失業率逼近五趴大關及無薪假人數創下四・五萬人的新高,皆可看出問題之嚴重性。因此,行政院發放振興券必須謙卑俯聽人民的需要,不要自以為是地在那裡浮誇賣弄,想把振興券設計得多麼繁複機巧以示政府「恩澤」,更不可藉機把不必要的宣傳及系統開發等經費暗中灌注給自己的「附隨組織」。

政府剛剛進行過第四波紓困,現在就要再發振興券,主要原因是紓困方案設定的對象太窄、條件太苛,導致太多需要的人被漏接,民間怨聲不斷。正因如此,這波振興措施無論是發放哪一種「五倍券」,政府都不宜對使用方式及用途做過多限制,以免損害了民眾尤其弱勢族群的生活運用。例如,鎖定「四大行業」做為優先補助對象,必然排擠了其他政府未曾想到的行業,這對他們並不公平。政府也必須相信,民眾會盡其可能地將振興券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要讓每個人自由地支配其用度,而不是在那裡自以為是地指導與干預,卻造成行政程序的複雜化及人民交易的不便。

蘇內閣是一個喜愛浮誇的內閣,自詡「超前部署」,卻弄到疫苗不足檢疫破口四起標榜口罩疫苗等「國家隊」,卻剝奪了民眾選擇的權利與自由。從去年以來,人民不斷被迫排隊,為了購買口罩、接種疫苗、進入賣場或領取三倍券,連上網登記疫苗施打都一再碰壁鎩羽。相形之下,政府不僅忘卻自己的職責是在服務人民,甚至還在它刻意製造的不便民中不斷自我誇耀,為自己加冕造神

台灣距離疫情隧道出口還很遙遠,這次的振興券,希望蘇內閣拋棄「官本位」立場,別再浮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