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余淑美/環境災難傷害,比新冠病毒強大


◆  余淑美/環境災難傷害,比新冠病毒強大
◆  朱宗慶/一盞名為初衷與熱情的光亮
◆  盛治仁/走出舒適圈,不能坐等疫情過去
◆  薛承泰/死七百多人,人口卻少七萬多人!







余淑美/環境災難傷害,比新冠病毒強大


2021-07-29 00:01  聯合報 /   余淑美(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極端氣候引發的產業鏈綠色革命,不僅影響個別產業競爭力,更攸關國家的經濟命脈。(聯合報系資料庫)


在幾乎被新冠肺炎疫情淹沒的新聞中,幸好尚有不少人關注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及環境汙染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隨著醫藥進步及各國政府積極管理,新冠病毒造成的傷害終將逐漸受控而平息。但是環境惡化的日積月累,對人類未來的糧食安全與生存的威脅,卻是長遠難以逆轉。

過去一百至一百五十年間,由於人類的各種經濟活動造成自然界環境改變,使動植物甚至包括人類自己的生存受到許多威脅,尤其燃燒石化能源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不斷上升,造成極端氣候的負面效應逐年嚴重,屢創災難新紀錄。僅就最近全球例子來看:異常高溫加速北極冰山融解提高海平面,許多國家臨海耕地鹽分增加北半球眾多溫帶國家受高溫熱浪襲擊,促使加拿大及美國森林野火不斷蔓延高溫加速地表水分蒸發造成乾旱,之後易伴隨強降雨引發嚴重水災,日本、德國及中國的摧毀性淹水,災情令人驚恐

極端氣候改變生態環境,不但重傷人類生命財產,也嚴重影響作物產量土壤乾旱高鹽及汙染,使作物無法吸收乾淨水分及將養分送到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正常生長乾旱及高溫也使大多數作物開花授粉受抑制,減少結果實及種子淹水浸泡也讓作物呼吸困難而奄奄一息這些環境因素,每年造成全球主要農作物產量降低七十%,威脅人類糧食的供應

自然界各種生物維持生命皆需乾淨的水,在作物面臨的許多環境災害中,缺乏乾淨水源已成為全球普遍性問題,而且日益嚴重。台灣在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即遭逢嚴重缺水的問題,不只水稻大面積休耕,許多蔬果的產量及品質也降低,農民只能望天興嘆。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至今年五月止,全球食品價格躍升至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約四十%最近加拿大及美國中西部的世界糧倉,玉米、黃豆、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產量都受到高溫及乾旱嚴重影響由於玉米黃豆是牲畜的主食及許多食品的原料,小麥也是人類主食,可預期糧食價格將持續上漲

全球石化燃料使用量、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及高溫乾旱水災發生頻率,皆隨著人口增加一起呈上升趨勢,但是令人擔心的是可耕地面積乾淨水源卻反而減少。雖然幾千年來,聰明人類的作物育種技術不斷精進,養活了目前地球上大部分的人口,但是人類只顧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環境保護持續累積的逆境因子將使已呈現的糧食增產困難度雪上加霜。

新冠病毒無預警地危害人類生命,短短一年半即造成全球經濟活動社會結構大翻轉世界經濟形式展望組織預測新冠疫情將在未來兩年造成全球八點五兆美元經濟損失。但是全球暖化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加巨大且長久,美國自然資源保護署估計僅僅在美國,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之前即達每年零點二七兆美元,其中單是水資源損失即占了零點二兆主要就是高溫乾旱造成的農作物損失,之後,更是每廿五年就增加一點七倍。以此類推,全球各國水資源巨大經濟損失難以估計。

環境惡化未來糧食生產人類生存的威脅絕對是可預警的,民以食為天,我們必須即早未雨綢繆作更大的科學研究投資,除了降低環境災害農作物的影響,也需加強育種科技作物更耐受各種逆境,趕上人類對糧食的需求,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社會結構的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