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對縮減寬鬆的弦外之音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105/web/ 

◆  聯合報社論/唐鳳的疫苗預約系統,原來打的是安慰劑
◆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數據與謊言惡質度
◆  經濟日報社論/Fed對縮減寬鬆的弦外之音







經濟日報社論/Fed對縮減寬鬆的弦外之音


2021-07-30 00:4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8日召開,並未改變利率及現行的資產購買計畫。 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8日召開,一如事前預料,並未改變利率及現行的資產購買計畫,但從會後聲明及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的談話,顯示Fed離開始縮減寬鬆政策規模(退場)的時機又更接近一步,但也僅限於此。

比較兩次會議的會後聲明,不難發現一些蛛絲馬跡,顯示Fed對經濟復甦更加樂觀且放心。首先,6月聲明中提到「經濟活動與就業指標已經增強」,這回則是以「繼續增強」來加重語氣。其次,6月時表示「受疫情不利影響最重的部門仍弱,但已出現好轉」;這回則表示這些弱勢部門「已經出現好轉,但尚未完全復原」。看起來差距不大,但其中的微言大義卻不可小覷。

比較明顯的差異,在於這次會後聲明中增加一小段完整的話,指出從去年12月之後,經濟在邁向最大就業與物價穩定兩項目標的過程中,已經「獲得進展(made progress)」;雖然尚未達到「重大的進一步進展(significant further progress)」的標準,現在還不用採取任何行動,但終於出現「進展」一詞,等於是已經見到隧道口的亮光。

另外,觀察家在會前高度聚焦於Fed是否會強調Delta病毒可能對經濟復甦造成風險,作為研判Fed決策的風向球之一,結果聲明中並未出現Delta一詞;不提Delta,也可能代表Fed的一種政策態度。鮑爾在記者會上也指出,Delta病毒擴散,可能並不會造成特別大的經濟衝擊,這也顯示決策官員對疫情控制及經濟復甦更有信心。

對於各界最關切的「退場」議題,鮑爾也明示這次會議的特點是Fed首次「深潛(deep dive)」到與最終退場時機、速度及組合等相關議題;他還表示,Fed已經排除先行減購房貸擔保證券(MBS)的作法,但可以考慮一旦開始「退場」時會以較快的速度減購MBS。這證明官員們在討論「退場」時,的確已經達到「深潛」層次。

目前Fed內部「鷹、鴿」兩派壁壘分明,已不僅僅只是茶壼裡的風暴。6月會議之後的利率預測「點陣圖」顯示,已有三分之二的委員預測2023年就會首度升息,過半委員甚至預測會升息2碼,比之前預測2024年才會升息明顯提前,顯示在升息議題上,「鷹派」聲勢已經提高。現在兩派爭議的焦點,在於應於何時開始減少購買資產金額。

「鷹派」重視通膨升高,且多項數據都顯示通膨可能不只是「過渡性」,更可能是「持久性」。他們擔心物價漲勢一旦成了氣候,Fed可能會措手不及,屆時將不得不強力緊縮貨幣政策,對經濟體系與金融市場造成過當的干擾,因此「退場」宜早不宜遲。「鷹派」尤其主張每月購買400億美元MBS的金額是否應該先行縮減,因為目前美國房市已經是熱火朝天,繼續大額購買無異於對房市火上澆油。

「鴿派」則偏重就業主張,強調目前美國就業人數比去年初疫情爆發之前還少近700萬人;儘管一些數據看起來不錯,但各部門的經濟表現落差太大,疫情對低所得勞工與有色人種的衝擊不成比例之重,阻礙「最大就業」目標的實現;何況Delta病毒擴散可能使景氣再度降溫,對低薪勞工尤其不利,因此現在就考慮「退場」仍為時過早。

鮑爾與兩位副主席屬於「中間派」,既承認經濟反彈強勁及通膨超高,但也擔心未來展望不確定,以及疫情再度升高的風險。現在雖無必要立即「退場」,但也認為時機不久便將成熟,不過調整必須漸進,且須對外界做良好的溝通。

「現在還無必要,時機漸趨成熟」,應是Fed「退場」操作的明確路線。至於時機,還必須觀察這次會議的紀錄,才能進一步了解「鷹、鴿」兩派聲勢的消長;更須留意7、8兩月的就業及通膨報告,8月下旬Fed傑克森洞年會的情況,以及9月的決策會議結論。最早,可能是在今年秋季(9-11月)就開始「退場」;最遲,也遲不過明年初。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數據與謊言惡質度


2021-07-30 00:2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疫苗預約平台的「意願登記」重啟,新增高端疫苗選項。聯合報記者邱德祥/攝影


政府為高端疫苗開綠燈上市,費盡洪荒之力宣傳的結果,第四波預約的前廿四小時,新上網登記一一二萬餘人,願打高端者共廿八萬,不到四分之一。因原始設定是所有疫苗都勾選,代表有四分之三的人排除高端,對它投下否決票。

這局面到了公營媒體,竟報導成「短短三小時內三・七萬人獨鍾高端」、「一天內逾四十九萬人願打高端」。前者的實情是:開放預約前三小時,共九十二萬人登記,「獨鍾」高端的三・七萬僅占四%;後者強調「一天內」,是把先前勾選過高端的廿一萬人算進,硬湊成「高達」四十九萬人支持的好景。

除了操作及扭曲數字,政府機構有時索性「蓋牌」。外交部探詢友邦是否接受高端疫苗,消息曝光,綠委立刻要求徹查洩密。當初捐口罩是Taiwan Can Help,要讓全世界都知道;現在捐疫苗,就「為善不欲人知」嗎?

政府上月主動宣布撥四・五萬劑疫苗給國防部,是自詡為軍人靠山;如今多少官兵完成接種,忽又變成機密諱莫如深。阿兵哥怎不擔心,自己被內定為「戰略預備隊」,要替政府消化高端疫苗?

十九世紀英國名相狄斯雷利曾說,天下謊話分三種,依惡質度分別為謊言、可惡謊言與統計數字。他若看到當今台灣政壇如何玩弄數字,應會覺得自己分類太保守吧?












聯合報社論/唐鳳的疫苗預約系統,原來打的是安慰劑


2021-07-30 00: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政委唐鳳。 圖/行政院提供


最近民眾為疫苗預約施打問題,搞得火氣很大。天才IT大臣唐鳯設計的預約系統,時關時開,規則千變萬化,難以捉摸。有人預約已久卻苦等不到通知簡訊,有人想修改疫苗選項卻被鎖住;有人是登入無門,有人則是預約成功卻擔心空歡喜一場。指揮官陳時中難得說了老實話:因疫苗進貨延宕,接種第一劑後「未必打得到第二劑」。能把自己的無能說得如此振振有詞,不愧是厚黑學大師。

許多民眾已受夠了陳時中的信口雌黃與反覆其詞,但他每天照樣登台演出,對全民發表訓令。半年來,陳時中不知說了多少次「我們的疫苗夠了」,閣揆蘇貞昌不知說了多少次「有政府會做事」,他們還刻意拖延永齡、台積電和慈濟購贈BNT疫苗的計畫。而今大家打不到疫苗,陳時中一句「疫苗進貨延遲」就想把責任全都推掉,老百姓會不火大嗎?

許多民眾其實很清楚陳時中玩的是什麼遊戲:他之所以警告大家「未必打得到第二劑」,就是挑明國際疫苗供貨不可靠,目的是間接暗示民眾要趕緊去預約施打國產的高端疫苗。前一天,唐鳯把仍未正式解盲的高端疫苗放上他的疫苗預約系統,當成「最新選項」,蔡英文總統立即率先進入示範預約。這些演出,都是蔡政府對國產疫苗「飢餓行銷術」的伎倆;只不過,他們用公權力強力推銷的,是一支缺乏嚴謹科學認證、又充斥黑箱運作的疫苗。

由此,人們即不難理解,唐鳳的疫苗預約系統,說穿了其實只是一種「安慰劑」。表面上,政府開放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可以進入系統預約自己想要接種的疫苗,彷彿人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也都有機會施打。事實上,政府的口袋裡並沒有大家想打的那些疫苗,它販售的只是虛幻的期待,讓大家稍安勿躁,必須聽政府進一步的指示。前一波,在同樣的操作下,許多人被迫增勾或改勾政府手上過剩的AZ疫苗;但AZ好歹是國際認證的疫苗,大家嚥得下去。這一波陳時中的操作,卻以「缺貨」為恫嚇,要脅青壯族群「認清現實」,把高端放進他們的選項。政府把權術玩到這種地步,無能又威權,簡直把人民送去給高端當白老鼠。

目前台灣的疫苗接種率,雖已超過蔡總統宣示的七月底要達廿五%的目標,但其實已陷入一個新的瓶頸。原因是,有三百多萬人將莫德納列為第一劑施打意願,目前還在苦苦排隊;而已經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的近二九○萬人,則因政府仍未開放「混打」、也不知能和誰混打,只能繼續勾選莫德納為第二劑意願。問題是,政府購買和美國贈送的莫德納,加總只夠四百萬人完整施打,現在卻有七百萬人在排隊登記第一劑或第二劑。面對這道「莫德納難題」,唐鳳的「安慰劑」又能讓民眾安心多久呢?

民眾想打的疫苗打不到,政府想推的疫苗百姓又不想打,這是台灣當前的疫苗困境。過去三個月,儘管有民間團體的鼎力捐獻,有外國政府的熱心相贈,局面還是不見改善。追根究柢,這個困局的源頭,正是表演重於部署、威權多於公正、黑箱遮蓋透明、私心大於愛民的蔡政府。政府不計毀譽將高端迅即推上公費疫苗的寶座,這樣的一意孤行,人民在蔡總統堅持開放「萊豬」的決策中其實已領教過一回。蔡政府或許以為人民的記憶力都很短暫,所以再演一回,來加深大家的印象。

也許再隔不久,人們就會看到蔡總統捲袖打高端的示範;屆時,就看打了唐鳳「安慰劑」的民眾會不會受到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