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元豪/政府扣補助 大學還有脊梁嗎?
◆ 李清志/追求城市永恆的價值
◆ 王文華/韓愈怎麼用AI?
廖元豪/政府扣補助 大學還有脊梁嗎?
2025-10-29 00:00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在大學自治的保障下,政府不可以「干預」大學的研究、教學,以及相關的組織程序。台大前校長管中閔與作家楊渡合撰的《大學的脊梁》,曾詳述並批判政府在「卡管」事件中,如何以政治干預校長遴選,也顯示台大終能挺住壓力,挺起脊梁的範例。然而,若政府不是用積極的政治、法律「干預」,而是消極地用錢當武器,對於不聽話的學校「不補助」,那大學還能挺起「脊梁」嗎?
美國川普政府最近對九所美國知名大學,提出了一個所謂《高等教育卓越協定》。願意簽下這個《協定》的大學,可以獲得大筆的補助款,但條件是必須承諾在學校的教學研究上做許多的「配合」。這些配合條件包括:不准有種族性別等差異,要用標準測驗決定大學部的入學;消除那些鎮壓保守派思想的科系組織(如性別研究學程);教職員僱用僅能將能力納入考慮,不准優先錄取特定種族或性別;學費凍漲,而且校務基金特別充裕的富校,在科學領域應給學生免學費;反洗錢、反恐,而且外籍生限於百分之十五以內等。這些都是川普代表的保守主義價值觀,是 MAGA 運動多年來想要翻轉「大學菁英自由派」的手段。
《協定》一出,美國學術圈譁然,紛紛指控這是政治介入校園,想要侵犯學術自由的勒索行徑,甚至也認為這些條款有違憲之嫌。目前在名單中的九所大學,已有八所公開表示拒絕簽訂此一協定,僅德州奧斯丁大學尚未正面回覆。
憑良心說,《協定》的內容未必全錯,而用額外補助當條件,也不見得違憲。支持《協定》人士指出,美國近年來學費飆漲,頂尖大學學費早已超出正常中產階級所能負荷的水準,在此情況下政府對於拿到補助款較多且本身就極為富有的大學,要求減免學費,誰曰不宜?此外,優異的國內學生和學者被國際學生擠掉了機會,教職員的思想高度一致偏向自由派,對於保守派的學生構成敵意環境,這根本不是大學該有的多元。矯枉必須過正,《協定》只是撥亂反正而已。事實上,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年)代以來的各種反歧視法(包括禁止性騷擾),幾乎都是透過「附條件補助款」達成的-法律本來就規定「受補助學校必須禁止種族/性別歧視」,只是川朝對何謂歧視的解釋、定義不同而已。
然而為何各校仍採取抗拒態度?因為在沒有法律明確要求的情況下,政府逕行要求各校在研究、教學上全面配合,的確明顯干預了應由各校的教學研究自由。而且最高法院也曾判決,補助與否雖屬政府裁量,但若變成「不配合就沒錢」的命令,那已經變動原來自願配合的特質,依然是違憲的。
在台灣,各大學恐怕更難以抵抗誘惑與壓力。因為相較起美國名校,我們的大學在財務上更加倚賴政府資金,而教育部也愈來愈習慣對大學作出鉅細靡遺的指點乃至要求,鮮少聽說哪個大學膽敢引用法律來對抗。台大在卡管事件能做到「威武不能屈」,但「貧賤不能移」與「富貴不能淫」,恐怕更加困難。怎樣改變各大學只有政府這個大金主的情況,或是限制政府補助的政治考量,會是當前大學自治的重要議題。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學脊梁也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