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關稅巨棒敲不醒賴清德「脫中入美」夢?
◆ 聯合報黑白集/家暴.文革.人口荒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施壓Fed降息 力道加大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施壓 Fed 降息 力道加大
2025-08-10 02:37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完成了對全球關稅調升後,普遍擔心引發通膨,經濟將轉入蕭條,而唯一有效的政策工具,不是川普能控制,而是掌握在聯準會主席鮑爾手中。(歐新社)
川普完成了對全球關稅調升後,普遍擔心引發通膨,經濟將轉入蕭條,而唯一有效的政策工具,不是川普能控制,而是掌握在聯準會主席鮑爾手中。聯準會有其獨立性,不會聽命行事,這讓川普很不高興,一再放話要讓鮑爾去職,現在有機會提名新任理事,趁機施壓聯準會。
川普要求聯準會降息,核心原因是美國龐大的債務負擔。國債總額已突破36.7兆美元,為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 GDP 的134.4%,之前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所建議的削減政府支出,川普沒有採納,「大而美法案」反而加大減稅,讓債務缺口變大。
美國有約6.5兆美元的國債即將到期,如果聯準會基本利率每下降一個基點(0.01%),政府每年就可節省約十億美元的利息支出,如果能成功降息二個百分點,美國政府每年可節省數千億美元的債務利息,為其他政策騰出巨大的財政空間。
低利率同時也有助於企業投資和擴張,支持川普推動的製造業回歸美國政策,換句話說,可以抵銷高關稅帶來的不良後果,川普現在要先降息的目的,在防微杜漸,防止未來的經濟危機。
可是聯準會不降息的考慮,卻是擔憂因關稅調高,所引發的通膨風險,聯準會已將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通膨預期從2.7%上調到3%,鮑爾在國會聽證會上明確表示,關稅對消費者物價的影響,需要時間觀察,所以至少在9月之前都不會降息。
鮑爾身兼聯邦儲備理事會與決定基本利率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主席,雖然鮑爾由川普在第一任時提名,但川普一直懷疑鮑爾後來替拜登助選,所以第二任一開始,川普已講了很多次,要撤換鮑爾,或是要求他辭職,拍川普馬屁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甚至說,鮑爾太失職了「如果他在日本,他得跪下來向天皇乞求寬恕」。
面對川普持續的政治壓力,聯準會堅持維護其獨立性。鮑爾明確表示:「我們永遠不會受到任何政治壓力的影響」,兩邊就這樣槓上了。
美國的聯準會主席,就像全世界大部分央行總裁一樣,有任期保障,但是白宮在研究過規章之後,堅持總統有權,在有理由的情況下撤換聯準會主席。但這恐怕會引發金融圈的恐慌,目前執華爾街牛耳的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戴蒙7月15日表示,聯準會的獨立性對於鮑爾以及未來接替他的接班人而言「絕對至關重要」,他公開對記者表示:「玩弄聯準會的政策往往會帶來不利的後果」。
川普最寵信的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勸他不能急,近日他曾私下苦勸川普別開除鮑爾,不但列出可能的經濟與市場風險,以及可能面臨的司法與參議院挑戰,並直指 Fed 已經暗示今年底前,應該會降息二碼。
雖然川普勉強接受貝森特的建議,但仍然心有未甘,現在轉而用兩個手段,威脅讓鮑爾幹不下去。
其一是,指責聯準會現在整修的花費太高,鮑爾有貪瀆之嫌;由於要將聯準會的老建築,整修至符合現代防火標準,同時又要遵照歷史建物整修程序,估計總經費達25億美元,遭部分媒體與群眾在網上大肆攻擊,認為這是聯準會不知民間疾苦的最好證明。
其二是,川普暗示會在明年5月鮑爾任期屆滿之前,提早宣布繼任主席人選,川普說心中已經有了二、三個可能人選,而且新任主席很可能還是現在理事會的成員之一,如果「影子主席」公開在會中唱反調,理事會中的意見很容易分裂,讓鮑爾幹不下去。
7月30日,FOMC 會議決議,仍維持利率不變,但兩位由川普任命的聯準會理事在表決時都投下反對票,第一次將聯準會內部分歧表面化,另外還有一位明年1月才任滿的理事,提前於8月初辭職,川普也提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倫為新任理事,看來川普要介入聯準會,已經拉開序幕。
聯合報黑白集/家暴.文革.人口荒
2025-08-10 01:06 聯合報/ 黑白集
內政部公布最新戶口統計,台灣人口總數,7月較6月減少8805人,人口連續19個月負成長。示意圖。 記者余承翰/攝影
內政部公布最新人口統計,台灣人口創紀錄連十九月減少,且可能持續低走。十九個月,恰與賴清德總統的當選與執政期密合;為何造成如此嚴重國安危機,這個鍋,他必須背!
人口減少,主因是「生得少」。其實早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少子化議題即已搬上廟堂,連同後繼的蔡英文,皆努力「促產」;相較馬、蔡,賴醫師的「催生術」顯然失靈,否則出生數也不致如此難看。
其次是「死的多」。尤其七月死亡人數較出生數多出近倍,顯示台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更須立即投入相應的醫療、長照甚至「安死」資源。畢竟相較老死,更讓人擔憂的是政府未能及時伸援,以致拖跨整個家庭。
還有就是「不想待」,也就是遷出人口多於遷入。台灣曾經自詡「最美的風景是人」,熱情歡迎僑胞、國外人才,乃至陸配、外配。但看如今海峽危機四伏、陸配動輒成標靶,又怎麼吸引人、留住人?
生得少、死的多、不想待,各有成因,卻有一個獨屬賴政府的共同因素:製造對立。最近一位七旬老父控訴,癡迷搞罷免的青鳥女兒竟對他家暴,甚至要把他提交網路公審,宛若中共文革再現。家庭與社會如此撕裂,人民看不到希望,怎敢生養?
家暴、文革、人口荒,本不相干,卻因賴政府醉心大罷免而大融合,何其魔幻!
聯合報社論/關稅巨棒敲不醒賴清德「脫中入美」夢?
2025-08-10 01:01 聯合報/ 社論
行政院經貿辦證實,我國對等關稅為「原有稅率再加20%」。圖為賴清德總統(左)與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舉行記者會說明對等關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宣布對台灣課徵百分之廿的對等關稅後,又將對半導體課徵百分之一百關稅。賴清德總統宣稱百分之廿只是「暫時性關稅」,但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證實,這百分之廿是要疊加在原有關稅上計算的。賴政府把國人蒙在鼓裡,民進黨還在高呼「台灣美國一起發大財」;一方面在台美談判黑箱中掙扎,一方面渴求美國恩庇惠澤台灣。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棒,似乎沒有敲醒賴清德的「脫中入美」夢。
賴清德曾有「走入白宮」的目標,也有「脫中入美」的渴望。「走入白宮」是賴清德明白提到要追求的政治目標,但這個政治幻想立刻被美國打醒;「脫中入北」原是賴清德對學者倡議的呼應,後來雖作切割,但外界相信,賴清德真正想的是「脫中入美」,而且好夢正酣。
賴清德上任以來,對內操弄抗中,推動大罷免;對外舔美效忠,勤遞投名狀;內外互倚,所作所為幾乎就是在做「脫中入美」的部署。但賴清德操持急切,更錯判形勢,在內部撕裂社會,在外部也加深「疑賴論」,把自己逼入困境。
最近美日輿論都注意到賴清德陷入內外交迫的窘境。日本《讀賣新聞》社論罕見點名批評大罷免,呼籲賴清德彌合社會裂痕;《讀賣》標題直接點出賴清德「排除在野黨的意圖」,打臉賴清德所稱「民主的實踐」和「更大的民主」。國際媒體看穿賴清德虛偽的民主價值,表現出對賴政府執政的不信任感,賴清德怎麼還敢呼喊全球民主夥伴共同捍衛民主價值?
何況賴清德高舉的全球民主價值,川普根本不屑一顧;賴清德宣稱的民主供應鏈,更被川普的全球關稅戰逐一擊破。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惠頓就以「台灣如何失去川普」為題,撰文分析賴政府連串失策,導致台灣與川普漸行漸遠,甚至連賴清德想過境紐約,都遭川普「羞辱性的拒絕」。
外界對惠頓看法或許仁智互見,但惠頓尖銳指出,台灣在美國其實形象不佳且正在下滑。賴清德倚美抗中,但惠頓強調,美國人並未將台灣視為對抗中國的資產,反而視為負擔,認為台灣可能將美國拖入對中國的戰爭。甚至在川普政府眼裡,賴政府是受制於左翼文化議題(如非核和跨性別主義)、對美國商業漠不關心、對國防不認真且不願解決貿易逆差的政府。顯然美國「疑賴論」未解,賴清德距離白宮愈來愈遠,他的「脫中入美」夢尚未破碎,但已經成為台灣和美國的惡夢了。
台美關稅談判,賴政府既黑箱,又誤判形勢,而且談判策略錯誤,籌碼盡失,甚至以為跪舔就能獲得赦免,結果台灣輸到脫褲,但又不敢醜態示眾,只好隱瞞關稅疊加真相。民進黨還刻意把川普關稅談話錯解誤導成「台灣美國一起發大財」。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也分析半導體廠商應對關稅的三種模式,結論是全球稅率一樣,對台灣影響不大,對已赴美設廠的台積電還是「利多」。
賴政府可以避重就輕、隱瞞真相、糊弄民眾,甚至可能把台灣廠商被迫赴美的危機,看成是台灣「脫中入美」的契機。但從長遠看,台灣自絕於大陸市場,高科技產業從人才、技術到資金都被美國連根拔起,有能力赴美的如台積電變「美積電」,沒能力赴美的廠商坐困愁城,至於傳產則倒成一片,台灣被掏空,這是賴清德的「脫中入美」夢嗎?
大罷免大失敗、過境紐約被羞辱拒絕、隱瞞關稅輸到脫褲真相、護國神山群被整碗端走,賴政府接連對內翻車、對外撞牆。賴清德自己內外交迫,卻讓台灣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