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與房租走勢分道揚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黑白集/卓榮泰開始還「卡債」
◆  聯合報社論/支持核三重啟,促賴政府能源政策補破網
◆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與房租走勢分道揚鑣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與房租走勢分道揚鑣


2025-08-16 00:58  經濟日報/ 社論
全台租金卻連續二年漲幅超過2%。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內房價明顯價跌量縮,第二季六都預售屋及成屋的房價皆較上季下跌,且上半年房屋成交棟數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但全台租金卻連續二年漲幅超過2%這符合過去台灣房屋市場的軌跡:租金易漲難跌,和房價走勢關聯性不大,而房價上漲率則和房屋成交量間高度相關

台灣房價隨景氣循環而出現漲、跌互見的走勢。從民國八十年至九十年(1991年至2001年)發生網路泡沫危機期間台灣房價呈緩跌趨勢。從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之後,房價大多上漲,且於民國九十三-九十六年(2004-2007年)、民國九十九-一○二年(2010-2013年),及民國一一-一一一年(2021-2022年)三段期間,每年漲幅皆超過8%。不過,在下列兩段期間,台灣房價曾下跌: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七年(2008年第四季至2009年第二季),以及民國一四至一五年(2015年第二季至2016年第四季)。

租金則呈現易漲難跌的走勢。在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台灣房價到達波段高點時,租金年漲幅曾達7%。接著房價反轉向下,而租金漲幅漸趨減緩。到了民國九十年(2001年)出現網路泡沫危機時,租金走勢反轉向下,而一直到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租金才又開始上漲。到了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租金曾下跌0.5%。之後每年租金上漲率接近1%,且直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7月,租金年漲幅才超過2%。

因此,無論國內房價上漲或下跌,租金大多上漲。只有在網路泡沫全球金融危機這兩段期間,國內租金房價才同步下滑。

決定房價租金的機制不同,故兩者走勢的關聯性不大。就房價而言,會受到央行的貨幣政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以及政府的房地產相關租稅政策影響而就租金而言,則取決於房東與房客間的協商

租約通常會載明承租期間。而當租約到期時,房東對較老實的房客多維持同樣租金來續約,且只有累積通膨數年後,才會一次上調租金3%、5%。由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迄今,央行因國內低通膨而採重貼現率政策,故近來房租上漲率和重貼現率走勢一致。至於最近兩年租金漲幅超過2%,則是因政府於兩年前放寬租金補貼申請資格當房客因申請租金補貼,而暴露資訊給政府時,則房東有誘因調高房租以移轉稅負

回到房價問題。根據「政大永慶即時房價指數」,國內房價在去年第三季達到歷史頂點。就今年第二季和該季相比,房價平均下跌4.2%,其中以台中市跌幅5.5%最多,而台北市跌幅3.6%最少。過去房屋市場的資料顯示,房屋成交量、價間高度相關且卅萬棟是個重要臨界點。在民國九十三至九十六年(2004至2007年)間,成交棟數介於41萬至45萬,而房價上漲介於8.6%至14.1%。在民國一○四至一七年(2015至2018年)間,成交棟數皆低於卅萬,房價漲幅則介於-3.2%至1.6%,其中民國一四至一五年(2015及2016年)成交棟數分別為29.3萬及24.5萬,而房價則分別下跌2.4%及3.2%。去年全台房屋成交35.1萬棟,而以上半年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6.4%推估,則今年全台房屋成交量會下降至25.8萬棟。

去年九月央行的第七波打房措施導致民眾申請房貸時間拉長、成功機率降低,以及金額減少。再加上今年下半年因匯率、關稅因素,造成經濟成長率可能僅有1%,房價下跌趨勢儼然成形。當多數買方預期未來房價下跌,而多數賣方持有房屋成本遠低於歷史高價時,則雙方無立即成交誘因,遂導致近來房屋成交量快速萎縮。

過去五年全台平均房價上漲51.1%,其中台北市上漲31.2%、新北市上漲38.6%為最低,而新竹縣市上漲95.2%為最高相對的,過去五年我國平均每人所得增加35.9%由於雙北房價漲幅和居民所得漲幅一致,因此,預期未來國內房價向下修正期間,雙北之外的區域跌幅會較重。另一方面,若未來沒有出現類似網路泡沫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事件,則國內房價即使下跌,房租仍會上漲。













聯合報黑白集/卓榮泰開始還「卡債」


2025-08-16 01:28  聯合報/ 黑白集
行政院會上言語交鋒後,閣揆卓榮泰(左二)和台中市長盧秀燕(右一)14日下午在台中與工具機廠商座談。 記者黃仲裕/攝影


盧秀燕北上出席行政院會,為地方預算遭刪減發聲;未料,頻遭閣揆卓榮泰制止,斥她「別來創造聲量」。有趣的是,當天下午卓揆赴台中參加機械業者座談,進場時在台階一個踉蹌,倒是身旁的盧秀燕伸手扶了他一把。

上下午兩個場景對照,撇開政黨色彩職位高低不談,從做人的宅心看,誰厚誰薄已一目了然。政治上,不會有永遠的權貴,也不會永遠誰是順風;再怎麼趾高氣昂,總有要奉還時刻

目前行政院面臨一堆要處理的預算法案,大多數是先前卓榮泰一手卡住的,如今他得一一清償。例如中央總預算遭國會刪砍,行政院立馬巧手「轉嫁」,轉身去刪減地方的社福、教育、基建等六百多億補助大罷免失利後,這些全得悉數補回。盧秀燕在院會爭取的就是這筆錢,卓榮泰還不讓她發言,氣度禮貌有夠差。

卓榮泰的「卡債」不止這些。先前他以違憲為由,拒絕「普發萬元現金」;卡到現在,仍不得不編列預算發放。但他又編得不甘不願,原本應該十月底發完,卻說非要拖七個月才能完成。那就拖吧!拖到民怨深重,看看卡債加利息會不會變輕鬆?

回想先前各部會因預算被刪一片哭窮的景象,外交部說沒錢印護照、監院繳不出電費等慘狀,如今均已不藥而癒。是誰卡了他們,不正是卓榮泰嗎?











聯合報社論/支持核三重啟,促賴政府能源政策補破網


2025-08-16 01:23  聯合報/ 社論
民眾黨舉辦「公投大車掃」記者會,呼籲民眾8月23日出來參與核三公投,投下同意票。 記者葉信菉/攝影


第二輪大罷免八二三即將登場,當天另有民眾黨發起的「核三重啟公投」,希望核三在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未料,賴清德近日在民進黨中常會突兀表態,要求黨內對核三公投一致投下反對票,並聲稱核電「不是公投所能解決」,似在預告政府無意尊重公投結果。事實上,核三重啟公投不僅是針對核三而發,而在藉此促使賴政府對錯誤能源政策展開反思,給民進黨一個調整轉向機會

蔡政府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開始推動能源轉型,要以廿%的綠能取代核能,另以五十%的天然氣與卅%的燃煤發電,重塑台灣新的發電配比,實現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非核家園」目標。但這項能源轉型計畫,除實現了核能歸零,其他訴求幾全數跳票。諸如綠能迄今占比僅達一成二,距離兩成目標極遠;減碳不如預期,中部地區深受空汙之害蔡英文承諾電價不會大漲也未實現,更別說她任內出現四次全國性無預警大停電

那八年,能源政策成為蔡英文執政成績中最受質疑的一塊。她為了鞏固反核基本盤,無視台灣減碳、能源安全與電價穩定的多面向需求,執意推動激進非核路線,以實現民進黨神主牌的「非核家園」。最受訾議的是,為了發展綠電,與民進黨友好的企業及外資靠著風電和太陽能而財源滾滾,台灣許多山林、埤塘和農田卻遭到破壞,胡亂開發成光電場,官商勾結弊案頻傳。與此同時,台電的虧損大幅增長,多次調高電價仍無濟於事,須靠政府預算撥補

由於綠能弊案層出不窮,加上國土環境光電場濫設遭到破壞,人民對政府推動非核是出於私利或是為了公益,逐漸產生巨大懷疑尤其,近年國際社會逐漸將核能視為「綠能」,認為是減少碳排放穩定基載良好能源;在這樣的趨勢下,民進黨政府的反核便顯得過時而僵固。美國官方和智庫也質疑,賴政府要加強台灣韌性,但非核政策卻讓台灣更脆弱。

近幾年,飽受停跳電所苦的民間社會,以及需要大量用電的企業界,陸續對能源政策提出反思;但民進黨對「反核神主牌」卻死抱不放。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就代表了民眾對「非核」政策轉彎的期待;但蔡政府僅形式上修改了《電業法》,執行上仍續推非核家園。更惡劣的是,次年蔡政府將公投改為「兩年舉辦一次」,這使得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的「重啟核四」公投投票率未能達標。這除了核四本身爭議較大,蔡政府將公投限縮為「鳥籠公投」,更是主因。

技術面看,核三重啟的技術難度不高,核廢料也非無解。日本在福島核災後,已允許多座核電廠在四十年的運轉期屆滿後,可再延長廿年。美國方面,部分核電廠甚至考慮延役到八十年,以因應 AI 高用電量產業需求下周的核三公投,基本上也是民眾對民進黨能源政策的一次信任投票,看看賴政府究竟有沒有能力修正自己的錯誤

人們不難看出賴總統在施政上的手足無措,他日前率先表態要對核三公投投下反對票,更暴露了他的焦慮。他本來可以保持自己的政治高度,讓民眾自主選擇,然後聽從人民的意向行事。但賴清德選擇提前表態,無非是想藉此削弱民眾公投意願,以構築自己政策安全感。但大家別忘了,他此舉只是在維護民進黨的招牌利益,而不是在維護台灣的安全與未來。

正因如此,民眾下周更應積極前往投票,不只是為了核三要不要重啟,更為了賴清德從他「黨意至上」的硬殼裡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