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大年/向美爭取低關稅 也要做好因應
◆ 黃齊元/川普強取豪奪 直指護國神山
◆ 丁予嘉/穩定幣將顛覆金融體系
劉大年/向美爭取低關稅 也要做好因應
2025-08-15 23:43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川普總統上任後,推動關稅政策不遺餘力。關稅不僅要縮減貿易逆差、振興美國製造,更被做為外交談判工具。目前主要是採取「對等關稅」及「國安關稅」雙軌並行的模式。「對等關稅」可以算是對美國貿易逆差國的懲罰性關稅;「國安關稅」則是根據民國五十一年(一九六二年)的美國「貿易擴張法」第二三二條,若經由調查認定進口產品危及國家安全,授權總統直接課徵關稅,也可稱為「二三二關稅」,同樣具有懲罰性質。
連同美國其他的懲罰性關稅,例如反傾銷稅、三○一關稅,都必須納入美國現有的最惠國關稅,即所謂的「疊加」原則。目前除中國大陸以外,美國大致已完成與主要國家的對等關稅談判。美國透過高關稅威脅,迫使對方以市場開放、加碼投資或增加採購以換取降稅。在短期內完成原本冗長的貿易談判,川普政府也不斷以此為亮點,視為使美國重返公平貿易地位的重大成就。
但是各國在對等關稅談判下的投資與採購承諾,普遍缺乏法律約束與履行監管機制。例如歐盟與日本分別承諾,對美國增加六千億美元、五千五百億美元投資,但並未有明確的時程表。美國也表示若未來對手無法履行投資承諾,將採取貿易報復措施,可能引發更大的貿易摩擦,因而增加經貿的不確定性。
「二三二關稅」將是未來美國關稅政策重點。二三二關稅包括台灣輸美核心的半導體產業,以及關鍵礦物、藥品、商用飛機、無人機系統、車輛及其零組件,及鋼、鋁、銅與相關製品為主。美國目前已對車輛及其零組件課徵百分之廿五的關稅,對鋼、鋁、銅及相關製品則加徵百分之五十的關稅。川普的策略是先完成對等關稅談判,待陸續公布二三二關稅之後,各國必須與美國展開第二波談判。
在美國高關稅的陰影下,今年一至七月,台灣對美國出口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九七五億美元,約占總出口百分之廿八點七,已經超過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的九三五億美元;美國已取代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而且預估未來美國市場的重要性還會增加,所以對美關稅談判的結果,攸關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台灣未來應繼續爭取較目前百分之廿為低、且不疊加的對等關稅,但困難度高。對等關稅主要涵蓋傳統產業,台灣必須做好因應美國高關稅環境的準備。
其次,預估未來美國二三二的稅率也不會低,其中以台灣對美國出口的主力-半導體最為關鍵。美國必然會要求台灣投資及加碼採購以換取低稅率。台灣必須頂住美國高壓、守護技術核心,確保在供應鏈的主導地位。最後,無論最終談判結果為何,台灣對美國全面降稅開放市場已不可避免,如何降低對內需導向產業的衝擊,也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