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過度政治化預算亂象 亟需終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終戰代替抗戰,賴清德是中華民國總統嗎?
◆  聯合報黑白集/盧媽媽罵兒子
◆  經濟日報社論/過度政治化預算亂象 亟需終止








經濟日報社論/過度政治化預算亂象 亟需終止


2025-08-17 03:36  經濟日報/ 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記者蘇健忠/攝影


本以為「大罷免」的潰敗,可以帶給賴政府一個難得的檢討契機,未料卓榮泰院長日前還是堅持立法院通過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韌性條例違法違憲,雖不再覆議但卻決定聲請釋憲。我們可預知,未來朝野對抗態勢必將持續下去,政局紛亂一時恐難止息。

令人不解的是,行政院同時間卻又對這個它所稱違法違憲的條例,提出修正案送請立法院審議,且將特別預算整體經費上限由5,450億元提高為5,900億元,其中還全數保留了2,350億元普發現金的部分。換言之,行政院並沒有配合申請釋憲義正嚴辭而將普發現金款項刪除。從這種「邊釋憲、邊修法」的立場矛盾,就可看出賴政府顢頇政治性格

台灣現在的政治現實為:賴清德總統是位「少數」總統,且立法院的席次又是「朝小野大」。因此,若朝野政黨間無法取得共識或妥協,政治上的衝突必定會不斷發生。賴政府上任迄今共已提出七項釋憲案,包括國會改革法案(已被判違憲)、財劃法修法(尚未受理)、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三件(受理)、憲法訴訟法修法(受理)以及選罷法修法(尚未受理)。每個案子都充滿法理爭議判決不確定性,現在又決定要提出韌性條例釋憲,真是添亂不嫌訟案多

在這麼多的釋憲案中,與政府財政預算有關的占比最高,包括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度總預算、財劃法以及韌性條例等總預算案釋憲理由是立法院預算審查部分採「統刪」方式,違反法律明確性權力分治原則財劃法案理由修法直接改變中央與地方財政結構,未檢討各級政府間事權合理分配

其實,韌性條例的制定係為了替編列特別預算取得法源,這次釋憲爭點主要是立法院修正增加了「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行政院認為該條款違反憲法立法院審查預算不得增加支出之規定此外,立法院在通過增加支出法律時,也未「先徵詢行政院之意見」(預算法第91條)

不論是總預算特別預算財劃法審查修正本質上原就具有強烈政治性;但是,我們卻不認為政治因素干擾可以被縱容,甚至必須犧牲預算專業堅持

回顧歷史,立法院預算審查時部分採用「統刪」方式為之早成慣例,這也給予行政院自行調整權衡方便。民進黨不但從未反對,更亦曾採用過,如今卻反而以之指責在野黨違憲。甚至還不惜以刪減對地方補助款挑起中央與地方的對立,其政治性報復意圖,昭然若揭

其次,民進黨向來主張財劃法的全面修訂,以落實地方自治財政自主。然而對這次由在野黨發動的財劃法修正,卻以地方過度掠奪中央資源而予以抵制。檢視民進黨民國一○一年(2012年)所提修法版本,不但主張所有社會保險補助一律改為中央負擔,更將統籌分配稅款財源大幅擴增,包括營業稅(扣除相關費用後全數)、菸酒稅(部分)、貨物稅(10%)及所得稅(20%),遠比藍白聯手通過的版本(營業稅、貨物稅10%及所得稅11%)增加的更多。民進黨在野時搶奪中央財源計謀,更兇且更狠百倍

至於韌性條例制定性質屬法律案,根本毋庸置疑,故自無所謂立法院違憲增加預算支出疑慮此外,預算法91條雖規定立法院法律案若大幅增加歲出,應先徵詢行政院之意見,但係僅針對「立法委員所提法律案」而言,韌性條例乃行政院所提者,故自亦無受徵詢行政院意見限制之必要

賴政府成立以來,台灣社會民心躁鬱浮動朝野對立抗爭蔓延過度政治化預算亂象,已嚴重斲傷制度運作,妨害國計民生,亟應終止














聯合報黑白集/盧媽媽兒子


2025-08-17 01:11  聯合報/ 黑白集
台中市長盧秀燕。 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長盧秀燕日前赴行政院會,就中央片面中止計畫型補助議題與閣揆卓榮泰激辯;未料環境部長彭啓明受訪時,批評盧秀燕發言很不客氣,「氛圍就像是媽媽在罵兒子,很凶、很悍」。彭啓明或為護主、或為內閣叫屈,但比喻極其失當,更為社會對立火上澆油。

中央與地方為了「錢」事爭搶大餅不足為奇,若非屬同一政黨,更不稀罕。行政院若想讓院會一派和諧,就得仰賴閣揆、秘書長或相關閣員勤於穿梭協調當初賴清德總統欽點卓榮泰出任閣揆,給出的理由正是「身段柔軟、擅長協調」

反觀盧秀燕,曾任省議員連六任立委,多須倚靠強勢以求突圍;但她當選台中市長後,卻是以全方位照顧市民形象贏得 「媽媽市長」稱號;不久前為了反對大罷免,更首次在宣傳片中自稱「台中盧媽媽」。

透過彭啓明的視角,顯然同一個「盧媽媽」,在卓內閣成員與台中市民心中有著天壤之別意象:卓內閣眼中的「恰北北老母」,卻是民眾眼中一心捍衛市民權益的「父母官」。

如果嗆閣揆或閣員就被認為「罵兒子」,那麼王世堅曾當著卓榮泰的面痛罵數發部飯桶用語更強烈,難道也是在「罵兒子」,或甚至在「罵孫子」?不過,話說回頭,彭啟明「媽媽罵兒子」的形容,的確更讓民眾深覺,那個「兒子」真的不受教。














聯合報社論/終戰代替抗戰,賴清德是中華民國總統嗎?


2025-08-17 01:02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刻意用日皇為迴避「投降」字眼而採用的「終戰」,作為「抗戰勝利」的替代,將「中華民國」從歷史抹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八月十五日,是對日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紀念。但身為中華民國總統的賴清德,不但用日本角度的「終戰」一詞,取代中華民國立場的「抗戰勝利」,甚至絕口未提「中華民國」,連「中國戰場」也被以「太平洋戰場」一筆帶過。令人不禁懷疑,賴清德到底是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發言?還是以「日本殖民台灣總督」身分緬懷歷史

六月底,賴政府才大打預防針,指中共將針對「對日抗戰勝利、聯合國成立、台灣光復」的「三個八十年」大肆宣傳,並稱中共此舉是為了進行「國際法律戰」;民進黨中常會的報告也說,中共目的是企圖「抹去中華民國存在的痕跡」,似乎對中共要奪取「三個八十年」的論述權憂心忡忡。

不過,五月歐戰勝利八十周年,賴政府突兀舉辦紀念茶會,賴清德總統出席談話,就已洩露其淡化對日抗戰勝利」的意圖,當時也絕口不提中華民國抗戰與對二戰的貢獻。賴清德心念歐戰、緬懷終戰,卻遺忘抗戰,已經不是歷史虛無可以解釋

賴總統的理念,反映在助推大罷免卻有頭無尾的「國家團結十講」裡。在已完成的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和國防四講中,賴總統扭曲的國家、民主、憲政觀一覽無遺;其中試圖割裂「中國」、「中華民國」與「台灣」的論述,更是其獨派史觀充分展現要一個獨派史觀戀殖者去紀念中華民國抗戰勝利,或許強人所難,但賴清德還是不是中華民國總統

此次賴總統的終戰紀念文,不僅隻字未提「中華民國」,而且通篇找不到「紀念主體」,甚至刻意使用日皇迴避「投降」字眼而採取的「終戰」一詞,作為「抗戰勝利」的替代,將「中華民國」從歷史抹去。尤其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中華民國歷經八年浴血奮戰,以超過三千五百萬軍民傷亡代價,以及不知凡幾的人力物力損失,才獲得對日抗戰勝利,但在賴總統的紀念文裡,彷彿完全事不關己

這一系列操作,可說正中中共爭奪「三個八十年」論述正統的下懷。依賴總統論述,其「中華民國」與「中國」毫無關係,如此自然也就是將「抗戰勝利」和「成立聯合國」等功績拱手讓給中共,並完全否定台灣光復」了。

作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台灣獨立是賴清德的政治信仰;但個人政治主張是一回事,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就忠誠履行國家元首義務賴總統掌握國家最強大話語權,卻進行著曲解假造毀滅中華民國歷史工程,形同「唱和中共論述」。這是真正失格行為

諷刺的是,中共要擴大舉辦抗戰八十周年紀念活動,並邀在台抗日老兵參加,賴政府則由陸委會恫嚇老兵若出席,「可處罰鍰、剝奪退休俸及追繳勳章」;國防部警告退將,若參加大陸紀念抗戰勝利的九三閱兵,將依規定處置。中共篡奪中華民國抗戰勝利果實,老兵退將自然不宜參加;但如果老兵退將紀念抗戰勝利要被罰,賴總統與中共唱和「中華民國不存在」,又該當何罪

更弔詭的是,日本首相石破茂曾指出,「把『戰敗』說成『終戰』,這看錯了事情的本質」;在全國戰殁者追悼儀式致詞時,石破茂雖未提戰爭責任,但也表示反省態度賴總統只紀念終戰,卻避談抗戰;連石破茂都不諱言戰敗,賴清德卻不敢說抗戰勝利。賴總統極力討好日本,但日本輿論從自由派到保守派對他都不再信任。賴清德遺忘的不只是歷史,但他忘了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還能獲得國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