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讓核三重啟公投過關解決缺電\星期透視/藍白合 需要胸懷與胸襟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普亭的勝利與對台灣的警訊
◆  再留卓榮泰國政仍空轉
◆  核三延役保障能源安全
◆  大屋頂下/停止在台灣製造「猶太人」 賴清德的台獨法西斯
◆  星期透視/藍白合 需要胸懷與胸襟
◆  名家縱論/讓核三重啟公投過關解決缺電
◆  限制計程車進入機場是雙輸政策 問題不會因拖延而消失 2025-06-13 00:00
◆  審慎管制輔以自律機制,促進融資租賃業與企業共榮 2025-05-21 00:00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2024-12-20 10:00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2024-12-02 10:42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2024-10-24 00:00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讓核三重啟公投過關解決缺電


2025-08-16 23:20  聯合報/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核三重啟將於廿三日付諸全民公投,正反雙方各有堅持,筆者認為九年來非核政策的實施已造成台灣缺電、電價大漲、碳排失控、能源及國安問題。核三廠的既有三座核電廠的重啟,是解決上列問題的最佳對策。茲分析如下:

第一缺電。電力系統需有供電餘裕以因應系統發電機組故障造成停電、備轉容量率是用來衡量供電餘裕的指標,高於十%的備轉容量率代表供電餘裕足夠,愈低則停電機率愈高。政府一貫聲稱系統備轉容量率均維持在十%以上,故台灣不缺電。但那是白天的資料,並不能反映真正電力供需狀況。近年隨著太陽光電占電源比率提高夜間才是全日備轉容量率最低點

根據台電「台灣電力狀況監測」資料加以統計,去年夜間備轉容量率低於十%的天數多達一一九天,低於七%的天數亦達卅四天,其中,更有三天低於五%

政府希望倚重再生能源建置持續遠落後於預期,去年占電源配比十一點七%,今年上半年也僅占十三%,離原訂目標廿%差距甚遠。

大型機組建置,因 LNG 接收站環評卡關,氣源受限,均嚴重落後。為填補電力不足,政府規畫民國一一五至一一九年(二○二六至二○三三年)增加民營電廠十二座,卻幾乎全未招標,是「空白電廠」。唯一得標、預計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供電的中佳電力,也因得不到銀行貸款胎死腹中台灣已進入長期停限電危機。

第二電價大漲。民國一一一至一一三年(二○二二至二○二四年)國內電價調漲四次,累積漲幅超過四成,期間政府尚撥補台電三千億,中油也吸收兩千億氣價。但台電累計虧損仍達四,二二九億元,雖這和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相關,但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以來,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低於俄烏戰爭前,照理台電今年應有盈餘,卻還需政府編列一千億元繼續貼補主要原因政策廢除低價核電,而以價昂的燃氣、光電及風電替代。估計三座核電廠若能重啟,可節省的成本每年為一千三百億元,單以核三重啟而言,為四七五億元

第三碳排失控。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比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電力部門排碳量提高七十八點六萬噸,電力部門占全國總碳排七成。排碳不減反增,主要是電力需求增加及非核之後,更加仰賴火力發電。如此,何以達成減碳目標

第四核能安全與國家安全。燃氣占電源比率目前為四十二%,未來將增為五十%,但液化天然氣儲槽可用天數為八至十三天,而核電燃料存量可用一點五年,若未來中共實施封鎖,廢核而多用燃氣會是台灣最大的國安罩門。

既有三座核電廠重啟除可提供十%以上備轉容量率外,尚能緩解上述另三種問題,如此作法也符合世界潮流目前卅二個擁有核電國家,只有德國我國採非核政策

根據多數核能專家的看法,重啟工程可在二年內完成,所需經費以核三而言,為一百五十億元,其中核二及核三廠在員工編制仍滿額下,重啟將更順利。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後,政府沒執行理由是「核廢無解」。但今年五月一日核一廠核廢乾式儲存場正式啟用,核二廠乾儲建照已核發下,核廢問題已經解決乾式儲存可使用四十年,是世界上有核電廠國家通用的作法

賴總統於今年五二○提出核能重啟三原則「核安無虞、核廢有解及社會共識」,核廢問題已經有解。在核安方面,三座核廠長期運轉安全紀錄良好,近年機組的利用效率達九十%,世界排名第五。現在就剩「社會共識」了,盼「核三重啟」公投通過,而最終政府能傾聽民意,修正其能源政策


2025-08-16 23:21 聯合報 / 波波漫畫 波波漫畫












星期透視/藍白合 需要胸懷與胸襟


2025-08-16 23:20  聯合報/ 游梓翔/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七二六、八二三的大罷免和核三延役公投,面對明明是少數卻無比執拗蠻橫的賴清德和民進黨,藍白終於走在一起,這符合多數民意期待有人戲稱,賴清德說要「打掉雜質」,卻讓「雜質」團結了

兩年前的七二五,台灣社會正熱議總統大選是否藍白合,藍營輔選大將在網路訪問裡,說出「最壞的打算也是要挺著胸膛倒下去」。但呼籲藍白合的聲音仍不斷,柯文哲隨後簽下六點協議,一度重燃希望,卻很快因為無法化解分歧,造就了君悅酒店藍白荒謬劇

最終結果,是不是挺著胸膛已不重要,倒下就是結局。很多人仍想著藍白合如果能成今日會如何,但平行宇宙只是電影幻想

平心而論,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熱議藍白合,主要是「數學」,欠缺「化學」人選上,藍白實力接近,又沒有公平決斷規則議程上,藍白的共識信任也不夠

但執政一年多,讓台灣陷入內外交迫卻仍執著於「打掉雜質」的賴清德,激怒了廣大選民,讓藍白合作除了「數學」,「化學」也逐漸到位。從立院議場大罷免公投藍白合作氛圍已成,並且看到戰果

期待藍白合作的人,希望能一路延續到民國一一五和一一七年(二○二六和二○二八),讓台灣綠色恐怖裡找回「藍天白雲」,但藍白合的前方挑戰重重,還有兩道大坎得過。

第一道坎是藍白合難以逃避的「物理」挑戰。政治席位稀有,加上藍白兩黨目前民選公職人數差距大。兩年前「胸膛論」的主要論據,所謂國民黨要有「黨格」,說的就是「大不讓小」。

於是當黃國昌宣布要讓自己更好、成為新北的選項時,藍營似乎又有人論起「大不讓小」,直轄市不能讓了,這其實還是「胸膛論」。但民主政治的「物理」原理,就是你的「力」是由民意決定藍白要合作,就是用公平民調,推最強的

第二道坎是藍白仍可能發生「化學」變化。一些外力,也總想製造藍白分裂。藍白戰將靠實戰合作積累的革命情感,若白營因為兩年條款換上一批新人,能延續嗎?

另外,藍白雖然在預算監督法案推動累積共識信任但在兩岸論述深水區,總有想「打掉雜質」人,會來見縫插針,製造化學分裂

藍白合作挑戰雖多,但政黨合作、包括聯合政府,是非常常見的。內閣制國家,從歐洲的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到亞洲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再到紐西蘭和南非,都是多黨聯合執政

根據這些國家的經驗,政黨間達成協議列出施政優先事項,確認「我們要一起做什麼」,並列出不能碰觸的紅線,也就是「我們絕不會做什麼」,然後保持溝通,促進合作。

包括兩岸議題。其實台灣對兩岸的民族認同歷史認同共識,遠比綠營想營造的來得大。對憲法認同,欣賞學習對岸發展成果的進步認同,在台灣也是沉默多數民意支持的,藍白要找到共識並不如想像中難。

從藍白合作到藍白合,是多數選民期待,藍白陣營需要的不是「挺著胸膛倒下」,而是愛台灣、顧念台灣的「胸懷」,和放下一黨之私的「胸襟」。














大屋頂下/停止在台灣製造「猶太人」 賴清德的台獨法西斯


2025-08-16 23:21  聯合報/黃年


這次大罷免,被說成是一場「台獨法西斯運動」。妥妥當當。

「法西斯/納粹」在教科書上有詳明的定義,但不出兩個主軸:①專制獨裁,消滅政治異己,扼殺民主制衡。②製造「政治種姓」的仇恨敵對,例如,以雅利安人為神聖,以猶太人為惡魔。

大家可用「法西斯/納粹」這只政治標尺來檢視這場大罷免,也許會發現,二者竟然是若合符節嚴絲合縫

這場大罷免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給台灣社會建立了一只「台獨法西斯標尺」。

這只標尺的功能是:①賴清德和民進黨可用來自我檢視自己是不是台獨法西斯?②社會公眾可用來檢視賴清德及民進黨是不是台獨法西斯

以下,試以這只「台獨法西斯標尺」來檢視賴清德與大罷免,並探究為什麼會被視為「台獨法西斯運動」的狂飆

台獨法西斯」成為今日炎上政治詞彙政治標尺,有一個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以致實至名歸過程

一、蔡英文時代,發生促轉會張天欽「我就是東廠」、NCC 關閉中天新聞台及南島民族論等事件,輿論開始警示法西斯納粹主義已見顯形。至俄烏戰爭爆發,烏克蘭反俄的「壓迫俄羅斯語族/關閉異議電視台/推倒銅像/亞述營/班德拉主義回潮」等「轉型正義」的操作,居然在台灣都看得到一對一孿生現象,於是輿論出現了更多「台灣不要烏克蘭納粹法西斯化」的示警。到了大罷免,整個「法西斯納粹化」的景象更是轟轟烈烈地全盤在台灣登場演出。

管中閔在四二六凱道集會說:「反對專制獨裁法西斯!」

二、大罷免大納粹,傾綠標誌人士也看不下去。例如,游盈隆說:「執政黨(民進黨)要針對性終結在野黨國會議員的政治生命,是不可思議的,沒有正當性可言」。「大罷免不但不是台灣民主之光,反而是台灣民主之恥」。李文忠更挑明了說,大罷免是「法西斯台灣民族主義」露頭;曹興誠則指李文忠說的是「台獨法西斯」,對號入座。

引伸游盈隆、李文忠等人的說法,他們仍強調自己是台獨,但延展的思想可能是:不能用非民主的法西斯納粹手段來推進台獨,也不容如果另日實現台灣國實施非民主的法西斯納粹統治。

三、大罷免大納粹,曹興誠等紛紛自供自證。例如,閩南狼指八炯為納粹;八炯則自稱:「對啊,我就是納粹。」

八炯說:在研究納粹如何操控群眾情緒,想革命找一個群體變成「猶太人」。

曹興誠則在大罷免後公開總結他的思想。一、大罷免的目標是在建立台灣國。二、因此,「主張統一/反對台獨」的言論是有毒的,應當被禁止,應當定為違法。

這就是曹興誠為大罷免的定性定位:一、大罷免是台獨運動。二、大罷免是法西斯納粹運動

綜上所論,出自「輿論示警/綠營內省/大罷免操作者旗幟招展的自供自證」,「台獨法西斯」遂成了今日炎上政治詞彙政治標尺。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實至名歸。妥妥當當。

以上是在探究大罷免是否「台獨法西斯」,但更嚴肅的思考是:賴清德是不是「台獨法西斯」?

八炯說:要找一個群體變成「猶太人」。

若以此一標尺來看,賴清德就是道道地地台獨法西斯。賴清德整個政治操作主體就是「找一個群體變成猶太人」。

前文說,法西斯納粹有兩個主軸。①專制獨裁,消滅政治異己,扼殺民主制衡。②製造「政治種姓」的仇恨敵對以這個標尺檢視賴清德,若合符節,嚴絲合縫

先談①。大罷免的目標在消滅立法院的反對黨,扼殺政黨政治,也就是要根本終結民主政治。賴清德端出了大罷免,他為了建立專制獨裁野心抱負可謂已是登峰造極

再談②。民進黨一向將台灣人畫作兩種「政治種姓,一種是「仇中保台」,一種是「舔共賣台」。先將中國設定為「境外敵對勢力」,然後把所有主張兩岸和平競合者皆指為「中共同路人/在地協力者」,到了大罷免柯建銘之輩更乾脆直接將藍白立委稱為「共匪/匪諜」,說是要「反共剿匪」。

賴清德尤其集其大成,索性將相對的民意概稱為「雜質」,揚言「打掉」

任誰都知道,台灣其實沒有「猶太人」這種政治真實,但賴清德的操作卻是要在台灣活生生硬生生地製造出這個「猶太人」的概念。你看他的「賴十七條」,你看他如何凌虐陸配。陸配在台灣哪裡是「猶太人」的存在,但賴清德偏偏就要活生生硬生生地把陸配加工製造成「猶太人」。

何況,豈僅陸配,最後賴清德終於將所有相對民主異議者皆視為「雜質」,都加工製造成了「猶太人」。

大罷免,台灣政治種姓分成了二大類。一類是青鳥黑熊,他們是「更大的民主/更好的民主」;另一類則盡是「雜質」,必須「打掉」。

賴清德宣稱,他要繼續「與公民同行」。好好笑,至此,那些「雜質」竟在賴清德眼中連做個「公民」都不配了青鳥是「公民」,雜質則是「非公民」

回首看去,用「台獨法西斯標尺」來檢測賴清德,他是不是「在台灣製造猶太人」的台獨法西斯?

公正的答案是:八炯是明火執杖台獨法西斯,而賴清德則是一模一樣真在做但不說破的台獨法西斯。兩者是一丘之貉,只是八炯把他的「猶太人」叫做「共匪」,賴清德把他的「猶太人」叫做「雜質

經過這場大罷免大悲劇,國人應覺悟:「台獨法西斯」,問題不在「台獨」,而在「法西斯」。賴清德與民進黨以「消滅政治異己/製造種姓敵對」的手法來操弄台獨,遂使「法西斯推進台獨/台獨推進法西斯」。但若真能開誠布公實施真民主,則台灣的民主斷無主張台獨的道理,因為連陳水扁都說「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邱義仁也說「除非瘋子才搞台獨」。

本文相信:在台灣,只要有真民主,就不會有台獨民進黨玩台獨,所以搞納粹法西斯

這場賴清德大失敗的大罷免證實:台灣主流民意遠遠優於迷醉在「班德拉主義回潮」的烏克蘭,也不遜明智對抗尹錫悅戒嚴的韓國。台灣拒絕澤倫斯基,台灣唾棄尹錫悅

大罷免,大台獨,大納粹,大失敗

台灣人民應慶幸在大罷免建立了這一只「台獨法西斯標尺」,今後更要繼續用這只標尺來檢視丈量賴清德及民進黨與台獨法西斯的距離。

賴清德,停止在台灣製造「猶太人」。














普亭的勝利與對台灣的警訊


2025-08-17 00:00  聯合報/ 苑丹東/大學兼任教師(高雄市)
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俄國總統普亭於阿拉斯加會面。(歐新社)


阿拉斯加峰會落幕,全球屏息以待的「雙普會」卻只留下短暫的紅毯與鏡頭。川普握手、鼓掌、陪同搭乘「野獸號」禮車,滿足了舞台劇形式感,但實質一無所獲。倒是普亭,尚未退讓半寸,卻已悄然贏得大半籌碼。這是一場外交交易展示,川普無論如何包裝都難掩輸局

普亭在這場會議中最大成果,就是「恢復合法性」。他不僅走上了美國紅毯,還與美國總統平起平坐召開高峰會。戰爭沒有停火、領土沒有歸還、制裁沒有更多,俄羅斯的「國際孤立」至少已在鏡頭前消失大半。川普本想以「嚴厲後果威脅普亭,卻淪為口號。世界看見的,是一個被再度承認的普亭,以及一個無計可施的川普。普亭贏得時間、空間,贏得的是繼續打下去的正當性。他沒有讓步,卻已坐上了大國舞台的中央座椅。這場比賽,他早早確定領先。

川普以為自己能在外交舞台扮演「談判藝術家」,卻在普亭面前顯得力不從心。他的「交易本能」在這場會議裡,只剩下寒暄與形式。會後記者會短暫、內容空洞,甚至連記者提問都不敢接受。這場原本號稱「高風險峰會」的外交豪賭,最後卻成了「尷尬見面會」。

川普的口號姿態,再一次暴露出他慣用的手法:先放狠話,再找台階下。只是這次,世界看在眼裡:川普既未能嚇阻普亭,也無力推動協議,反倒送上了免費舞台

在這場「大國角力」中,最無辜最危險輸家台灣當澤倫斯基被排除在談判外,這已經是一個赤裸裸的警訊:若烏克蘭都能被晾在一旁,台灣又算得了什麼?北京在遠方觀戰,獲得一堂免費的戰略課:原來國際規範可以退位,大國交易才是真理。當普亭透過武力改變邊界而仍能重返舞台,北京自然會想到台灣既然脅迫有效,為何不加大力道於是,軍機繞台、艦艇出海、網攻擾動,恐將成為「日常測試」,檢驗華府到底願意為台灣付出多少

更諷刺的是,《金融時報》早就指出,川普有意將台灣作為談判籌碼。媒體報導白宮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理由冠冕堂皇,實際上卻是為了在與北京的貿易博弈中「加碼」。台灣自認為是「民主燈塔」,在大國眼裡卻不過是籌碼,能加價也能打折。

賴政府想當「棋手」,實際上卻只是被擺弄的棋子。更可笑的是,還有人為自己「被使用」感到榮幸,似乎只要能被放上棋盤,就證明了存在感,卻忘了棋子從來無法決定棋局。阿拉斯加峰會提醒台灣國際政治冷酷交易場,不是溫情脈脈的價值共同體。如果我們繼續寄望大國仁慈,等待「朋友」在關鍵時刻伸手,那麼等待的將是更大的失望。
















再留卓榮泰國政仍空轉


2025-08-17 00:00  聯合報/ 陳實仁/商(台北市)
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立法院針對打擊詐欺相關議題接受質詢。記者蘇健忠/攝影


去年五二○典禮上,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一席話:「行政團隊在互相包容尊重基礎上,做好國會協調溝通工作,展現行政團隊解決問題能力誠意」。對照此刻卓內閣的左支右絀,看起來格外諷刺

一年多來行政真空,在在證明總統賴清德所託非人,徹底辜負全民期待,立法院在野黨強力監督制衡下,卓榮泰內閣被打回原形,醜態百出。

作為賴清德政府首任閣揆,當初出線理由異口同聲推崇卓榮泰:「身段柔軟、擅長協調溝通」。從政府總預算案一路到普發現金案,卓榮泰溝通無門協調不力折衝調和能耐完全被看破手腳,昔日虛名僅僅是不堪一擊花拳繡腿,根本禁不起任何實戰檢驗。

最明顯例子就發生在日前的行政院會,台中市長盧秀燕為地方補助款據理力爭,類似場景未來可能持續上演。只要領導威信蕩然無存的卓揆繼續高坐其位,行政院會就可能不斷成為眾聲喧嘩政治舞台

普發現金案最後行政院態度急轉彎,並沒有贏得身段柔軟的美名,連綠營自家立委都發出批評,痛心卓內閣從此不再擁有議題主導能力尤其行政院一度傳出希望加入排富條款挽回最後顏面最大阻力反而來自立法院民進黨團內部,黨團會議爭執聲大到破門穿牆。如果將盧秀燕在行政院會槓卓揆比喻成「罵兒子」,綠營立委砲聲隆隆豈不成為「罵孫子」。

安然挺過大罷免風暴,藍白陣營在立法院完全沒有理由讓步放軟,行政權改弦更張勢在必行。寸步難行的卓榮泰若繼續勉強留任,恐徒然蹉跎時日,拖累國政空轉

















核三延役保障能源安全


2025-08-17 00:00  聯合報/ 何仁豪/商(台北市)
核三重啟公投將在8月23日投票。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核三延役公投即將舉行,總統與執政黨卻持續反對試圖操控輿論壓制理性討論,將公投當作政治表演工具。在野黨支持公投,強調能源政策不能淪為執政黨短視利益犧牲品

延役核三關乎核能安全、電力穩定以及台灣能源自主,但執政黨卻以政治口號掩蓋專業數據,將討論簡化恐懼操作刻意模糊再生能源進度與現實需求的落差這種短視操作不僅扭曲民意,也將國家能源安全押在政黨算計之上,暴露出政府對長期政策規畫無力偏見

在野黨立場鮮明:公投不是政治秀,而是保障國家長遠利益與能源自主的正當機制。延役核三不只是延長核電運轉,它是確保在能源轉型期間仍能穩定供電、維護民生與產業安全的必要措施。執政黨將反對理由包裝理想化再生能源幻想,卻忽略現實電力缺口,實質上是在犧牲台灣的能源安全,這種政治操作令人憤慨。

支持核三延役公投,是在野黨捍衛民意、守護能源自主的鮮明表態,也是對執政黨短視政治算計有力反擊國家利益不能被政治利益取代,台灣的能源安全與未來,值得全民理性討論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