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十講高張力論述 升高兩岸緊張
◆ 美國優先與愛台灣 搞對立如出一轍
◆ 城鎮韌性能解台備戰盲點?
◆ 大樹光電案 綠腐敗一角
◆ 錯誤能源政策 應迷途知返
◆ 讓雜質美好存在
◆ 限制計程車進入機場是雙輸政策 問題不會因拖延而消失 2025-06-13 00:00
◆ 審慎管制輔以自律機制,促進融資租賃業與企業共榮 2025-05-21 00:00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2024-12-20 10:00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2024-12-02 10:42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2024-10-24 00:00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城鎮韌性能解台備戰盲點?
2025-06-27 00:03 聯合報/ 高思安/大學兼任教師(高雄市)
賴總統於昨天在「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致詞時明確指出,今年七月將定為「國家團結月」,七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台中市、台南市和台北市也將分別舉辦三場城鎮韌性演習,更有全聯等通路加入演練,意味著民間商業力量將首度納入全民防衛體系。然而,若對照當前國際戰爭樣態,尤其是以色列與伊朗間最新一輪的有限戰爭,台灣在備戰體系上仍存在諸多盲點,有待深刻檢討與補強。
我們不妨先回到這場「有限戰爭」的核心場景:敵未大舉入侵,軍政高層已先被一掃而空。以色列在行動代號「崛起雄獅」的作戰中,不靠大規模地面部隊,也非靠地毯式轟炸,而是靠特工滲透、情報先行,配合打穿牆壁的精準飛彈,直擊伊朗將領與核科學家於自家臥室。許多高階軍政人士不是死於沙場,而是倒在床鋪、書桌與早餐桌旁。這樣的開戰第一擊,震撼遠比炸毀一座核設施還深。
對台灣而言,某些人或許會興奮於「伊朗也不過如此」這類論述,認為威權國家的戰力其實徒具形式,甚至認為解放軍或許也與伊朗半斤八兩。但這種論調若缺乏反思,恐怕只是自我麻醉的代名詞。
伊朗此次潰敗的關鍵,不在武器本身,而在情報淪陷。摩薩德靠著長年經營、滲透伊朗軍政體系,建立一張張「人肉雷達網」,從外圍警衛、清潔工、甚至送餐人員都成為情報來源。結合手機訊號、行車定位與人眼目擊,讓以軍可掌握某將軍「幾點幾分進門、臥室燈何時點亮」,然後飛彈精準來訪。
台灣當真能保證在真正開戰前,國防高層的動向不會成為敵人彈道座標?又或者,若發生斬首式突襲,我們還能確保總統、副總統、三軍統帥、軍情指揮體系能在第一時間接續應變?如果面對擅長情報滲透、熟習語言文化、經常以商業掩護軍事目的的對手時,台灣是否已做好了最壞的心理準備與防諜機制?
從民防韌性到國防的真實力,我們有幾分「以色列」?
以色列能在戰爭中維持城市機能運作,並非因為運氣或全靠美國,而是因為長期備戰文化與全民民防系統根深蒂固。防空洞遍布各層級社區,疏散指引清晰,預警系統秒級反應,甚至連校園與醫院都有戰時應變手冊。
反觀台灣,雖早已列為區域安全熱點,但至今一般民眾對於防空演練大都視為「交通管制」,對掩蔽設施的認知停留在老舊地下道,至於「戰時物資儲備」、「訊息中斷情境」、「攻擊發生後的七十二小時民生自給」等觀念,多數人或許連概念都未建立。若今日空襲警報響起,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學以色列,不只是買飛彈、搞城鎮韌性演習,更要看見敵人看不見的那一面。
於台灣人而言,以伊戰爭固然是遙遠的區域衝突,但它清楚揭示現代戰爭的新樣貌:不是坦克滿街跑,而是在手機訊號、開燈時間與一杯咖啡的交接,就能成為改變戰局的變數。台灣若真心面對自身處境,就不能只欣慰於「我們有愛國者、天弓、NASAMS」、「城鎮韌性演習」,更要問:我們的政治人物是否有能預判敵方的情報、能洞悉未來的遠見、願意長期防衛國家的決心?
美國優先與愛台灣 搞對立如出一轍
2025-06-27 00:04 聯合報/ 朱立安/教(嘉義市)
川普總統決定轟炸伊朗核設施,在共和黨和MAGA內部引起不同反應。(路透)
賴清德總統與美國總統川普實在太像。為了意識形態,兩人都熱中改名,隨手舉例,賴清德定名七月為「國家團結月」,川普拒絕稱六月為「同志驕傲月」、改說「第九修正案月」。表面上,第九修正案禁止運動有性別歧視,但川普則把打壓變性者權益扭曲成保障女性。賴清德不慶祝台灣光復節,川普也不紀念六月十九日為慶祝黑奴解放的「六月節」,因那是民主黨執政時頒定的假日,當天他貼文,一字不提非裔美國人,反而抱怨美國太多放假日。
賴清德用司法對付反對黨,川普也用司法追殺反對者,光是法官與市長就彈劾、逮捕好幾位,前陣子還揚言抓加州州長紐森,大喇喇對媒體說紐森當州長就是他的罪,從心底相信司法是政治武器。
媒體話題更不勝枚舉,CNN 引述機密情報,揭發美國未摧毀伊朗核設施,白宮承認是情報單位評估,川普卻痛罵 CNN。川普多次威脅要吊銷一些媒體的執照,民進黨則早已把中天新聞台砍了。
而川普喜愛的福斯電視台、民進黨偏愛的綠媒,現在更狐假虎威,福斯台天天痛罵在野黨、有色人種移民,最新「舔川傑作」是讚美川普應該得卅四個諾貝爾和平獎(因當初川普封口費案卅四個罪名全部成立);台灣一些綠媒則被「路透社新聞學研究所」的《二○二五年數位新聞報告》,評選為台灣最不受信任媒體,卻仍配合執政府院黨與檢調助攻罷免在野黨,不怕汙辱新聞專業。
這些人耀武揚威,就靠收割人民對立。川普滿嘴「美國優先」,賴清德滿嘴「愛台灣」。川普生日辦閱兵,媒體去華府採訪戴 MAGA 帽子的紅脖子;共和黨又打算在佛州蓋超大監獄,四周養鱷魚,針對的並非是窮凶極惡的罪犯,而是在美國辛苦拚生活的非法移民,媒體也去佛州採訪戴鱷魚帽的居民。筆者看見新聞後思索,那些人被電視暴露出這樣的無知模樣,竟還興高采烈?但台灣比較明智嗎?綠營煽動大罷免,說些不通竅的長毛象、煉鋼雜質,不怕被恥笑,反正敢分化就有流量有選票。
知識分子看這些,想到納粹,想到《英倫情人》裡效力政府的地圖員的遺願是沒地圖的國度,想到名詩:「我探索我的心的邊界,究竟和哪幾個國接壤?浪花有幾個邊?潮水屬於哪個國?」可是知識分子何用?當年沒擋住納粹,現在擋不住川普,川普贏者全拿,發行政命令、設黑機關、不甩國會監督,民主黨恐將永遠在野,第三勢力已無聲無息。啊!說的不就是台灣嗎?
最近學生從美國回來,提到這些事,我只說,若想保留那邊有草坪和車庫的大宅,就把臉書貼文全刪掉,別讓自己成為掌權者清算的對象。究竟,政治議題在人民生活該占多少比重?這大哉問讓我們聊起《水滸傳》,其實誰忠誰奸,大家一目了然,但也像八十幾回之後,即使一再被點破政治現實,局裡人仍執迷不悟,宋江仍斷送梁山泊十幾萬人的偉業,自己也下場淒慘。人們對於歷史可能並非淡忘,而是根本無知也無感。但小說、人生、歷史都不必定有圓滿結局,悟了,最要緊。
賴十講高張力論述 升高兩岸緊張
2025-06-27 00:05 聯合報/ 孫廷禎/律師、立法院法案助理(台北市)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柯茲近日在英國查塔姆研究所指出,未來十至十五年恐將是全球最危險的時期,台灣周邊尤其令人憂慮。儘管以色列與伊朗暫時接受美方提出的停火方案,區域局勢略有緩和,但安全困境仍在延燒:外界仍憂慮德黑蘭有核武目標,以色列仍維持空優,美軍則不得不調整部署以穩定中東。
俄烏戰爭未見終局,以伊衝突餘波未平,美國在多條戰線承壓。在這種分身乏術的背景下,華府更無法容忍台海若陷入不可預測的衝突螺旋。近來美國戰略圈便不斷激辯,賴清德是否可能成為下一個陳水扁,重演台海危機製造者的角色。這類比擬在《外交事務》、《外交政策》等權威刊物中屢屢出現,作為對台灣戰略風險的警示。
陳水扁執政期間,兩岸與外交動盪不安。從「一邊一國」到「入聯公投」,多次重大主張未與美方協調,使台灣在華府眼中愈顯難以掌握,布希總統甚至罕見公開譴責。陳水扁將政治利益凌駕外交判斷,導致台美互信破裂。北京則視其為挑釁一中原則的實質進逼,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正式將台獨納入武統選項。那段歷史反映,一旦民進黨政府讓兩岸關係失控,不只北京不能接受,連美國也可能選擇與台灣保持距離。
賴清德與陳水扁同有強烈的台獨傾向。布希政府之所以選擇嚴格約束陳水扁,是因為將重心轉向反恐戰爭,希望避免亞太成為另一個摩擦戰場;從目前來看,川普本就對介入台海事務興趣缺缺,勢必不願在此時容忍無謂的台海風險。這幾乎複製了賴清德成為「麻煩製造者2.0」的所有條件。
賴清德顯然也察覺外界對他走向「陳水扁2.0」的警示聲日益高漲。他擔憂美國分心,意味著台灣的唯一靠山隨時可能失去,他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與軍事會談,下令加強對區域安全動態的監控,似乎是在對國際社會釋放訊號:不要因為其他戰場而忽略台灣面臨的壓力。
然而,意識形態立場鮮明的賴清德對內仍然強硬,總統府推出「團結國家十講」系列演講,在首場中,賴清德不僅再次大打中國威脅論,將兩岸交流、經濟融合,台商、台青赴陸發展上升至對台主權與認同的威脅,在廿四日的第二講中甚至表示「不反共的不是真的中華民國派」。對比上月的就職周年談話,賴清德當時刻意避談兩岸議題,被外界視為因美國不願公開背書只好低調應對,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對外沉默、對內強硬」的兩面操作,北京一定不會埋單,尤其在華府與北京現已維持高層溝通之際,一個持續維持高張力論述的賴清德,恐會一步步走上陳水扁的老路。例如大陸國台辦對總統賴清德第二講的言論,即批評是行「分裂」之實的「台獨自白」,升高兩岸緊張。
面對中國壓力與美國疑慮,台灣本應更審慎、低調,然而台北卻時常因象徵性政治操作徒增不必要麻煩。如果賴清德的言行使兩岸關係持續不可預測,那麼台灣將在美中夾縫中愈加被動,不但喪失爭取支持的空間,反而可能被兩強聯手邊緣化。
大樹光電案 綠腐敗一角
2025-06-27 00:00 聯合報/ 王瑞興/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科長(南投市)
高市府認定,大樹和山光電案違害水保情節重大,已廢止第二期水土保持計畫並函請中央廢止籌設許可、施工許可,並恢復原土地使用。記者徐白櫻/攝影
高雄市大樹區和山光電場廣達五十一公頃,違規濫墾山林,顯而易見,地方居民抗爭兩年,高雄市長陳其邁有可能不知情嗎?地方綠營民代想必也知曉。
但,市府視而不見,只象徵性的七次裁罰百餘萬元;綠營民代噤聲,業者仍續施工,這就是從中央到地方完全執政,缺乏監督導致的腐敗。如非輿論報導引起公憤,恐怕社會大眾仍蒙在鼓裡,陳其邁依然好官我自為之,幻想著任滿後的「雄圖霸業」。
多年前,筆者參加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今為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會議,會中播放小林村滅村前後景象,令人震撼與心痛。大樹光電空照現場,怵目驚心,在地居民憂心成「下個小林村」,並非無因。陳市長如見過小林村影片,應有悲天憫人之心,早該撤銷水保執照,而非長期敷衍罰款。
經濟部也有縱容的責任,直到「紙包不住火」,才於日昨廢止光電興辦事業許可。然,原本綠意盎然的山林,成為已被剷平的山頭,又如何復原生態呢?
蔡政府完全執政八年,推動「綠電」政策,披著華麗外衣,中央大開綠燈,既無嚴謹規範,又未落實監督,南部綠營執政縣政逢迎上意,業者投其所好,上下交相賊,美麗山林成破碎的山河。
去年初爆發台南「小二甲」光電弊案,不是第一個;大樹和山光電案,也絕非最後一個。加上鄭文燦涉及土地開發弊案,都只是冰山之一角。
因為,蔡政府完全執政八年,不受任何監督,假立法院護航通過立法,不知隱匿多少腐敗!鄭文燦案就被包庇達七年之久,如非鄭為賴清德黨內競爭對手,恐怕石沉大海。賴政府推動大罷免,不但企圖複製蔡政府的完全執政、意圖逃避國會在野黨的監督,更謀走向雙獨「獨裁」與「台獨」,卻無法掩蓋內政失能等諸多問題。
大樹和山光電案,是中央地方聯手執政、走向腐敗的最新見證。見微知著,在大是大非面前,每個人要拋棄一己之私,七月二十六日反惡罷,「護民主、戰獨裁」,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票」。
讓雜質美好存在
2025-06-27 00:00 聯合報/ 陸定/化學業(新竹市)
這陣子拜賴總統之賜,「雜質」這個讓科學園區裡工程師們頭痛不已的製程挑戰,瞬間成了全民話題;但「雜質」其實也是很美好的存在。
要做出一碗 Q 彈可口的愛玉,一定要用清甜的山泉水才有辦法;用純水製作愛玉,得到的可能是一碗可怕的「愛玉汁」,其中的原理,就是愛玉需要水中的雜質進行固化,少了雜質,美味的愛玉只能無助的飄浮在水中,難成氣候。
「團結」的大道理,小弟我是不懂;但我知道在炎炎夏日裡,大家圍著桌子吃上一碗清涼可口的愛玉,消暑降降火氣,不也很好嗎?
錯誤能源政策 應迷途知返
2025-06-27 00:00 聯合報/ 邱詩婷/立法院法案助理(台北市)
高雄大樹和山光電開發違規濫墾山林一案引發輿論譁然,經濟部表示業者未落實水土保持計畫,將依法廢止光電許可。記者劉學聖/攝影
國民黨籍立委及議員揭露高雄大樹區「和山光電」案場的開發亂象,高達五十一公頃山坡地被剷平、林木遭砍伐殆盡;大肆破壞山林之舉,竟只為了鋪設太陽能板!原本可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氣的林木,是受環境涵養許久才產生出的自然碳匯,可如今卻全數消失在民進黨政府的「綠電」計畫中。不禁疑惑,這種破壞環境產生的能源,是哪種「綠」?
經濟部與高雄市政府火速將錯誤推給業者,指出其開發行為已超出許可範圍,且未依照原核定之水土保持計畫施工,故已接連廢止開發與電業籌設許可。但事實上,這項荒腔走板的開發案並非自由市場主導,幕後推手是經濟部、內政部與高雄市政府,難辭其咎!
蘇貞昌任行政院長時為了迅速提升太陽能發電量,於民國一○八至一○九年(二○一九至二○二○年)推動「六.五 GW 太陽光電達標計畫」,在政策壓力之下,經濟部所屬自來水公司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將大樹區山坡地標租給業者開發光電,同年底經濟部核發籌設許可。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十二月廿一日,內政部函文高雄市政府並核准該區光電開發計畫,並於一周後公告。
自來水公司、內政部與高雄市府等,協力促成了大樹區和山光電開發案,即便事發後高雄市長陳其邁多次表達「震怒」,並廢止業者開發許可執照,也無法挽回已遭破壞殆盡的自然生態。另外,面對藍委柯志恩、王育敏的質疑,經濟部能源署重複提及當初自來水公司標租土地、業者申請開發均經合法程序;然而大樹區和山光電案場的地形與植被始終未變,五十一公頃山坡地一旦開發,將對環境產生何種衝擊,難道經濟部、內政部、高雄市政府,以及在此案完全不見角色的環境部,都無法預見嗎?
這場鬧劇的「因」,正是民進黨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以「衝高光電裝置容量」為名,誘使業者削山填谷、毀林種電。面對如此失能的政府,人民如何期待在穩定能源供應的同時,政府能依據環境評估、水土保持或區域計畫等法規嚴格把關?
童子賢身為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已多次向賴總統建言,核能與綠能不可偏廢,並指出「要仰賴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來救地球,是沒有指望的」。民進黨政府應迷途知返,唯有重啟核能才可避免下一個荒腔走板的「綠」電開發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