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闕志克/俄烏戰爭開啟的無人機時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俄烏戰爭開啟的無人機時代
◆  李清志/看似貧窮、卻是富足
◆  陳力俊/人生思考題
◆  廖元豪/六成「雜質旗魚人口」,團結吧!
◆  陳立恆/伯勞之鳴.謂我何求
◆  魏國彥/積極面對第4次「珊瑚大白化」
◆  王文華/走進每一間地下室








闕志克/俄烏戰爭開啟無人機時代


2025-06-29 00:10  聯合報/ 闕志克/清華大學合聘教授(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從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二月俄烏戰爭開打以來,無人機已演變成顛覆現代戰爭形式的軍事配備。最突出的案例是「蜘蛛網行動」,烏克蘭將一百一十七架遙控無人機走私到幾個俄羅斯戰略空軍基地附近,然後同時啟動這些無人機攻擊停放在這些基地內的戰略轟炸機,最終宣稱破壞了其中四十一架,估計將俄羅斯的核子打擊能力摧毀了約三分之一。這次行動用的無人機每台成本約三千美元,每架被摧毀的俄羅斯轟炸機造價兩億三千萬美元完全證明蚍蜉撼樹可能性

起初,無人機只是用於偵察,藉由偵測俄羅斯軍隊動向協助規畫後續攻擊策略。但很快烏克蘭軍隊就發現,現代無人機所提供的第一人稱視角(First Person View,FPV)控制功能,可以讓攜帶炸彈的無人機變成高度靈活、任由飛手互動控制的精靈飛彈。最重要的是這樣的無人機可以在所謂的「貼地空域穿梭自如,所以如虎添翼因為這個空域高度地面部隊武器很難觸及雷達偵測不到

由於廉價無人機載重量不大,所以攜彈的殺傷力有限,想要殲滅像坦克這樣的大型目標,需要多個 FPV 無人機協同合作,整體攻擊難度當然跟著增加。再加上反制無人機技術與日俱進,讓 FPV 遙控飛彈用武之地愈來愈緊縮,這些反制手段包括偽裝衛星導航信號欺騙無人機,以強力電磁波干擾無人機與地面站的通訊,運用槍械、網狀拋射物、防空飛彈或雷射武器截擊無人機。

雖然烏克蘭 FPV 無人機的打擊成功率僅約百分之廿至四十,但卻造成了俄羅斯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裝備和人員損失,包括百分之卅七的坦克和百分之五十的火砲系統。換言之,即使個別  FPV 無人機的有效打擊性不是很高,但整體打擊效果卻極為驚人,主因是這種無人機實在是太便宜了,所以烏克蘭可以大量揮灑部署以量取勝彌補質的不足。

俄烏戰爭初期,烏克蘭本來先採用中國大疆消費無人機,但後來大疆拒蹚渾水,同時對俄烏禁運,烏克蘭只好一邊另尋購進的旁門左道,另一邊自己拼湊生產,就這樣逐漸建立起可觀的無人機產業。三年不到,烏克蘭早非昔日的吳下阿蒙,如今境內有五百家無人機設計製造公司,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的產量超過兩百萬台,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翻倍為四百五十萬台。同時,這些公司也積極汲取烏克蘭在戰場運用無人機的經驗教訓,將其轉化創新功能,因而產出能善用可拋性、有效抗衡電磁波干擾光纖AI 導航無人機。

台灣政府幾年來空喊無人機國家隊誓師聯盟了無數次,但產出、成果都相當有限,比之烏克蘭,檔次差了好幾級,所謂台灣不是烏克蘭,其實是這個意思!

台灣最該向烏克蘭學習的是用無人機建立海岸防衛長城。與其部署可能傷及無辜的水雷或地雷,或者動刀動槍肉搏對抗,台灣海防部隊應以遙控攜彈無人機作為將來犯敵軍殲滅於灘頭的主力。這樣的海岸長城需要源源不絕的無人機(百萬量級),強健彈性近海通訊系統,以及平時訓練有素,戰時可小隊、獨立、分散作戰的飛手。從資源效益訓練持續性人道考量,將台灣義務役兵員培養成無人機操作戰士,應遠比將他們送上沙場與入侵職業軍士對戰,來得有意義、有道理多了。